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xiào pín xué bù效颦学步 |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 明李贽《答耿司寇书》:“且克明何如人也,筋骨如铁,而肯效颦学步从人脚跟走乎!” |
| kuǎn xué guǎ wén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庄周《庄子 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
| shēn shēn xué zǐ莘莘学子 | 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生 | 林语堂《机器与精神》:“今日的莘莘学子,想读书都没有地方,一个完备的图书馆也没有。” |
| bù kuì xià xué不愧下学 | 愧:惭愧。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
|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ú dì wáng jiā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 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 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必然见俺二人学业成就,着俺下山,进取功名。” |
| bó xué dǔ zhì博学笃志 | 博:广;笃志:志向专一。广泛学习,意志坚定。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 bǎo xué zhī shì饱学之士 |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
| xué qiǎn cái shū学浅才疏 | 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
| gū xué zhuì xù孤学坠绪 | 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 清·龚自珍《语录·书戴氏定本〈水经〉》:“是本孔氏继涵刻入《微波榭丛书》中,不为矣孤学坠绪。” |
| xué yōu cái shàn学优才赡 | 赡:充裕。学问好,又富有才气。 | 《元史·李冶传》:“素闻仁卿学优才赡,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 |
| xué ér yōu zé shì学而优则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 《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 xué fù wǔ jū学富五车 |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 xī xué dōng jiàn西学东渐 |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 《尚书·禹贡》:“东渐于海。” |
| dǔ shí hào xué笃实好学 | 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 《北史·张衮传》:“衮笃实好学,有文才。” |
|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ǔ dì wáng ji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 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9卷:“陈辛曰:‘我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数日,去赴选场,偕众伺候挂榜。” |
| bā zhuān xué shì八砖学士 | 八砖:八行砖。指懒惰的人。 | 唐·李肇《翰林志》:“唐时冬中日影及五砖为入署办公之候,李程官翰林学士,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 |
| hào xué shēn sī,xīn zhī qí yì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 深:深入。爱好学习并能深入思考,心里就懂得了其中的意义。 | 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 pǐn xué jiān yōu品学兼优 |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
| cháng cái mào xué长材茂学 | 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 | 明 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一:“开局秉笔,固皆一代之长材茂学,必有所见广圣意者。” |
| xué wú cháng shī学无常师 | 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
| zì xué chéng cái自学成才 | 靠自学而成为有用的人才。 | 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文化大革命’前大专学校毕业的和自学成才达到同等水平的知识分子,总有几百万吧。” |
| yòng fēi suǒ xué用非所学 | 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 | 《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
| qín xué kǔ liàn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
| xué xíng xiū míng学行修明 | 修明:昌明。学问和品行都很特出。 | 《北史·崔鉴传》:“父绰,少孤,学行修明。” |
| tōng rú shuò xué通儒硕学 | 犹言通儒达士。 | 《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
| xué wú zhǐ jìng学无止境 |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
| kùn ér bù xué困而不学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 hóng rú shuò xué鸿儒硕学 |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
| xué ér bù yàn学而不厌 |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 qǔ xué ā shì曲学阿世 | 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务正说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
| xué shí yuān bó学识渊博 | 指学识深而且广。 |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
| gāo cái dà xué高才大学 | 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 |
| zhī wù yóu xué知物由学 | 指要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就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 | 汉·王充《论衡·实知》:“知物由学,学之乃知。” |
| zhòng xué jì wén种学绩文 | 种:栽种,引申为培养。培养学识,积累文才。 | 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蕃其有。” |
| huó dào lǎo,xué dào lǎo活到老,学到老 | 指人一生虚心好学。 | 老舍《老舍短篇小说选·后记》:“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今天能看出昨天的缺欠或错误,正好鞭策自己努力学习,要求进步。” |
| wén rén xué shì文人学士 | 泛指文人、文士。 |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昔之文人学士,平生精力,咸萃兹途。” |
| lì xué bù juàn力学不倦 | 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 《旧唐书 子繁传》:“以其警悟异常,泌之故人为宰相,左右援拯,后得累居郡守,而力学不倦。” |
| dú xué guǎ wén独学寡闻 | 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 《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 yǐ xué yù yú以学愈愚 | 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 |
| xué zhě rú niú máo,chéng zhě rú lín jiǎo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 | 三国·魏·蒋济《蒋子万机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 dōng hōng xué jiū冬烘学究 | 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 茅盾《幻灭》:“无奈应试者大抵是那一类脚色——冬烘学究,衙门蛀虫,又不能剥夺他们的考试权,只好让他们来考。” |
| yīng wǔ xué yǔ鹦鹉学语 | 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亦作“鹦鹉学舌”。 | |
| xué yōu ér shì学优而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可以当官。 | 老舍《四世同堂》:“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学优而仕的愿望。” |
| cūn xué jiū yǔ村学究语 | 谓迂腐浅陋的言辞。 | |
| lì xué dǔ xíng力学笃行 | 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 宋 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 |
| yī jiā zhī xué一家之学 | 自成一家的学派。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
| wén jiāng xué hǎi文江学海 |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 唐·郑愔《柏梁体联句》:“文江学海恩济航。” |
| shàng dāng xué guāi上当学乖 | 吃过亏下次就不会上当。 | 《泾谚汇录》:“上当学乖,言吃亏处,即是长见识处也。” |
| qīng qián xué shì青钱学士 |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
| xīn xué xiǎo shēng新学小生 | 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 东汉·班固《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
| bì xué fū rén婢学夫人 | 婢女学作夫人,比喻刻意去学,却总不能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他这日见两奶奶都戴着双翠雁儿,也把那只戴在头上,婢学夫人,十分得意。” |
