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头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zuàn tóu jiù suǒ钻头就锁形容自投罗网。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你正是剔蝎撩蜂,暴虎凭河,谁着你钻头就锁,也怪不的咱故旧情薄。”
dōng hōng tóu nǎo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bái tóu rú xīn,qīng gài rú gù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白头:老年;倾盖:停车,初见。有人相识到老还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juè tóu jiàng nǎo倔头强脑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当时我就觉得其中两个,一男一女,倔头强脑,大不顺眼。”
hǔ tóu yàn hàn虎头燕颔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元 揭傒斯《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尚服异恩于永世;虎头燕颔,从怀旧将于当年。”
zhí dài yǔ lín tóu直待雨淋头比喻不能及早罢手或毫无准备。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襄州洞山守初宗慧大师》:“僧问:‘迢迢一路时如何?’师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pǐn tóu píng zú品头评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对人对事任意挑剔。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众情颠倒,品头论足,纷纷如狂。”
yáo tóu bǎi nǎo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宋·王明清《挥薼余话》第二卷:“相得端明似虎形,摇头摆脑得人憎。”
tóu tòng é rè头痛额热见“头疼脑热”。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俺两口儿有些头痛额热,思想你时,见这半个衫儿,便是见您两口儿一般。”
chū tóu yǒu rì出头有日日:日子。指不久之后就可以从不幸中摆脱出来。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前年和去年的国民革命,客籍表示欢迎,以为出头有日。”
xié tóu wāi nǎo斜头歪脑喻相貌不周正。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三部:“阎王爷叫你当穷汉,斜头歪脑还想把身翻。”
yī tóu lǚ dàng依头缕当比喻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tóu jiǎo zhǎn rán头角崭然头角:比喻显露的才华;崭然:突出的样子。比喻年轻人才华横溢。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bái tóu ér xīn白头而新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明 杨慎《白头而新》:“《汉书》:‘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说苑》作‘白头而新,倾盖而故’。‘而’、‘如’,古字通用。白头而新,虽至老而交犹新。”
niú tóu ē páng牛头阿旁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新唐书·路岩传》:“奢肆不法,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zhuó fèn fó tóu著粪佛头著:同“着”。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达夫的《沉沦》,资平的《冲积期化石》,都曾叫我作序,但我都没有著粪佛头。”
tóu tòng yī tóu,jiǎo tòng yī jiǎo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喻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徒劳而无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兄弟一向是坚决反对的!”
kē tóu tǎn tǐ科头袒体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贵门子孙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头袒体,踞见宾客。”
méi tóu yī zòng,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王四只管叫苦,寻思道:‘银子不打紧,这封回书却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jǐn yào guān tóu紧要关头关头:关口。比喻有关事情成败的关键或时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十三妹同安龙媒、张金凤,并张老夫妻,柳林话别——是这书的开场紧要关头。”
zhuàng tóu xiàn nǎo撞头搕脑犹言到处碰壁。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十九:“政如义理,只理会得三二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却不知前面撞头搕脑。”
qiāng dǎ chū tóu niǎo枪打出头鸟出头鸟:飞在鸟群前面或把头先从窝里伸出来的鸟,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的人。比喻冒尖的人容易遭殃。姜树茂《渔岛怒潮》第20章:“所以,武工队决定来个枪打‘出头鸟’,镇压了他。”
hūn tóu dā nǎo昏头搭恼形容头脑发昏,糊里糊涂或精神不振的样子。明·史槃《鹣钗记·萧豪》:“他撮空布桥,我昏头搭恼。”
jiāo jǐng bìng tóu交颈并头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但见: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扰扰难分贵贱。”
dī tóu rèn zuì低头认罪低下头承认自己的罪行。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没有藏身之所,而不得不低头认罪、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吗?”
sān tóu èr miàn三头二面面:脸。比喻奉承拍马,玩弄两面手法。唐·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gòu miàn péng tóu垢面蓬头面目肮脏,头发零乱。明 孙仁孺《东郭记 蚤起》:“如云鬓发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头,净洗朱铅。”
bǐ tóu shēng huā笔头生花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非常漂亮。亦作“笔底生花”、“笔下生花”。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lǎo hǔ tóu shàng dǎ cāng yíng老虎头上打苍蝇比喻胆大妄为,自己找死。清·刘鹗《老残游记》第20回:“问他有脑袋没有?谁敢在老虎头上打苍蝇。”
gāo shān dī tóu,hé shuǐ ràng lù高山低头,河水让路比喻人民群众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无穷力量。邓拓《英雄的路》:“人们常说的‘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奇迹,在宝成路上真正实现了。”
miáo tóu huà jiǎo描头画角比喻刻意模仿,毫无新意。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阮亭之意,必欲其描头画角若明七子,而后谓之窥盛唐乎?”
