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à sì gōng jī大肆攻击 | 用不实或过分之辞对人大加攻击。 | |
dà quán dú lǎn大权独揽 | 揽:把持;掌握。指独自一人把持处理重要事情的权力。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兵士又没感情,他却忘其所以,大权独揽,只弄些小聪明,闹些空意气。” |
dà chè dà wù大澈大悟 | 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 元 郑德辉《伊尹耕莘》楔子:“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
dà shān xiǎo shān大山小山 | 原指作品分类,后指同时被称誉的兄弟 | 汉·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序》:“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 |
wèi xiǎo shī dà为小失大 | 为了小利,造成巨大损失。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诉了大老爷,找你点错处,革掉了你,你能为小失大吗?” |
míng mén dà zú名门大族 | 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况且我既为官,做我配的,须是名门大族。” |
xiǎo zhàng zé shòu,dà zhàng zé zǒu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 杖:用棍子打。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小菙则待笞,大杖则逃。” |
tiān xià dà tóng天下大同 | 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指共产主义。 |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dà yǒu xī wàng大有希望 | 指做成某事或实现某种愿望的可能性很大。 |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我想他觉得坏,只怕倒合了那些大考官的胃口,倒大有希望哩!” |
dà nì bù dào大逆不道 |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
cháng piān dà zhāng长篇大章 | 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 |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98回:“是夜,中宗适来与韦后共寝,交欢事毕,韦后遂以三思之言长篇大章说了一遍。” |
dà yǎ zhī táng大雅之堂 | 高雅的厅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 | 清 袁枚《与陈刺史虚斋》:“未登大雅之堂,还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 |
qí chǐ dà rǔ奇耻大辱 | 奇:罕见的。极大的耻辱;罕见的耻辱。 | 清 程道一《鸦片之战演义》:“回忆当年的议和,不止丧权失利,实为独立国的奇耻大辱。” |
yīn xiǎo shī dà因小失大 | 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 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
dà dà fāng fāng大大方方 | 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
xióng wén dà shǒu雄文大手 | 擅长写作宏伟诗文的高手。 |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 |
shén tōng guǎng dà神通广大 | 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广大无边。现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
cháng zhěn dà bèi长枕大被 | 比喻兄弟友爱。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年》:“上素友爱,近世帝王莫能及;初即位,为长枕大被,与弟兄同寝。” |
dà shà jiāng qīng大厦将倾 | 高大的房屋即将倒塌。比喻即将崩溃的形势。 | 明 梁辰鱼《浣纱记 论侠》:“我一身去国常回顾,若使齐事了便归乡土,只怕有大厦将倾,一木怎扶!” |
dà dé bù chóu大德不酬 | 酬:报答,偿还。大的恩惠无法报答或不用报答。 | 明·吴麟征《还里人田券书》:“谚云:大德不酬。” |
dà móu bù móu大谋不谋 | 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 《六韬·武韬·发启》:“大谋不谋,大勇不勇。” |
dà shù dǐ xià hǎo chéng liàng大树底下好乘凉 | 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则是吃他家的,便好道这大树底下好乘凉。” |
dà zhàng zé zǒu大杖则走 |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 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
dǎn rú dǒu dà胆如斗大 | 胆:胆量;斗:旧时的一种量器,容量为十升。胆子像斗一样大。形容胆量极大。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
cái dà rú hǎi才大如海 | 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 |
dà yīn xī shēng大音希声 | 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
dà fēng dà làng大风大浪 |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
dà jíng fǎ dù大明法度 | 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
mù guāng yuǎn dà目光远大 | 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
dà kuài rén xīn大快人心 | 快:痛快。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或坏事得以取缔;人们心理非常痛快。也作“人心大快”。 | 《明史 余懋学传》:“如潘季驯之斥,大快人心,而犹累牍连章,为之申雪,是为欺罔。” |
dà tí xiǎo zuò大题小作 | 将磊韪写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问题当作小事情来处理。 | 老舍《读〈套不住的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
xì dà bù yú细大不逾 | 逾:超过。大小方面都不超过。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下》:“物得其常乐极,极之所集曰声,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 |
dà bǐ yī huī大笔一挥 | 挥:挥写。形容善于写作者运笔神速或任意签字、涂改。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3回:“老贼看了,连说:‘妥当结实,就劳贤契大笔一挥。” |
dà fù dà guì大富大贵 | 指十分富有和高贵。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8卷:“后来虽不能如二公这等大富大贵,却也免了一个大难,享个大大家事。” |
zhì xiǎo yán dà知小言大 | 知:通“智”。聪明才智不济,说话口气却很大。 | 《新唐书·李道宗传》:“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知小言大,且为戎首。’……既而君集反,帝笑曰:‘如公素揣。’” |
