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íng yǐng xiāng gù形影相顾 |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 《晋书·桓温传》:“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 |
qiāng shēng dāo yǐng枪声刀影 | 指激烈厮杀的场面。 |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梁建带着家破人亡的仇恨,带着年青人烫热的心,和战友驰骋在华北平原上的浓烟大火中,枪声刀影里。” |
zhuī fēng mì yǐng追风觅影 | 追寻如风、影那样虚空的东西。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四折:“跋涉沧溟,才度蓬瀛,真乃是追风觅影。” |
xún fēng zhuō yǐng寻风捉影 | 犹捕风捉影。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 |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女辩继母诬陷疏》:“又不曾经获某人,乃以数句之诗,寻风捉影,陷臣死罪。” |
àn xiāng shū yǐng暗香疏影 | 暗香:淡淡的香气;疏影:稀疏的影子。梅花的香味和姿态。指称梅花。 | 宋 辛弃疾《和傅岩叟梅花》:“月淡黄昏欲雪时,小窗犹欠岁寒枝。暗香疏影无人处,唯有西湖处士知。” |
cáng xíng nì yǐng藏形匿影 |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
xíng yǐng xiāng suí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唐 崔峒《江山书怀》:“登高回首罢,行影自相随。” |
sāng yú mù yǐng桑榆暮影 | 桑榆;夕阳余光所在的地方。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 | 《书言故事·耆老类》:“年老云桑榆暮影。” |
huì yǐng huì shēng绘影绘声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清 忧患余生《<官场现形记>序》:“而壹意孤行,为若辈绘影绘声,定一不磨之铁案。” |
fú guāng lüè yǐng浮光掠影 |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 唐 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
qīn yǐng dú duì衾影独对 | 衾:被子;影:影子。独自一个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到了衾影独对的时候,真有此情此景。” |
gù yǐng zì lián顾影自怜 | 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 晋 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
xiāo shēng nì yǐng消声匿影 |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 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
wàng fēng pū yǐng望风扑影 |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
xíng yǐng xiāng duì形影相对 | 同“形影相吊”。 |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1回:“余外就形影相对,差不多眼儿望穿,也不得周庸佑到来一看。” |
fēng yán yǐng yǔ风言影语 | 捕风捉影的话语。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
jiàn yǐng dù xíng鉴影度形 |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2回:“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一齐摆出仔细瞧看,或者寸纸,或者只字,鉴影度形,一概俱无,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 |
dāo guāng jiàn yǐng刀光剑影 |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
lì gān jiàn yǐng立竿见影 |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 宋 朱熹《参同契考异》中篇:“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 |
yī xiāng bìn yǐng衣香鬓影 | 形容妇女仪态娴雅,服饰艳丽。 | 北周 庾信《春赋》:“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唐 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 |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萦愁绪以回肠,蔓牵瓜落;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
nòng yǐng tuán fēng弄影团风 | 形容心魂不定。 | 明·汤显祖《牡丹亭·诊崇》:“须不是依花附木廉纤鬼,咱做的弄影团风抹媚痴。” |
chǔ gōng yí yǐng楚弓遗影 | 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 | 《晋书·乐广传》:“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
gōng yǐng bēi shé弓影杯蛇 | 见“弓影浮杯”。 |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
zhuī fēng niè yǐng追风蹑影 | 见“追风蹑景”。 | 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是好马,那竹批双耳,镜夹方瞳,灭没权奇,追风蹑影,小生虽乏鸿章,敢扬骏骑。” |
