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荆:晋惠帝时权臣楚王司马玮;杨:晋惠帝时权臣杨骏;板:诏书。形容权臣专权用事。
出处《晋书·五行志中》:“二月末,三月初,荆笔杨板行诏书。”
拼音jīng bǐ yáng bǎn
注音ㄐ一ㄥ ㄅ一ˇ 一ㄤˊ ㄅㄢˇ
繁体荆筆楊板
感情荆笔杨板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奸臣专权。
| 成语 | 解释 | 
|---|---|
| 铁板钉钉 | ①犹言硬碰硬。比喻说话办事坚决、干脆。②比喻已成定论。 | 
| 浪费笔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 杨柳依依 |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 离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 
| 百步穿杨 |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 
| 援笔立就 | 一拿起笔瞬间就完成一篇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 | 
| 一板一眼 | 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 | 
| 口诛笔伐 | 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 
| 大手笔 | 指伟大的著作或大行动。 | 
| 披荆斩棘 | 披:拨开;斩:砍断;荆、棘:丛生多刺的小灌木。拨开荆;砍掉棘。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艰苦奋斗。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克服各种困难。 | 
| 舞笔弄文 | 犹舞文弄墨。 | 
| 章台杨柳 | 比喻窈窕美丽的女子。 | 
| 春秋笔法 |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 
| 董狐直笔 |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 
| 秉笔直书 |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 
| 投笔从戎 |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 
| 板上钉钉 | 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 
| 下笔成文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 倒持手板 | 见“倒执手版”。 | 
| 点睛之笔 | 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 
| 薮中荆曲 | 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 
| 走笔疾书 | 走笔:笔行得很快;疾书:快速地写。形容写字熟练、快速。也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起来很快。 | 
| 彩笔生花 | 生花:长出花来。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 
| 荆榛满目 | 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荆榛。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 | 
| 老古板 | 指守旧的人。 | 
| 地棘天荆 | 谓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 | 
| 杨朱泣岐 | 《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 
| 奋笔疾书 |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