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赞》:“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例子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周吉甫晖,博物洽闻,恢奇奥雅,诗句之美,冠绝当时。”
拼音bó wù qià wén
注音ㄅㄛˊ ㄨˋ ㄑ一ㄚˋ ㄨㄣˊ
繁体博物洽聞
感情博物洽闻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英语knowledgeable
| 成语 | 解释 | 
|---|---|
| 暴殄天物 |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 
| 闻风而动 | 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风:消息。 | 
| 默默无闻 |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 
| 博通经籍 |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 
| 引物连类 | 谓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 | 
| 博学多闻 |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 逴俗绝物 | 犹言超世绝俗。 | 
| 风流人物 |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 
| 闻声相思 |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 物美价廉 | 廉:便宜。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 
| 物阜民安 |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 物尽其用 |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 
| 物腐虫生 |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 
| 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 旁征博引 |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 
| 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 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 超然物外 |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 致知格物 |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 
|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 
| 成己成物 |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 
| 闻所不闻 |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 
| 博采众长 | 博:广泛;采:采纳;长:长处;优势。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 
| 前所未闻 | 从来没有听说过。 | 
| 直谅多闻 | 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 
| 物换星移 | 物换:景物改变;星移:星晨的位置移动。景物改变;星辰位置移动;指时序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