xíng wǎng yǐng qū形枉影曲 | 东西的形状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弯曲了。比喻有什么原因就会有什么结果。 | 《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
dǔ yǐng zhī gān睹影知竿 | 睹:见;竿:竹竿。看见竹竿的影子就知道竹竿的长短曲直。比喻从侧面烘托可以显示事物。 |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睹影知竿乃妙。” |
dùn jì nì yǐng遁迹匿影 | 谓隐藏踪迹和身形。 |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七》:“但诸公皆不知用兵,闻贼至则盛怒而出,一有败衄则退然沮丧,遁迹匿影唯恐不密。” |
fēng yǐng fū yān风影敷衍 | 指罗织罪名,捕风捉影,诬赖人。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朗丁》:“飞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风影敷衍。 |
zhuī fēng bǔ yǐng追风捕影 | 追寻如风、影那样虚空的东西。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伍子登科记·祭头巾》:“祭遇者拾芥拈芹,似我时追风捕影。” |
zhuī fēng zhú yǐng追风逐影 | 见“追风蹑景”。 | 明·陈子龙《献马行》:“追风逐影古来有,大宛渥洼君知否?” |
zhuō fēng bǔ yǐng捉风捕影 | 见“捉影捕风”。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刑求。断离断合,皆难保不误。” |
yǎo wú yǐng xiǎng杳无影响 | 没有踪影,没有音信。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晁夫人起先等那官府有甚赈济的良方,杳无影响;又等那乡宦富室有什么捐输,又绝无音信。” |
xiāo shēng nì yǐng销声匿影 | 见“销声避影”。 |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南汇李高士》:“又不见遗民尚有叶与熊,弃家削发空王宫,销声匿影将毋同。” |
yī xiāng rén yǐng衣香人影 | 衣服上的香气,人的影子。写女性的气息形体。 | 清·王士禛《冶春绝句》:“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
zhuō yǐng bǔ fēng捉影捕风 | 亦作“捉风捕影”。亦作“捉风捕月”。同“捕风捉影”。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沙弄汞,捉影捕风。” |
gù yǐng cán xíng顾影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指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晋 傅咸《申怀赋》:“芬芳并发,我秽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声;岂伊不愧,顾影惭形。” |
píng zōng làng yǐng萍踪浪影 | 像浮萍、波浪一样无定所。比喻到处漂泊,踪迹无定。 | 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
xíng biǎo yǐng fù形表影附 | 形表:仪容表率;影附:影子附于形体。比喻人的品德堪为表率,人们如影附形地追逐左右。 | 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唩之徒,望形表而影附。” |
fú guāng lüè yǐng浮光略影 | 见“浮光掠影”。 | 清·冯班《钝吟杂录·严氏纠谬》:“沧浪论诗,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见,其实脚跟未曾点地。” |
shé yǐng bēi gōng蛇影杯弓 |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 汉 应劭《风俗通义 世间多有见怪》:“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
xíng zhī yǐng dān形只影单 | 同“形单影只”。 | 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但臣亲老鬓发白,筋力皆癯瘁。形只影单,无兄弟,谁奉侍?” |
xī yǐng jiā yuán息影家园 | 息影:退隐闲居。形容退隐家中。 | 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诗:“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又劳生。” |
zhī shēn gū yǐng只身孤影 | 只:单独的。指孤单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单形”。 | 宋·葛长庚《水龙吟》词:“人间天上,喟然俯仰,只身孤影。” |
wǎ yǐng guī yú瓦影龟鱼 | 瓦影:屋瓦的倒影。比喻挑别人的毛病。 | 唐·韩愈《新亭》诗:“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覃,瓦影荫龟鱼。” |
qián chén yǐng shì前尘影事 | 谓往事。 | 田汉《影事追怀录·引言》:“中国文人谈到往事喜欢叫它‘前尘影事’,意思是这些事像影子似的过去了。” |
bǔ yǐng xì fēng捕影系风 |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梁书 刘孝绰传》:“但雕朽污粪,徒成延奖;捕影系风,终无效答。” |
zhuī zōng mì yǐng追踪觅影 | 觅:寻找。顺着踪迹追寻。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8回:“惹得长安城中王孙公子,游侠少年,丢眉做眼,轻嘴薄舌的,都在灯市里穿来插去,寻香哄吃,追踪觅影,调情绰趣,何尝真心看灯。” |
niè yǐng zhuī fēng蹑影追风 | 形容速度极快。 | 《梁书 王僧孺传》:“入班九棘,出专千里,据操撮之雄官,参人伦之显职,虽古之爵人不次,取士无名,未有蹑影追风,奔骤之若此者也。” |
zhī fù yǐng cóng枝附影从 | 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杂文》:“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 |
