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地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ī luàn tú dì一乱涂地形容乱到不可收拾。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bīng tiān xuě dì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zú lǚ shí dì足履实地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dì lǎo tiān huāng地老天荒指经历的时间极久。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诗吟的神嚎鬼哭,文惊的地老天荒。”
jiǎo bù zhān dì脚不沾地见“脚不点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那李嬷嬷脚不沾地,跟着凤姐儿走了。”
dì jí mín pín地瘠民贫土地瘠薄,人民贫穷。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lǎo tiān bá dì老天拔地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呢?”
píng dì yī shēng léi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五代 前蜀 韦庄《喜迁莺》词:“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yíng chǐ zhī dì盈尺之地盈:通“赢”,多出。直径有一尺多的地方。比喻地方很小。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gōng chéng duó dì攻城夺地攻:攻打,进攻。攻打城市,掠夺土地。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那二十四员番将,又必各有跟随的番汉军士,共计当有万余人,行动与攻城夺地者何异!”
dì líng rén jié地灵人杰灵:好;杰:杰出。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唐 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ā pí dì yù阿毗地狱阿毗: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见“阿鼻地狱”。
liú tiān chè dì流天澈地形容液体漫溢。
jī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惊天地,泣鬼神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清 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一块石头落了地比喻放下了心。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jīng tiān dì qì guǐ shén惊天地泣鬼神惊:震惊。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zhì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掷地作金石声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yī kuài shí tóu luò dì一块石头落地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dò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动天地,泣鬼神动:感动;泣:低声哭。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guǎng kuò tiān dì广阔天地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dòng tiān dì,gǎn guǐ shén动天地,感鬼神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jiù dì chóng yóu旧地重游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广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
yǔ tiān dì tóng shòu与天地同寿寿:寿命。与天地一样长久。比喻寿命很长。战国·楚·屈原《九原·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tiān cuī dì tā天摧地塌摧:毁坏,犹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变。元·关汉卿《拜月亭》楔子:“你直待白骨中原如卧麻。虽是这战伐,负着个天摧地塌,是必想着俺子母每早来家。”
fú dì shèng rén伏地圣人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识就逞能的人。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sāng zǐ zhī dì桑梓之地桑梓:种在宅院的桑树、梓树。指故乡。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
màn tiān gài dì漫天盖地遍布天地之间。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yún jiē yuè dì云阶月地以云为阶,以月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唐·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tiān zhū dì miè天诛地灭指为天地所不容而丧命。多用作赌咒语。诛:杀死。宋 朱晖《绝倒录》:“不使丁香、木香合,则天诛地灭。”
jiǔ dì huā tiān酒地花天形容吃喝嫖赌、荒淫腐化的生活。清·张春帆《宦海》第11回:“当着那一面柳州失守、王观察捐躯致命之时,正是这一边风月珠江木大人酒地花天之际。”
màn shān biàn dì漫天遍地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8回:“我上高阜处观望辽兵,其势浩大,漫天遍地而来。”
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此地无银三十两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鲁迅《伪自由书·推背图》:“里巷间有个笑话:……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dì chǒu dé qí地丑德齐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jīng wěi tiān dì经纬天地经:丝织品的直线;纬:丝织品的横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曰比,经纬天地曰文。”
jué dì tiān tōng绝地天通绝:断绝。断绝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尚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sǐ bài tú dì死败涂地指惨败而死伤严重的景象。
dì guǎng mín xī地广民稀广:宽阔;稀:稀少。指土地广大,人烟稀少。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dì zhǔ zhī yì地主之谊即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当地主人应尽的义务。地主:当地的主人。谊:情谊。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jú tiān cù dì局天促地窘迫无路。王维城《新乐府》:“华工苦,华工苦,局天促地无门诉。”
dì guǎng rén xī地广人稀地域广阔;人烟稀少。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gū gū duò dì呱呱堕地见“呱呱坠地”。邹韬奋《经历》:“到六月七日那一天,七八年梦寐萦怀的《生活日报》居然呱呱堕地了。”
yī niú hǒu dì一牛吼地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rén dì shēng shū人地生疏疏:不熟悉。初到一个地方;对当地的人、环境、习俗都不熟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门生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时就有差委。”
dì wú yí lì地无遗利遗:遗留,遗漏。形容地上的自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清·冯桂芬《校攽庐抗议》:“人无弃材,地无遗利,君民不隔,名实必副。”
rén dì liǎng shēng人地两生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习俗等不熟悉。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20章:“你到你新的工作岗位上去,人地两生,谈何容易,这不就是困难吗?”
