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jué shì wú lún绝世无伦 | 绝世:冠绝当世。冠绝当世,超过同辈。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卷:“其第三子名玉斧,长名挧,字道翔。道德淳莹,绝世无伦。” |
| shì zhǎng sī lún世掌丝纶 | 《礼记 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 |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
| yǔ shì cháng cí与世长辞 | 世:人世;长:永远;辞:辞别;告别。和人世永远告别。是死的委婉语。 | 汉 张衡《归田赋》:“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常辞。” |
| yǔ shì yǎn yǎng与世偃仰 | 偃仰:俯仰。指没有一定的主张,随大流。 | 《荀子 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
| chāo sú jué shì超俗绝世 | 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 汉·赵壹《非草书》:“夫杜崔张之,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 |
| jīn gé zhī shì金革之世 | 金革:兵器和铠甲;世:时代。战乱的年月。 | 南朝·梁·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当今玉烛调和,既非金革之世。” |
| huá shì qǔ chǒng哗世取宠 | 犹言哗众取宠。 | 明·归有光《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至于久而天下靡然,习其辞而不复知其原,士以哗世取宠,苟一时之得以自负。” |
| xiōng huái zǔ guó,fàng yǎn shì jiè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 怀:怀藏。胸中怀藏祖国,眼光要放远到全世界。 | 张双林《解读北京人》:“上海人过于讲实惠,讲自家的事,而北京人确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
| wán shì bù gōng玩世不恭 |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 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
| tiǎn yán rén shì靦颜人世 | 靦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 | 《晋书·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 |
| dāng shì wú shuāng当世无双 | 当前世上没有能相比的。无双;没有两个;意即只有一个。 | 西汉 桓宽《盐铁论 褒贤》:“东方朔自称辨略,消坚释石,当世无双。” |
| míng chuí hòu shì名垂后世 | 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 《三国志·魏书·臧洪传》:“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
| hóng jūn zhī shì鸿均之世 | 鸿:大;均:平。指太平盛世。 |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 |
| yuè fán yí shì越凡遗世 | 超越凡俗,脱离世俗社会。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每进一卮,侍女们八音齐奏,音调清和,令人有越凡遗世之想。” |
| cōng míng jué shì聪明绝世 |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 《画学·画中人》:“为人孤峭,寡言语,不轻与人交接,而聪明绝世,至于词曲及笙笛箫管之属,咸能通习。” |
| xī shì zhī bǎo希世之宝 | 世上极稀罕极难得的珍宝。 | 《魏略·曹丕与繇书》:“猥以矇鄙之姿,得观希世之宝。” |
| yī shēng yī shì一生一世 | 一辈子。 | 明 阮大铖《燕子笺 试窘》:“这样一撞,就撞着了,才使得。不然一生一世也只是这样嘴巴骨。” |
| shì shì shēng shēng世世生生 | 世:人的一生。指永生永世、世世代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三则上荐晁天王早生天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见。” |
| yí luò shì shì遗落世事 | 谓遗忘弃置世俗之事。 | 《晋书·阮籍传》:“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
| kuàng shì qí cái旷世奇才 | 旷世:当代没有能相比的。指当代少见的奇才。 | 明 屠隆《彩毫记 祖饯都门》:“李公旷世奇才,正宜匡扶社稷。” |
| dào míng qī shì盗名欺世 | 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 荀况《荀子 不苟》:“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
| méi shì wú wén没世无闻 | 谓终身不为人知。 | 西汉·司马迁《感士不遇赋》:“没世无闻,古人唯耻。” |
| bù shì zhī yè不世之业 | 不世:非常、非凡。稀世罕有的功业。 | 明 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宗兄威行海外,文武忠良成救驾之功,建不世之业。” |
| chuí shì bù xiǔ垂世不朽 | 垂世:留传后世;不朽:永不磨灭。名传后世,永不磨灭。 | 鲁迅《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歌德所以垂世不朽者,乃五十岁以后忏悔的歌德。” |
| bù shì zhī lüè不世之略 | 不世:不是每代都有的;略:谋略。不平凡的谋略。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4回:“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 |
| huá shì qǔ míng哗世取名 |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 | 宋·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窃慕隐居求志之风,尤耻哗世取名之事。” |
| chéng píng shèng shì承平盛世 | 承平:太平。太平、兴盛的时代。 | 《汉书·食货志》:“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藩,百蛮宾服。” |
| huǎng ruò gé shì恍若隔世 |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 明·袁宏道《锦帆集·天池》:“屏山献青,画恋滴翠,两年尘土面目,为之洗尽。马首红尘,恍若隔世矣。” |
| dùn shì lí sú遁世离俗 |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
| yǐ cì shì shì以刺世事 | 以:表示目的的连词。来讽刺当世之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
| jì shì ān bāng济世安邦 | 济:拯救。邦:国家。拯救时世,安定国家。 | 元·无名氏《九世同堂》第一折:“你学济世安邦策,按六韬三略书。” |
| chí míng dāng shì驰名当世 | 声名在当代传播得很远。驰名:声名远播。当世:当代。 | 晋·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陈寿)》:“皆辞章灿烂,驰名当世。” |
