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ù jì qí shù不计其数 | 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
nán hū qí nán难乎其难 | 非常困难。 | 曾朴《孽海花》第25回:“但一说到办法,就是难乎其难。” |
shì dāng qí chōng适当其冲 | 正好对着冲要。 | 郭沫若《北伐途次》:“适当其冲的是叶挺的独立团,混战了两个钟头,算把出城的敌人通统歼灭了。” |
zì shí qí lì自食其力 | 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bù ān qí shì不安其室 |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
sān jiān qí kǒu三缄其口 |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shì jū qí fǎn适居其反 | 见“适得其反”。 | 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这都是大错特错,唯物史观及于人生的影响乃适居其反。” |
guǐ kàn qí shì鬼瞰其室 |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 | 《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李善注引李奇曰:“鬼神害盈而福谦。”刘良注:“是知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 |
gè dé qí suǒ各得其所 |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 《周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míng guò qí shí名过其实 | 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
qí yīng rú xiǎng其应如响 | 谓反应迅捷,如回声之相应和。语本《庄子·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 《子华子·晏子》:“如以匙勘钥也,如以玺印涂也,必以其类,其应如响。” |
zì shì qí cái自恃其才 | 侍:依赖;其:他的。自己仗着有才能。形容高傲,自负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2卷:“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没有人。” |
xū yǒu qí biǎo虚有其表 | 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 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虚有其表耳!’” |
jī qí bù yì击其不意 | 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 | 《孙子·虚实》:“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三国·魏·曹操注:“出空击虚,避其所守,击其不意。” |
zì qǔ qí jiù自取其咎 | 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此乃学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过也。” |
shēn lín qí jìng身临其境 | 身:亲身;临:到;其:那个;境:环境;地方。亲身到过那个地方。 | 明 袁宏道《八识略说序》:“向非身历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 |
tīng qí zì rán听其自然 | 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观规律。听:听凭。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辉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书。” |
míng fù qí shí名副其实 |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
bì qí ruì qì,jī qí duò guī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
wú suǒ bù jìn qí jí无所不尽其极 | 犹言竭尽其所有。 | 老舍《四世同堂》:“赶到她宴请日本人的时候,她也无所不尽其极的把好的东西拿出来,使日本人不住的吸气。” |
wú chū qí yòu无出其右 |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 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
tū rú qí lái突如其来 | 突然发生或到来。突如:出乎意料;突然来临。 | 《周易 离》:“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地。’” |
wén rú qí rén文如其人 | 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 | 宋 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 |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qí néng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八仙:传说的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
hán hú qí cí含糊其辞 | 糊:不明确;不清晰;辞:也作“词”;言辞。指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7回:“二人先受岸贾之嘱,含糊其词,不肯替赵氏分辨。” |
zì xíng qí shì自行其是 | 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 |
rì yuè qí chú日月其除 | 日月流逝。谓光阴不待人。 | 《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
gè xíng qí dào各行其道 | 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行走或按认为对的去做。 | 王朔《动物凶猛》:“当我们纷纷走向了社会,在人生旅途上各行其道,殊途不同归。” |
gè rú qí yì各如其意 | 各:各自;如:如愿。指各自都如愿以偿。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每诏令议义,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
bù dé yǐ ér qiú qí cì不得已而求其次 | 次:差一点。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用差一些的或次品来凑合。 | 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
yù chéng qí měi玉成其美 | 玉成:“玉汝于成”的缩语,帮助你有所成,后用为成全之意。成全某件好事。亦作“玉成其事”。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施齐又提起亲事,李梅轩自请为媒,众人都玉成其美。” |
