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míng chuí qīng shǐ名垂青史 | 垂:流传;青史:历史黄籍;古代在青皮竹简上刻记大事;故史书把历史称为“青史”。姓名和功绩在历史典籍中流传下来。 | 清 卓尔堪《<明遗民诗>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无论已。” |
bái fà qīng shān白发青衫 |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 宋 赵令畤《侯鲭录》第七卷:“琼林宴罢作诗曰:‘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 |
dān qīng miào shǒu丹青妙手 | 善于运用色彩的巧妙的手(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砂;后泛指绘画的颜色)。多指国画大师。 |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bí qīng yǎn zhǒng鼻青眼肿 | 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挫折的。 | 《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众人齐上,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肿。” |
qīng zǐ pī tǐ青紫被体 | 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高官显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 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刘良注:“青紫,并贵者服饰也。” |
qīng qián wàn xuǎn青钱万选 | 比喻文章出众。 | 《新唐书 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 |
qīng dēng gǔ fó青灯古佛 | 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
qīng zhú dān fēng青竹丹枫 | 青竹生南方,丹枫长北地。因以“青竹丹枫”借指南北。 | 宋·朱敦儒《醉思仙·淮阴与杨道孚》词:“君向楚,我归秦,便分路青竹丹枫。” |
qīng huáng gōu mù青黄沟木 |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
qīng tiān bái rì青天白日 | 指大白天。也比喻明显的事情或高洁的品德。 | 唐 王建《寄分司张郎中》:“青天白日当头上,会有求闲不得时。” |
qīng qián xué shì青钱学士 |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
qīng fú fēi lái青蚨飞来 | 青蚨:传说中的虫,比喻金钱。比喻花出去的钱又回来了。 | 谷子敬《城南柳》:“皆因我襄里缺青蚨。” |
qīng shǐ chuán míng青史传名 | 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
qīng yún dé lù青云得路 | 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 元·施君美《幽闺记·兄妹筹资》:“一跃过龙门,当此青云得路。” |
gōng biāo qīng shǐ功标青史 |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 |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自不泯。” |
mǎn mù qīng shān满目青山 | 形容景色美好或形势大好。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十卷:“禅师愿达南泉去,满目青山万万秋。” |
ēn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qīng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 分外:格外;眼青:亲热。形容恩人见面,格外亲热。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尝言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姚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pà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bù pà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
qīng chū yú lán青出于蓝 | 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píng bù qīng yún平步青云 | 平:平稳;稳当;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轻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纳为婿。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 |
qīng yíng diào kè青蝇吊客 | 死后只有青蝇来吊。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 |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 |
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青:靛青;蓝:草名。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固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 |
bái jiá qīng shān白帢青衫 |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同“白袷蓝衫”。 | 宋 谢翱《送袁太初归剡原》诗:“风帆送客到夷州,白帢青衫谈不朽。” |
qīng hóng zào bái青红皂白 | 皂:黑色。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
qīng zhōu cóng shì青州从事 | 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东东部;从事:古代官名。好酒的代称。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术解》:“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
duō qīng shí zǐ掇青拾紫 | 谓获取高官显位。青、紫,古时公卿的服色。 | 《歧路灯》第五二回:“况你颇有聪明,实指望掇青拾紫。我问你,至今功名何如?” |
hàn qīng tóu bái汗青头白 | 谓书成人老。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 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
qīng gān bì xuè青肝碧血 | 喻以身殉国的精神。 | |
qīng shǐ chuí míng青史垂名 | 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垂:流传下去。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 | 唐 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诗之八:“且图青史垂名稳,从道前贤自滞多。” |
chuí míng qīng shǐ垂名青史 |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
qīng niǎo yīn qín青鸟殷勤 | 青鸟:古代传说中传送信件的使者。比喻常通信息,传递消息。 | |