āi gǎn tiān dì哀感天地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sǐ xīn tā dì死心塌地死心:不变心;塌地:指心里塌实。原指心里塌实;不再做别的打算。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或心甘情愿。元 乔孟符《鸳鸯被》第四折:“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
mèi dì mán tiān昧地瞒天欺骗天地。比喻昧着良心,隐瞒事实或以谎言骗人。明 无名氏《活拿萧天佑》头折:“你这般昧地瞒天,谄佞奸僻。”
yào hài zhī dì要害之地要害:人体上能致命的部位,比喻军事上处于至关重要位置的地方。多比喻军事战略要地。亦作“要害之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凡东北一带要害之地,皆其统辖,声势强盛。”
xiān tiān wò dì掀天斡地见“掀天揭地”。宋·冯时行《遗夔门故旧》诗:“蜀江逬出岷山来,翻涛鼓浪成风雷。掀天斡地五千里,争赴东海相喧豗。”
dá dì zhī gēn达地知根比喻根底清楚、明白。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比喻两头没有着落。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无天于上,无地于下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 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ó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卓:直立。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
zhǐ tiān huà dì指天画地本指道教画符。汉 应劭《风俗通 皇霸》:“指天画地,神仙潜通。”
liú yǒu yú dì留有余地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他们显然具有‘化大事为小事’的用心,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
xíng shèng zhī dì形胜之地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区域唐·李世民《册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形胜之地,允属勋贤。”
bì shí dì jiè俛拾地芥比喻极易获得。
tiān bēng dì tā天崩地塌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示例〗忽听得轰的一声,犹如天崩地塌一般。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tiān qí dì guài天奇地怪怪:奇异。指天地间非常奇怪的事情。宋·周密《齐东野语·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数,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màn tiān màn dì漫天漫地漫:满。形容到处都是,数量极大。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大劫运》:“南宋末造,蒙古兵势,漫天漫地盖来。又加以谋勇,如何御得他。”
yī yú zhī dì一隅之地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
huà dì chéng láo画地成牢比喻只许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同“画地为牢”。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诗之有皎然、虞伯生,经义之有茅鹿门、汤宾尹、袁了凡,皆画地成牢以陷人者,有死法也。”
màn tiān sè dì漫天塞地漫:满;塞:充满。从天上到地下到处都是。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8回:“素臣喊叫如雷,跳跃如虎,人人辟易,便直冲而出,却见漫天塞地,都是民兵。”
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wú rén zhī dì无人之地见“无人之境”。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为道,造作桥阁。”
shí bā céng dì yù十八层地狱层:重。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我赖了你的,我堕十八层地狱。”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层地狱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jú tiān jí dì帡天极地谓包罗万象。
fán huá shèng dì繁华胜地繁华:繁盛华丽。热闹的名胜之地。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因游学来至嘉禾地方,这是古秀州,乃江南繁华胜地。”
fén xiāng sǎo dì焚香扫地形容清幽的隐居生活。宋·王谠《唐语林·文学》:“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
zé dì ér dǎo择地而蹈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
xūn tiān hè dì熏天赫地熏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唐 张九龄《南阳道中》诗:“兹邦称贵近,与世尝熏赫。”
lì dì shū chú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féi tián wò dì肥田沃地肥沃的土地。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
tiān hūn dì hēi天昏地黑见“天昏地暗”。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tiān huāng dì lǎo天荒地老指经历的时间极久。唐 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yī bài tú dì壹败涂地指彻底失败,不可收拾。《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yī jiàn zhī dì一箭之地一箭的射程。比喻不很远的距离。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dài tiān sāi dì戴天蹐地犹戴天履地。明·方孝孺《曹处士墓碣铭》:“吾先祖考,继世为宋民,戴天蹐地,受德泽者三百余年。”
tiān hūn dì àn天昏地暗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tiān zào dì shè天造地设天建造的;地设置的。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赞美事物自然形成;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天地:指自然;造:制作;设:安排。唐 田颖《问道堂后园记》:“回思向所辟诸境,几若天造地设。”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fān tiān zuò dì翻天作地犹言翻天覆地。形容闹得很凶。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闹将起来。”
tiān jīng dì yì天经地义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bù máo zhī dì不毛之地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tiān píng dì chéng天平地成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zuān tiān rù dì钻天入地形容神通广大,很有办法。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他是个钻天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
jí tiān wǎng dì极天罔地谓遍天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一回:“听哀告,听哀告!贱躯流落谁知道,谁知道!极天罔地,罪恶难分颠倒。”
lián tiān zā dì连天匝地形容规模大,数量多。明·屠隆《彩毫记·归隐山泉》:“那管他翻云覆雨把冤家构,连天匝地兵戈斗,真个是一往冥鸿不可求。”
xūn tiān hè dì薰天赫地薰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唐·张九龄《南阳道中》诗:“兹邦称贵近,与世尝薰赫。”
wú yòng wǔ zhī dì无用武之地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
mán tiān mèi dì谩天昧地指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骗人。金 马钰《满庭芳 叹世》词:“镇日谩天昧地,不顾神明。”
xiān tiān jiē dì掀天揭地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宋 辛斆《<寇忠愍诗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勋业之盛,掀天揭地。”
bù tiān gài dì布天盖地形容数量极多,散布面极广。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八:“雪越下越紧,布天盖地,一片茫茫。”又第二部二六:“胜仗是不小,俘虏布天盖地,搁火车拉呀。”
yī qián bù luò xū kōng dì一钱不落虚空地比喻丝毫不浪费。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将来自有作用。”
tiān dì kāi pì天地开辟指前所未有,有史以来头一次。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píng dì bō lán平地波澜波澜:波涛。比喻突然发生的事端或变故。唐·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tiān xuán dì zhuàn天旋地转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