xì fēng bǔ yǐng系风捕影 | 拴住风,捉住影子。比喻无法办到的事。也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 | 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三》:“听其辞,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若系风捕影,终不可得。” |
shé bēi gōng yǐng蛇杯弓影 | 错误地认为映在酒杯中的弓影是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蛇杯弓影,恍惚无凭,而点缀铺张,宛如目睹。” |
miǎo wú yǐng zōng渺无影踪 | 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 | 茅盾《腐蚀 十一月十三日》:“努力追忆昨夜的颠倒迷梦,然而——已经渺无影踪。” |
huì shēng huì yǐng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绘声绘影,字字阴森,绿人毛发,真乃笔端有鬼。” |
zhú yǐng suí bō逐影随波 | 跟着别人的影子走,随着水流飘移。形容无主见。 |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思为报复仇,且结张诚欢,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 |
bì yǐng liǎn jì避影敛迹 | 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 宋 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镱见象,奸民未尝不避影敛迹也。” |
cáng tóu lòu yǐng藏头漏影 | 藏:隐藏。把头藏起来,却露出影子。形容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 元·佚名《鸳鸯被》:“当初也无定无媒证,做的来藏头漏影。” |
bǔ yǐng ná fēng捕影拿风 | 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怎知道被禅师神挑鬼弄,做一场捕影拿风。” |
bǔ fēng xì yǐng捕风系影 | 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 宋·朱熹《答蔡季通》:“虚无恍惚,如捕风系影,圣人平日之言,恐无是也。” |
bìn yǐng yī xiāng鬓影衣香 | 鬓:耳边的头发。形容女人的美丽和香艳。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荡出兰挠挂楫,于意云何;传来鬓影衣香,谁能遣此?” |
zhú yǐng fèi shēng逐影吠声 | 形容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 宋·陈善《扪虱新话·唐宋文章皆三变末流不免有弊》:“至今学文之家,又皆逐影吠声,未尝有公论,实不见古人用心处,予每为之太息。” |
yǒu yǐng wú zōng有影无踪 | 只有来的影子没有去的踪迹。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或是寻把柴火,把两口棺材放成一堆,烧成灰骨,洒的有影无踪。” |
niè yǐng cáng xíng蹑影藏形 | 谓行动诡秘,不露形迹。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昼即途中寻鬼路,蹑影藏形恒夜游。” |
gū xíng diào yǐng孤形吊影 | 谓孤单一人。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权翰林身居客邸,孤形吊影;想着‘牛女银河’之事,好生无聊。” |
qīn yǐng wú kuì衾影无愧 | 指在私生活中无丧德败行之事问心无愧。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我们讲理学的人,最讲究的是‘慎独’工夫,总要能够衾影无惭,屋漏不愧。” |
huà wéi pào yǐng化为泡影 | 泡:水泡。变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样;很快就消失。 | 郭沫若《洪波曲 第七章 一》:“由于六月十一日的黄河决堤,使豫东成为泽国,也就化为了泡影。” |
tuán kōng bǔ yǐng抟空捕影 | 犹言捕风捉影。 |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正如痴儿抟空捕影,只堪一笑耳。” |
bēi yǐng shé gōng杯影蛇弓 | 同“杯弓蛇影”。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
zhì yǔ yǐng qǔ质伛影曲 | 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比喻有因必有果。 | 《太平广记》卷第三百八十八引唐·李玫《纂异记·齐君房》:“质伛影曲,报应宜然。” |
huà yǐng tú xíng画影图形 | 画:绘画。摹绘人的形貌,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 | 元·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奉上司明文,遍张文榜,画影图形,十家为甲,排门粉壁,各处挨捕。” |
chuī yǐng lòu chén吹影镂尘 | 镂:雕刻。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 | 《关尹子 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 |
niè yǐng qián zōng蹑影潜踪 | 见“蹑影藏形”。 | 清·李渔《比目鱼·奏捷》:“蹑影潜踪,追来不放松,敛锐锋藏,还愁遇夹攻。谋臣计也空,武臣力也穷。” |
xíng yǐng xiāng diào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 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
huì shēng xiě yǐng绘声写影 | 绘:描绘,描摹。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凡扬州十日之屠,嘉定万家之惨,以及虏酋丑类之慆淫,烈士遗民之忠荩,皆绘声写影,倾筐倒箧而出之。” |
