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àng shàng yī lù向上一路 | 佛教禅宗谓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 | 《碧岩录》第二卷:“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
shàng cuān xià tiào上蹿下跳 | 比喻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 阿来《尘埃落定》第四章:“这东西足足有三四十斤,真不知道他有多大气力,戴着它还能上蹿下跳,仗剑作法。” |
huǒ shàng nòng xuě火上弄雪 | 比喻易于败亡,事情很容易办到。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4回:“谁知钱不由正经路来的,火上弄雪;不由正经路去的,石沉大海,日减月削,渐渐损之又损,而至于无。” |
shèn xiāo chén shàng甚嚣尘上 | 甚:很;嚣:喧闹。原指军营中人声喧哗;尘土飞扬。形容传播消息;议论纷纷。现多指错误或反动言论非常嚣张。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甚嚣,且尘上矣。” |
pěng dào tiān shàng捧到天上 | 比喻吹捧过分。 | 林语堂《说福禄特尔与中国迷》:“中国的文化礼教,曾经被欧人称为世界最高的文化,捧到天上去。” |
shàng yǒu tiān táng,xià yǒu sū háng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指苏州、杭州比天堂还要美好。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从来江山秀丽,人物奢华,所以相传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zuì shàng jiā zuì罪上加罪 | 指罪恶更为严重。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见今县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 |
shàng xià tóng xīn上下同心 | 上下一心。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自成虽然新遭大败,但此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加之重要将领均在,上下同心,亲密无向,又善于整饬军纪,救民之急,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重振旗鼓不难。” |
shàng yuán xià tuī上援下推 | 上面牵引下面推。比喻推荐引进。 | 《礼记·儒行》:“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 |
lǎng lǎng shàng kǒu朗朗上口 | 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 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
zuò shàng qín xīn坐上琴心 | 指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载,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文君心悦,遂夜奔相如。 |
rì shàng sān gān日上三竿 |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 宋 杨亿《劝石集贤饮》诗:“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檐欹。” |
zǒu wèi shàng jì走为上计 | 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
qí hè shàng wéi yáng骑鹤上维扬 |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 宋·孙惟信《阮郎归》:“许谁骑鹤上维扬,温柔和醉乡。” |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bǎng shàng wú míng榜上无名 | 张贴的名单上没有名字。泛指落选。 | 元 曾瑞《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屡次束装而回。” |
chuáng shàng ān chuáng床上安床 | 比喻不必要的重叠。 | 南朝 陈 姚最《续画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烦草。若比方诸父,则床上安床。” |
qí hè shàng yáng骑鹤上扬 | 同“骑鹤上扬州”。 | |
chǎn shàng jiāo xià谄上骄下 | 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对下骄横。 | 汉 扬雄《法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
rì gāo rì shàng日高日上 | 一天一天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向上长。 | 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 |
huò cóng tiān shàng lái祸从天上来 | 祸:祸害,灾难。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正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陈氏见丈夫拿去,哭死在地。” |
zuǐ shàng gōng fū嘴上功夫 | 指没有实际本事,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 |
zuò bì shàng guān作壁上观 | 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
qīn shàng zuò qīn亲上作亲 | 亲戚间再结姻亲。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又听见二奶奶说,宝玉的事,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凭谁来说亲,横竖不中用。” |
zuò shàng bīn座上宾 | 座:坐席。指在席上的受主人尊敬的客人,泛指受邀请的客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8回:“出门方欲图生计,入室何来座上宾?” |
zuò shàng kè座上客 | 座:坐席。指在席上的受主人尊敬的客人,泛指受邀请的客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
shàng qiú xià gào上求下告 | 告:请求。指到处请求 | 《朱子语类辑略》第七卷:“不自反躬穷究,只管上求下告,问他讨禅,被他恣意相簿。”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fú yáo ér shàng扶摇而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 |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sǔn shàng yì xià损上益下 | 减少君上的权利以施惠下民。 | 《周易·益》:“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
huǒ shàng nòng bīng líng火上弄冰凌 | 冰凌见火即融。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 元·无名氏《气英布》:“则教你,楚江山,觑不得火上弄冰凌,汉乾坤也做不得碗内拿蒸饼。” |
huǒ shàng tiān yóu火上添油 | 见“火上浇油”。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贾臬台见他顶嘴,如火上添油,那气格外来的大。” |
chǎn shàng qī xià谄上欺下 | 谄:讨好,奉承;欺:欺压。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 吴祖光《相府门前七品官》:“这位‘相府门前七品官,见他容易见我难’是旧社会里趋炎附势、谄上欺下的典型人物。” |
fēng xíng shuǐ shàng风行水上 | 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 《周易 涣》:“象曰:风行水上,涣。” |
méi tóu yī zhòu,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韩厥为何自刎了,必然走了赵氏孤儿,怎生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shàng cuàn xià tiào上窜下跳 | 比喻坏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 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上窜下跳,根据需要打出各种不同的旗号,把厂长的事情办成。” |
qī shàng wǎng xià欺上罔下 |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 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
bù shàng bù luò不上不落 | 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姐姐……何苦把这个书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呆呆地百事皆废了。” |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怒从心上起 | 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 《五代史平话·梁》:“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bù fēn shàng xià不分上下 | 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 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ó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 | 卓:直立。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 |
mǎ shàng gōng chéng马上功成 | 指凭武功建国。 | 宋 王安石《嘲叔孙通》诗:“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纶。” |
bǎn shàng dìng dīng板上钉钉 | 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 王蒙《蝴蝶》:“海云是已经定性、已经作了板上钉钉的正式结论的阶级敌人。” |
tóu shàng zhuó tóu头上著头 | 犹言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云门山文偃禅师》:“诸和尚子,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著头。” |
yàn cháo mù shàng燕巢幕上 |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
fā shàng chōng guàn发上冲冠 | 犹言发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shàng xià qí shǒu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nán yú shàng tiān难于上天 | 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
yī yōng ér shàng一拥而上 |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
