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lái zhě bù jù来者不拒 | 对于来的人或送来的物品一概不拒绝。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
zì bá lái guī自拔来归 |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
jì wǎng kāi lái继往开来 | 继:继承;往:过去;来:未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
kōng xué lái fēng空穴来风 | 穴:洞、孔;来:招致。有了空隙就会招致风吹来。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或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 战国 楚 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
lái qù wú zōng来去无踪 |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
gǔ wǎng jīn lái古往今来 |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 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
lù wǎng shuāng lái露往霜来 | 喻岁月迁移,时光流逝。 | 晋·左思《吴都赋》:“露往霜来,日月其除。” |
jīn lái gǔ wǎng今来古往 | 犹古往今来。 | 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
kǔ jìn gān lái苦尽甘来 | 尽:终结;甘:甜;美好。比喻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时光已经到来。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 |
tà pò máng xié méi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yǒu lái yǒu wǎng有来有往 | 指对等行动。所指因文而异。 | 陶行知《怎样做小先生》十一:“你既虚心的请教他,他也会虚心的请教你。最好的教育是有来有往。”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wú yuán duì miàn bù xiāng féng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tǎng lái zhī wù倘来之物 | 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同“傥来之物”。 |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这钱财是倘来之物。” |
lái zhě jū shàng来者居上 |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 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yán lái yǔ qù言来语去 |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 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
lái shì shì fēi rén,qù shì shì fēi zhě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 犹言解铃还是系铃人。指谁惹起的是非,还得由谁来了结。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把那淫妇教他领了去,变卖嫁人。” |
lǎo lái qiào老来俏 | 衣着打扮如青年人的中老年人。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这个老狐狸头上并无一根黑发,还闹这些花样,倒是一个‘老来俏’。” |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既来之,则安之 |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 先秦 孟轲《论语 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zhāo lái mù qù朝来暮去 | 朝:早晨;暮:傍晚。黄昏过去清晨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 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妾身裴兴奴,自从与白侍郎相伴,朝来暮去,又早半年光景。” |
huò cóng tiān shàng lái祸从天上来 | 祸:祸害,灾难。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正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陈氏见丈夫拿去,哭死在地。” |
hòu lái jū shàng后来居上 | 居;处在。后来的人坐在了上面的位子。指后起的胜过先前的;后辈胜过前辈。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cháng lái cháng wǎng常来常往 | 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想这许多妖怪在园里,还了得!头里人多阳气重,常来常往不打紧。” |
diān lái bō qù颠来播去 | 见“颠来簸去”。 | 许地山《空山灵雨·海》:“我们只能把性命先保住,随着波浪颠来播去便了。” |
yī lái yī wǎng一来一往 | 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 |
yuān yuán yǒu zì lái渊源有自来 | 有根据,有来源。 | 宋 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
lái hǎo xī shī来好息师 | 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 |
shí bù zài lái时不再来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 《国语 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
dà lái xiǎo wǎng大来小往 | 指阴暗面逐渐消失,光明面逐渐增长。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 | |
shén lái zhī bǐ神来之笔 | 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7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 |
méi lái yǎn qù眉来眼去 | 形容以眉目传情。多用于男女情爱。也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 宋 辛弃疾《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
rì lái yuè wǎng日来月往 | 见“日往月来”。 | 唐·刘商《胡笳十八拍》之十二:“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 |
pǐ jí tài lái否极泰来 | 否:坏;泰:好;顺利。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fù guì bī rén lái富贵逼人来 | ①指不求富贵而富贵自来。②指富贵能使他人前来靠拢。 | 《北史 杨素传》:“常令为诏,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帝嘉之,谓曰:‘善相自勉,勿忧不富贵。’素应声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
zhī lái cáng wǎng知来藏往 | 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 《周易 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xīn xuè lái cháo心血来潮 | 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来潮:潮水上涨。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4回:“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 |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shǔ lái hán wǎng暑来寒往 | 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暑来寒往,地久天长,神哉华观,永配无疆。” |
shí zhì yùn lái时至运来 |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 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
yī lái èr wǎng一来二往 | 来来往往次数多。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一章:“只因路上种种劳苦波折,常需互相照应,一来二往,也就近乎起来。” |
fēn zhì tà lái纷至沓来 | 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 宋 楼钥《<洪文安公小隐集>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 |
shān shān lái chí姗姗来迟 | 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 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
shǔ wǎng zhī lái数往知来 | 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 | 《周易 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
huò lái shén mèi祸来神昧 | 昧:昏昧。祸患来了,神志昏乱不清。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祖天福十二年》:“鄙语有之: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
shí lái yùn zhuǎn时来运转 | 时代已成过去;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形容境况变好了。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然后渐渐时来运转,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天下后世,无不赞他的功高一代,羡他的位极人臣,哪知全亏了昔日救他的这位君子。” |
sī lái xiàn qù丝来线去 | 比喻纠缠连挂。 | 《朱子全书·论语》:“但颜子得圣人说一句,直是倾肠倒肚是了,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
dōng lái zǐ qì东来紫气 |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 唐·杜甫《秋兴》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
hū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 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 《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
xìn shǒu niān lái信手拈来 |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 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
