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è mǎ fēi yú策马飞舆 | 指驾马车疾行。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车驰人走,越王策马飞舆,遂复宫阙。” |
mǎ jì zhū sī马迹蛛丝 | 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五回:“明中之暗,正中之侧,侧中之正,草蛇灰线,马迹蛛丝。” |
xīn yuán yì mǎ心猿意马 |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
lì bīng mò mǎ厉兵秣马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mǎi mǎ zhāo jūn买马招军 | 犹言招兵买马。 | 明·汤显祖《牡丹亭·牝贼》:“有这等事?恭喜了!借此号令,买马招军。” |
hàn mǎ gōng jì汗马功绩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明·无名氏《精忠记·闻讣》:“感皇恩宠锡无穷,端不负汗马功绩。” |
quǎn mǎ zhī mìng犬马之命 | 命:生命。对自己生命的谦称。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 |
bān mǎ wén zhāng班马文章 |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 明 无名氏《鸣凤记 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
yǐn mǎ tóu qián饮马投钱 | 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 唐 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
lì bīng sù mǎ历兵粟马 |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 |
ná xià mǎ lái拿下马来 | 比喻将人制服。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叫我问谁去?谁不帮着你呢?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 |
sāi wēng zhī mǎ塞翁之马 | 塞马。 |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 |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兵强马壮 | 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 《新五代史 杂传十三 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
zǒu mǎ fù rèn走马赴任 | 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 |
nán rén jià chuán,běi rén chèng mǎ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 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 | 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
lǘ chún bù duì mǎ kǒu驴唇不对马口 |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4回:“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什么趣味呢!” |
gōng mǎ xián shú弓马娴熟 | 十分熟练拉弓射箭与马术。指人善于骑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若得此人,可以攻打贼巢。更兼他深通武艺,弓马娴熟。” |
shēng sè gǒu mǎ声色狗马 | 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 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
chē zài mǎ qián车在马前 | 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 《礼记·学记》:“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
dān qiāng dú mǎ单枪独马 | 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 清 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 |
chē zhé mǎ jì车辙马迹 |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 《左传 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
cè mǎ yáng biān策马扬鞭 | 本义是举起马鞭驱赶马儿,驱马快速前行。引申义是比喻做好充分准备,快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 |
zhū sī mǎ jì蛛丝马迹 | 蜘蛛丝;马蹄痕。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蛛丝:蜘蛛丝;马迹:马蹄印。 | 唐 杨筠松《龙经 武曲星》:“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
bì chē léi mǎ弊车羸马 | 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书 刘繇传》:“繇伯父宠为汉太尉。”裴松之注引晋 司马彪《续汉书》:“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 |
sì mǎ gāo mén驷马高门 |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驷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
niú mǎ shēng huó牛马生活 | 比喻饱受压迫剥削的非人生活。 | 邹韬奋《经历·高三分院》:“我所做的只是捐了一天的薪水所得,救济在日本纱厂里过牛马生活,罢工后饥寒交迫的中国同胞。” |
lè mǎ xuán yá勒马悬崖 | 勒:收住缰绳;悬崖:高悬的山崖。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
guǎn zhòng suí mǎ管仲随马 | 管仲:春秋齐桓公的相国;随:跟从。管仲随着马走。比喻尊重前人的经验。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mù niú liú mǎ木牛流马 | 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
sàn mǎ xiū niú散马休牛 | 《书 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 《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
niú mǎ zǒu牛马走 | 指在皇帝前如牛马般奔走的人。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
hàn mǎ gōng láo汗马功劳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韩非《韩非子 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牛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
mǎ shǒu yù dōng马首欲东 | 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 | 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 |
mǎ niú qí fēng马牛其风 |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 《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 |
qí kāi mǎ dào旗开马到 |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旗开马到施骁勇,大宋英雄拱手降。” |
quǎn mǎ liàn zhǔ犬马恋主 | 喻臣下眷怀君上。 | 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踊跃之怀,瞻望反侧,不胜犬马恋主之情。”南朝·宋·鲍照《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狐涂怀窟志,犬马恋主情。” |
xuán yá lè mǎ悬崖勒马 |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 元 郑德辉《智勇定齐》:“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荒马乱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chē zhén mǎ jì车尘马迹 |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 宋 朱熹《卧龙庵记》:“余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之余,而又幸其深阻敻绝,非车尘马迹之所能到。” |
wǔ dāo yuè mǎ舞刀跃马 |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岳胜怒曰:‘好贼奴,敢如此大言!’舞刀跃马,直取天佑。” |
dǎ mǎ hu yǎn打马虎眼 |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 老舍《骆驼祥子》:“待了会儿,他把钱拿起来:‘三十?别打马虎眼!’” |
lì bīng mò mǎ砺兵秣马 | 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 明·朱元璋《皇陵碑》:“砺兵秣马,静看颉颃。群雄自乎声教,戈矛天下铿锵。” |
sī mǎ niú zhī tàn司马牛之叹 | 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 《论语 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
tiān mǎ xíng kōng天马行空 | 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 | 明 刘子钟《<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
yī mǎ píng chuān一马平川 |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
sī mǎ chēng hǎo司马称好 | 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 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 |
kuài mǎ jiā biān快马加鞭 |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 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
lǎo mǎ shí tú老马识途 |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mǎ bù tíng tí马不停蹄 | 停蹄:止步。马跑起来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动急促或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 |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
