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jiáo tiě jǔ jīn嚼铁咀金 | 说话斩截。 | |
jīn chāi xì hé金钗细合 |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 | 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璫。” |
jīn bì guā mù金篦刮目 | 比喻翻然醒悟。 | 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然今及铁舰之未来功也,吾速以金篦刮目,槐柳取火,尤不容缓也。” |
dài jīn pèi zǐ带金佩紫 | 金:金印。紫:紫绶。带着金印,佩着紫绶。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 |
jīn gāng nù mù金刚怒目 | 金刚:旧时寺院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称四大金刚。形容面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刚努目”。 | 宋 庞元英《谈薮 薛道衡》:“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
jīn bì huī huáng金碧辉煌 | 金碧;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辉煌:光辉灿烂。形容建筑物装饰陈设等异常绚丽精彩;光辉灿烂的样子。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碧辉煌。” |
jīn gāng nǔ mù金刚努目 |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宋·庞元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 |
tóng xīn duàn jīn同心断金 |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以“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 |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jīn chán tuō qiào金蝉脱壳 |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 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 |
jīn yù mǎn táng金玉满堂 |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 先秦 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
jīn shēng yù fú金声玉服 | 见“金声玉色”。 | 战国·宋·墨翟《墨子·经说》:“实,其志气之见也;使人如己,不若金声玉服。” |
diàn hé jīn chāi钿合金钗 |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 唐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
jīn kǒu yù yán金口玉言 |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 |
shuǐ mǎn jīn shān水满金山 | 见“水漫金山”。 |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 |
yù yè jīn kē玉叶金柯 | 柯:树枝。玉的叶子,金的枝干。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 | 唐·张景毓《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主簿崔子诠,相门卿族,玉叶金柯,光彩可以射人。” |
liù cháo jīn fěn六朝金粉 | 六朝:南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 元·无名氏《醉花阴·秋怀》:“他他他把六朝金粉收拾去,单单单留下写恨几行书。” |
jīn yín cái bǎo金银财宝 | 钱财和珍宝。泛指钱财。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再说卢俊义奔到家里,不见了李固和那婆娘,且叫众人把应有家私金银财宝,都搬来装在车子上,往梁山泊给散。” |
jīn diāo qǔ jiǔ金貂取酒 | 见“金貂换酒”。 | 宋·毛滂《感皇恩·镇江待闸》词:“银字吹笙,金貂取酒。” |
yù zhī jīn yè玉枝金叶 | 玉的枝干,金的叶子。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 | 明·无名氏《霞笺记·父子伤情》:“别选个侯门贵戚,玉枝金叶。” |
zhǐ zuì jīn mí纸醉金迷 | 比喻沉醉于富丽的环境;也比喻奢侈豪华的生活。 | 宋 陶穀《清异录 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
hún jīn pú yù浑金璞玉 |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南朝 梁元帝《为东宫荐石门侯启》:“点漆凝脂,事逾卫玠;浑金璞玉,才匹山涛。” |
yù lóu jīn gé玉楼金阁 | 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建成的宫殿。形容宫殿楼阁富丽堂皇。 | 明·无名氏《阴山破虏》第三折:“玉楼金阁号天庭,日月光辉显大明。” |
pī shā jiǎn jīn披沙拣金 | 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挑选精华;也比喻工作繁忙。 | 唐 刘知几《史通 直书》:“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
jīn jiāng yù lǐ金浆玉醴 | 浆:酒;醴:甜酒。原指仙药,后指美酒佳酿。 |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朱草生名山岩石中,汁如血,以金玉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 |
jīng jīn bǎi liàn精金百炼 | 比喻德才修养锻炼十分到家。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精金成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 |
liè huǒ zhēn jīn烈火真金 |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比喻英雄本色不变;也作“烈火见真金”。 | |
shuò yù liú jīn烁玉流金 | 见“烁石流金”。 | 宋·苏轼《石炭》诗:“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
méi jīn yǐn yǔ没金饮羽 | 谓射箭入石,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 | 《韩诗外传》第六卷:“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 |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uī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 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亏:毁坏。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 | 汉·王充《论衡·感虚》:“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ái shāo真金不怕火来烧 | 比喻真理或立身、行事正直的人经得起实践检验,不怕任何非议。 | 郭沫若《相见以诚》:“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 |