| bì shì lí sú避世离俗 | 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 东汉 王充《论衡 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世上无难事 | 天下没有难事。 | 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
| ē shì mèi sú阿世媚俗 | 阿世:迎合世俗。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 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如其《民政》一书,谓有人宝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见容于人群。” |
| cāo shēn xíng shì操身行世 | 犹言立身处世。 | 明 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痛以礼义自绳约,既率己之顽惰,又以化顽惰者,使之知操身行世之大方,孝亲忠君之大节。” |
| liú fāng hòu shì流芳后世 | 见“流芳百世”。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桓温]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
| shì shì dài dài世世代代 | 泛指延续的各代。 | 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受苦人,受了世世代代的苦,几千年都在黑暗的地狱里过日子受煎熬。” |
| shì rǎo sú luàn世扰俗乱 | 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 汉·王充《论衡·治期》:“世扰俗乱,灾害不绝,遂以破国亡身灭嗣。” |
| shì dài shū xiāng世代书香 |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
| jǔ shì wén míng举世闻名 | 举:全。全世界都听到名声。形容知名度很高。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
| wàn shì liú fāng万世流芳 | 好名声永远流传。 | |
| bù shì zhī gōng不世之功 | 不世:非凡。指极大的功劳。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足下将建伊、吕之业,弘不世之功。而大事草创,英雄未集。” |
| jīng shì zhī cái经世之才 | 经世:治理天下。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 唐 杜甫《舟中上水遗怀》:“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
| qiān qiū wàn shì千秋万世 | ①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②婉言帝王之死。 | 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褚少孙论》:“梁王上有太后之重,骄蹇日久,数闻景帝好言,千秋万世之后传王,而实不行。” |
| yáng kuáng bì shì佯狂避世 | 佯:假装。假装疯狂以回避世人。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1回:“少不得借鉴着佯狂避世,放浪形骸,以为遮饰地步。” |
| fǔ shì chóu wù抚世酬物 | 谓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后之君子,穷而讲道明理,达而抚世酬物,谨无着一能读书之心横在胸中也哉!” |
| zhūn zhān zhī shì迍邅之世 | 迍邅:处境困难。指困难的乱世。 | 《晋书·张轨传》:“今事未靖,不可以拘系常言,以太平之理责人于迍邅之世。” |
| yī shì zhī xióng一世之雄 | 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 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 liú fāng bǎi shì留芳百世 | 美好形象永不磨灭,不会被忘却。 | |
| xiàn shì bào现世报 | 现世:今世;报:报应。做了坏事,当世就得到报应。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8回:“单留得我一个现世报,还在这里;却又无男无女,靠唱道情度日。” |
| bù xiǎo shì wù不晓世务 | 不知晓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 《宋史 王安石传》:“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
| shì dào rén qíng世道人情 |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些须。” |
| shì tài rén qíng世态人情 | 社会风尚和为人处世之道。亦作“世道人情”。 | 元·关汉卿《四块玉·闲适》曲:“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
| bù kě yī shì不可一世 | 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
| gāo shì hài sú高世骇俗 | 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 |
| kuàng shì wú pǐ旷世无匹 | 旷世:当代所没有的。匹:相当。当代没有能比得上的。形容极为突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至夜,焚香坐伺,妇果携女至。态度娴婉,旷世无匹。” |
| yī fó shēng tiān,èr fó chū shì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 升天:死亡;出世:生。佛出生又死去。指活过来又死去。 | 《慈禧太后演义》第六回:“那拉懿嫔回忆旧日慈眷,格外悲戚,哭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几乎有痛不欲生的形状。” |
| yóu xì rén shì游戏人世 | 见“游戏人间”。 | |
| shì dài zān yīng世代簪缨 | 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世代做官。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又且世代簪缨,家资巨富,日常供奉,拟于王侯。” |
| shì shì fēn rǎo世事纷扰 | 纷扰:纷乱。形容社会情况混乱不堪。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 |
| yǒng shēng yǒng shì永生永世 | 永远。 | 曹禺《人的悲剧》:“我现在就给你命名——你是永生永世的敌人!” |
| xiàn shì xiàn bào现世现报 | 现报。 |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妄语部》卷九十三:“是人现得,恶口恶色,所言虽实,人不信受,众皆憎恶,不喜见之,是名现世,恶业之报。” |
| chāo shì bá sú超世拔俗 | 见“超尘出俗”。 | 《西湖佳话·灵隐诗迹》:“自从这亭子造了,游人都要到亭子上息足片时,说些超世拔俗的话。” |
| wàn shì bù yì万世不易 | 易:改变。永远不改变。亦作“万代不易”。 | |
| yí shì yuè sú遗世越俗 | 超脱世俗。 | 三国·魏·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 |
| jué shì chāo lún绝世超伦 | 绝:类。冠绝当世;出类拔萃。形容某人的德行才艺出类拔萃;举世无双。 | 汉 蔡邕《陈太卫碑文》:“颖川陈君,绝世超伦,大位未跻,惭于臧文窃位之负,故时人高其德,重乎公相之位也。” |