dà mǎ jīn dāo大马金刀 | 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皱,说:‘你怎么这么俗啊?起来!’” |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老大徒伤悲 | 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pěng fù dà xiào捧腹大笑 |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亦作“捧腹大喜”。 |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
shuò dà wú péng硕大无朋 | 硕:大;朋:比。原指相貌健美;为人公平不偏。后多用来形容非常大;无与伦比。 | 《诗经 唐风 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
bā tái dà jiào八抬大轿 | 大官坐的由八个人抬着走的大轿子,是身分重要的标志。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44回:“大人这一次出京,坐的八抬大轿,比先前更显荣耀。” |
gāo mén dà wū高门大屋 | 高门:指富贵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门之家。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
bù gù dà jú不顾大局 | 不考虑整个局面或形势。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似此不顾大局,自便私图,若非钦派亲信大员,前往各省详细稽查,认真清理,将来财政竭蹶,根本动摇,其弊当不可胜言……” |
dà yǎn wàng xiǎo yǎn大眼望小眼 |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办好。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众人大眼望小眼,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
tān xiǎo shī dà贪小失大 |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权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
dà shì yǐ qù大势已去 | 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
xì dà wú yí细大无遗 | 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舍弃。 | 宋·曾巩《祭亡妻晁氏文》:“我扶我翼,共处穷羁,锄荒补漏,细大无遗。” |
zhì dà cái duǎn志大才短 | 志:抱负。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够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
xiǎo tí dà zuò小题大做 | 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指无此必要 |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山谷诗《云涛石》]全是以实形虚,小题大做,极远大之势可谓奇想高妙。” |
cháng zhěn dà qīn长枕大衾 | 比喻兄弟友爱。 | 《朱子语类》卷五八:“唐明皇于诸王为长枕大衾,虽甚亲爱,亦是无以限制之,无足观者。” |
qí tiān dà shèng齐天大圣 | 指神通广大的人。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0卷:“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 |
bó rán dà nù勃然大怒 | 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 | 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
dà tóu xiǎo wěi大头小尾 | 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
zhèng dà táng huáng正大堂煌 | 亦作“正大堂皇”。犹言堂堂正正。 |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其名衔之正大堂煌,尊荣已极,何谓名衔太新,实尔等听闻未久,觉以为新耳。” |
zhì dà liàng xiǎo志大量小 | 志:志向;量:度量,胸襟。抱负很大,而胸襟狭隘。 | 宋·苏轼《贾谊论》:“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
dà qǐng dà shòu大请大受 | 谓优厚的待遇。 | 《水浒传》第七回:“他现在帐下听使唤,大请大受,怎敢恶了太尉?” |
dà fā léi tíng大发雷霆 |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
dà mò yǔ jīng大莫与京 | 莫:没有谁;京:大。指大得无法相比。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
shì wú dà xiǎo事无大小 | 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 《文选 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
bú shí dà tǐ不识大体 | 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 《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
dà jiàng yùn jīn大匠运斤 | 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以“大匠运斤”称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 | 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
xì dà bù juān细大不捐 |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 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
gāo shān dà yě高山大野 | 高峻的山峦,广阔的原野。 | 宋·苏辙《上枢密韩大尉书》:“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
dà cái xiǎo yòng大材小用 | 大器物派小用场;表示使用不当。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智。亦指人事安排不恰当而屈才。 | 宋 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
kuān hóng dà dù宽洪大度 | 见“宽宏大度”。 |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宽洪大度,何所不容,便唤几个来唱于俺听,学士休听便了。” |
yí jiān tóu dà遗艰投大 | 见“遗大投艰”。 | 明·海瑞《赠廖锦台膺首荐序》:“人不深责之官,变之于遗艰投大、人所属心之日乎?” |
dà dí dāng qián大敌当前 | 当:面对、正在。强大的敌人就在前面。表示面对危难;处于严重的关头。常用以形容局势严重;不容忽视。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
gāo táng dà shà高堂大厦 | 见“高楼大厦”。 | 元·杨暹《刘行首》第四折:“师父,此处索是幽静,弟子不恋高堂大厦。” |
dà dì huí chūn大地回春 | 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2回:“阴历初三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 |
