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páng méi hào shǒu庞眉皓首 | 同“庞眉皓发”。庞,用同“厖”。 | 唐·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往著。” |
chuí shǒu sàng qì垂首丧气 | 同“垂头丧气”。 | 《水浒传》第九五回:“乔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正是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
chuí shǒu tiē ěr垂首帖耳 | 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 | 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 |
zhān yú mǎ shǒu瞻予马首 | 看我马头,指听我的指挥,跟着行事。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
shǒu wěi liǎng duān首尾两端 |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 《后汉书 西羌传》:“初,饥五同种大豪卢匆,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而首尾两端。” |
pián shǒu jiù lù骈首就戮 | 一并被杀。 | 明·徐复祚《投梭记·哭友》:“可怜周戴二兄,不听吾言,果然骈首就戮。” |
shǒu wěi jiā gōng首尾夹攻 | 夹:从两个相反方面来的。前后两方面同时攻击。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0回:“乾佑遣将,率精骑数万,从山南转出官军之后,首尾夹攻,官军骇乱,大败而奔。” |
shǒu qiū zhī qíng首丘之情 |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
bái shǒu kōng guī白首空归 |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献帝纪》:“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 |
shǒu wěi láng bèi首尾狼狈 | 狼狈:困顿窘迫。形容处境困顿窘迫,进退两难。 | 《晋书·刘琨传》:“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维谷,首尾狼狈。” |
mí qū suì shǒu糜躯碎首 | 指粉身碎骨。 | 战国 燕 婅武《报燕太子书》:“今太子欲灭悁悁之耻,除久久之恨,此实臣所当糜躯碎首而不避也。” |
jǔ shǒu fèn bì举首奋臂 | 举:抬起;奋臂:有力地高举手臂。形容精神奋发。 | 宋·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为积欠所压,如负千钧而行。免于僵仆则幸矣;何暇举首奋臂,以营求于一饱之外哉?” |
shēn shǒu yì chù身首异处 | 身体和头颅分在不同地方。指被杀头。 | 《北齐书 王琳传》:“身首异处,有足悲者。” |
shǒu xià kāo gāo首下尻高 | 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 | 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走官阶下,首下尻高。” |
pián shǒu jiù guī骈首就僇 | 同“骈首就戮”。 | |
dī shǒu xià xīn低首下心 | 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 唐 韩愈《祭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
fǔ shǒu tiē ěr俛首帖耳 | 驯服恭顺貌。 | |
dùn shǒu zài bài顿首再拜 |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
mǎ shǒu yù dōng马首欲东 | 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 | 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 |
huáng tóng hào shǒu黄童皓首 | 见“黄童白叟”。 | 宋·司马光《送伊阙王大夫歌》:“黄童皓首接手而游嬉。” |
qiāo zú kàng shǒu跷足抗首 | 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 | 西汉·扬雄《长杨赋》:“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跷足抗首,请献厥珍。” |
xuán shǒu wú què悬首吴阙 | 犹言悬门抉目。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 |
shāng xīn jí shǒu伤心疾首 | 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 |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吾民伤心疾首之事,孰有过于是耶!” |
huò shǒu zuì kuí祸首罪魁 | 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 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
yǎng shǒu shēn méi仰首伸眉 | 仰首:仰起头来;伸眉:舒展眉头。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 |
suì shǒu mí qū碎首糜躯 | 头颅粉碎,身躯糜烂。犹言粉身碎骨。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 | 汉·蔡邕《让尚书乞民闲冗表》:“三月之中,充历三台,光荣昭显,非臣愚蔽不方所当盗窃,非臣碎首糜躯所能补报。” |
dào xīn jí shǒu悼心疾首 | 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 《旧唐书·田布传》:“况其临命须臾,处之不挠,载形章表,益深衷悃,问使发缄,悼心疾首。” |
xīn zhé shǒu kěn心折首肯 | 心折:佩服;首肯:点头同意。心中信服,并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到了极点。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口出。东宿闻之心折首肯。” |
shǒu shǔ mó léng首鼠模棱 | 首鼠:踌躇不决;模棱:含糊。形容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 明·吾丘瑞《运甓记·太真绝裾》:“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若首鼠模棱,负恩不报,汗颜人世者,非夫矣。” |
bù yī qián shǒu布衣黔首 | 布衣:称呼平民;黔首:战国及秦代称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黔首。” |
dāo tóu jiàn shǒu刀头剑首 | 极喻危险的境遇。 | 清·钱谦益《苕上吴子德舆作丁丑纪闻诗六首盖悲余之逮系而喜其狱之渐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头剑首度冬春,欲杀何当有百身。” |
shǒu zú yì chǔ首足异处 | 头和脚分开在不同的地方。谓受杀戮而死亡。 | 春秋·越·勾践《属诸大夫告》:“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 |
shǒu shàn zhī dì首善之地 | ①指首都。②最好的地方。 | 《汉书·儒林传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 |
shǒu wěi guāi hù首尾乖互 | 首尾:前后;乖互:相互违背。指前后互相矛盾。 | 《宋书·徐湛之传》:“赍传之信,无有主名,所征之人,又已死没,首尾乖互,自为矛盾。” |
