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gài shì zhī cái盖世之才 | 盖世:压倒当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 | 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
duō cái duō yì多才多艺 |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
fēng liú cái zǐ风流才子 |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 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
rén cái jǐ jǐ人才济济 |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
qí cái yì néng奇才异能 |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
cái qīng dé bó才轻德薄 | 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同“才疏德薄”。 | 元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想小官生居寒门,长在白屋,才轻德薄,智穷量浅,有劳先生不弃相探也。” |
bā dǒu zhī cái八斗之才 |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 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
cái gāo yǐ mǎ才高倚马 | 文才比倚马可待的袁虎还高。形容文思敏捷。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5回:“那秘书员成竹在胸,才高倚马,立刻草成八九百字。” |
jīng guó zhī cái经国之才 |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 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 自叙》:“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 |
dé báo cái xiān德薄才鲜 | 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 |
ài cái rú kě爱才如渴 |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 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
cái gāo qī bù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cái wàng jiān lóng才望兼隆 | 才:才学;望:声望,名望;隆:高。才能和威望都很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今卿亦须荐一才望兼隆者,代卿为妙。” |
duó jǐn cái夺锦才 | 夺锦:夺锦袍。争夺锦袍的才华。形容才华超群,后来居上。 | 《新唐书·宋之问传》:“之问俄倾献,后览之嗟赏,更夺锦袍以赐。” |
lù lù yōng cái碌碌庸才 | 碌碌:平庸的样子。指才能平庸。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4回:“汝碌碌庸才,非经济之具,不可滥厕冠裳也。” |
yī biǎo rén cái一表人才 | 形容人的相貌;仪表都很出色。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嫁一个么!” |
zhì qióng cái jìn智穷才尽 | 智能与才能已经穷尽。 | |
xíng duǎn cái gāo行短才高 | 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红拂记·英雄投合>》:“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转眼处把人嘲诮。” |
shū zhì yīng cái淑质英才 | 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 《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
nǚ mào láng cái女貌郎才 | 女子美丽,男子有才华。比喻姻缘十分美满。 | 元·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俺什么女貌郎才厮撞着,将父母远乡相抛,雁杳鱼沉没下落。”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一回:“却说李衙内和玉楼,两个女貌郎才,如鱼似水。” |
jiāng láng cái jìn江郎才尽 | 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
cái dà rú hǎi才大如海 | 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 |
xué fù cái gāo学富才高 |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 明 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不能作文,虽学富五车,忠如比干,孝如伯奇、曾参,亦冥冥没没而已!” |
huái cái bào qì怀才抱器 | 见“怀材抱器”。 | 唐·唐彦谦《楼上偶题》诗:“可能前岭空乔木,应有怀才抱器人。” |
cái bì shí qiǎn才蔽识浅 | 蔽:塞而不通。才能蔽塞见识浅陋。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 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
zhì dà cái duǎn志大才短 | 志:抱负。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够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
dòng liáng zhī cái栋梁之才 | 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 |
liàng cái ér wéi量才而为 |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 |
gāo shì zhī cái高世之才 | 高世:超出世人。超出世俗的才干。 |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有高世之才,必有负俗之累。” |
jiāng láng cái yǎn江郎才掩 | 同“江淹才尽”。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炀帝好大喜功,每事自恃有才,及至征蛮草诏,便觉江郎才掩。” |
yán cái shòu zhí沿才受职 | 根据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 | 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修,人纪咸事,然后沿才受职,揆务分司。”。受,一本作“授”。 |
xī shì zhī cái希世之才 | 指世间很少有的人才。 | 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欲解倒悬之厄,须杖希世之才。” |
cái guò qū sòng才过屈宋 | 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 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
lù cái yáng jǐ露才扬己 | 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 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
xióng cái gài shì雄才盖世 | 盖:压倒。杰出的才能压倒一切。比喻才能高超,无与伦比。 | |
