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例子岂孩儿未曾恭敬桑梓?(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拼音gōng jìng sāng zǐ
注音ㄍㄨㄥ ㄐ一ㄥˋ ㄙㄤ ㄗˇ
感情恭敬桑梓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热爱故乡。
| 成语 | 解释 | 
|---|---|
| 梁孟相敬 | 原指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孟光相互敬爱。后泛指夫妇相敬。 | 
| 饱经沧桑 | 饱:充分地;经:经历;沧桑:沧海桑田。意思是说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形容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 
| 卑谄足恭 | 卑:低下;谄:巴结奉承;足:音“巨”,过分;恭:恭顺。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 | 
| 敬业乐群 |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 
| 玩世不恭 |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 
| 洗耳恭听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 敬谢不敏 | 谢:推辞;敏:聪明。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表示推辞的客气话。 | 
| 恭恭敬敬 | 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 
| 指桑骂槐 |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骂乙。 | 
| 沧海桑田 | 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 
| 恭逢其盛 | 恭:恭敬;逢:遇到;盛:盛况,盛会。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 | 
|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比喻代人受过。 | 
| 桑弧蒿矢 | 谓行桑弧蓬矢之礼以励志。蒿,蓬蒿。 | 
| 桑间濮上 | 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古指淫风。后也指男女幽会。 |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 
| 肃然起敬 |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 
| 恭行天罚 |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 | 
| 指桑说槐 | 见“指桑骂槐”。 | 
| 敬而远之 |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指对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 
| 行过乎恭 | 行:所作所为;乎:相当“于”。所作所为过于恭敬。指恭敬过度。 | 
| 桑荫不徙 | 亦作“桑荫未移”。语本《战国策 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 
| 沧桑之变 | 沧海变桑田的变化。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 
| 却之不恭 | 却:推辞;谢绝。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 
| 桑中之约 | 桑中:桑林之间。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 | 
| 桑落瓦解 | 象桑叶枯落,屋瓦解体。形容事势败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 
| 瓮牖桑枢 | 见“瓮牖绳枢”。 | 
| 谦恭下士 | 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 
| 桑土之防 | 喻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