niú shǒu ē páng牛首阿旁 |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梦》:“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
fǔ shǒu shòu mìng俯首受命 | 俯:低下;首:头。形容人驯服顺从的样子。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2回:“欲使悍将骄兵,俯首受命,宁非痴人说梦乎?” |
fú shǒu tiē ěr伏首贴耳 | 畏缩恐惧的样子。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
cuī shēn suì shǒu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
shǒu wěi guàn tōng首尾贯通 | 首尾:前后。指前后连贯相通。 | 宋·王观国《学林·古赋题》:“盖亦拟张衡《二京》而为《三都赋》……此赋首尾贯通,亦一赋也。” |
dī méi xià shǒu低眉下首 | 低:低下;下:低;首:头。低着眉垂下头。形容顺良,顺从。 |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叫我物色相当的女人;年纪约三十岁左右,养过两三个儿子,人要沉默老实,又肯做事,还要对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 |
suì shǒu mí qū碎首縻躯 | 见“碎首糜躯”。 | 宋·王禹偁《又谢恩表》:“碎首縻躯,万一冀伸于臣节。” |
guī zhèng shǒu qiū归正首丘 | 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
liù yáng huì shǒu六阳会首 | 中医术语,六阳脉集中在头部。指头。 | 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对着众官人在此,我这一去,若有些儿差失呵,我输我这六阳会首。” |
áng shǒu shēn méi昂首伸眉 | 伸:扬。抬头扬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耶!” |
qín shǒu é méi螓首蛾眉 |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诗经 卫风 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shǒu qiū sù yuàn首丘夙愿 | 首:头向着;丘:土丘;夙愿:向怀有的愿望。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心愿。 | 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
fǔ shǒu tiē ěr俯首贴耳 | 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 |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zuì kuí huò shǒu罪魁祸首 | 作恶犯罪的头子(魁、首:头目)。指坏事的根子。 | 明 郑若庸《玉玦记 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
shǒu shēn fēn lí首身分离 |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 《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
bái shǒu rú xīn,qīng gài rú gù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 白首:老年;倾盖:停车,初见。有人相识到老还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 |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 |
jiù xīn jí shǒu疚心疾首 |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 唐 崔锷《内寺伯朱夫人赵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鸡林,三岁然复,疚心疾首,亦时礼念,冥期佑助。” |
jí shǒu cù é疾首蹙额 | 疾首:头痛;蹙额: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
qún lóng wú shǒu群龙无首 |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luàn shǒu gòu miàn乱首垢面 | 犹蓬头垢面。 |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世文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
bái shǒu zhī xīn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唐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guī zhèng qiū shǒu归正邱首 | 见“归正首丘”。 | 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成死至此,吾意能归正邱首,岂知死于道路。” |
tuǒ shǒu tiē ěr妥首帖耳 | 犹言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 |
qī shǒu bā jiǎo七首八脚 | 形容慌张乱闯。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这时着了急,七首八脚的乱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 |
fǎn shǒu bá shě反首拔舍 | 反首:头发散乱下垂;拔舍:拔去杂草,就地宿营。形容军队战败后的狼狈状况。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 |
bái shǒu qí méi白首齐眉 | 夫妻到老相敬爱。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邹夫人白首齐眉,然晚岁丧明,家计亦薄。” |
shǒu rú fēi péng首如飞蓬 | 首:头发;飞蓬:飞散的蓬草。形容头发未经修饰,像飞散的蓬草一样纷乱。 | 《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
bǐ shǒu tóu qiāng匕首投枪 | 匕首:短剑。比喻短小犀利击中要害的文章。 |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
qián shēn suō shǒu潜身缩首 | 潜:深藏;首:头。隐居不出头露面。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2回:“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
shǒu wěi xiāng lián首尾相连 | 见“首尾相继”。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黄巾来寇,融战败,走保都昌,时袁、曹、公孙首尾相连,融兵弱粮寡,孤立一隅,不与相通。” |
xīn fú shǒu kěn心服首肯 | 谓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然则他何不一开口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也不愁那姑娘不低首下心的心服首肯。” |
jí shǒu cù è疾首蹙頞 | 疾首:头痛;蹙:皱。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
yáo shǒu dùn zú摇首顿足 | 摇着头,跺着脚。非常懊恼或惋惜的神态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必为我国之祸!” |
shǒu qiū zhī wàng首丘之望 |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乡或归葬故土之情。 | 宋·苏轼《惠州谢表》:“衰疾交攻,无复首丘之望。” |