chē gōng mǎ tóng车攻马同 | 攻:坚固精致;同:齐聚。战车坚固,战马整齐。形容军容极盛。 | 《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jīn gē tiě mǎ金戈铁马 |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
zǒu mǎ zhī rèn走马之任 | 骑着马去上任。指官员出任新的职位。 | 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目今主上图治心切,不尚浮藻,将某左迁江州司马,刻日走马之任。” |
hū niú zuò mǎ呼牛作马 | 见“呼牛呼马”。 | 《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
xiū niú guī mǎ休牛归马 | 亦作“休牛散马”。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书弗服。”《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
yě mǎ wú jiāng野马无缰 | 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四回:“天机有碍尖还钝,野马无缰快已迟。” |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ǎ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
liǔ yíng shì mǎ柳营试马 | 柳营:军营。比喻带兵的将领纪律严明。 | |
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鞭长不及马腹 | 及:到。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比喻力所不能及。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quǎn mǎ zhī lì犬马之力 | 犹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不才愿施犬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 |
bì shì jīn mǎ避世金马 | 避世:逃避世务;金马:借指宫殿。指身为高官而逃避世务。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嵩庐之下!” |
héng dāo yuè mǎ横刀跃马 | 犹言横戈跃马。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上元帅白从辉横刀跃马,望南阵冲来。樊爱能、何徽抵敌不住,弃战回马而走。” |
xùn bīng mò mǎ训兵秣马 | 兵:士兵;秣:喂养。练好士兵,喂饱战马。指做好战前准备。 | 《周书·文帝纪》:“臣自奉诏总平凉之师,责重忧深,不遑启处。训兵秣马,唯思竭力。” |
qīng shān sī mǎ青衫司马 | 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 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 |
jiū chē zhú mǎ鸠车竹马 | 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 清 曹寅《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庞眉识此生。” |
fǔ suǒ bēn mǎ腐索奔马 | 腐:腐烂。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奔跑的烈马。比喻形势十分艰险危急。 | 《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
xiū niú fàng mǎ休牛放马 | 休:休息。将牛马放牧,停止军用。比喻天下太平,停止战争。 |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今丧乱即平,休牛放马,烽燧灭影。” |
shí mǎ liú gān食马留肝 | 后反用其义,比喻未能吸取精华。 | 《史记·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 |
lǎo mǎ sī fēng老马嘶风 | 嘶:马叫。马老了但雄风犹在,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老马嘶风,英心未退’了!” |
mǎ chǐ jiā zhǎng马齿加长 |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 《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hū niú yě kě,hū mǎ yě kě呼牛也可,呼马也可 | 呼:称呼;可:可以。叫我牛也好,叫我马也好,我不在乎。指不管别人说什么,自己还是按自己意愿去做。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
xuán niú tóu,mài mǎ fù悬牛头,卖马脯 | 脯:干肉。挂的是牛头,卖的是马肉干。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名不副实。 | 《晏子春秋·内杂篇》:“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县牛首于门,而卖马脯于内也。” |
jīn mǎ bì jī金马碧鸡 | 金马:金马山;碧鸡:碧鸡山。古人作为祥瑞的征兆。 | 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蘸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
sì mǎ nán zhuī驷马难追 |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 | 《新五代史 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
yě mǎ chén āi野马尘埃 | 野马:状如野马的云。云气灰尘。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 |
huáng mén fù mǎ黄门驸马 | 黄门:宫庭禁门,后成为官署名;驸马:转指皇帝女婿。汉代掌管皇帝出行车马的官。指依靠婚姻而上的人。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
tiān sù mǎ jiǎo天粟马角 | 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 《史记·刺客列传论》:“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
mǎ bù jiě ān马不解鞍 |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 郭小川《长江组歌 百万雄师过大江》:“马不解鞍连续战,一举解放大江南。” |
tí jiàn hàn mǎ提剑汗马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手提宝剑,身跨战马。比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 《周书·宇文贵传》:“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
mǎ féi rén zhuàng马肥人壮 | 壮:强壮。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 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一折:“某麾下番兵浩大,猛将英雄,马肥人壮,不时在边抢掳。” |
bīng mǎ wèi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
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zuò niú zuò mǎ作牛作马 | 牛、马:比喻供人使唤的人。指被当作牛马驱使。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韶州云门山爽和尚》:“问‘受施主供养将何报答?’师曰:‘作牛作马。’” |
fēi yīng zǒu mǎ飞鹰走马 | 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 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
fēng mǎ yún chē风马云车 | 指神灵的车马。 | 唐 柳宗元《雷塘祷雨文》:“风马云车,肃焉徘徊。” |
wǔ mǎ liù hóu五马六猴 | 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 |
wèn niú zhī mǎ问牛知马 |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 《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
fàng mǎ hòu pào放马后炮 | 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 |
mǎ dào chéng gōng马到成功 |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 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
máng rén qí xiā mǎ盲人骑瞎马 | 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róng mǎ dān xiào戎马劻勷 | 谓战乱不宁。 |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而《通考》所据晁陈二氏,丁宋末造,戎马劻勷之际,疑其散佚愈众也。” |
xiǔ suǒ yù mǎ朽索驭马 |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形容倾覆的危险十分严重。多含戒惧之意。亦作“腐索御马。” | 《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
qí cáo bù jì mǎ骑曹不记马 | 指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 | 《晋书 王徽之传》载:“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 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如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 |
zhú mǎ zhī hǎo竹马之好 |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因涕洒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 |
qí mǎ chéng zhōu骑马乘舟 | 形容生搬硬套,凭空想象的形而上学。 | 《笑府》:“有好乘马者,为人所欺,以五十金易一马,驽甚,不堪策。乃货舟载马,而身跨其上。” |
sì mǎ cuán tí四马攒蹄 | 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则道是孤鸿伴影,几时吃四马攒蹄。” |
bì chē nú mǎ弊车驽马 | 敝:破;驽马:劣马。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 | 西汉·刘向《说苑·臣术》:“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以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
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东风吹马耳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zhāng jūn mǎ lù獐麇马鹿 | 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 《西湖志余》卷二十五:“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