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mí lí mǎ hǔ迷离马虎 | 糊里糊涂 | |
bǎo mǎ xiāng chē宝马香车 |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 唐 沈佺期《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碧柳禊堂春。” |
xǐ bīng mù mǎ洗兵牧马 | 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吾洗兵牧马,坐食转输,温饱有余。” |
tiān mǎ xíng kōng天马行空 | 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 | 明 刘子钟《<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
xià mǎ kàn huā下马看花 | 跨下马来细细地观赏花朵。多比喻做工作深入实际地调查研究。 | 唐 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chē gōng mǎ tóng车攻马同 | 攻:坚固精致;同:齐聚。战车坚固,战马整齐。形容军容极盛。 | 《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
hǎo mǎ bù chī huí tóu cǎo好马不吃回头草 | 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既出了门,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 |
yǐn mǎ cháng jiāng饮马长江 | 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谓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
niú mǎ jīn jū牛马襟裾 | 犹言衣冠禽兽。 |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教人道这乔男女,则是些牛马襟裾。” |
mǎ lóng chē shuǐ马龙车水 | 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 清 捧花生《画舫余谭》:“马龙车水,过者如云。” |
wǔ huā shā mǎ五花杀马 |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 |
chē shuǐ mǎ lóng车水马龙 |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huǐ chē shā mǎ毁车杀马 |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 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毁车杀马,逝从此以径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已。”宋·陆九渊《与陈倅书》:“元晦虽有毁车杀马之说,然势恐不容不一出也。” |
héng gē pán mǎ横戈盘马 | 犹横戈跃马。 | 宋·陆游《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
zǒu mǎ fù rèn走马赴任 | 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 |
mǎ máo wèi zhé马毛猬磔 |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
qiān jūn wàn mǎ千军万马 | 有千军万马。形容人很多;势力强大。 | 《梁书 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
yī mǎ píng chuān一马平川 |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
xià mǎ féng fù下马冯妇 |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 《孟子 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
cè mǎ fēi yú策马飞舆 | 指驾马车疾行。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车驰人走,越王策马飞舆,遂复宫阙。”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牛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
chuāng jiān guò mǎ窗间过马 |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元 吴弘道《醉高歌 叹世》曲:“风尘天外飞沙,日月窗间过马。风俗扫地伤王化,谁正人伦大雅。” |
qiú mǎ yú táng sì求马于唐肆 |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 庄周《庄子 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
tóng niú jiǎo mǎ童牛角马 | 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 汉 扬雄《太玄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测曰,童牛角马,变天常也。” |
qiú mǎ qīng kuáng裘马轻狂 | 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 |
qiān bīng wàn mǎ千兵万马 | 犹千军万马。 | 《南史·陈庆之传》:“先是洛阳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当如千兵万马而无人声。” |
wǔ dāo yuè mǎ舞刀跃马 |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岳胜怒曰:‘好贼奴,敢如此大言!’舞刀跃马,直取天佑。” |
fēng qiáng zhèn mǎ风樯阵马 |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 唐 杜牧《<李贺歌诗集>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
lì bīng sù mǎ历兵粟马 |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 |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cái gāo yǐ mǎ才高倚马 | 文才比倚马可待的袁虎还高。形容文思敏捷。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5回:“那秘书员成竹在胸,才高倚马,立刻草成八九百字。” |
qí mǎ zhǎo mǎ骑马找马 | 比喻东西就在这里;却还到外去找。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1回:“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
rén qiáng mǎ zhuàng人强马壮 | 军队和马匹都很强状。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