yǐng zhī xíng dān影只形单 | 犹形单影只。 | 元·高明《琵琶记》第五出:“[生]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只形单,我出去有谁看管。” |
xiǎng dá yǐng suí响答影随 | 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7卷:“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 |
ōu fú pào yǐng沤浮泡影 | 沤:水泡。水中气泡。比喻虚幻不实或易于消失的事物。 | 明·张景《飞丸记·赏春话别》:“叹世人似沤浮泡影,笑眼前繁华富贵,可能常定?” |
ǒu yǐng dú yóu偶影独游 | 偶:配偶,伴侣。以影为伴,独自游览。比喻孤单。 | 晋 陶潜《时运 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
tiān guāng yún yǐng天光云影 | 影:影子。天上的光亮,云彩映在水中的影子。 | 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rèn yǐng wéi tóu认影为头 | 佛教语。谓认虚作实。 | 《景德传灯录·月轮禅师》:“所以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为头岂非大错?” |
bēi zhōng shé yǐng杯中蛇影 | 同“杯弓蛇影”。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鸟兽》:“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
qīn yǐng wú cán衾影无惭 | 衾:被子。指行为光明,问心无愧。 | 汉 贾谊《新论 慎独》:“独立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
gōng yǐng fú bēi弓影浮杯 | 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 明 刘炳《鄱城归舟》诗:“弓影浮杯疑老病,鸡声牵梦动离愁。” |
zhī yǐng gū xíng只影孤形 | 只:单。形容孤单一人。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前腔四首>》:“看双飞双倚鸳鸯鸟,我只影孤形怎及他。” |
huā guāng liǔ yǐng花光柳影 | 鲜花焕彩生光,柳绿垂条弄影。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花光柳影,鸟语溪声。” |
xíng yǐng xiāng yī形影相依 | ①谓在孤寂的处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单无依。③互相依靠,紧密相连。 | 明·邵景詹《觅灯因话·孙恭人传》:“郜与孙形影相依,亲爱愈笃。” |
yǐng xíng bù lí影形不离 | 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 | 老舍《赵子曰》:“他的面貌、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 |
wèi yǐng bì jì畏影避迹 |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 先秦 庄周《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
bǔ fēng zhuō yǐng捕风捉影 | 原指做事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捕捉。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功处,德何由进?” |
xíng dān yǐng dān形单影单 | 形:形体。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 明·高濂《玉簪记·追别》:“我怎敢忘却些儿灯边枕边,只愁你形单影单,只愁你衾寒枕寒,哭得我哽咽喉干。” |
xíng yǐng xiāng fù形影相附 | 同“形影相依”。 | 明·李东阳《奉谦斋徐先生书》:“今已决策于此,又念贱父子二人形影相附,别无子弟可将事者。” |
wú yǐng wú zōng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元 吴昌龄《东坡梦》:“你那里挨挨拶拶,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
xíng gū yǐng zhī形孤影只 | 同“形单影只”。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我上京听选,留贤妻在家形孤影只。不若同到京中,百事也有商量。” |
tàn gān yǐng cǎo探竿影草 | 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
gū xíng dān yǐng孤形单影 | 孤:单独;单:独。形容孤单一人,无亲无友。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牧羊记·北海牧羝>》:“冷清清孤形单影,静恍恍没一个人来至。” |
bǔ yǐng lāo fēng捕影捞风 | 捞:随便拾取。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 清·方成培《雷峰塔·虎阜》:“官司缉匪,火急敢逗留?捕影捞风何处有?” |
wú xíng wú yǐng无形无影 | ①不见形迹;完全消失。②以形容虚构的事物。 | 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三折:“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 |
yǎo wú zōng yǐng杳无踪影 | 同“杳无踪迹”。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 |
yǐng yǐng chuò chuò影影绰绰 | 模模糊糊,不真切。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我不知怎的,但没人在房里,心里只害怕,恰似影影绰绰,有人在眼前一般。” |
gū xíng zhī yǐng孤形只影 | 孤:单独。形容孤单一人,无亲无友。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分鞋记·书斋问疾>》:“你看碧梧翠竹影凄凉,孤形只影空相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