| sù shì yuān yè夙世冤业 | 见“夙世冤家”。 | 明·无名氏《双调夜行船序·重会》套曲:“兜的夙世冤业,却如何一见两情寄牵掣。” |
| shēng shēng shì shì生生世世 | 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 《南史 王敬则传》:“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 |
| yú shì chén fú与世沉浮 | 与: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随波逐流。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 | 《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
| shì wài táo yuán世外桃源 |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
| yǎn kōng yī shì眼空一世 | 整个时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
| bù jīng shì gù不经世故 |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 鲁迅《花边文学 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
| diào míng qī shì钓名欺世 | 作伪求取虚名,欺骗世人。 | 清 郑燮《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不过挪移借贷,改窜添补,便尔钓名欺世。” |
| zān yīng shì zhòu簪缨世胄 | 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舍人是簪缨世胄,况又是黄宫名士,指日飞腾。” |
| dùn shì jué sú遁世绝俗 | 见“遁世离俗”。 |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摈弃而不容之感,遁世绝俗之悲,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 |
| qióng nián lěi shì穷年累世 | 形容时间长久。 | 《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 luàn shì xiōng nián乱世凶年 | 时世动乱,年成极坏。 | |
| jiǎo shì lì sú矫世励俗 | 矫世:纠正世风。励:鼓励。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 | 宋·王禹偁《四皓庙碑》:“远害全身,矫世励俗。清泉洗耳,紫芝充腹。” |
| yī fó chū shì一佛出世 | ①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②引申为难得之意。③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差拨]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
| dà qiān shì jiè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
| miǎo rú kuàng shì邈如旷世 | 仿佛隔了久远的年代。 | 清 冯桂芬《致李伯相书》:“距今只二十余年,惟以工员四散,军兴多故,遂邈如旷世,知之者绝少。” |
| dùn shì yǐn jū遁世隐居 | 避世而深居不仕。 | 汉·焦赣《易林·革之旅》:“遁世隐居,竟不逢时。” |
| zān yīng shì zú簪缨世族 | 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 唐 杜甫《八哀诗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
| jué shì dú lì绝世独立 | 绝世:当代独一无二。当世无双,卓然而立。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 jīng shì jué sú惊世绝俗 | 谓卓绝特异,使世人震动。 | 宋·苏轼《王元之画像赞》:“公之所为,必将惊世绝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胆裂。” |
| bù shì zhī chóu不世之仇 | 不世:非凡。指极大的仇恨。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41回:“但愿陛下毋忘不世之仇,怠忽祖宗之业,汲汲于心,以图恢复。” |
| dùn shì wú mèn遁世无闷 |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 《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
| bì shì jué sú避世绝俗 |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 先秦 庄周《庄子 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晋书 华轶传》:“栖情玄远,确然绝俗。” |
| xióng shì yī shì雄视一世 | 形容称雄于一代。 | 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朝宗始唱韩欧之学于举世不为之日,遂以古文雄视一世。” |
| jīn shì qǔ chǒng矜世取宠 | 矜:夸耀;宠:荣耀。炫耀才华,博取时誉。 | 宋·曾巩《徐复传赞》:“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 |
| yù shēng diào shì鬻声钓世 | 犹言沽名钓誉。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
| jué shì jiā rén绝世佳人 | 绝世:当世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 《汉书 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
| guǐ wù fàn shì轨物范世 | 指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 |
| shì dào rén xīn世道人心 | 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 明·袁宏道《李温陵传》:“细心读之,其破的中款之处,大有补于世道人心。” |
| bǎi shì liú fēn百世流芬 | 美名永传于后世。同“百世流芳”。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芬。” |
| yǔ shì mǐ zhēng与世靡争 | 靡:无。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 晋·潘岳《许由颂》:“邈哉许公,执真履贞,辞尧天下,抱朴隐形,川停岳峙,澹泊无营,栖迟高山,与世靡争。” |
| hùn shì mó wáng混世魔王 | 比喻扰乱人世的凶人或骄纵恣肆的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 jǔ shì wú bǐ举世无比 |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 | 宋·钱易《南部新书》庚卷:“萧颖士,开元中,年十九,擢进士第,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然性偏躁,忽忿戾,举世无比。” |
| qīng píng shì jiè清平世界 | 太平世界。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你须不是史思明的贼党,清平世界,谁敢调弄良家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