huī tóu tǔ liǎn灰头土脸谓面容污秽。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4回:“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脸,瘸狼渴疾,走到家中。”
hūn tóu dā nǎo昏头搭脑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一个新年里,弄得昏头搭脑,没些清楚。”
sān tóu liǎng xù三头两绪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宋 朱熹《答张敬夫书》:“则不免将一个心把捉另一个心,外面未有一事时,里面已是三头两绪。”
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一块石头落了地比喻放下了心。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yī kuài shí tóu luò dì一块石头落地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héng tóu héng nǎo横头横脑显得粗暴蛮横、自以为是的冒昧行为。
chuí tóu tā chì垂头塌翅见“垂头搨翼”。《新唐书·萧遘传》:“君臣报国极矣,战力殚矣,尚能垂头塌翅求生于黄门哉!”
sāo tóu nòng zī搔头弄姿原指梳妆打扮。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含贬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之心。”
wō jiǎo yíng tóu蜗角蝇头蜗角:蜗牛的触角;蝇头:苍蝇头。比喻获利甚微,不足挂齿。《庄子 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gài tóu huàn miàn盖头换面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明 唐顺之《答王南江提学书》:“仆窃诵吾兄前后见惠两书,知吾兄痛惩既往之悔,直欲洗刷肠胃,不肯若世之盖头换面做好人者。”
diǎn tóu hā yāo点头哈腰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穷的人,知道他既是钱狠子,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
yǒu tóu yǒu wěi有头有尾既有开头;又有结尾。形容做事有始有终;能坚持到底。宋 朱熹《朱子全书 论语 公冶长》:“做得一章有头有尾,与今之学者有头无尾底不同。”
è lóng bù dòu dì tóu shé恶龙不斗地头蛇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dāo tóu yàn wěi刀头燕尾喻笔锋劲利。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工画佛道,兼精番马,笔锋劲利,名刀头燕尾。”
jì shàng xīn tóu计上心头见“计上心来”。元·张氏《青衲袄·偷期》:“计上心头,暗令家童私问候。”
liǎng tóu hé fān两头和番谓两面拨弄、搅和。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5回:“单管两头和番,曲心矫肚,人面兽心。”
shuǎ huá tóu耍滑头指耍弄手段使自己少出力或不担责任。冯德英《苦菜花》第九章:“‘你这家伙,耍滑头!’娟子抓住星梅的手,‘说,快说!’”
sān tóu bā bì三头八臂见“三头六臂”。《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xún tóu tǎo nǎo寻头讨脑寻:探求。比喻寻个事情的由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自此日逐寻头讨脑,动辄便是一顿皮鞭,打得体无完肤。”
méi tóu bù shēn眉头不伸形容忧愁烦闷的样子。
xīn tóu zhuàng lù心头撞鹿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一回:“王庆看到好处,不觉心头撞鹿,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霎时间酥了半边。”
bào tóu huán yǎn豹头环眼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头环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gān tóu yī bù竿头一步比喻更进一步。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勇猛精进,竿头一步。”
qiān tóu wàn xù千头万序见“千头万绪”。《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火宅驱牵常煎炒,千头万序何时了。”
máng wú tóu xù茫无头绪茫:形容水或其它事物很多;没有边际;头绪:复杂纷乱的事情中的条理。形容一点头绪也没有;或事情摸不到边;不知从何而起。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8回:“这几天抚台正为这事茫无头绪,得了这个信,便传两司来商议。”
mái tóu gù yǐng埋头顾影形容矫饰者暗中窥察外界的反应。明·李贽《答邓明府》:“非与世之局琐取容,埋头顾影。”
pò wū gēng zāo lián yè yǔ,lòu chuán yòu zāo dǎ tóu fēng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打头风:逆风。比喻祸不单行,接连遭受意外打击。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祸从天降,灾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jiāo tóu jiē ěr交头接耳交头:头挨着头;接耳:嘴挨着耳朵。头挨着头;嘴对着耳朵。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shuǐ diào gē tóu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méi tóu méi liǎn没头没脸指不顾脸面或不顾一切,狠狠;也满头满脸。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5回:“那道士闻得此言,拦住门,一齐动叉钯、扫帚、瓦块、石头,没头没脸,往里面乱打。”
yíng tóu wō jiǎo蝇头蜗角苍蝇头,蜗牛角。比喻微小的名利。宋 赵师侠《水调歌头》:“蝇头蜗角微利,争较一毫芒。”宋 刘清夫《玉楼春》词:“蝇头蜗角都休竞。万古豪华同一尽。”
kē tóu rú dǎo suàn磕头如捣蒜磕头如同蒜锤捣蒜那么快。形容求饶的狼狈相。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那吴典恩慌的磕头如捣蒜。”
guǐ tóu huá nǎo鬼头滑脑见“鬼头鬼脑”。马云鹏《雁塞游击队》第十七章:“冯福合是做小买卖的,有些鬼头滑脑,对他的话不能全信。”
shēng sǐ guān tóu生死关头非生即死的紧急关头。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hūn tóu yūn nǎo昏头晕脑见“昏头昏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
suō tóu suō nǎo缩头缩脑形容害怕不敢向前,或胆小不敢出头负责。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后》:“但是我也说明了几句我所以来校的理由,并要求学校当局今天缩头缩脑办法的解答。”
dāo tóu jiàn shǒu刀头剑首极喻危险的境遇。清·钱谦益《苕上吴子德舆作丁丑纪闻诗六首盖悲余之逮系而喜其狱之渐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头剑首度冬春,欲杀何当有百身。”
pāo tóu lù miàn抛头露面抛:暴露。原指妇女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封建道德认为是不体面的事)。现泛指人公开露面。明 阮大铖《燕子笺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乱离间,顾不得抛头露面。”
guǐ tóu guǐ nǎo鬼头鬼脑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hé tóu shēng ěr禾头生耳耳:耳状物。禾头长出牙蘖,庄稼就报废。灾年的象征唐·张鷟《朝野佥载》:“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舟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
péng tóu lì chǐ蓬头历齿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
qiáng tóu mǎ shàng墙头马上为男女爱慕之典实。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bù shì yuān jiā bù pèng tóu不是冤家不碰头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康濯《春种秋收》:“还是开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就说巧不巧地闹了个‘不是冤家不碰头’啊!”