wú qí lún bǐ无其伦比 | 同“无与伦比”。 | 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签·边贡》:“海岳之才,无其伦比。” |
guò shèn qí cí过甚其辞 | 话说得超过了实际。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三:“说来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以为我是过甚其辞。” |
bù zài qí wèi,bù móu qí zhèng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 春秋 孔子《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wén guò qí shí文过其实 | 文辞浮夸,不切实际。 | 《后汉书·冯衍传下》:“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 |
dòng chá qí jiān洞察其奸 | 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 |
chēng hū qí hòu瞠呼其后 | 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 《庄子 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
qióng jí qí miào穷极其妙 | 形容极其美好。 | 唐·无名氏《巴西侯传》:“又美人十数,歌者舞者,丝竹既发,穷极其妙。” |
zài bù qí rán再不其然 | 犹言再不然。 | |
fù dǎo qí zhé复蹈其辙 | 蹈:踏上;辙: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 《宋史·子砥传》:“今复蹈其辙,譬人畏虎,唁虎以肉,食尽终必食人。” |
jiàn guài bù guài,qí guài zì jué见怪不怪,其怪自绝 | 怪:奇异的;绝:绝迹,了却。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 | 谢觉哉《作风漫谈》:“既是毫无根据,那见怪不怪,其怪自绝,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
zhōng qí tiān nián终其天年 | 终:结束。天年:人的自然寿命。指年老而死。 | 《庄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淮南子·精神训》:“虽情心郁殪,形性屈竭,犹不得已自强也。故莫能终其天年。” |
shì féng qí shí适逢其时 | 见“适逢其会”。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虽然姬昌之数偶验,适逢其时,岂得骤赦归国!” |
gè cóng qí lèi各从其类 | 从:听从,顺从;类:种类,同类。各自都按其好坏或种类聚集在一起。 | 《周易·乾》:“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
ài zhī yù qí shēng爱之欲其生 | 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
dòng jiàn qí jiān洞见其奸 | 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 | 《元史·许衡传》:“李林甫妒贤嫉能,明皇洞见其奸而不能退。” |
dòng zhú qí jiān洞烛其奸 | 洞烛:洞察;洞悉。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力强;看问题敏锐。 | 《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
bù sī qí lì不私其利 | 私;私有。不把利益据为己有。 |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
gōng féng qí shèng躬逢其盛 | 躬:亲自,亲身;逢:赶上;其:代词;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 | 唐 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kuāng qí bù dǎi匡其不逮 | 匡:纠正。逮:及,达到。不逮:达不到的地方。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亦作“匡所不逮”。 | 《晋书·武帝纪》:“择其能正色弼违,匡救不逮者,以兼此选。” |
gè wèi qí zhǔ各为其主 | 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关羽传》:“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
bīng zài qí jǐng兵在其颈 | 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
chū qí bù bèi出其不备 | 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这倒不是道家法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出如脱兔’,‘出其不备’的妙策。” |
bù dé qí suǒ不得其所 |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
fèi fēi qí zhǔ吠非其主 | 吠:狗叫。狗朝着外人乱叫。旧比喻各为其主。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
èr zhě bì jū qí yī二者必居其一 | 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
tù sǐ hú bēi,wù shāng qí lèi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
lè zài qí zhōng乐在其中 | 乐:快乐;乐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tīng qí yán guān qí xíng听其言观其行 | 听一个人说什么,又看他做什么。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1回:“自以为举世可欺,听其言而观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见。” |
zuò shōu qí lì坐收其利 | 坐:不动。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 |
dòng xī qí jiān洞悉其奸 | 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 | 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庙议献谄不用》:“甫出口,而上已洞悉其奸,斥逐不已。” |
chū qí bù yì,gōng qí wú bèi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qīn lín qí jìng亲临其境 |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 《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
