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tāo xíng miè yǐng韬形灭影 | 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
| gù yǐng zì lián顾影自怜 | 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 晋 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
| xíng yǐng xiāng suí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唐 崔峒《江山书怀》:“登高回首罢,行影自相随。” |
| lòu chén chuī yǐng镂尘吹影 | 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 | 《关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 |
| shé bēi gōng yǐng蛇杯弓影 | 错误地认为映在酒杯中的弓影是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蛇杯弓影,恍惚无凭,而点缀铺张,宛如目睹。” |
|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 |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萦愁绪以回肠,蔓牵瓜落;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
| wèi yǐng bì jì畏影避迹 |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 先秦 庄周《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
| dǔ yǐng zhī gān睹影知竿 | 睹:见;竿:竹竿。看见竹竿的影子就知道竹竿的长短曲直。比喻从侧面烘托可以显示事物。 |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睹影知竿乃妙。” |
| yǐng bù lí dēng影不离灯 | 影子离不开灯光。没有灯光就看不到影子。比喻两者联系紧密。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这老张婆子影不离灯的一般,又不是外头宽快去外,支了他那里去?” |
| zú bù lǚ yǐng足不履影 | 比喻循规蹈矩。 | 《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 |
| xíng wǎng yǐng qū形枉影曲 | 东西的形状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弯曲了。比喻有什么原因就会有什么结果。 | 《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
| biān sī mào yǐng鞭丝帽影 | 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 | 宋陆游《齐天乐 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 |
| yǐng yǐng chuò chuò影影绰绰 | 模模糊糊,不真切。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我不知怎的,但没人在房里,心里只害怕,恰似影影绰绰,有人在眼前一般。” |
| yǐng zhī xíng gū影只形孤 | 犹形单影只。 | 明·陈汝元《金莲记捷报》:“膝下红颜,须代冬温夏清;眼前白发,况兼影只形孤。” |
| gù yǐng cán xíng顾影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指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晋 傅咸《申怀赋》:“芬芳并发,我秽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声;岂伊不愧,顾影惭形。” |
| zhuō yǐng zhuī fēng捉影追风 | 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依据,随意而行。 | 明·郑若庸《玉玦记·博弈》:“许人话捉影追风,骗人财探囊取物。” |
| qīn yǐng dú duì衾影独对 | 衾:被子;影:影子。独自一个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到了衾影独对的时候,真有此情此景。” |
| wú yǐng wú zōng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元 吴昌龄《东坡梦》:“你那里挨挨拶拶,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
| yǐng zhī xíng dān影只形单 | 犹形单影只。 | 元·高明《琵琶记》第五出:“[生]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只形单,我出去有谁看管。” |
| yī xiāng bìn yǐng衣香鬓影 | 形容妇女仪态娴雅,服饰艳丽。 | 北周 庾信《春赋》:“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唐 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
| jīng hóng yàn yǐng惊鸿艳影 |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 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
| jiàn yǐng dù xíng鉴影度形 |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2回:“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一齐摆出仔细瞧看,或者寸纸,或者只字,鉴影度形,一概俱无,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 |
| xíng yǐng xiāng gù形影相顾 |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 《晋书·桓温传》:“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 |