hào shǒu cāng yán皓首苍颜 | 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 明·无名氏《午时牌》第一折:“相当初太公垂钓,伊尹耕锄,垂钓的皓首苍颜安社稷,耕锄的尽心竭力定寰区。” |
shǒu wěi shòu dí首尾受敌 | 首尾:前后。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 《周书·文帝纪》:“今逼以上命,悉令赴关,悦蹑其后,欢邀其前,首尾受敌,其势危矣。” |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bù jiàn wěi神龙见首不见尾 |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 清 赵执信《谈龙录》:“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
shǒu zhàn gào jié首战告捷 | 第一仗就取得胜利。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见到了人,人又还健康——母亲觉得朱静芳是首战告捷。” |
yòu rán jǔ shǒu褎然举首 | 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 《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 |
yòu rán jū shǒu褎然居首 | 褎然:出众的样子。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 | 清·王韬《征设香山南屏乡义学序》:“太守少尝读书于米利坚者十年,两试太学,褎然居首。” |
bái shǒu wéi láng白首为郎 | 慨叹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 《汉武故事》载:武帝尝至郎署,见郎官颜驷“须鬓皓白,衣服不整”。武帝问他:“何时为郎?”答道:“以文帝时为郎。”武帝又问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说:“文帝好文而臣尚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 |
jiàn shǒu yī guī剑首一吷 | 见“剑头一吷”。 | 清·徐芳《<书影>序》:“栎园天才绝世,其诗文皆卓然大家;即以杂著,此其剑首一吷也,而富如此。” |
sāo shǒu chí chú搔首踟蹰 | 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 《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yǔn shēn suì shǒu殒身碎首 | 犹粉身碎骨。 | 唐·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在臣一门,叨幸斯极,殒身碎首,无以上报。” |
shǒu qiū zhī niàn首丘之念 |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乡或归葬故土之情。 | 《金史·时青传》:“仆虽偷生寄食他国,首丘之念未尝一日忘之。” |
shǒu shī liǎng duān首施两端 | 见“首鼠两端”。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
shǒu chàng yì jǔ首倡义举 | 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0回:“公首倡义举,奈何以王位让人耶?” |
shǒu chàng yì jǔ首唱义举 | 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 《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 |
qǐ zú jiǎo shǒu企足矫首 | 企足:踮起脚后跟;矫:通“翘”,举起。踮起脚跟抬起头。比喻殷切地盼望。 |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巍然被衮,号称天子,顾乃企足矫首待晋之予夺以为轻重,何其衰也。” |
fǔ shǒu jiù qín俯首就擒 | 低头受擒拿。 | |
xiāo shǒu shì zhòng枭首示众 | 斩首悬示于众。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汪革照律该凌迟处死,仍枭首示众,决不待时。” |
bái shǒu wú chéng白首无成 | 白首:白头,指年老。头发白了,一事无成。指到老没有成就。 | 宋·陆游《谢钱参政启》:“名场蹭蹬,几白首以无成,宦海漂流,顾青衫而自笑。” |
qiú shǒu sàng miàn囚首丧面 | 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 | 宋·苏洵《辨奸论》:“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情也哉?” |
fǔ shǒu tīng mìng俯首听命 | 俯:低下;首:头;脑袋。低着脑袋听从命令。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 汉 焦赣《易林 兑之否》:“俯伏听命,不敢动摇。” |
zú shàng shǒu xià足上首下 | 脚在上,头在下。比喻长幼尊卑相互颠倒。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犹为国有人乎?” |
shǒu chàng yì bīng首唱义兵 | 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
guī zhèng shǒu qiū归正首邱 | 见“归正首丘”。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状》第八五回:“我昨天说叫他回去调理的话,就是叫他早点归正首邱了。” |
é méi qín shǒu蛾眉螓首 |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 | 《诗经 卫风 硕人》:“螓首蛾眉。” |
sān shǒu liù bì三首六臂 | 同“三头六臂”。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
xié jiān dī shǒu胁肩低首 | 见“胁肩低眉”。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景帝前三年》:“功义如此,尚见疑于上,胁肩低首,累足抚衿。” |
yòu rán guàn shǒu褎然冠首 | 褎然:出众的样子。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 | 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国史儒林传》褎然冠首。” |
dī shǒu fǔ xīn低首俯心 | 形容屈服顺从。 |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余以为八家、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 |
hào shǒu qióng jīng皓首穷经 |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 唐 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诗:“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
bái shǒu rú xīn白首如新 | 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 宋 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士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 |
pián shǒu jiù sǐ骈首就死 | 同“骈首就戮”。 | 清·昭梿《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呼其壮士出,以次斩戮,寂无一声,骈首就死。” |
dī shǒu xià qì低首下气 | 形容有所畏惧而不得不屈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