qǔ fǎ hū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 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 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
jiē bù shàng chá接不上茬 | 接不上别人的话头说话,指不能继续下去。 | |
shàng jiāo bù chǎn上交不谄 | 谄:巴结、奉承。与据高位的人交往,不拍马奉承。 | 《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
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xiū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 明·沈璟《义侠记·除凶》:“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wū shàng jiàn líng屋上建瓴 | 建:倾倒。瓴:容水器。从屋顶上往下倒瓶子里的水。形容居高临下的有利形势。亦作“高屋建瓴”。 | 宋·苏轼《徐州上皇帝书》:“使楚人开关而延敌,材官驹发,突骑云纵,真若屋上建瓴水也。” |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 |
shàng zhī suǒ hào,xià bì cóng zhī上之所好,下必从之 | 好:喜爱。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nán shàng jiā nán难上加难 |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所有上条陈一事,竟是难上加难。” |
qīn shàng zuò qīn亲上做亲 | 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偏我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况兼他父命。” |
chuáng shàng shī chuáng床上施床 | 比喻多余和重复。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晋魏已来所着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tóu shàng mò xià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9回:“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 |
mán shàng qī xià瞒上欺下 | 蒙骗上级,压迫下属和人民。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至今还不能替老百姓想,瞒上欺下,咱简直不是个人啦!” |
wò tà zhī shàng,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 | 自己的庆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沾手。 | 宋·岳珂《程史·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耶?” |
bù shàng bù xià不上不下 |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lù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ǎ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
dǎ yā zi shàng jià打鸭子上架 | 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两下子,你是清楚的,管工交,是打鸭子上架。” |
líng shàng xià nüè陵上虐下 | 陵:通“凌”,欺侮;虐:残暴,侵害。欺侮在上的人,侵害在下的人。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松之引诸葛亮集:“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
jiǎn rén shàng tiān蹇人上天 | 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 | 典出《后汉书 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器少病蹇。” |
méi tóu yī cù,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蹙,计上心来 |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道:‘前日坏腹,至今未好,借解一解。’” |
yī jiàn shàng duò一箭上垛 | 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 元 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这个不打紧,我如今就去,一箭上垛。” |
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太岁头上动土 | 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 元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 |
qīn shàng jiā qīn亲上加亲 | 指亲戚内部再有儿女亲事。形容关系十分紧密。 | 曾朴《孽海花》第26回:“清后的母亲也是太后的胞妹,结这重亲的意思,全为了亲上加亲,要叫爱新觉罗的血统里,永远混着那拉氏的血统。” |
shàng xià tóng mén上下同门 | 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 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
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háo liáng zhī shàng濠梁之上 | 濠梁:濠水上的桥。指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 |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shàng tǔ xià xiè上吐下泻 | 呕吐与腹泻。指人患病。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化及见军士焦头烂额,后忽然又上吐下泻,一齐病倒,便放声大哭。” |
tiān shàng rén jiān天上人间 |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 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pú shàng sāng jiān濮上桑间 | 指男女幽会的场所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岂不闻瓜田李下,君子不居,濮上桑间,诗人所刺!” |
shàng hǎo xià shèn上好下甚 | 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yáng máo chū zài yáng shēn shàng羊毛出在羊身上 | 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 明 唐顺之《公移 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
shàng xíng xià xiào上行下效 | 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 东汉 班固《白虎通 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
lái zhě jū shàng来者居上 |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 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qīng xiāo zhí shàng青霄直上 | 同“青云直上”。 | 宋·刘克庄《送洪侍御》诗之一:“青霄直上云梯易,白首能坚铁壁难。” |
fàn shàng zuò luàn犯上作乱 | 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shàng bù zài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在天,下不着地 | 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叫他在这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给我结了几间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
zì shàng ér xià自上而下 | 从上到下。 | 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总以能教育群众、纠正错误、保证党的领导为原则。” |
liǔ shù shàng zháo dāo,sāng shù shàng chū xuè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比喻代人受过。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老虎头上搔痒 | 比喻不自量力。 |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63回:“今严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个仇鸾,尚敌不过他,老虎头上搔痒,无补国家,转取祸戾,何苦何苦!” |
liáng shàng jūn zǐ梁上君子 |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上气不接下气 |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
hòu lái zhě jū shàng后来者居上 | 后来的超过先前的。 | 《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shàng bīng fá móu上兵伐谋 | 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 |
gāo gāo zài shàng高高在上 |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 《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
zuò luàn fàn shàng作乱犯上 |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智者称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 |
gān tóu rí shàng竿头日上 |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 《秉烛谈》:“招贤大师赠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zhì gāo wú shàng至高无上 | 形容高于一切。至:最。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
zhān shàng tuō máo毡上拖毛 | 毡为毛制,在毡上拖毛,则涩滞难行。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着你去呵,似弩箭离弦,叫你回来呵,便似毡上拖毛。程婴,你则道我不认的你哩!”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鲁智深窟里拔蛇……宋公明似毡上拖毛。” |
xíng ér shàng xué形而上学 |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 毛泽东《矛盾论》:“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
huǒ shàng jiā yóu火上加油 | 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气得越发火上加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