jīn wú zú chì金无足赤 |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 宋 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
yī zhǐ qiān jīn一纸千金 | 一纸价值千金。极言诗文价值之高。 | 宋·陈师道《题明发高轩过图》诗:“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 |
shí shì jīn yán石室金鐀 | 见“石室金匮”。 | |
qiān jīn shì gǔ千金市骨 |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 宋 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幹三马次苏子由韵》:“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
yī yán qiān jīn一言千金 |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
yī kè qiān jīn一刻千金 | 一刻:指极短的时间。比喻时间极其宝贵。 | 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
huǒ yǎn jīn jīng火眼金睛 | 睛:眼珠。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识别真伪。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 |
pī shā jiǎn jīn披沙简金 | 犹言排沙简金。比喻从大量事物中挑选精华。 | 梁·锺嵘《诗品》卷上:“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 |
jīn táo shā jiǎn金淘沙拣 | 从沙里淘拣金子。比喻写作时琢词炼句。 | 清·孔尚任《桃花扇·侦戏》:“新词细写乌丝阑,都是金淘沙拣。” |
fēn jīn bāi liǎng分金掰两 | 见“分斤掰两”。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算盘、分金掰两的。” |
huái jīn chuí zǐ怀金垂紫 | 旧指官尊位高,荣耀显贵。金:指金印。紫:指系印的紫色丝带。 | 《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使奉节。” |
yù yè jīn jiāng玉液金浆 | 比喻美酒。 | 《汉武故事》:“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玉液金浆。” |
tuō jīn wěi zǐ拖金委紫 | 佩带紫绶金印。比喻官高位显。 | 沈钧儒《挽某君殉难》诗:“十年说法伤心事,一例捐生抗战时。愧杀伪京奴妾辈,拖金委紫只行尸。” |
shuò jīn huǐ gǔ铄金毁骨 | 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jīn kǒu yù yá金口玉牙 | 金;玉:比喻珍贵。在戏曲和旧小说中;常说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随意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也作“金口玉言”。 | 晋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
shā lǐ táo jīn沙里淘金 | 把夹有金粒的沙砾在水中荡涤;以去沙取金。比喻极其难得或非常不易。 | 唐 德行禅师《四字经》:“沙里淘金。” |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jīn kǒu yù yán金口御言 | 同“金口玉音”。 | 聂绀弩《独夫之最后》:“一个大人物,真像金口御言,有鬼神相助似的,说什么就是什么。” |
ā jiāo jīn wū阿娇金屋 | 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馆陶公主又称“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 | 语出旧题汉 班固《汉武故事》:汉武帝幼时曾对姑母长公主说:“若得阿娇(姑母之女)作妇,当以金屋贮之。” |
jīn wū jiāo niáng金屋娇娘 | 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 | 明·孟称舜《娇红记·会娇》:“蓦遇著这金屋娇娘,猛回头何方故乡?” |
yū jīn yè zǐ纡金曳紫 | 佩带金印紫绶。指身居高位。 | 明 袁宗道《贺阳曲金令君父母荣封序》:“纡金曳紫者,多摧兰折玉之叹。” |
qún kǒu shuò jīn群口铄金 | 铄:熔化。众口一词能够把金属熔化。指舆论可以混淆是非。 | 宋·李纲《谢亲笔札子》:“陛下察其心于群口铄金之际,薄其罪于众人欲杀之时。” |
jīn gē tiě jiǎ金戈铁甲 | 同“金戈铁马”。 |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他如今管领着金戈铁甲,簇拥着鼓吹鸣笳,他虽是违条犯法,咱无甚势剑铜铡。” |
chán kǒu shuò jīn谗口铄金 | 谗言足以熔化金石。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 | 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丁亥,谗口铄金,太行千盘,横起人面。” |
jīn fēng yù lù金风玉露 | 泛指秋天的景物。 | 唐 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
nán jīn dōng jiàn南金东箭 | 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 《尔雅 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làng zǐ huí tóu jīn bù huàn浪子回头金不换 | 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 张恨水《八十一梦·第32梦》:“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āi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tiě mǎ jīn gē铁马金戈 |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 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 |
jīn yǒu yù kūn金友玉昆 | 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 北朝 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 前凉 辛攀》:“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 |
yī gù qiān jīn一顾千金 | 顾:看。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贤者的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 | 三国·魏·曹植《失題(有美一人)》诗:“一顾千金重,何必珠玉钱?” |
yī xiào qiān jīn一笑千金 | 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 汉·崔骃《七依》:“回顾百万,一笑千金。” |
jīn gé zhī huàn金革之患 | 金革:兵器和铠甲;患:灾祸。指战乱。 | 汉·扬雄《长杨赋》:“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
jīn bì huī huáng金璧辉煌 | 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 |
diǎn jīn zuò tiě点金作铁 | 见“点金成铁”。 | 清·朱之瑜《答野传书》之八:“尊作遵命僭笔改窜奉上,仍恐点金作铁,贻笑后人耳。” |
