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徐再思的诗 >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元代]:徐再思

葛陂里神龙悦形,丹山中彩凤栖庭。风吹粉箨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竹像是葛陂中的神龙还了原身,画在屋墙上,惹得凤凰飞来栖停。一阵风过,笋壳的粉皮上似乎清香可闻,竹下的苍苔,仿佛还保留着雨后的湿冷。息斋道人李衍的画竹真是妙笔生春。当明亮的月光纵横地投下清影,我睁开酒后初醒的眼睛,简直像是面对着一片翠生生的潇湘竹林。

注释

息斋:元画家李衍,号息斋道人。善绘竹,有《竹谱》。

葛陂里神龙悦形:《神仙传》载,东汉费长房身跨青竹杖腾身入云,下地后弃杖于葛陂水中,竹杖即化为青龙。葛陂,湖名,在河南新蔡县境内。

箨(tuò):竹的壳叶。

阑干:纵横貌。

潇湘翠影:谓竹。湘地以产斑竹著称,称湘妃竹,相传为湘夫人泪点洒竹而化。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鉴赏

赏析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介绍李衍:“善画竹,青绿设色师李颇。人争欲得之,求者日踵门不厌。画竹二百年来,用意精深,无如之者。后使交趾,深入竹乡,于竹之形色情状,辨析精到。”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画竹,不易见,但这首曲子却能使读者想见其作品的风神。

该篇题为“息斋画竹”,作者却并不直接评说竹子画得如何如何,而是先巧妙地用了两则传说的典故:一是东汉仙人费长房,掷青竹杖化龙事。作者将画上的竹子比为“神龙蜕形”,可见竹姿的劲健和生动。二是凤凰食竹事。“丹山”是凤凰的巢穴,凤凰非竹实不食,如今受到画竹的诱惑而飞来“栖庭”,可知李衍所作的是一幅壁画。“神龙”、“彩凤”,对仗工整,妙在前者是画竹本身的暗喻,后者则是作者观画后的奇特联想。这两句用的都是神话传说,作者引为感受,实是赞美李衍绘出了非人境所有的仙作。

三、四两句,进一步细绘画面的内容。李衍的这幅竹子,中间夹杂着新竹,竹尖从“粉箨”中抽出,而竹下还点缀着苔藓。画竹画出壳皮上的细粉已是够绝的了,更何况是那样鲜活,仿佛一阵风吹来还会扬起它的清香;苔色深苍,调色自亦不易,而奇在画上的苍苔还让人产生“冷”的感觉,似乎刚刚经受过一番雨水的洗刷。这两句充分调动了艺术审美的联想,综合了形、色、香、觉的感官享受,将“息斋画竹”的外象和气质重现得栩栩如生。要不是作者加一句“老仙翁笔底春生”,人们恐怕会错以为是一丛真竹子呢。

末两句显示了“息斋画竹”的总体效果。李衍画在壁上的这幅杰作,犹如在庭院中栽上了一片翠竹,宜月宜酒,使人仿佛置身于潇湘一带的自然美景之中。这两句富于诗情画意,用明月阑珊、酒意瞢腾、潇湘缥缈这种种充溢着朦胧美的意境作为借衬,展现出画作娟美的风神。全篇未出“画竹”二字,却句句不离题面;不下文字断语,却用一系列形象代替,作出了最好说明。

徐再思简介

元代·徐再思的简介

徐再思

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 徐再思的诗(12篇)

猜你喜欢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元代徐再思

葛陂里神龙悦形,丹山中彩凤栖庭。风吹粉箨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与殷晋安别

魏晋陶渊明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门有车马客行

南北朝鲍照

门有车马客,问君何乡士。

捷步往相讯,果得旧邻里。

凄凄声中情,慊慊增下俚。

语昔有故悲,论今无新喜。

清晨相访慰,日暮不能已。

欢戚竞寻叙,谈调何终止。

辞端竟未究,忽唱分途始。

前悲尚未弭,后戚方复起。

嘶声盈我口,谈言在我耳。

“手迹可传心,愿尔笃行李。”


与殷晋安别

魏晋陶渊明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唐代岑参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唐代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江上寄巴东故人

唐代李白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送陈七赴西军

唐代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和刘柴桑

魏晋陶渊明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己就治,新畴复应畲。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遣怀

唐代杜甫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

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

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

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