cái mào shuāng quán才貌双全 | 形容人的才学高;容貌姣美。 |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孩儿见他文章绝代,才貌双全,必有荣华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
gāo cái dà xué高才大学 | 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 |
jì dòu fù cái计斗负才 | 喻才高。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 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
cái gāo yùn jiǎn才高运蹇 | 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 |
gāo cái jié zú高才捷足 | 才:才能;捷:迅速,快捷。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高才捷足者为尊。” |
chǐ èr xiù cái尺二秀才 | 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尽”字的俗体“尽”字。 |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
hóng cái yuǎn zhì宏才远志 | 宏:广博。杰出的才能和远大的志向。 | 鲁迅《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
fù cái ào wù负才傲物 | 谓依恃才学,骄傲而看不起旁人。 | 清·许洽《眉叟年谱·康熙五十八年》:“王凤池彦章殂于龙游官署,貌癯猥琐;陈思洛殂于湖广学院署;张自服于徽州馆,皆负才傲物者也。” |
bó xué hóng cái博学宏才 | 博:广博;学:学问;宏:广大;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陛下在内检一个博学宏才的,召他进来,面试一篇,不好再作区处。” |
yě wú yí cái野无遗才 | 见“野无遗贤”。 | 《魏书·阳尼传》:“举贤良,黜不肖,使野无遗才,朝无素餐。” |
cái guǎng fáng shēn才广妨身 | 妨:妨害。自恃才能广博,有时反而害了自己。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 | 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 |
yīng quǎn zhī cái鹰犬之才 | 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狗,打猎时用于追捕猎物。用作鹰犬之才。比喻供驱使、能出力的人。 | 汉·陈琳《为袁绍传檄各州郡文》:“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故遂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
duō yì duō cái多艺多才 | 见“多才多艺”。 | 《南史·梁纪下·敬帝》:“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允武,多艺多才。” |
xiù cái rén qíng秀才人情 | 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 | 清 朱之瑜《答奥村庸礼书》:“外具湖笔、斗方贰种,真乃秀才人情而已。” |
jīn cái shǐ qì矜才使气 | 矜:自夸;自负;使气:意气用事。以才华自负;意气用事;盛气凌人。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黄雅林》:“先生学问渊博,矜才使气,医卜艺术之书,无不周览。” |
jīng cái jué yàn惊才绝艳 | 见“惊才绝艳”。 | 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
tōng cái liàn shí通才练识 | 博学多才,见识练达。 | 唐·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之颂序》:“夫其通才练识,赡学多闻,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 |
cái dé jiān bèi才德兼备 | 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 元 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
cái huá héng yì才华横溢 |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
cí rén cái zǐ词人才子 | 词人:同“辞人”,工于文辞的人;才子:富有文才的人。泛指有才华的文人。 |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 |
lù jǐ yáng cái露己扬才 | 见“露才扬己”。 | 宋·苏舜钦《投匦疏》:“若出而求陛下之试,是其人非高蹈者,则皆露己扬才,干时谒进者也。” |
cái xué jiān yōu才学兼优 |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 《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
cái zhān bā dǒu才占八斗 | 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注:一石等于十斗。石,念 dàn 。 |
jīn néng fù cái矜能负才 | 矜:自夸。自以为才华横溢,能力超群。 | 《晋书·唐彬传》:“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
shí cái zūn xián识才尊贤 | 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 明·李贽《焚书·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 |
cái shū yì guǎng才疏意广 | 疏:粗疏;广:广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
yáng jǐ lù cái扬己露才 | 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 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
xuàn cái yáng jǐ衒才扬己 | 衒:炫耀;扬:赞扬,传播。显露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 | 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高谈王霸,衒才扬己,历抵公卿,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盖养亲之故也。” |
cái kuā bā dǒu才夸八斗 | 夸耀才华出众。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着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
cái dà qì gāo才大气高 | 气:气质。才能出众,意气高傲。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九卷:“李白虽则才大气高,遇了这等时势,况且内翰高情,不好违阻。” |
cái shū jì zhuō才疏计拙 | 指才识疏浅,不善谋算。 | 元 魏初《满江红 寄何侍御》词:“今老去,才疏计拙,百居人后。” |
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fú女子无才便是福 | 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三卷:“昔人云:‘女子无才便是福。’然今之闺秀,比比是矣!” |
xiù cái zào fǎn,sān nián bù chéng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秀才:指儒生。秀才反叛朝廷,多年也难以成功。形容知识分子软弱无力,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
