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àng xià qí shǒu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ó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 | 卓:直立。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 |
jiàn lǚ shàng diàn剑履上殿 | 剑:刀剑;履:泛指鞋。古代皇帝允许功臣带刀剑与穿鞋上殿作为恩宠。形容待遇优异 |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于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
shàng bīng fá móu上兵伐谋 | 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 |
tiān shàng tiān xià,wéi wǒ dú zūn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 惟:只有;尊:地位或辈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 《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第一卷:“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 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 | 《尉缭子 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 |
zhān shàng tuō máo毡上拖毛 | 毡为毛制,在毡上拖毛,则涩滞难行。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着你去呵,似弩箭离弦,叫你回来呵,便似毡上拖毛。程婴,你则道我不认的你哩!”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鲁智深窟里拔蛇……宋公明似毡上拖毛。” |
chǎn shàng yi xià谄上抑下 | 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 《北史 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笃爱厚,不谄上抑下。” |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上气不接下气 |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
lí shì dùn shàng离世遁上 |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 《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
tóu shàng mò xià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9回:“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 |
zūn wú èr shàng尊无二上 | ①犹言国无二君。②引申为至高无上。 | 《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
qiáng shàng ní pí墙上泥皮 | 比喻无用或低贱的附属物,也比喻妾。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可正是堂上的糟糠,休猜作墙上泥皮。” |
lái zhě jū shàng来者居上 |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 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shàng yǔ páng fēng上雨旁风 | 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 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
qīn shàng zuò qīn亲上作亲 | 亲戚间再结姻亲。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又听见二奶奶说,宝玉的事,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凭谁来说亲,横竖不中用。” |
tài shàng huáng太上皇 | 皇帝之父。比喻实际上掌握权力、自己不出面而操纵别人进行活动的人。 | 《新唐书·突厥传》:“往国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诡而臣之,朕常痛心病首,思一刷耻于天下。” |
shàng xià tiān guāng上下天光 | 上空与水中碧光一色。形容水中倒影使天水连成一片。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mǎ shàng kàn huā马上看花 | 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玉箫女再世玉杯缘》:“分明马上看花,但过眼即忘,何尝在意。” |
zhǐ shàng tán bīng纸上谈兵 |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
qǔ fǎ hū shàng取法乎上 | 法:标准,规范。取上等的为标准,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 老舍《我怎样写火葬》:“假若文艺作品的目的只是为给人娱乐,那么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作品便根本不应存在。我们似应当‘取法乎上’吧?” |
máng shàng jiā máng忙上加忙 | 指人十分繁忙。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9回:“凤姐儿自不必说,忙上加忙。李纨宝钗自然和婶母姊妹叙离别之情。” |
huò cóng tiān shàng lái祸从天上来 | 祸:祸害,灾难。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正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陈氏见丈夫拿去,哭死在地。” |
hòu lái jū shàng后来居上 | 居;处在。后来的人坐在了上面的位子。指后起的胜过先前的;后辈胜过前辈。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xiàng shàng yī lù向上一路 | 佛教禅宗谓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 | 《碧岩录》第二卷:“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
tōng shàng chè xià通上彻下 | ①谓从天到地。②从上到下。指所有的人。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3卷:“天地是举其大体而言,鬼神是举其中运动变化者,通上彻下而言。” |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上梁不正 | 比喻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干坏事。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
qī jūn wǎng shàng欺君罔上 | 欺骗蒙蔽君主。 | 元 杨朝英《叨叨令 叹世》曲:“他待学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 |
zhí shàng zhí xià直上直下 | ①上下一贯。②从上到下,从头到脚。③形容陡直。 | 《朱子全书》卷四:“凡事都分做两边,是底放一边,非底放一边。是底是天理,非底是人欲。是即守而勿失,非即去而不留:此治一身之法也。治一家则分别一家之是非,治一邑则分别一邑之邪正,推而一州一路以至天下,莫不皆然:此直上直下之道。” |
qīn shàng zuò qīn亲上做亲 | 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偏我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况兼他父命。” |
zuì shàng jiā zuì罪上加罪 | 指罪恶更为严重。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见今县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 |
nì liú ér shàng逆流而上 | 逆:倒。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而上。 |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箭在弦上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 |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pú shàng zhī yīn濮上之音 | 濮上:古地名。靡靡之音。 |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 |
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老虎头上扑苍蝇 | 比喻自己找死。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
shàng chǎn xià dú上谄下渎 | 谄:奉承;渎:轻慢,亵渎。奉承上级,轻慢下属。 | 《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
rì shàng sān gān日上三竿 |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 宋 杨亿《劝石集贤饮》诗:“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檐欹。” |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bì shàng guān壁上观 | 壁:营垒。比喻坐观胜负而不帮助任何一方。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
jì shàng xīn tóu计上心头 | 见“计上心来”。 | 元·张氏《青衲袄·偷期》:“计上心头,暗令家童私问候。” |
shān yīn dào shàng,yìng jiē bù xiá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
nán yú shàng tiān难于上天 | 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
shàng lé zéi chuán上了贼船 | 比喻已入歧途,难以抽身。 | 浩然《艳阳天》:“别哭啦,哭也没用。这一回,我算上了贼船,走到江心了!” |
shàng xià jiāo kùn上下交困 | 指上面(政府)下面(人民)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 《清史稿 食货志一》:“以中国所有财产抵借外债,积数十年不能清偿。摊派加捐,上下交困。” |
xīn bìng hái cóng xīn shàng yī心病还从心上医 |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元·吴昌龄《张天师》:“这的是心病还从心上医。” |
shàng qíng xià dá上情下达 | 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
tǎn shàng tè xià忐上忑下 | 谓心神不定,恐惧不安。 | 《宋元戏文辑佚·张资鸳鸯灯》:“吃了万千控持,谙了无限磨难,受了多少忐上忑下。” |