| yǐng xíng bù lí影形不离 | 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 | 老舍《赵子曰》:“他的面貌、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 |
| fù yǐng fù shēng附影附声 | 盲目附和。 | 清·钮琇《觚剩·惠士陈言》:“何意三春出作之时……始觉说痴说梦,无非附影附声。” |
| xíng dān yǐng zhī形单影只 | 形容孤独;没有同伴。形:身体;单:孤单;影:身影;只:指单独。 |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唯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
| chuī yǐng lòu chén吹影镂尘 | 镂:雕刻。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 | 《关尹子 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 |
| wú yǐng wú xíng无影无形 | 见“无形无影”。 | 元·杨暹《刘行首》第一折:“我度你个无影无形鬼魂。” |
| nì yǐng cáng xíng匿影藏形 | 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 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
| wèi yǐng ér zǒu畏影而走 | 比喻庸人自扰。亦作“畏影恶迹”。 | 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消畏影而走乎曰中者也。” |
| ǒu yǐng dú yóu偶影独游 | 偶:配偶,伴侣。以影为伴,独自游览。比喻孤单。 | 晋 陶潜《时运 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
| bēi zhōng shé yǐng杯中蛇影 | 同“杯弓蛇影”。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鸟兽》:“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
| fú guāng lüè yǐng浮光掠影 |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 唐 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
| xíng yǐng zì shǒu形影自守 | 谓孤身独处。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7回:“今白小姐人琴俱亡,小弟形影自守,决不负心而自求佳丽。” |
| gōng yǐng bēi shé弓影杯蛇 | 见“弓影浮杯”。 |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
| cáng xíng nì yǐng藏形匿影 |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
| bēi yǐng shé gōng杯影蛇弓 | 同“杯弓蛇影”。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
| qīn yǐng wú kuì衾影无愧 | 指在私生活中无丧德败行之事问心无愧。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我们讲理学的人,最讲究的是‘慎独’工夫,总要能够衾影无惭,屋漏不愧。” |
| zhú yǐng suí bō逐影随波 | 跟着别人的影子走,随着水流飘移。形容无主见。 |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思为报复仇,且结张诚欢,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 |
| yàn yǐng fēn fēi雁影分飞 | 比喻两相分离。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甚而雁影纷飞,涕空沾于荆树,鸾胶再觅,变遂起于芦花。” |
| zhī fù yǐng cóng枝附影从 | 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杂文》:“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 |
| yī quǎn fèi yǐng,bǎi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 吠:狗叫。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 | 梁启超《新民说》第九节:“谚曰:‘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悲哉!” |
| xíng yǐng xiāng zhuī形影相追 | 形:形体;影:身影;追:追随。像影子离不开形体一样,一刻也不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 唐·张说《同张侍御望归舟》:“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飞船。” |
| niè yǐng qián zōng蹑影潜踪 | 见“蹑影藏形”。 | 清·李渔《比目鱼·奏捷》:“蹑影潜踪,追来不放松,敛锐锋藏,还愁遇夹攻。谋臣计也空,武臣力也穷。” |
| xún fēng zhuō yǐng寻风捉影 | 犹捕风捉影。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 |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女辩继母诬陷疏》:“又不曾经获某人,乃以数句之诗,寻风捉影,陷臣死罪。” |
| huì shēng xiě yǐng绘声写影 | 绘:描绘,描摹。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凡扬州十日之屠,嘉定万家之惨,以及虏酋丑类之慆淫,烈士遗民之忠荩,皆绘声写影,倾筐倒箧而出之。” |
| hán shā shè yǐng含沙射影 | 相传有一种叫蜮的动物;居水中;听到人声;会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被射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 晋 干宝《搜神记》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
| zhuō yǐng bǔ fēng捉影捕风 | 亦作“捉风捕影”。亦作“捉风捕月”。同“捕风捉影”。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沙弄汞,捉影捕风。” |