lái shì xiōng xiōng来势汹汹 |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牵扯到我。” |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 敌:对抗;堰:拦河坝。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元 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
hòu lái zhī xiù后来之秀 | 秀:特别优秀的。后辈中的优秀人物。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甥?’” |
diān lái dǎo qù颠来倒去 | 翻过来倒过去,来回重复。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4卷:“圣人做出许多文章制度礼乐,颠来倒去,都只是这一个道理做出来。” |
běn lái miàn mù本来面目 |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
chūn qù dōng lái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不然,厉兵秣马,春去冬来,使贼兵疲于奔命,俟其势衰,收之未晚。” |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
xián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抱佛脚:拜佛。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各各暗笑,落得受了买东西吃。” |
fàn lái zhāng kǒu饭来张口 | 指吃现成饭而不劳动。 | 唐 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鸦。” |
shǒu dào niān lái手到拈来 | 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小生凭三寸不烂之舌,直往北京说卢俊义上山,如探囊取物,手到拈来。” |
jìn yuè yuǎn lái近悦远来 | 近:指境内;远:指境外。使邻近的人高兴;使远方的人来归附。后用以形容邻近的人因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也都闻风前来归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
yíng lái sòng wǎng迎来送往 |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 《庄子·山木》:“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
fǎn lái fù qù反来复去 | 来回翻动。形容多次重复。 | 梁斌《红旗谱》第三卷:“江涛反来复去,看了又看。” |
yuè jìn lái yuǎn悦近来远 |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有缘千里来相会 | 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shū lái hū wǎng倏来忽往 | 倏:极快的;忽:突然。指来去迅速 | 晋·潘岳《射雉赋》:“栎雌妒异,倏来忽往。” |
yǐ wǎng jiàn lái以往鉴来 |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
shuǐ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 |
zhà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 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 | 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五节:“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
sēng lái kàn fó miàn僧来看佛面 | 僧:和尚。和尚来了要看在佛的面子招待他。比喻看有关人士的面子对待来者。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 |
liǎng guó xiāng zhàn,bù zhǎn lái shǐ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
sǐ qù huó lái死去活来 |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
dú wǎng dú lái独往独来 | 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 | 庄周《庄子 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
kǔ jìn tián lái苦尽甜来 | 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你休烦恼,少不的先忧后喜,苦尽甜来。” |
dōng lái xī qù东来西去 | 谓行人来来往往。 | 唐·李商隐《关门柳》诗:“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
lái rì dà nàn来日大难 | 表示前途困难重重。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
shuǐ lái tǔ yǎn水来土掩 | 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 | 元 高文秀《渑池会》:“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
hòu wǎng báo lái厚往薄来 | 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 | 《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孔颖达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如此,则诸侯归服。” |
róu yuǎn huái lái柔远怀来 | 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 | 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 |
shén lái qì wàng神来气旺 | 犹言运气旺盛。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起初沈将仕神来气旺,胜采便跟着他走,所以连掷连赢。” |
bīng lái jiàng yíng,shuǐ lái tǔ yàn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 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
shuō lái shuō qù说来说去 | ①反复阐说。②犹言总而言之。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6卷:“说来说去,只是一个道理。” |
shǒu dào ná lái手到拿来 | 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
fān lái fù qù翻来覆去 | 翻:翻转;覆:转回。躺在床上来回翻转身体。形容睡不着觉;也形容事情多次反复。 | 宋 朱熹《朱子全书》:“横说也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覆去,说都如此。” |
juǎn tǔ chóng lái卷土重来 | 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比喻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过来;或重新恢复势力。 | 唐 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色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rǎng wǎng xī lái攘往熙来 |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gào wǎng zhī lái告往知来 |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 《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jì shàng xīn lái计上心来 | 计谋涌上心头。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lái zōng qù jì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
wú jìng ér lái无胫而来 | 见“无胫而至”。 |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珠玉》:“珠雄于此,玉峙于彼,无胫而来,以宠爱人寰之中。” |
rén lái rén wǎng人来人往 |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
táo lái lǐ dá桃来李答 | 语本《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 | 语出《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shí lái yùn lái时来运来 | 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命运开始好转。同“时来运转”。 | 清 姬文《市声》第十七回:“阿大利时来运来,首先挑着粪担,到租界出粪。” |
rén shēng qī shí gǔ lái xī人生七十古来稀 | 稀:稀少。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 | 唐 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chūn qù xià lái春去夏来 | 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
fú bù chóng zhì,huò bì chóng lái福不重至,祸必重来 | 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 汉·刘向《说苑·权谋》:“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也。” |
lè jìn bēi lái乐尽悲来 | 犹言乐极生悲。 | 唐·陈鸿《长恨歌传》:“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 |
nán lái běi wǎng南来北往 | 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 | 宋 叶适《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
méi tóu yī cù,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蹙,计上心来 |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道:‘前日坏腹,至今未好,借解一解。’” |
xiǎo wǎng dà lái小往大来 | 本指人事的消长,后比喻商人以小牟取暴利。 | 《周易 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
tǎng lái zhī wù傥来之物 | 傥来:偶然、意外得来的。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 先秦 庄周《庄子 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 |
lái ér bù wǎng fēi lǐ yě来而不往非礼也 | 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 《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