dān qīng bù yú丹青不渝 | 丹、青:丹砂、青雘,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不易褪色。始终不渝,光明显著。 |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李善注:“丹青不渝,故以方誓。” |
qīng xiāo zhí shàng青霄直上 | 同“青云直上”。 | 宋·刘克庄《送洪侍御》诗之一:“青霄直上云梯易,白首能坚铁壁难。” |
bái chǐ qīng méi白齿青眉 | 指青少年时期。 | 明 袁宏道《哭临漳令王子声》诗:“忆昨与君发长安,白齿青眉吐肺肝。” |
qīng huáng bù jiāo青黄不交 | 青:未成熟的庄稼;黄:已成熟的庄稼。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比喻新旧失去衔接。 | 宋·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来年青黄不交之际,常平有钱无米。” |
jiù wù qīng zhān旧物青毡 | 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比喻珍贵之物。 | 《晋书·王献之传》:“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 |
qīng lín hēi sài青林黑塞 | 比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处。 | 唐 杜甫《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
qīng méi zhú mǎ青梅竹马 |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 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sī mǎ qīng shān司马青衫 |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hóng fěn qīng é红粉青蛾 | 红粉:古代化妆的红色粉;青蛾:青色的娥眉。比喻美女。 | 唐·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
qīng xié bù wà青鞋布袜 | 原指平民的服装。旧时比喻隐士的生活。 | 唐 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
jī áng qīng yún激昂青云 | 奋发意气于青云之上,指痛痛快快地做一番事业。 | |
lǜ suō qīng lì绿蓑青笠 | 绿草编的蓑衣,青竹编的斗笠。形容渔翁的打扮。 | 唐·张志和《渔父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qīng yíng zhī diào青蝇之吊 | 死后只有青蝇来吊。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 | 《三国志 吴书 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 |
qīng huáng wèi jiē青黄未接 | 见“青黄不接”。 | 宋·叶適《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城市之民,青黄未接,食于常平者十家而九。” |
qīng dēng huáng juàn青灯黄卷 | 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 | 元·叶颙《书舍寒灯》诗:“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釭午夜香。” 元·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你既爱青灯黄卷,却不要随机而变。” |
qīng qún gǎo mèi青裙缟袂 | 青布裙、素色衣。谓贫妇的服饰。借指农妇,贫妇。 | 宋·苏轼《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之二:“火冷饧稀杏粥稠,青裙缟袂饷田头。” |
shuǐ bì shān qīng水碧山青 | 碧:青绿色。形容景色很美,艳丽如画。亦作“水绿山青”。 | 唐·刘禹锡《洛中逢韩七中丞之笑兴口号》:“骆驼桥上苹风起,鹦鹉杯中箸雨青,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问何人。” |
lú huǒ chún qīng炉火纯青 |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
míng biāo qīng shǐ名标青史 |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
bí tā chún qīng鼻塌脣青 | 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李涵秋《广陵潮》第六五回:“想罢再看看严大成,已打得鼻塌脣青,简直不成模样。” |
qīng yíng diǎn yù青蝇点玉 | 喻白璧有微瑕。 | 唐·牟融《寄永平友人》诗之二:“青蝇点玉原非病,沧海遗珠世所嗟。” |
bí qīng é zhǒng鼻青额肿 | 鼻子发青,额头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只有十多岁的娃娃们不知利害,不肯就范,但愿经过几回鼻青额肿的教训后,才不再作超越父母社会级别的轻举妄为。” |
qīng liǎn liáo yá青脸獠牙 | 獠牙:露出嘴唇的长牙。形容面貌极其凶恶狰狞。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那真君抖搜精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青脸獠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头就砍。” |
yū qīng tuō zǐ纡青拖紫 | 比喻显贵。 | 汉 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 |
qī qīng bā huáng七青八黄 | 指钱财。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 |
qīng lóu chǔ guǎn青楼楚馆 | 犹言秦楼楚馆。指歌舞场所。亦指妓院。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青楼楚馆,骚人词客,杂沓其中,投赠楹联,障壁为满。” |
liǎn qīng bí zhǒng脸青鼻肿 | 形容脸部伤势重。 | |
bō yún wū jiàn qīng tiān拨云雾见青天 | 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
wàn xuǎn qīng qián万选青钱 | 比喻文章出众。 |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
qīng niǎo shǐ zhě青鸟使者 |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鸟。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 《汉武帝故事》:“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 |
qīng chūn bù zài青春不再 | 再:两次或第二次。青春过后就不会再来。形容青春时光宝贵。 | 茅盾《幻灭》:“如果她也有悲哀的时候,大概是想起青春不再。” |
qīng niǎo chuán yīn青鸟传音 |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鸟。指使者传递信息。 | 《汉武帝故事》:“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 |
qīng shān bù lǎo,lǜ shuǐ cháng cún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 指经过的时间长久,比喻永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厚报。” |