| qiāng shēng dāo yǐng枪声刀影 | 指激烈厮杀的场面。 |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梁建带着家破人亡的仇恨,带着年青人烫热的心,和战友驰骋在华北平原上的浓烟大火中,枪声刀影里。” |
| fù shēng fèi yǐng附声吠影 | 比喻盲目附和。 | 清·王韬《洋务上》:“而附声吠影者流,从而嘘其焰,自惜不能置身在洋务中,而得躬逢其盛也。” |
| bǔ yǐng xì fēng捕影系风 |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梁书 刘孝绰传》:“但雕朽污粪,徒成延奖;捕影系风,终无效答。” |
| huà yǐng tú xíng画影图形 | 画:绘画。摹绘人的形貌,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 | 元·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奉上司明文,遍张文榜,画影图形,十家为甲,排门粉壁,各处挨捕。” |
| jí jí gù yǐng汲汲顾影 |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 清 梁启超《中国外债史》:“自兹以往,我民岁增二千余万之负担,汲汲顾影。” |
| qián hái cuàn yǐng潜骸窜影 | 骸:形骸;窜:伏匿。躲藏起来不露面。 | 《魏书·刘昶等传论》:“刘昶猜疑惧祸,萧夤亡破之余,并潜骸窜影,委命上国。” |
| wàng fēng bǔ yǐng望风捕影 | 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迹象为依据。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0回:“怎幺能够身临其境,将水寨内探访明白,方好行事;似这等望风捕影,实在难以预料。” |
| lüè yǐng fú guāng掠影浮光 | 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 | 《新华日报》1943.8.28:“一个正视现实的人,不会只是去强调这掠影浮光,但亦决不故意去抹煞它。” |
| zhuō fēng bǔ yǐng捉风捕影 | 见“捉影捕风”。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刑求。断离断合,皆难保不误。” |
| mí tóu rèn yǐng迷头认影 | 佛家语。形容非常糊涂。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言经》:“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
| bǔ yǐng lāo fēng捕影捞风 | 捞:随便拾取。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 清·方成培《雷峰塔·虎阜》:“官司缉匪,火急敢逗留?捕影捞风何处有?” |
| miǎo wú zōng yǐng渺无踪影 | 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 |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霍筠》:“宜春、蕊儿,渺无踪影。” |
| wú kuì qīn yǐng无愧衾影 | 表示没有做亏心事。 | 《宋史·蔡元定传》:“刎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
| xì fēng bǔ yǐng系风捕影 | 拴住风,捉住影子。比喻无法办到的事。也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 | 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三》:“听其辞,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若系风捕影,终不可得。” |
| rú yǐng suí xíng如影随形 | 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 先秦 管仲《管子 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 |
| miǎo wú yǐng zōng渺无影踪 | 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 | 茅盾《腐蚀 十一月十三日》:“努力追忆昨夜的颠倒迷梦,然而——已经渺无影踪。” |
| ōu fú pào yǐng沤浮泡影 | 沤:水泡。水中气泡。比喻虚幻不实或易于消失的事物。 | 明·张景《飞丸记·赏春话别》:“叹世人似沤浮泡影,笑眼前繁华富贵,可能常定?” |
| xíng yǐng bù lí形影不离 | 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
| xíng yǐng xiāng fù形影相附 | 同“形影相依”。 | 明·李东阳《奉谦斋徐先生书》:“今已决策于此,又念贱父子二人形影相附,别无子弟可将事者。” |
| xíng yǐng xiāng qīn形影相亲 | 形:形体;影:身影。像形体和影子相互不可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 南朝·梁·何逊《何记室集·赠族人秣陵兄弟》:“羁旅无俦匹,形影自相亲。” |
| zhuī fēng mì yǐng追风觅影 | 追寻如风、影那样虚空的东西。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四折:“跋涉沧溟,才度蓬瀛,真乃是追风觅影。” |
| dāo guāng xuè yǐng刀光血影 | 形容血腥的杀戮。 |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武汉三镇,自北伐以来,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经窒息了整整十年。” |
| huà wéi pào yǐng化为泡影 | 泡:水泡。变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样;很快就消失。 | 郭沫若《洪波曲 第七章 一》:“由于六月十一日的黄河决堤,使豫东成为泽国,也就化为了泡影。” |
| wàng yǐng chuāi qíng望影揣情 | 谓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 | |
| bì jiān shé yǐng壁间蛇影 | 比喻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 明 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 |
