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冯云山的诗 > 咏瀑布

咏瀑布

[清代]:冯云山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咏瀑布”译文及注释

暂无译文及注释提交译文

“咏瀑布”鉴赏

赏析

此诗由唐宣宗李忱与香严闲禅师的联句点化而来。李忱即帝位之前,因武宗嫉之,曾遁迹为僧。一日与禅师在庐山观瀑,禅师有意试探李忱心志,提出共作连句而先咏二句曰:“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应声续作二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无意之间披露出自己不甘寂寞、思有作为的心怀,后来果践位做了皇帝。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借这组联句,仅改数字,而境界大不相同。首句“穿天透地”象征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意志,气魄宏大,远胜原句。次句改“到底”二字,表明坚持不懈的决心。这两句还显示出瀑布的动势和高度:瀑布从高高的悬崖上凌空倾泻而下,穿透了天空和地面,化作了一泓深潭,一道溪涧,它作出这一壮举该要冒多大风险,要付出多少辛劳啊!然而,为了奔赴目的地,它却勇往直前,奋不顾身,不辞辛劳。瀑布跌落潭底后,从底处抬头仰望,只见一道宽大的银练垂落而下,迸珠溅玉,这时,方才更加觉察到它的落差是那样惊人,他的出处是那样高峻。末两句诗,则进一层表现出瀑布非凡的气魄和志向。瀑布的水漫出深潭,注入潭边的溪涧,化作了淙淙流淌的溪水,然而,这山中溪涧哪里能长期挽留住它哩,纵经千回百折,它也要流进大江长河,汇入浩瀚的大海。“归”字改作“须”字,隐喻太平军须农民群众的“大海”成就伟业,比“归”字更有深意。作为一位站在历史潮头、代表着当时中国农民阶级先进思想的革命家,他深信历史终将肯定自己的行动是“出处高”的,是正义的。平庸安逸的生活岂能束缚他前进的脚步,他终要率领父老弟兄们揭竿而起,冲出山乡僻壤,汇合成农民起义的大军,像汹涌的大海的怒涛,翻天覆地,摧毁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这首诗,文辞流畅,语意双关,明则句句写瀑布,实则处处写自己,充分显示出这位农民领袖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和雄伟的抱负,气势豪放,格调高昂,在历代咏瀑布诗中,实属立意高、新、深的上乘之作,即与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两首托物咏志的诗《题菊花》、《菊花》相比,也毫不逊色。

冯云山简介

清代·冯云山的简介

冯云山

冯云山(1822年~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后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官封南王,七千岁。

...〔► 冯云山的诗(1篇)

猜你喜欢

古风·其三十四

唐代李白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乎!


拟咏怀十一

南北朝庾信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云州秋望

清代屈大均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为农

唐代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其二

宋代黄庭坚

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

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

一挥四百病,智刃有余地。

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


画石

唐代刘商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


赤壁

清代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酬崔侍御

唐代李白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读陈胜传

清代屈大均

闾左称雄日,渔阳适戍人。

王候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


满江红·屈指兴亡

明代张煌言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汉宫露,梁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