qīng miàn liáo yá青面獠牙 | 青面:靛青色的脸;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铁青的面孔上长着很长的牙齿。形容妖魔鬼怪狰狞可怖的面孔。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圆驾》:“似这般狰狞汉,叫喳喳。在阎浮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 |
bí qīng liǎn zhǒng鼻青脸肿 |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
bí tā chún qīng鼻塌唇青 | 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李涵秋《广陵潮》第六五回:“想罢再看看严大成,已打得鼻塌唇青,简直不成模样。” |
qīng yún dé yì青云得意 | 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 宋·辛弃疾《沁园春·老子平生》:“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 |
wàn gǔ cháng qīng万古长青 | 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万古:千秋万代;长青:像松柏那样永远苍翠。 | 元 无名氏《谢金吾》:“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
qīng shǐ liú míng青史留名 |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 元 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
yǒng chuí qīng shǐ永垂青史 | 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 | 唐 杜甫《赠郑十八贲》:“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
qīng yíng diǎn bì青蝇点璧 | 见“青蝇点素”。 | 明·张居正《答司成姜凤阿书》:“昔在词林,宿承休问,中见青蝇点璧,每切不平。” |
huáng juàn qīng dēng黄卷青灯 | 黄卷:古代书籍用黄低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 宋·陆游《剑南诗篇·客愁》:“苍颜白发人衰境,黄卷青灯空心。” |
qīng mén zhòng guā青门种瓜 | 在京城东门外种瓜。指隐居不当官。 | 元·张可久《寨儿令·次韵》:“你见么?我愁他,青门几年不种瓜。” |
qīng chūn nán zài青春难再 | 再:两次或第二次。青春过后就不会再来。形容青春时光宝贵。 | 明·冯惟敏《黄钟·醉花阴·酬金白屿》:“自古道青春难再,喜相逢笑口齐开。” |
yū qīng pèi zǐ纡青佩紫 | 比喻显贵。同“纡青拖紫”。 | 《隋书 卢思道传》:“外呈厚貌,内蕴百心,繇是则纡青佩紫,牧州典郡。” |
qīng yǎn bái yǎn青眼白眼 | 青眼:正视的眼光;白眼:斜视的眼光。形容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恶的人。 |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hóng fěn qīng lóu红粉青楼 | 红粉:原指红色的铅粉,为女子化妆用品,后借指美女;青楼:妓院。泛称有女色或可寻欢的场合。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若舞衫歌扇,转瞬皆非,红粉青楼,当场即幻,还讲甚么情呢?” |
qīng yún zhí shàng青云直上 | 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 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
qīng shān lǜ shuǐ青山绿水 | 泛称美好山河。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
bù wèn qīng hóng zào bái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
bù fēn qīng hóng zào bái不分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
qīng tiān pī lì青天霹雳 | 霹雳:响雷。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南康军云居宗振首座》:“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 |
qīng shān bù lǎo青山不老 |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
tuō qīng yū zǐ拖青纡紫 | 汉制,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因以“拖青纡紫”比喻官位显贵。 | 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今日华门一酸儒,来岁可以金马玉堂矣;今日市门一岨侩,明日可以拖青纡紫矣。” |
qīng yǎn xiāng kàn青眼相看 | 青眼: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 |
qīng lí xué shì青藜学士 | 指博学之士。 | 《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直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来,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
bù fēn qīng béi不分青白 | 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 见“不分皂白”。 |
qīng yíng rǎn bái青蝇染白 | 同“青蝇点素”。 | 《艺文类聚》卷二六引三国·魏·丁仪《厉志赋》:“疾青蝇之染白,悲小弁之靡托。” |
zhí shàng qīng yún直上青云 | 直上:直线上升。比喻官运亨通,直登高位。 | 唐 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
jīn zǐ yín qīng金紫银青 | 金紫:金印章,紫绶带。银青:银印章,青绶带。指高官配带的印绶。借指达官显贵。 | |
qīng zhī lǜ yè青枝绿叶 | 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 |
qǔ qīng fēi bái取青妃白 | 见“取青媲白”。 |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后人只于全篇中争一联警拔,取青妃白,有句无章,所以去古日远。” |
qīng nǚ sù é青女素娥 | 青女:神话中的霜雪之神;素娥:嫦娥。指美女。 | 唐·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fǔ shí qīng zǐ俯拾青紫 | 俯:屈身,低头;青紫:古代公卿服饰,借指高官显宦。指轻易得到高官显宦。 | 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献书尽先贤之德,作颂罄前皇之美,岂不俯拾青紫,坐享大夫?” |
bù wà qīng xié布袜青鞋 | 见“青鞋布袜”。 | |
zhàn zhàn qīng tiān湛湛青天 | 湛湛:厚重的样子。比喻正义和公正。 | 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圣灵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
yù yù qīng qīng郁郁青青 | 郁郁:香气浓烈的样子。形容香味浓烈,生气勃勃的样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
qǔ qīng pì bái取青媲白 | 以青配白,比喻诗文讲求对仗。 | 唐·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