| xīng liú yǐng jí星流影集 | 集:聚集,会合。像流星飞驰,影子汇聚。形容行动迅速 | 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星流景集,飙雷霆击,长驱山河,朝至暮捷若今者也。” |
| tuán kōng bǔ yǐng抟空捕影 | 犹言捕风捉影。 |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正如痴儿抟空捕影,只堪一笑耳。” |
| tàn gān yǐng cǎo探竿影草 | 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
| wú zōng wú yǐng无踪无影 | 同“无影无踪”。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说毕,一阵香风,无踪无影去了。” |
| bēi gōng shé yǐng杯弓蛇影 |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 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
| wò fēng bǔ yǐng握风捕影 | 犹言捕风捉影。 | 汉·牟融《理惑论》第一卷:“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 |
| yǎo wú zōng yǐng杳无踪影 | 同“杳无踪迹”。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 |
| zhú yǐng xún shēng逐影寻声 | 谓多方寻求罅隙。 | 《明史·外戚传序》:“在廷诸臣好为危言激论,汰如寿宁兄弟,庸驽如郑国泰,已逐影寻声,抨击不遗余力。” |
| wú xíng wú yǐng无形无影 | ①不见形迹;完全消失。②以形容虚构的事物。 | 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三折:“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 |
| lì gān jiàn yǐng立竿见影 |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 宋 朱熹《参同契考异》中篇:“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 |
| qīn yǐng wú cán衾影无惭 | 衾:被子。指行为光明,问心无愧。 | 汉 贾谊《新论 慎独》:“独立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
| zhuī fēng bǔ yǐng追风捕影 | 追寻如风、影那样虚空的东西。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伍子登科记·祭头巾》:“祭遇者拾芥拈芹,似我时追风捕影。” |
| xiāo shēng nì yǐng销声匿影 | 见“销声避影”。 |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南汇李高士》:“又不见遗民尚有叶与熊,弃家削发空王宫,销声匿影将毋同。” |
| huā guāng liǔ yǐng花光柳影 | 鲜花焕彩生光,柳绿垂条弄影。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花光柳影,鸟语溪声。” |
| píng zōng làng yǐng萍踪浪影 | 像浮萍、波浪一样无定所。比喻到处漂泊,踪迹无定。 | 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
| wǎ yǐng guī yú瓦影龟鱼 | 瓦影:屋瓦的倒影。比喻挑别人的毛病。 | 唐·韩愈《新亭》诗:“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覃,瓦影荫龟鱼。” |
| zhì yǔ yǐng qǔ质伛影曲 | 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比喻有因必有果。 | 《太平广记》卷第三百八十八引唐·李玫《纂异记·齐君房》:“质伛影曲,报应宜然。” |
| bǔ yǐng ná fēng捕影拿风 | 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怎知道被禅师神挑鬼弄,做一场捕影拿风。” |
| zhuī fēng zhú yǐng追风逐影 | 见“追风蹑景”。 | 明·陈子龙《献马行》:“追风逐影古来有,大宛渥洼君知否?” |
| yǎo wú yǐng xiǎng杳无影响 | 没有踪影,没有音信。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晁夫人起先等那官府有甚赈济的良方,杳无影响;又等那乡宦富室有什么捐输,又绝无音信。” |
| liǎn yǐng táo xíng敛影逃形 | 隐藏身形。比喻隐居不出。 | 南朝·梁·江淹《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方敛影逃形,匡坐编蓬之下,遂遭烟露余彩,日月末光。” |
| yī xiāng jì yǐng衣香髻影 | 衣香:衣上的香气。形容妇女仪态娴雅,服饰艳丽。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有少年观灯夜归,遇少妇甚妍丽,徘徊歧路,若有所待,衣香髻影,楚楚动人。” |
| qián zōng nì yǐng潜踪匿影 | 隐蔽踪迹。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潜踪匿影,方暗中扪壁窃行,突火光一掣,朗若月明。” |
| mèng huàn pào yǐng梦幻泡影 | 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 chǔ gōng yí yǐng楚弓遗影 | 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 | 《晋书·乐广传》:“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
| xiǎng dá yǐng suí响答影随 | 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7卷:“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 |
| huì shēng huì yǐng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绘声绘影,字字阴森,绿人毛发,真乃笔端有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