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谒金门·风乍起

五代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临江仙 诫释道相辩

金朝王丹桂

禅道本来无辩证,皆因古圣强名。不须方外谩劳形。人人俱有分,个个总圆成。但把万缘齐放下,切须戒断无明。给孤园内任纵横。泥牛哮吼处,日午打三更。

秋夜

金朝董文甫

见即如无炉上雪,淡而有味水中盐。齐行定慧千灯焰,净识乾坤一镜奁。

花朝雪集覃溪学士家归作此诗

清代姚鼐

京师信人海,时时遇贤哲。事会一聚之,倏复

刘子威 其二

明代袁宏道

山居忘甲子,玄想證无生。天意私高士,人间瑞老成。

文章不死药,形体岁星精。避世羞藜火,桃灯传五行。

赐史祥诗

隋代杨广

伯煚朝继重,夏侯亲遇深。贵耳唯闻古,贱目讵知今。

情人碧玉歌二首 其二

魏晋孙绰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赧,回身就郎抱。

赠汲郡太守诗

魏晋陆云

抑抑奚生。

天笃其淳。

芳颖兰挥。

琼光玉振。

沉机照物。

妙思考神。

思我善问。

观德古人。

方丈台昭灵李夫人诗三首 其一

魏晋杨羲

云墉带天构,七气焕天冯。琼扉启晨鸣,九音绛枢中。

紫霞兴朱门,香烟生绿窗。四驾舞虎旗,青軿掷玄空。

华盖随云列,落凤控六龙。策景五岳阿,三素眄君房。

适闻臊秽气,万浊污我胸。臭物薰精神,嚣尘互相冲。

明玉皆璀烂,何独盛德躬。高揖苦不早,坐地自生虫。

赠欧阳建诗

魏晋石崇

文藻譬春华。

飘飖若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