bàn shàng bàn xià半上半下 | 指两可之间。 | 《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
bī shàng liáng shān逼上梁山 | 梁山:又称梁山泊;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水浒传》里有宋江、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 |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
méi shàng méi xià没上没下 | 不分尊卑长幼,没有礼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 |
dǎ yā zi shàng jià打鸭子上架 | 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两下子,你是清楚的,管工交,是打鸭子上架。” |
nián yú shàng zhú gān鲇鱼上竹竿 | 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 |
shàng xíng xià xiào上行下效 | 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 东汉 班固《白虎通 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
gōng chē shàng shū公车上书 | 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 |
kàn bù shàng yǎn看不上眼 | 看不过眼,不合己意。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八回:“我是好男子,这狐群狗党看不上眼,要差我上东京。” |
gōng nǔ shàng xián,dāo jiàn chū qiào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
qīn shàng chéng qīn亲上成亲 |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 |
shàng xià dǎ liàng上下打量 | 对某人估量,揣度。 | |
chuáng shàng dié chuáng床上迭床 | 同“床上施床”。 | |
zuò bì shàng guān作壁上观 | 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
shàng dāng xué guāi上当学乖 | 吃过亏下次就不会上当。 | 《泾谚汇录》:“上当学乖,言吃亏处,即是长见识处也。” |
qī shàng bā xià七上八下 | 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 | 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
shàng zhì xià yú上智下愚 | 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 《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yī yōng ér shàng一拥而上 |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
dì shàng tiān guān地上天官 | 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 |
jǐn shàng tiān huā锦上添花 | 在锦锻上面又添小绣花。形容好上加好。 | 宋 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
shǐ zài xián shàng矢在弦上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jiā wǎ shàng sh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拜别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shàng màn xià bào上慢下暴 | 谓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 《周易·系辞》:“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
yù xià bì shàng御下蔽上 | 御:统治。控制下属,蒙骗上级。 | 宋·朱熹《已酉拟上封事》:“妒贤嫉能,御下蔽上,而不忧其有害于圣政也。” |
jù lú tàn shàng踞炉炭上 | 踞:蹲、坐。蹲在炉子的炭火之上。形容处境险恶,不堪忍受。 | 《晋书·宣帝纪》:“军还,权遣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魏武帝曰:‘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 |
sāng jiān pú shàng桑间濮上 | 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古指淫风。后也指男女幽会。 |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子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
sǔn shàng yì xià损上益下 | 减少君上的权利以施惠下民。 | 《周易·益》:“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
gǎn yā zī shàng jià赶鸭子上架 | 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 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说着一把将我拖了起来,要我去看看。这是硬赶鸭子上架,我向她解释,去看也是没用。” |
gǒu ròu shàng bù le yán xí狗肉上不了筵席 | 比喻素质太差,不能扶持上去。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0章:“说她‘狗肉上不了筵席’,让丈夫一人来参加就行了。” |
shàng 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上天不负苦心人 | 负:亏欠,辜负。上天不会亏待苦心经营的人。形容埋头苦干的人最后会成功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多辛苦了几次如今却高高中了个第三,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论。” |
wò tà zhī shàng,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 | 自己的庆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沾手。 | 宋·岳珂《程史·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耶?” |
zuǐ shàng chūn fēng嘴上春风 | 比喻口头上的关切与安慰或是帮别人说好话 | |
fēng xíng shuǐ shàng风行水上 | 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 《周易 涣》:“象曰:风行水上,涣。” |
jìng shàng jiē xià敬上接下 | 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同“敬上爱下”。 | 《隶释 汉金乡长侯成碑》:“安贫乐道,忽于时荣。敬上接下,温故知新。” |
bù xiāng shàng xià不相上下 |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 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
shàng cuàn xià tiào上窜下跳 | 比喻坏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 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上窜下跳,根据需要打出各种不同的旗号,把厂长的事情办成。” |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上梁不正下梁歪 |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 晋 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
yì hōng ér shàng一哄而上 | 同“一哄而起”。 | 《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
rè guō shàng mǎ yǐ热锅上蚂蚁 | 比喻处境艰困、惶急不安的人。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把个赵氏在屏风后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一般。” |
bǐ shàng bù zú,bǐ xià yǒu y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晋 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
yàn cháo yú shàng燕巢幙上 | 同“燕巢于幕”。幙,同“幕”。 | |
lǎng lǎng shàng kǒu朗朗上口 | 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 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
zǒu wéi shàng cè走为上策 | 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四回:“李助道:‘事已如此,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qí shàng yáng zhōu hè骑上扬州鹤 |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 |
shàng zhēng xià bào上烝下报 | 烝:晚辈男子和长辈女子通奸;报:长辈男子与晚辈女子通奸。泛指男女乱伦。 | 《左传;、 桓公十六年》:“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 |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掌上观纹 | 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可不道状元郎怀中取物,觑富贵掌上观纹。” |
gāo gāo zài shàng高高在上 |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 《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
shàng xià fān téng上下翻腾 | 使上升又落下。 | |
sòng huò shàng mén送货上门 | 亲自将货物送到客户门上。指人自愿送上门来承担某种结果。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姑且我们认为那个女孩子不值钱,送货上门,以求达到什么目的,可你王纬宇并不是一头种马。” |
jì shàng xīn lái计上心来 | 计谋涌上心头。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pú shàng sāng jiān濮上桑间 | 指男女幽会的场所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岂不闻瓜田李下,君子不居,濮上桑间,诗人所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