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lì bīng sù mǎ历兵粟马 |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 |
| jǐn róng xuán mǎ仅容旋马 | 指住宅地方狭小。 | 《宋史·李沆传》:“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
| zhǐ lù wéi mǎ指鹿为马 |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
| nán rén jià chuán,běi rén chèng mǎ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 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 | 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
| mǎ bù jiě ān马不解鞍 |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 郭小川《长江组歌 百万雄师过大江》:“马不解鞍连续战,一举解放大江南。” |
| zhāo bīng mǎi mǎ招兵买马 | 招收士兵;购买战马。形容组织扩充力量。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
| lóng mǎ jīng shén龙马精神 | 龙马:传说中形状像龙的马;也指骏马。比喻人的精神健旺。 | 唐 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
| qīng shān sī mǎ青衫司马 | 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 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 |
| qí kāi dé shèng,mǎ dào chéng gōng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 明·周楫《西湖二集·刘伯温荐贤平浙中》:“所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风卷残云。” |
| dān qiāng dú mǎ单枪独马 | 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 清 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 |
| huǐ chē shā mǎ毁车杀马 |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 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毁车杀马,逝从此以径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已。”宋·陆九渊《与陈倅书》:“元晦虽有毁车杀马之说,然势恐不容不一出也。” |
| xià mǎ wēi下马威 |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 |
| qí mǎ zhǎo mǎ骑马找马 | 比喻东西就在这里;却还到外去找。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1回:“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
| wū bái mǎ jiǎo乌白马角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思君厚德委入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
| xuán bīng shù mǎ悬兵束马 | 见“悬车束马”。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涪水》:“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入蜀径江油、广汉者也。” |
| mǎ shēng jiǎo马生角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燕丹子》上卷:“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 zhèn mǎ fēng qiáng阵马风樯 |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 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
| shì bǎo mǎ téng士饱马腾 |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 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
| mò mǎ lì bīng秣马厉兵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 sài wēng shī mǎ塞翁失马 | 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
| sān mǎ tóng cáo三马同槽 |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 《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
| 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 xiāng chē bǎo mǎ香车宝马 |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 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 |
| dān shū bái mǎ丹书白马 |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
| chē mǎ rú lóng车马如龙 | 车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 唐·王勃《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风烟匝地,车马如龙。” |
| nú mǎ qiān dāo驽马铅刀 | 铅刀:铅质的刀。蹩脚的马,不快的刀。比喻才力很弱。 | 《后汉书·隗嚣传》:“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驽马铅刀,不可强扶。” |
| mǎ jiǎo wū bái马角乌白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 mǎ qù mǎ guī马去马归 |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 |
| ān mǎ láo juàn鞍马劳倦 |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痛病发。” |
| rén huāng mǎ luàn人荒马乱 |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现在又是这么的人荒马乱,交通不方便。” |
| mǎ shàng fáng zi马上房子 | 指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 明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 登坛口授》:“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 |
| mò mǎ lì bīng秣马利兵 | 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 sī mǎ niú zhī tàn司马牛之叹 | 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 《论语 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
| jiàn mǎ kè sī见马克思 | 死的委婉语。 | 李栋《心心相印》:“我比老弟痴长五岁,河北沧州人氏,父亲一九六七年被‘造反派’赶去见马克思了;不久,母亲也悲伤过度,哀哀而逝。” |
