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shù bīng mò mǎ束兵秣马 | 犹厉兵秣马。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 
| xíng bīng liè zhèn行兵列阵 | 行:调动;列:排列。调动军队,排布阵势。泛指军事指挥艺术。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此人天文地理,六韬三略,无不精通,行兵列阵,玄妙莫测,乃智勇兼全之士。” | 
| jiě jiǎ xiū bīng解甲休兵 | 见“解甲休士”。 | 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 
| shī lǎo bīng pí师老兵疲 | 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 《魏书 许谦传》:“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 | 
| dú wǔ qióng bīng黩武穷兵 | 滥用兵力,任意征讨。 | 《周书 武帝纪论》:“若使翌日之瘳无爽,经营之志获申,黩武穷兵,虽见讥于良吏。” | 
| sǎn bīng yóu yǒng散兵游勇 | 原指没有统率的逃散兵士。现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 
| xiōng zhōng bǎi wàn bīng胸中百万兵 | 比喻胸怀雄谋大略。 | 元·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折:“凭着你灭寇功,举将能,两般儿功效如红定,为甚俺莺娘心下十分顺,都只为君瑞胸中有百万兵。” | 
| àn jiǎ xiū bīng案甲休兵 | 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 《史记 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 | 
| jiè kòu bīng,jī dào liáng借寇兵,赍盗粮 | 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 秦·李斯《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 
| shèng fù bīng jiā cháng shì胜负兵家常势 | 兵家:军事家;势:情势。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 《旧唐书·宪宗纪》:“胜负兵家常势,不可以一将失利,便沮或计。” | 
| àn bīng shù jiǎ案兵束甲 | 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 àn bīng shù jiǎ按兵束甲 |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 | 《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 qì jiǎ yè bīng弃甲曳兵 | 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 bīng wú cháng shì兵无常势 |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 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荒马乱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 míng jīn shōu bīng鸣金收兵 | 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卢先锋兵到,见孙安勇猛,卢先锋令鸣金收兵。” | 
| bài jiàng cán bīng败将残兵 | 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 明 无名氏《开诏救忠》楔子:“你虽然杀了我一阵,你的军兵可也尽皆折损了,则剩下这一枝败将残兵。” | 
| qǐ bīng dòng zhòng起兵动众 |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 
| jiàng guǎ bīng wéi将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然刘备将寡兵微,我则彼立刘朝,复兴汉世,非小官之能。” | 
| qiān jīn yòng bīng,bǎi jīn qiú jiàn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 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  | 
| tiān bīng tiān jiàng天兵天将 | 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 清 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 开场》:“那鲧却生的儿子,神通广大,伏虎降龙,手下天兵天将,那等利害。” | 
| zhèn bīng zé lǚ振兵泽旅 | 见“振兵释旅”。 | 《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古‘释’字作‘泽’。” | 
| xiān lǐ hòu bīng先礼后兵 |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 
| bīng xiāo gé yǎn兵销革偃 | 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 | 前蜀 杜光庭《本命醮南斗词》:“垂回凶度厄之慈,开辍死上生之路,使一境之兵销革偃,四时之雨顺风调。” | 
| yù bīng yú nóng寓兵于农 | 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 
| cǎo cǎo shōu bīng草草收兵 |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 欧阳山《苦斗》:“张发奎刚占领了那个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许多,正是咱们的人活动的好机会,——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个赤卫队员么?” | 
| shàng bīng fá móu上兵伐谋 | 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  | 
| fù guó qiáng bīng富国强兵 | 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 
| dòu ér zhù bīng斗而铸兵 | 见“斗而铸锥”。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一本作“斗而铸兵”。 | 
| chì bì áo bīng赤壁鏖兵 |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 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 
| bīng yóu huǒ yě,bù jí zì fén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 戢:停;焚:烧。战争就像玩火,不在适当的情况下停止就会烧死自己。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 
| jí wǔ qióng bīng极武穷兵 | 黩武。滥用武力。 | 《周书·韦孝宽传》:“且君辅翼幼主,位重望隆,理宜调阴阳,抚百姓,焉用极武穷兵,构怨连祸。” | 