| bù xué wú shí不学无识 |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 宋 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大理少卿朱斐对上,指大理寺为诏狱。公论‘斐不自知职业何事,不学无识’,竟罢斐。” |
| xué guì yǒu héng学贵有恒 | 恒:恒心。学习可贵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
| cái xué jiān yōu才学兼优 |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 《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
| xué shū xué jiàn学书学剑 |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
| hóng rú shuò xué宏儒硕学 | 指学问渊博的人。 | |
| tōng cái shuò xué通才硕学 |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 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粗得西学皮毛,辄满口名词,自诩为通才硕学……有不可一世之概。” |
| gāo zhāi xué shì高斋学士 | 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 |
| gāo cái jué xué高才绝学 | 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 宋·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 |
| xué hǎi wú biān学海无边 | 学海:知识;边:边际。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 |
| jiā yán xié xué家言邪学 | 家言:一家之言,指偏见;邪:不正当;邪学:邪说。指偏见邪说。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此家言邪学所以恶儒者也。” |
| xué bù liè děng学不躐等 | 躐等:越级,不循原有序列。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幼者听而不问,学不躐等也。” |
| qū xué bì xìng曲学诐行 | 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 宋·陆九渊《与张辅之书》:“古之所谓曲学诐行者,不必淫邪放僻,显显狼狈,如流俗人不肖子者也。” |
| sù xué jiù rú宿学旧儒 |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 宋 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 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
| bó xué hóng cái博学宏才 | 博:广博;学:学问;宏:广大;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陛下在内检一个博学宏才的,召他进来,面试一篇,不好再作区处。” |
| xué bù hán dān学步邯郸 |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 bù kuì xià xué不媿下学 | 犹言不耻下问。 | 《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媿下学。” |
| xué jì tiān rén学际天人 | 天人:天道和人事。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 《旧唐书·马怀素等传论》:“刘、徐等五公,学际天人,才兼文史。” |
| dǔ zhì hǎo xué笃志好学 | 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侯霸传》:“霸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 |
| xué fù cái gāo学富才高 |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 明 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不能作文,虽学富五车,忠如比干,孝如伯奇、曾参,亦冥冥没没而已!” |
| pín bù xué jiǎn贫不学俭 | 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彰传论》:“其此之谓欤”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曰:“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 |
| xué rú chuān jǐng学如穿井 |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学道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难出。” |
| gāo cái shuò xué高才硕学 | 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 | 唐·李纲《谏高祖不伶人为近侍疏》:“方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业,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 |
| xué yè yǒu chéng学业有成 | 学业:学问。学问有所成就。 | 明·陶宗仪《辍耕录·孝感》:“虽夫人喜溢于中,不自知其然而然,亦先生学业有成所致与?” |
| jù xué hóng shēng巨学鸿生 | 巨:大;鸿:通“洪”,大;生:读书人。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 汉·扬雄《羽猎赋》:“于兹乎鸿生巨儒,俄轩冕,杂衣裳,修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 |
| xué shū cái qiǎn学疏才浅 | 同“学浅才疏”。 | 元·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
| fěi cái guǎ xué菲才寡学 | 菲:微薄;寡:少。才能微小,学识肤浅。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3回:“小侄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 |
| dǒu jiǔ xué shì斗酒学士 | 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 《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
| xíng ér shàng xué形而上学 |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 毛泽东《矛盾论》:“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
| yá yá xué yǔ牙牙学语 |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 唐·司空图《障车文》:“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 |
| jiā xué yuān yuán家学渊源 | 家学:家传的学问;渊源:水源;这里指根源。家世相传的学问有根源。形容出身于书香门弟;学问扎实;学有根底。 | 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 送林宽夫父子》:“家学有渊源,传之于艾轩。” |
| kǒu ěr zhī xué口耳之学 |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 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
| mò xué fū shòu末学肤受 |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 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
| xué wú shī chéng学无师承 | 师承:相承的师法。学业没有得到老师的指教传授。 | 宋·黄庭坚《次韵秦觏过陈无已书院观鄙句之作》诗:“我学少师承,坎井可窥底。” |
| xué guàn tiān rén学贯天人 | 贯:贯通;天人:天和人。学问贯穿天、人各类知识。指学识渊博。 | 明·周楫《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学贯天人,才兼文武,聪明颖悟,出口成章。” |
| duàn zhī quàn xué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
| bó xué duō cái博学多才 |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 xué shū bù chéng,xué jiàn bù chéng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羽)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
| bó xué duō shí博学多识 |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
| xué yǐ zhì yòng学以致用 |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 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
| bó xué shěn wèn博学审问 | 博:广;审:详尽细密。广泛学习,详细询问。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 yīng wǔ xué shé鹦鹉学舌 | 像鹦鹉一样学人说话。常比喻跟着人家的话说;或指搬嘴学舌。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
| xué guàn zhōng xī学贯中西 |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
| dǔ xìn hào xué笃信好学 |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 《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
| quán cái mò xué诠才末学 |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 清·纳兰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诠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 |
| bó xué qià wén博学洽闻 |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 《晋书 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
| shuò xué tōng rú硕学通儒 |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
| xué rú dēng shān学如登山 | 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 三国 魏 徐干《中论 上 治学》:“夫听黄钟声,然后知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 |
| hán dān xué bù邯郸学步 |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