liǔ xù cái gāo柳絮才高 | 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
shì cái yáng jǐ恃才扬己 | 恃:依靠,凭借。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 郭沫若《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恃才扬己,诽谤当道,而终于独善其身,消极自杀。” |
cái shū shí qiǎn才疏识浅 | 才:才能;疏:空虚;识:学识;浅: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与见识浅薄。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晚学生才疏识浅,全仗老太师海涵。” |
dà cái pán pán大才槃槃 | 槃槃:形容大的样子。指有大才干的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大才槃槃谢家安。” |
bǎi lǐ zhī cái百里之才 |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庞士元非百里之才。” |
cái yì zhuó jué才艺卓绝 | 才:才能;艺:技艺;卓绝:无可比拟。才能技艺高超无比。 | 汉·桓谭《新论·思慎》:“人虽才艺卓绝,不能悖理成行,逆人道也。” |
guǎng kāi cái lù广开才路 | 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 |
cháng cái duǎn yù长才短驭 | 犹言大才小用。 | 清 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又蒙洪提督保举,调回广东,以为有些好处,谁想只受大南门把总之职。所谓长才短驭,好不令人愤恨。” |
tōng rén dá cái通人达才 | 通人:学识渊博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知识渊博通达古今的人才。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熟能注意焉!” |
sòng cái pān miàn宋才潘面 | 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 | 清李渔《奈何天 虑婚》:“我辈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守才潘面,都贫贱,争似区区,痴顽福分徼天。” |
shí duō cái guǎng识多才广 | 识:知识,见识。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他是晋国勋臣,识多才广。” |
qīng cái hào shī轻才好施 | 〖释义〗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 《三国志 吴志 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
lì bó cái shū力薄才疏 | 薄:轻微;疏:粗疏。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初世为人,便要结识天下好汉,奈缘力薄才疏,不能接待,以遂平生之愿。” |
chāo shì zhī cái超世之才 | 有超越世人的才能,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dǒu shāo zhī cái斗筲之才 |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 宋·苏轼《商鞅论》:“至于桑弘羊,斗筲之才,穿窬之智,无足言者。” |
cái jìn cí qióng才尽词穷 | 词:文词;穷:尽。才学用尽,言词枯竭。形容学识浅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半日折磨,精神耗散,才尽词穷了。” |
qī bù qí cái七步奇才 |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 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文事》:“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
yì guǎng cái shū意广才疏 | 意:意愿,志向。志向远大,但才能浅薄。指志大才疏。 | 宋·杨万里《陈公墓志铭》:“臣素不识浚,亦闻其人意广才疏,虽有勤王之节,安蜀之功,然其败事亦不少。” |
gōng cái gōng wàng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
cái gāo qì qīng才高气清 | 才:才能;气:气质。指才调高雅,气质清新。 | 唐 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 |
gāo cái jué xué高才绝学 | 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 宋·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 |
láng cái nǚ mào郎才女貌 | 郎:男子;貌:容貌。旧时形容男女青年才貌相配。 | 元 乔梦符《扬州梦》:“这一双郎才女貌天生下,笋余儿游治子花朵儿俊娇娃,堪写入风流仕女丹青画。” |
fù cái shǐ qì负才使气 | 见“负才任气”。 | 《北史·薛憕传》:“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间,辄陵架胜达,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 |
gāo cái yuǎn shí高才远识 |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 《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
jiāng yān cái jìn江淹才尽 | 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后来常用“江淹才尽”比喻才思衰退。 | 南朝·梁·钟嵘《诗品》:“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
xiù cái rén qíng zhǐ bàn zhāng秀才人情纸半张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意。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 |
huì yè cái rén慧业才人 | 见“慧业文人”。 | 刘师培《文说》:“别有慧业才人,创造险语,鬼斧默运,奇句自矜。” |
jīng shì zhī cái经世之才 | 经世:治理天下。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 唐 杜甫《舟中上水遗怀》:“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
cái mào jù quán才貌俱全 | 俱:全,都。既有才学,容貌又美。亦作“才貌兼全”、“才貌双绝”、“才貌双全”、“才貌两全”。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且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不克如愿。今见反来叫他,自是喜欢。” |
rén cái chū zhòng人才出众 | 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
huái cái bù yù怀才不遇 | 怀:怀藏;才:才干;才能。很有才能但是没有碰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没有施展的机会。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通显,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