| qiáng jiàng shǒu xià wú ruò bīng强将手下无弱兵 | 有本领的将领手下没有懦弱的兵。比喻好的领导必然能带出好的部属。 | 宋 苏轼《题连公壁》:“俗语云:‘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 | 
| zhǐ shàng tán bīng纸上谈兵 |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 
| shǐ jìn bīng qióng矢尽兵穷 | 矢:箭。箭已用完,兵已打光。形容战斗到兵力丧尽。 | 唐·孙揆《灵应传》:“申胥乃衰楚之大夫,而以矢尽兵穷,委身折节,肝脑涂地,感动于强秦。” | 
| lì bīng sù mǎ历兵粟马 |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  | 
| yǎn bīng xiū wén偃兵修文 | 同“偃武修文”。 | 《后汉书·杜诗传》:“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修文,群帅反旅。” | 
| kuì bīng yóu yǒng溃兵游勇 | 指逃散的士兵。 | 李昌《回忆民先队》:“国民党部队的溃兵游勇,带枪到处抢劫肇事,很影响群众的抗日情绪。” | 
| mò mǎ lì bīng秣马厉兵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兵戎相见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 
| yōng bīng wán kòu拥兵玩寇 | 玩:忽视。掌握军队,但不认真对待敌人。 | 《清史稿·策楞等传论》:“策楞辈拥兵玩寇,其病正坐此。” | 
| zòng bīng zhuī jī纵兵追击 | 纵:发,放。派出军队追击敌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 
| xuǎn bīng mò mǎ选兵秣马 |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今若敕励诸将选兵秣马,疾入西界,但能痛败昊贼一阵,则吾军威大振而虏汁沮矣。” | 
| zhǐ shàng tán bīng纸上谭兵 | 谭:同“谈”。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 清·魏源《圣武记》第13卷:“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 
| bīng qiáng zé miè兵强则灭 | 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 《列子 黄帝》:“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 
| mò mǎ lì bīng秣马利兵 | 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 gòu yuàn lián bīng构怨连兵 | 构:结成;连兵:交战。指因结怨导致战争。 | 《周书·杜杲传》:“比为疆场之事,遂为仇敌,构怨连兵,略无宁岁。” | 
| bīng lǎo jiàng jiāo兵老将骄 | 老:衰。士兵疲惫,将领骄傲。 | 元·郑廷玉《楚昭王》第四折:“我想子胥深入敌境,兵老将骄,可不战而破。” | 
| quán mín jiē bīng全民皆兵 | 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 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 
| xǐ bīng mù mǎ洗兵牧马 | 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吾洗兵牧马,坐食转输,温饱有余。” | 
| shén bīng tiān jiāng神兵天将 | 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只见风尽随着宋军乱滚,半空中又是一声霹雳,无数神兵天将,杀将下来。” | 
| bīng gé mǎn dào兵革满道 | 兵:兵器;革:甲胄。兵器装备胡乱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 | 汉·王充《论衡·寒温》:“六国亡时,秦汉之际,诸侯相伐,兵革满道。” | 
| hán xìn yòng bīng,duō duō yì bàn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 比喻越多越好。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此是化工造物之妙,与文同用。” | 
| chǐ bīng cùn tiě尺兵寸铁 | 比喻微小的武力。 | 清·戴名世《八月庚申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昔者王莽乘西汉之衰,不用尺兵寸铁而移汉祚,翟义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 | 
| qiáng bīng fù guó强兵富国 | 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 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西国之所以讲强兵富国者,率以尚器为先。” | 
| cùn bīng chǐ tiě寸兵尺铁 | 喻微小的武力。 | 宋·苏轼《策略五》:“不用寸兵尺铁,而天下屏息,莫敢或争。” | 
| shàn jiǎ lì bīng缮甲厉兵 | 缮甲:修理铠甲;厉:磨砺;兵:武器。指作军事准备。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 | 
| pī jiǎ chí bīng被甲持兵 |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上》:“勃在国,常恐惧,每郡守使丞尉行县,勃常被甲持兵。” | 
| dǐ bīng lì wǔ砥兵砺伍 | 砥:细的磨刀石;砺:粗的磨刀石,指磨练;伍:队伍。磨练军队。 | 《宋书·沈约自序》:“足下砥兵砺伍,总厉豪彦,师请一奋,氓无贰情。” | 
| xiōng zhōng jiǎ bīng胸中甲兵 | 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 《魏书 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 
| juàn jiǎ shù bīng卷甲束兵 |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  | 
| qióng bīng jí wǔ穷兵极武 | 动用全部兵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奢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疲弊。” | 
|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zhāo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卢俊义听了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许多推故。’” | 
|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 yǎn jiǎ xī bīng偃甲息兵 | 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  | 
| xīng bīng dòng zhòng兴兵动众 | 同“兴师动众”。 | 汉·张竦《为刘嘉作奏称莽功德》:“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 lì bīng mò mǎ厉兵秣马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 shī lǎo bīng pò师老兵破 |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  | 