qiān jīn zhī zǐ,bù sǐ yú shì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 市:众人聚集的地方。指富贵人家子弟犯了死罪,可以免除服刑。 |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 |
dōng jiàn nán jīn东箭南金 |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 唐 罗隐《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空羡良朋尽高价,可怜东箭与南金。” |
yī zhì qiān jīn一掷千金 | 原指赌徒拿千金当作一注投掷;借以形容挥霍无度。 | 唐 吴象之《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
zhì dì jīn shēng掷地金声 | 金:钟罄之类的乐器。比喻文章词藻优美。 | 《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
shí èr jīn pái十二金牌 | 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紧急的命令。 | 《宋史 岳飞传》:“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 |
jīn kē yù niè金科玉臬 | 同“金科玉律”。 | 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各种各料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这便正符那条艺术底金科玉臬‘变异中之一律’了。” |
jīn gē tiě mǎ金戈铁马 |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
jīn chāi shí èr金钗十二 | 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
jīn yù qí biǎo金玉其表 | 金玉:珍宝。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 |
rì jìn dǒu jīn日进斗金 | 一天能收进一斗黄金。形容发大财。 | 《胡雪岩》:“这个职位,一望而知是日进斗金的好差使。” |
fú guāng yuè jīn浮光跃金 | 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跳跃。 | |
chéng zhì jīn kāi诚至金开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
yī zì qiān jīn一字千金 | 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jīn rén jiān kǒu金人缄口 | 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第三卷:“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huáng jīn shí jiān黄金时间 | 指广播电视在一天中收听、收视人数最多的时间。 | 《文汇报》:“黄金时间黄金节目……欢迎中外厂商特约播出广告。” |
xīn guì mǐ jīn薪桂米金 | 薪:柴草;桂:木名。把柴草看得像桂木,把粮食看得像金子。比喻生活极度贫苦。 | 宋·苏轼《次韵郑介夫》诗:“一落泥途迹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 |
jīn shí zhī cè金石之策 | 形容如同金、石一般经久而稳定的策略。 | 《后汉书 冯衍传》:“故信庸庸之论,破金石之策。” |
qiān jīn bù huàn千金不换 | 指物品十分宝贵。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6回:“这八个字,就是治阋墙病的千金不换的一剂妙药。” |
bù lìn jīn yù不吝金玉 | 吝:吝惜。不吝惜宝贵美好的东西。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兄如不吝金玉,即求小小做一套,待小弟步韵和将去,便无差失了。” |
yī kuì qiān jīn一壸千金 | 比喻物虽微贱,关键时得其所用,便十分宝贵。 | |
jīn shēng yù rùn金声玉润 | 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 东汉 班固《东都赋》:“玉润而金声。” |
jīn jī xiāo xī金鸡消息 | 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 《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 |
yī yán wéi zhòng,bǎi jīn wéi qīng一言为重,百金为轻 | 金:古代货币单位。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 | 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jīn gǔ xuān tiān金鼓喧天 |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钟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公子偃命军中举火,一时金鼓喧天,直前冲突。” |
jīn gāng yǎn jīng金刚眼睛 |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眩于旁门小法。” |
jīn kǒu mù shé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汉 扬雄《法言 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
huáng jīn shì jiè黄金世界 | 形容美好完善的境地。 | |
duī jīn jī yù堆金积玉 | 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 | 宋 李之彦《东谷所见 贪欲》:“堆金积玉,来处要明。” |
zhòng kǒu xiāo jīn众口销金 |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见“众口铄金”。 | 汉 焦赣《易林 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 |
jīn gǔ lián tiān金鼓连天 |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待我出门一看,便知端的。” |
pú yù hún jīn璞玉浑金 |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
tuō ké jīn chán脱壳金蝉 | 比喻用计谋脱身。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详见“金蝉脱壳”。 |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详见“金蝉脱壳”。 |
jué jīn bù jiàn rén攫金不见人 | 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 《列子 说符》:“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
yù nǚ jīn tóng玉女金童 | 道教语,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活泼的男女儿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 |
jīn shí zhī jì金石之计 | 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 汉·陆贾《新语·资执》:“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而不假之夏阳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