| dé mǎ shī mǎ得马失马 | 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
| fěng jià zhī mǎ泛驾之马 | 泛驾:覆驾,不受驾驭。不受驾驭的马。比喻敢于创新的英雄人物。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
| tuō jiāng zhī mǎ脱缰之马 |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 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 |
| mǎ niú jīn jū马牛襟裾 | 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
| héng qiāng yuè mǎ横枪跃马 | 犹言横戈跃马。 | 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
| mǎ féi rén zhuàng马肥人壮 | 壮:强壮。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 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一折:“某麾下番兵浩大,猛将英雄,马肥人壮,不时在边抢掳。” |
| xìn mǎ yóu jiāng信马由缰 |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 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
| lì bīng mò mǎ历兵秣马 |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 |
| mǎ jì zhū sī马迹蛛丝 | 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五回:“明中之暗,正中之侧,侧中之正,草蛇灰线,马迹蛛丝。” |
| qiú mǎ qīng kuáng裘马轻狂 | 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 |
| chē mǎ fú còu车马辐辏 | 辐辏:形容人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车毂上一样。指车马集聚拥挤。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两旁歧途曲巷中,有无数的车马辐辏,冠盖飞扬,人往人来,十分热闹。” |
| chōu jiǎn lù mǎ抽简禄马 | 抽简:抽竹简占卦;禄马:禄存与天马。指算命占卦。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3回:“因为能与人抽简禄马,川中起他一个混名叫做‘杨抽马’。” |
|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慌马乱 |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 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
| quǎn mǎ zhī jué犬马之决 | 谓臣僚的果敢决断。 | 《汉书·息夫躬传》:“其有犬马之决者,仰药而伏刃。” |
| zhú mǎ zhī yǒu竹马之友 |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 《晋书 殷浩传》:“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 |
| qí kāi mǎ dào旗开马到 |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旗开马到施骁勇,大宋英雄拱手降。” |
| mǎ jiǎo wū tóu马角乌头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燕丹子》上卷:“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 xuán chē shù mǎ悬车束马 | 形容险阻。 | 《国语·齐语》:“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韦昭注:“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溪也。三者皆山险溪谷,故悬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
| gǔn ān xià mǎ滚鞍下马 | 从马上迅速下来。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1回:“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 |
| fǔ suǒ bēn mǎ腐索奔马 | 腐:腐烂。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奔跑的烈马。比喻形势十分艰险危急。 | 《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
| dān rén dú mǎ单人独马 | 单枪匹马,单独行动。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4回:“你这等单人独马,又无个伴侣,又无个徒弟,你如何去得!” |
| 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鞭长不及马腹 | 及:到。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比喻力所不能及。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 bīng cáng wǔ kù,mǎ rù huà shān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 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 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
| yuè mǎ wān gōng跃马弯弓 | 〖释义〗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 唐 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
| quǎn mǎ zhī láo犬马之劳 | 犬马:古时臣子对君主常自比为替主子奔走的犬马;以表示忠诚。比喻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 《晋书 段灼传》:“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 |
| cái gāo yǐ mǎ才高倚马 | 文才比倚马可待的袁虎还高。形容文思敏捷。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5回:“那秘书员成竹在胸,才高倚马,立刻草成八九百字。” |
| qīng méi zhú mǎ青梅竹马 |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 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 xià mǎ féng fù下马冯妇 |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 《孟子 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
| mǎ chǐ jiā zhǎng马齿加长 |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 《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 qián mǎ xián méi钳马衔枚 | 钳马:夹马嘴器具;枚:形似筷子的工具。古代行军时防止喧哗钳马口,人衔枚。 | 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虏议》:“宜选敢悍数千,骛行潜掩,偃旗裹甲,钳马衔枚。” |
| mǎ shǒu shì zhān马首是瞻 | 首:头;是:指示代词;起提前受事成分的作用;瞻:往前或向上看。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苟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