xiān yī liáng mǎ鲜衣良马 | 见“鲜衣怒马”。 |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第三一○引唐·载孚《广异记·汝阴人》:“汝阴男子姓许,少孤,为人白皙,有姿调,好鲜衣良马,游骋无度。” |
mǎ shàng gōng chéng马上功成 | 指凭武功建国。 | 宋 王安石《嘲叔孙通》诗:“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纶。” |
kāi zú mǎ lì开足马力 | 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 |
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马上得天下 | 喻指武功建国。 |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
jīn gē tiě mǎ金戈铁马 |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
fēi yīng zǒu mǎ飞鹰走马 | 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 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荒马乱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mǎ chí méi jí马迟枚疾 | 见“马工枚速”。 | 清·陈祖范《寄沈归愚》诗:“鹤怨猿惊怀故地,马迟枚疾斗新篇。” |
hàn mǎ gōng láo汗马功劳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韩非《韩非子 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
chē fán mǎ bì车烦马毙 | 形容旅途劳顿困乏。 | 明 汪道昆《洛水悲》:“你看白日西弛,黄河东逝,车烦马毙,前驱不行,不免在此假宿一宵,多少是好。” |
mò mǎ lì bīng秣马厉兵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nú mǎ shí jià驽马十驾 |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条条大路通罗马 |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
zhōu chē jí mǎ舟车楫马 | 舟:船;楫:船桨。古时以战船当车,以船桨当马。指古代的水战。 | 明·张鼎思《琅琊代醉编·舟车楫马》:“《太白阴经》云:水战之具,始自伍员制之以与楚战,以船为车,以楫为马。” |
gōng láo hàn mǎ功劳汗马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了很大的战功 |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头,功劳汗马一时休。” |
mǎ lù yì xíng马鹿异形 | 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 《后汉书·崔琦传》:“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
fēng chē yún mǎ风车云马 | 见“风车雨马”。 | 明·陈子龙《与客任城太白酒楼歌》:“古来历落吾辈人,风车云马知何极?” |
mǎ shuǐ chē lóng马水车龙 | 犹言车水马龙。 | 清·黄瘦竹《<淞南梦影录>题词》:“即今马水车龙地,曾是青撛白骨场。” |
mǎ pí rén juàn马疲人倦 | 疲:疲劳;倦:劳倦。人马疲倦困乏。形容体力疲劳不堪。 | 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 |
quǎn mǎ zhī yǎng犬马之养 | 供养父母的谦辞。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ān mǎ zhī láo鞍马之劳 | 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
wàn mǎ qiān jūn万马千军 | 形容兵马众多或声势浩大。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他恰才万马千军摆下战场,则见他们把门旗放,显出那弃印封金有智量。” |
yuè mǎ yáng biān跃马扬鞭 | 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
xiā mǎ lín chí瞎马临池 | 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quǎn mǎ zhī chǐ犬马之齿 | 齿:年轮。自己的年龄。 | 宋·杨万里《答张子仪尚书》:“今兹犬马之齿,七十有六矣。” |
dǎ xià mǎ wēi打下马威 | 官吏初到任时,严厉对待属员,并加以责打,以显示威风。后也指初见面时借故给人出难题,以显示自己的权威 |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执所携巴棍而毒殴之,名曰打下马威。” |
mò mǎ lì bīng秣马利兵 | 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pǐ mǎ zhī lún匹马只轮 | 一匹战马,一只车轮。微不足道的一点兵马装备。 |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
héng gē yuè mǎ横戈跃马 | 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 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
wū tóu bái mǎ shēng jiǎo乌头白马生角 |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史记·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yǐ kě fú mǎ以渴服马 | 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造父为齐王驸驾,以渴服马,百日而服成……王曰:‘效驾于圃驾于圃中。’造父驱车入圃,马见圃池而走,造父不能禁。造父以渴服马久矣,今马见池,馯而走,虽造父不能治……” |
gāo chē sì mǎ高车驷马 | 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
lè mǎ xuán yá勒马悬崖 | 勒:收住缰绳;悬崖:高悬的山崖。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
zhāng jūn mǎ lù獐麇马鹿 | 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 《西湖志余》卷二十五:“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
xiǔ suǒ yù mǎ朽索驭马 |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形容倾覆的危险十分严重。多含戒惧之意。亦作“腐索御马。” | 《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
dà mǎ jīn dāo大马金刀 | 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皱,说:‘你怎么这么俗啊?起来!’” |