bù shì yuān jiā bù jù tóu不是冤家不聚头聚头:碰头。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
féi tóu dà ěr肥头大耳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wàn tóu cuán dòng万头攒动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争着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时候虽早,那看榜的人,却也万头攒动。”
chǐ huō tóu tóng齿豁头童齿缺发秃。指老态。宋·陈师道《宿柴城》诗:“卧埋尘叶走烟,齿豁头童不计年。”
sān tóu liù miàn三头六面谓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清·李渔《风筝误·释疑》:“究竟不得明白,方才在这边三头六面,认将出来,方才晓得是这本新戏。”
wú tóu wú wěi无头无尾没有线索;没有来由。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这官司无头无尾,那贼人难捉难拿。”
zhǎn lù tóu jiǎo崭露头角崭:崭然;突出的样子;露:显露;头角:比喻人的气概和才华。比喻突出地显示出才能和本领。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yī shé liǎng tóu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唐·韩愈《永贞行》诗:“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
gǒu tóu shǔ nǎo狗头鼠脑喻奴才相。《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sān tóu liǎng miàn三头两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唐 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yǒu tóu yǒu nǎo有头有脑喻有头绪,有条理。
wàn xù qiān tóu万绪千头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kē tóu rú dǎo磕头如捣磕头:跪在地上头碰地。捣:捶打。磕头快得像捶打东西一样。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4回:“可汗磕头如捣蒜的说道:‘我等肉眼凡夫,不知天使系何等神佛。’”
bù dào wū jiāng bù jìn tóu不到乌江不尽头乌江:项羽兵败的地方。比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政如下棋的较胜争强,眼红喉急,分明似孙庞斗智,赌个你死我活,又如刘项争天下,不到乌江不尽头。”
tóu shàng zhuó tóu头上著头犹言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云门山文偃禅师》:“诸和尚子,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著头。”
péng tóu xiǎn zú蓬头跣足蓬:散乱。跣:赤脚。头发散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亦作“披头跣足”、“蓬头赤脚”。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买臣妻的后夫亦在役中,其妻蓬头跣足,随伴送饭。”
péng tóu chì jiǎo蓬头赤脚头发蓬乱,光着脚丫。形容未经修饰很不整齐的样子。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一回:“被人打得蓬头赤脚,衣裳粉碎。”
lòu tóu lòu liǎn露头露脸露:显露。具体显示出来,指在公开场合出现。
tóu kuài jī fù头会箕赋见“头会箕敛”。《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于少府。”高诱注:“头会,随民口数,人责其税;箕赋,似箕然敛民财,多取意也。”
róng tóu guò shēn容头过身只要头容得下,身子就过得去。比喻得过且过。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羌传 东号子麻奴》:“今三郡未复,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张解设难。”
xīn tóu lù zhuàng心头鹿撞见“心头撞鹿”。《负曝闲谈》第九回:“不要说是看见了和尚头才担心事,就是看见了天生的禿子,也觉得心头小鹿撞个不住。”
shí bù jiǔ huí tóu十步九回头走十步,回头看九次。形容恋恋不舍。比喻犹豫不定。元·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他那里,漫凝眸,正是马行十步九回头。”
sān tóu liù bì三头六臂原指佛的法相有三个头;六条臂。后比喻人本领高超;神通广大。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普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愤怒那吒扑帝钟。”
tóu yǎng sāo gēn头痒搔跟头痒搔脚。比喻花了气力而于事无补。汉 焦赣《易林》:“头痒搔跟,无益于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