yǎn qí wú bèi掩其无备 | 掩:掩袭;备:防备。称乘敌方毫无防备时进行突袭。 | 《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shèn zhòng qí shì慎重其事 | 谓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1回:“某观察却慎重其事的说道:‘这是兄弟始创的一个大公司。’” |
míng fú qí shí名符其实 | 见“名副其实”。 | 茅盾《全运会印象》:“那边的‘国术场’还有一个老头子穿了长衫舞刀,这在中年太太之流看来,还不是名符其实的‘大杂耍’么?” |
zhù yòu qí kōng杼柚其空 | 形容生产废弛,贫无所有。 | 语出《诗 小雅 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郑玄笺:“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谭无他货,维丝麻尔,今尽杼柚不作也。” |
qī yǐ qí fāng欺以其方 | 欺:欺骗;其方:合乎情理的方法。比喻坏人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骗别人。 |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
jiá jiá hū qí nán yǐ戛戛乎其难矣 | 戛戛:困难的样子。形容极其困难。 | 唐·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
gè xíng qí zhì各行其志 | 见“各从其志”。 | 《北史·宇文孝伯传》:“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宜远之。’于是各行其志。” |
hào xué shēn sī,xīn zhī qí yì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 深:深入。爱好学习并能深入思考,心里就懂得了其中的意义。 | 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zì qǔ qí yāng自取其殃 | 自己招来祸事。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也终防别生事故,休迟缓自取其殃。” |
cè shēn qí jiān厕身其间 | 指某件事自己参与在内。 | |
qù qí wú rén阒其无人 | 阒:空。指空荡荡,没有一人。 | 《周易 丰》:“窥其户,阒其无人。” |
gè cóng qí zhì各从其志 | 从:听任;志:志向。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
sǐ dé qí suǒ死得其所 |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地方。 | 《魏书 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
qí yàn rú xiǎng其验如响 | 验:效果;响:回声。很快就可以看到效果。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赵鹿泉前辈有一符,传自明代。曰:‘高行真人精练刚气之所化也。试之,其验如响。’” |
wú suǒ shī qí jì无所施其伎 | 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同“无所施其技”。 |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争取了他们,帝国主义就完全孤立了,艾奇逊的一套就无所施其伎了。” |
qiú qí yǒu shēng求其友声 | 朋友以意气相投而结交,如昆虫以同声而相应。 | 《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tiān duó qí pò天夺其魄 | 见“天夺之魄”。 | 宋·沈作喆《寓简》卷七:“[古人]谓事大谬而谋拙,曰天夺其魄。” |
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qí zuì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yǐn yuē qí cí隐约其辞 | 隐约:时隐时现;辞:言辞;说话。说话隐隐约约;躲躲闪闪;不明确;不清楚。 | 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 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
yī fǎn qí dào一反其道 | 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指对方。完全和他的做法相反。 | |
zhòng zēng qí fàng重增其放 | 更助长了我的狂放。 | |
wú suǒ shī qí jì无所施其技 | 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奴仆》:“虽狡狯,与李成寸步不离,他亦无所施其技。” |
bù zhī qí xiáng不知其详 | 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 |
nǐ fēi qí lún拟非其伦 | 指比拟不当。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
zhī jī qí shén知幾其神 | 幾:幾微,细微。指人能够预知事情萌发的细微迹象,就能与神道相合。 | 《周易·系辞下》:“子曰:‘知幾其神乎。’” |
chū hū qí lèi,bá hū qí cuì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同类聚集。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yǎn qí bù bèi掩其不备 | 掩:掩袭。备:防备。趁敌人毫无防备时进行突然袭击。亦作“掩其无备”。 | 《南齐书·刘怀珍传》:“今众少粮单,我悬彼固,正宜简精锐,掩其不备耳。” |
qí dào wú yóu其道无由 | 见“其道亡繇”。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 |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 zh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7回:“在你是手足之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是你的好心。” |
zhī wú qí cí支吾其词 | 言辞躲躲闪闪;搪塞应付(支吾:言词不清)。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
miǎn wéi qí nán勉为其难 | 勉:勉强;为:做;干。勉强去做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只要大家同意,我就勉为其难。” |
shé huà wéi lóng,bù biàn qí wén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 《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 |
guǒ rú qí yán果如其言 | 果:果真,诚然。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果然像所说的那样。 | 晋·葛洪《抱朴子·至理》:“果如其言,吕后德之,而逼令强食之,故令其道不成耳。” |
rú jiàn qí rén如见其人 | 像看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刻画非常生动逼真 | 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