|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 | 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
| zhāng jūn mǎ lù獐麇马鹿 | 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 《西湖志余》卷二十五:“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
| niú mǎ jīn jū牛马襟裾 | 犹言衣冠禽兽。 |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教人道这乔男女,则是些牛马襟裾。” |
| bīng mǎ bù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 《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
| qiū gāo mǎ féi秋高马肥 |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 宋 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 |
| tǒng mǎ fēng wō捅马蜂窝 | 比喻闯祸或敢于得罪厉害的人。 | 老舍《骆驼祥子》:“小时候去用竿子捅马蜂窝就是这样,害怕,可是心中跳着要去试试。” |
| lè mǎ xuán yá勒马悬崖 | 勒:收住缰绳;悬崖:高悬的山崖。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
| yī mǎ bù kuà liǎng ān一马不跨两鞍 | 一匹马不能套两个马鞍。比喻一女不嫁二夫。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一马不跨两鞍。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叫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 |
| ān mǎ láo kùn鞍马劳困 |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
| wàn mǎ qiān jūn万马千军 | 形容兵马众多或声势浩大。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他恰才万马千军摆下战场,则见他们把门旗放,显出那弃印封金有智量。” |
| guǒ shī mǎ gé裹尸马革 | 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 | 宋·陆游《陇头水》:“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
| mǎ máo wèi zhé马毛蝟磔 | 蝟,同“猬”。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 南朝 宋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
| yī mǎ dāng xiān一马当先 | 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
| hū mǎ hū niú呼马呼牛 | 呼:称呼。叫我牛也好,叫我马也好,我不在乎。 | 明·冯惟敏《耍孩儿·十自由》:“论理法难听受,总不如装聋塞耳,一任他呼马呼牛。” |
| zhǐ gē sàn mǎ止戈散马 |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
| niú mǎ shēng huó牛马生活 | 比喻饱受压迫剥削的非人生活。 | 邹韬奋《经历·高三分院》:“我所做的只是捐了一天的薪水所得,救济在日本纱厂里过牛马生活,罢工后饥寒交迫的中国同胞。” |
| zhāo jūn mǎi mǎ招军买马 | 犹招兵买马。 | 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今有汉三公子刘文叔,在白水村兴兵聚义,招军买马。” |
| mǎi mǎ zhāo bīng买马招兵 | 见“买马招军”。 | 《再生缘》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买马招兵尽壮怀。” |
|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
| yī mǎ qīng féi衣马轻肥 | 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 语出《论语 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唐 杜甫《秋兴》诗之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
| dài mǎ wàng běi代马望北 |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 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尢恶内留。” |
| xiān chē nù mǎ鲜车怒马 | 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蜀地肥饶,人吏富贵,掾吏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
| nú mǎ liàn zhàn dòu驽马恋栈豆 | 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 晋 干宝《魏书》:“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
| héng gē pán mǎ横戈盘马 | 犹横戈跃马。 | 宋·陆游《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
| máng rén qí xiā mǎ盲人骑瞎马 | 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 quǎn mǎ zhī jí犬马之疾 | 谦称自己的疾病。 | 汉·张衡《东京赋》:“值余有犬马之疾,不能究其精详。” |
| niú gāo mǎ dà牛高马大 |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 《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东宁县县委书记刘番成长得浓眉大眼,牛高马大。” |
| yǐ mǎ kě dài倚马可待 |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 唐 李白《与韩荆州韩宗书》:“纵之以清淡,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
| mǎ bó niú sōu马浡牛溲 | 见“马勃牛溲”。 | 明·王世懋《艺圃撷馀》:“杜子美出,而百家稗官都作雅音,马浡牛溲咸成郁致,于是诗之变极矣。” |
| huáng mén fù mǎ黄门驸马 | 黄门:宫庭禁门,后成为官署名;驸马:转指皇帝女婿。汉代掌管皇帝出行车马的官。指依靠婚姻而上的人。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
| hū niú zuò mǎ呼牛作马 | 见“呼牛呼马”。 | 《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
| lǎo mǎ sī fēng老马嘶风 | 嘶:马叫。马老了但雄风犹在,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老马嘶风,英心未退’了!” |
| qiú mǎ yú táng sì求马于唐肆 |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 庄周《庄子 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
| ān mǎ zhī láo鞍马之劳 | 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
| lì gē mò mǎ砺戈秣马 | 磨戈喂马。比喻作好战斗准备。 | 《旧唐书·刘仁轨传》:“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