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朱孝臧的诗 >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清代]:朱孝臧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译文及注释

①乌夜啼:词牌名,此词牌即“相见欢”,与又名“圣无忧”、“锦堂春”之“乌夜啼”非一调。此调原为唐代教坊曲,又名“秋夜月”、“上西楼”。李煜用这一格律写的词中,即有将词牌名标为“乌夜啼”的作品。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瞻园:张仲炘号,仲炘,字慕京,湖北江夏人。1877年(光绪三年)进士,官至通政司参议,著有《瞻园词》。

戒坛:寺名,在北京西郊门头沟马鞍山。

②桑乾:河名。源出山西马邑县桑乾山,流经河北西北部及京郊,下注永定河。此河又名浑河。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鉴赏

赏析

景语乃是情语,这首词除“无语”二字略带情绪色彩外,其余全是写作者眼中景观。视线随足迹从幽森处引向开朗,由密境导向疏境。可是心情却反之,情绪流向逆而行,愈到高远开阔处,愈忧郁,愈感苍茫下沉。小令见大手笔,此为一例。与通常的词作中明说、多说“登高”而愁迥然不同的是,这首词于不动声色处见殷忧,见悲凉。词的高老雄苍的意味,集中在下片三个三字句,平而奇、淡而雄、轻点见奇崛。桑乾滚滚,高处言之,只“一线”,而且是“吹不断”的一线,以话语来强化一种劲气。一线桑乾,本“吹不断”,这是不用说的,但这一线浑浑之水,象征着太多的事物,是世事,是人心,也是作者一己郁塞的心绪。“黄一线”远流而去,与夕阳、苍山同构成一幅混茫、悲凉色调的画面。“无语”二字的灵动之势及深包的内涵,使画面涂上黯淡光色,意境即出。作者眼中所见,纯是心中所想,“吹不断”,“一线”与“无语”均系以情写景的文字,但这些文字构成的则是浑成的整体景观。

朱孝臧简介

清代·朱孝臧的简介

朱孝臧

朱孝臧(1857~1931)晚清四大词家之一。一名祖谋,字古微、藿生,号沤尹、彊村,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光绪八年举人,次年进士,历官编修、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光绪三十年出为广东学政,因与总督龃龉,引疾辞官。民国二十年卒于上海。朱孝臧始以能诗名,为京官时,与王鹏运交,弃诗而专攻词。词作“融诸家之长,声情益臻朴茂,清刚隽上,并世词家推领袖焉。诗能入品。”著有词集《彊村语业》二卷,身后其门人龙榆生为补刻一卷,收入《彊村遗书》。

...〔► 朱孝臧的诗(2篇)

猜你喜欢

早过淇县

清代查慎行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清平乐·烟轻雨小

清代纳兰性德

轻烟雨小,望里青难了。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


游龙门奉先寺

唐代杜甫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虚籁 一作:灵籁)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山鬼谣·问何年

宋代辛弃疾

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举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唐代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绝句漫兴九首

唐代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池上

清代张光启

倚杖池边立,西风荷柄斜。

眼明秋水外,又放一枝花。


横江词·其二

唐代李白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清代朱孝臧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登楼望水

唐代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