| zhì bīng yǐ xìn治兵以信 | 治兵:管理军队,训练军队。指要用信义来统驭军队 | 《握奇经·八阵总述》:“治兵以信,求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 | 
| bīng bù bī hǎo兵不逼好 | 兵:出兵打仗;逼:威胁;好:指友好国家。不出兵威胁友好的国家。 | 《孔子家语·相鲁》:“俘不干盟,兵不偪(逼)好。” | 
| yǎn bīng xī jiǎ偃兵息甲 | 偃:放倒。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争。 | 后魏·高允《征士歌》:“于是偃兵息甲,修立文学。” | 
| zú bīng ān rěn阻兵安忍 | 阻:倚仗;阻兵:仗恃手握兵权;安忍:安于做残忍的事情。形容行凶作恶而有恃无恐。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 xíng bīng bù zhèn行兵布阵 | 行兵:出兵。带兵出征和布置战斗阵势。泛指军事指挥之术。亦作“行兵列阵”。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回:“有一将,名继业,人号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韬三略,无不精通,行兵列阵,玄妙莫测,乃智勇兼全之士。” | 
| bīng gē qiǎng rǎng兵戈抢攘 | 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 《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 
| bīng qiáng jiàng měng兵强将猛 | 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4回:“对众商议,一面差人往威胜晋王处,说宋江等兵强将猛,难以抵敌,乞添差良将镇守,庶保无虞。” | 
| bīng mù huò jié兵拏祸结 | 见“兵连祸结”。 | 《宋史·陈良祐传》:“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 | 
| jīng bīng měng jiàng精兵猛将 | 精:精锐;猛:勇猛。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 《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 
| shèng shí lì bīng盛食厉兵 |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 《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励食厉兵,陈而待敌。” | 
| lì bīng mò mǎ砺兵秣马 | 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 明·朱元璋《皇陵碑》:“砺兵秣马,静看颉颃。群雄自乎声教,戈矛天下铿锵。” | 
| bīng guì shén sù兵贵神速 | 贵:可贵;神速:特别迅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嘉表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 
| jiàng yǒng bīng xióng将勇兵雄 | 将:将领;兵:士卒;雄:强有力。将领和士兵都英勇威武。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凭着俺人强马壮,将勇兵雄,觑刘玄德兵微将寡,一鼓而下,这一去必然平新野樊城。” | 
| jiá jiān bīng lì甲坚兵利 | 甲:盔甲;坚:坚固;兵:兵器;利:锋利。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比喻精锐部队。 | 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 | 
| shōu bīng huí yíng收兵回营 | 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召集正在作战或值勤的士兵返回军营。指停止某项工作或活动,把人员召集回来。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二人大战三百余合,不分胜负,看看天色已晚,各自收兵回营。” | 
| guó fù bīng qiáng国富兵强 |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 
| jiě jiǎ shì bīng解甲释兵 | 解:解除;释:卸下。放下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战斗。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7回:“庆氏有马,惊而逸走,军士逐而得之,乃尽絷其马,解甲释兵,共往观优。” | 
| bǎi wàn xióng bīng百万雄兵 |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 宋 赵葵《南乡子》词:“束发领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 | 
| fù zǐ bīng父子兵 | 指上下亲如一家的军队 | 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 
| zhāo bīng mǎi mǎ招兵买马 | 招收士兵;购买战马。形容组织扩充力量。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 
| bīng mǎ bù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 《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 
| bīng xíng guǐ dào兵行诡道 |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先秦 孙武《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 | 
| qiān bīng wàn mǎ千兵万马 | 犹千军万马。 | 《南史·陈庆之传》:“先是洛阳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当如千兵万马而无人声。” | 
| bèi jiǎ zhí bīng被甲执兵 |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 
| pái bīng bù zhèn排兵布阵 | 指排列队伍,布设阵势。 | 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 | 
| jié róng zhì bīng诘戎治兵 | 指整治军事。 | 《尚书 立政》:“其克诘尔戎兵。” | 
| bīng bài jiàng wáng兵败将亡 | 兵:军队。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形容作战失败。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 
|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bīng yī sh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 | 
| hán xìn jiàng bīng韩信将兵 | 韩信:刘邦的将军;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 bīng bù yàn quán兵不厌权 | 见“兵不厌诈”。 | 《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 
| bīng wén zhuō sù兵闻拙速 | 指用兵打仗当求速胜而不计战法的巧拙。 | 《孙子 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