hū niú zuò mǎ呼牛作马 | 见“呼牛呼马”。 | 《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
lǎo mǎ sī fēng老马嘶风 | 嘶:马叫。马老了但雄风犹在,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老马嘶风,英心未退’了!” |
máng rén xiā mǎ盲人瞎马 | 失明的人骑着瞎了眼的马。比喻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况中。也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mǎ zú chē chén马足车尘 | 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 秋瑾《申江题壁》:“马足车尘知己少,繁弦急管正声稀。” |
chē rú liú shuǐ mǎ rú lóng车如流水马如龙 |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jīn qī mǎ tǒng金漆马桶 | 马桶:粪桶。用金漆漆过的粪桶。指服饰华丽而无德无才的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一个个不管自己肚子里是一团粪草,只顾外面打扮得美服华冠,可不象个金漆马桶。” |
wū tóu bái,mǎ shēng jiǎo乌头白,马生角 |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wū yān chéng mǎ乌焉成马 | 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 《周礼 天官 缝人》:“丧,缝棺饰焉汉 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 |
qí mǎ xún mǎ骑马寻马 | 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如果收了我的实收,他自然照应我。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
mǎ chǐ tú cháng马齿徒长 | 见“马齿徒增”。 | 《穀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sàn mǎ xiū niú散马休牛 | 《书 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 《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
zhū sī mǎ jì蛛丝马迹 | 蜘蛛丝;马蹄痕。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蛛丝:蜘蛛丝;马迹:马蹄印。 | 唐 杨筠松《龙经 武曲星》:“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
yī mǎ yī ān一马一鞍 | 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有的讲究个女貌郎才,不辞非鸦非凤的,就有讲究个穿衣吃饭,只图一马一鞍的。” |
kāo yú shén mǎ尻舆神马 | 同“尻轮神马”。 | 《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成玄英疏:“尻无识而为轮,神有知而作马,因渐渍而变化,乘轮马以遨游,苟随任以安排,亦于何而不适者也。” |
mǎ shēng jiǎo马生角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燕丹子》上卷:“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qí mǎ chéng zhōu骑马乘舟 | 形容生搬硬套,凭空想象的形而上学。 | 《笑府》:“有好乘马者,为人所欺,以五十金易一马,驽甚,不堪策。乃货舟载马,而身跨其上。” |
hán chán zhàng mǎ寒蝉仗马 |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 《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
mǎ ěr dōng fēng马耳东风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宋 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诗:“青山自是绝世,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
běi sǒu shī mǎ北叟失马 |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 《旧唐书 萧瑀传》:“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 |
zhèn mǎ fēng qiáng阵马风樯 |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 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
yǐ mǎ qiān yán倚马千言 | 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桓宣武[桓温]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袁宏]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
zhān yú mǎ shǒu瞻予马首 | 看我马头,指听我的指挥,跟着行事。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
bīng mǎ wèi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
gōng mǎ xián shú弓马娴熟 | 十分熟练拉弓射箭与马术。指人善于骑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若得此人,可以攻打贼巢。更兼他深通武艺,弓马娴熟。” |
zǒu mǎ dào rèn走马到任 | 指新委官员急速到任。后亦泛指接任新职。同“走马上任”。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入道》:“今奉上帝之命封为游天使者,走马到任去也。” |
lì bīng mò mǎ厉兵秣马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mǎ shòu máo cháng马瘦毛长 | 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五祖法演禅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人贫智短,马瘦毛长。” |
gǒu mǎ shēng sè狗马声色 |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 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
dōng fēng mǎ ěr东风马耳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huì shù shù mǎ讳树数马 | 表示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
xīn yuán yì mǎ心猿意马 |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