míng xiào dà yà明效大验 | 显著而又巨大的效验。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 |
dà zhōng zhì zhèng大中至正 | 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
zhǔ xiǎo bēi dà褚小杯大 | 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 《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
dà rén hǔ biàn大人虎变 |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 《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
háo táo dà kū号咷大哭 | 号咷:也写作“嚎啕”,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 《周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
shēn zhái dà yuàn深宅大院 | 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旧时多指富贵人家。 |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便待折摧了舞榭歌楼。” |
dà shì qù yǐ大事去矣 | 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 |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诚用此计,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
dà zhǎn jīng lún大展经纶 | 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国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
yǎn dà dù xiǎo眼大肚小 | 比喻人眼光高,肚量小。 | |
yí dà tóu jiān遗大投艰 | 遗、投:交给。指交给重大艰难的任务。 | 《尚书·大浩》:“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 |
gāo cái dà xué高才大学 | 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 |
xiǎo chéng dà jiè小惩大诫 | 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 《周易 系辞下》:“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
xiǎo dà yóu zhī小大由之 | 指用途可大可小。 | 《论语 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小大由之。” |
dà xián hǔ biàn大贤虎变 |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 《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
nán dà xū hūn,nǚ dà xū jià男大须婚,女大须嫁 | 婚:指男子娶妻。指男女长大成年当须婚嫁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国太曰:‘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 |
shēn shān dà zé深山大泽 | 泽:湖泊。深邃的山野和广阔的湖泽。引申为穷乡僻壤。比喻诗文境界深远恢弘。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23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
dà jiāng dōng qù大江东去 |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 宋·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dǎn dà pō tiān胆大泼天 | 同“胆大包天”。 | 清·王士禛《居易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
jiàn qiào dà fāng见诮大方 | 见“见笑大方”。 | 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庶几不以小说家言见诮大方,而笔墨匠亦不致笑我之浪用其资料也。” |
jiǔ jiān dà diàn九间大殿 | 见“九间朝殿”。 | |
yāng yāng dà fēng泱泱大风 | 泱泱:宏大的样子。指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 |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
dù zhòng mù zhé,xì dà qiáng huài蠹众木折,隙大墙坏 | 蠹:蛀虫;折:断;隙:缝隙。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为害太多,必定造成灾祸,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
wāng yáng dà sì汪洋大肆 |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 《新唐书 韩愈传赞》:“当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陈言,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要之无抵捂圣人者。” |
yí xiào dà fāng遗笑大方 | 谓让内行见笑。语本《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明·荻岸散人《玉娇梨》第八回:“晚生小子,怎敢在老先生面前放肆。况才非七步,未免一时遗笑大方。” |
zhù chéng dà cuò铸成大错 | 铸造一把大锉刀。借指造成大错误。错:错刀;古代币名。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
dà yǒu wén zhāng大有文章 | 指话语、文章、或已表露的现象之中;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艾虎听了,暗暗思忖道:‘这话语之中大有文章。’” |
dà xiǎn shén tōng大显神通 | 神通:原为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 |
jī xiǎo chéng dà积小成大 |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 《汉书 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为小恶者,如积小以成大;从微至着,为一恶以至于万恶,一一而皆有祸应。” |
dà quán páng luò大权旁落 | 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力落到旁人手里(多指领导人被架空)。 | 明 章懋《辞升尚书疏》:“独揽朝纲,毋使大权旁落。” |
dà bài ér táo大败而逃 | 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 |
cháng ān jū dà bù yì长安居大不易 | 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 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
dào dà mò róng道大莫容 |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 《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