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挟天子以令天下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从。”
shí nián chuāng xià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tiān gāo tīng xià天高听下谓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南齐书·王融传》:“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
shǒu xià kāo gāo首下尻高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走官阶下,首下尻高。”
jiǎ guàn tiān xià甲冠天下甲冠:第一。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
zhé jié xià shì折节下士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jīng lún tiān xià经纶天下经纶:整理丝缕;天下:国家。治理国家。《周易·屯》:“君子以经纶。”孔颖达疏:“言君子法此屯象有为之时,以经纶天下。”
chéng qīng tiān xià澄清天下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xià qiáo qiān gǔ下乔迁谷用来比喻人从光明走向黑暗,或者从良好的处境而进入劣境。。参见“下乔入幽”。
shàng bù shǔ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属天,下不着地属:接连。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lǐ xià guā tián李下瓜田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北史 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chǐ jū rén xià耻居人下以地位在人之下为耻,形容胸怀大志。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伏念某本无他长,耻居人下。常想英豪之行事,堕乃尘凡。”
tiān xià wéi yī天下为一一:统一。指国家统一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今天下为一,春秋之义,王者无外,偃修封域中,而辞以出境何也。”
wū xià gài wū屋下盖屋比喻重复他人所为而无创新。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9卷:“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上安床,滋惑矣。”
bīng lín chéng xià兵临城下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bù zài huà xià不在话下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
gāo xià qí shǒu高下其手犹言上下其手。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虞侯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
shàng bù zài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在天,下不着地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叫他在这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给我结了几间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sān fēn tiān xià yǒu qí èr三分天下有其二泛指势力强大。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gān bài xià fēng甘拜下风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清 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tiān xià tāo tāo天下滔滔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风气比比皆是。《三国志通俗演义·赵子龙磐河大战》:“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悬之危。”
dì niǎn zhī xià帝辇之下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帝辇之下,怎容你这等胡行?你却如何谋了他小老婆,劫了十五贯钱,杀死了亲夫,今日同往何处?从实招来。”
lín xià fēng dù林下风度称颂妇女娴雅飘逸的风采。沈从文《菜园》:“母亲还是同样的不失林下风度。”
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ní shā jù xià泥沙俱下俱:都、一起。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ná xià mǎ lái拿下马来比喻将人制服。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叫我问谁去?谁不帮着你呢?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
dú bù tiān xià独步天下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wù jū xià liú恶居下流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shé qiáo bù xià舌桥不下形容惊讶的神态。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jù gāo lín xià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xià yǎn xiāng kàn下眼相看指瞧不起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
mǎi shàng gào xià买上告下贿赂上司,央告下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6回:“宋太公自来买上告下,使用钱帛。”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xià lèi不见棺材不下泪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tóu jǐng xià shí投阱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bù fēn shàng xià不分上下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fàng xià tú dāo放下屠刀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xià mǎ kàn huā下马看花跨下马来细细地观赏花朵。多比喻做工作深入实际地调查研究。唐 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ù lǐ lèi xià肚里泪下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出。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流。”
zhēn xià qǐ yuán贞下起元用以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周流不息。《易 干》:“元亨利贞。”尚秉和注:“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即东南西北,震元离亨兑利坎贞,往来循环,不忒不穷。”
zhé jié xià xián rén折节下贤人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xià bǐ chéng zhāng下笔成章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yǒu lǐ zǒu biàn tiān xià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欧阳山《苦斗》:“他惯用的口头禅是:‘有理走遍天下!’”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shí háng jù xià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梁书 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shǐ xià rú yǔ矢下如雨矢:箭。箭像雨一样射下。南朝·梁·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积弩乱发,矢下如雨。”
guì jiàn gāo xià贵贱高下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战国·楚·宋玉《风赋》:“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不至, 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xià qiáo rù yōu下乔入幽原指鸟儿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山谷。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qiān yǐ xià shì谦以下士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下士得也。”
zhé huán tiān xià辙环天下辙:车轮碾过的痕迹。乘车环游天下。唐·韩愈《进学解》:“昔者孟柯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干行。”
bù chǐ xià wèn不耻下问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tiān wáng xià jiè天王下界天王:天神;下界:下凡。比喻威严的吏役。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若到乡里愚百姓家,便是天王下界,黑煞神临凡一般。”
xià chē yī shǐ下车伊始下车:旧指新官刚到任。伊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刚到一个地方。《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
méi xià tiān méi眉下添眉在眉毛下面再画一道眉。比喻多余重复。明·李贽《四书评·大学》:“则第一章释‘明明德’,第二章释‘新民’,是本来已释过了,何必又释‘本末’?无乃眉下添眉耶?”
wéi kǒng tiān xià bù luàn唯恐天下不乱恐:恐怕。指希望天下大乱以达到自身的目的。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糟糠之妻不下堂指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今也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1)用以指称与共患难的妻子。
(2)用以谦称自己的妻子。糟糠,酒渣及穀皮,指粗劣的食物。糟:酒渣。糠:谷皮。贫穷时,与自己共尝糟糠的妻子。
《后汉书 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xià chē zhī shǐ下车之始指官吏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
yī yè luò zhī tiān xià qiū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xià xué shàng dá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论语 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yù mǎn tiān xià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亦作“誉满全球”、“誉满寰中”、“誉塞天下”。唐·李华《唐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君七岁,能诵数经,背碑覆局;十岁以文章知名;十五誉满天下。”
xià lǐ bā rén下里巴人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wū xià zuò wū屋下作屋同“屋下架屋”。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古人讥屋下作屋,信然!”
yì shàng sǔn xià益上损下有益上层的人,损害下层的人。《清史稿·世祖本纪》:“厚己薄人,益上损下,是朕之罪一也。”
shàng tì xià líng上替下陵同“下陵上替”。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礼仪志》:“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仪,上替下陵,此谓大乱。”
shàng cuān xià tiào上蹿下跳比喻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阿来《尘埃落定》第四章:“这东西足足有三四十斤,真不知道他有多大气力,戴着它还能上蹿下跳,仗剑作法。”
yī rén lí xià依人篱下依:依附,依靠;篱:篱笆。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指依靠他人生活。《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tiān xià qí wén天下奇闻奇闻:罕见的见闻。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欧阳山《三家巷》:“天下奇闻,从总司令到一名下等兵,都没有一个共产党员。”
xià bù wéi lì下不为例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明 余继登《曲故纪闻》:“疏闻,英宗谓吏部臣曰:‘此人子之至情,予以移封,后不为例。”
xià lín wú jì下临无际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chǎn shàng ào xià谄上傲下对上讨好,对下傲慢。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富贵在天’便是打破地上的权威,不走谄上傲下的路去求不义的富贵。”
luò jǐng xià shí落阱下石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lín xià qīng fēng林下清风同“林下风气”。《天雨花》第一回:“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艺,必竟脱俗,就是不美,自有一种文雅可观,料不是油盐酱醋的恶气。必然言谈举止,都带些林下清风。”
tiān xià lǎo yā yī bān hēi天下老鸦一般黑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鲁迅《致孙伏园》:“前几天也颇有流言,正如去年夏天我在北京一样。哈哈,真是天下老鸦一般黑。”
bǐ shàng bù zú,bǐ xià yǒu y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晋 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bǐ xià yǒu yú比下有余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tiān xià wén zōng天下文宗文宗:广受宗仰的文人。指受天下人敬仰的文人。《旧唐书·陈子昂传》:“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
hàn rú yǔ xià汗如雨下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wú xià ā méng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晋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shàng xià tiān guāng上下天光上空与水中碧光一色。形容水中倒影使天水连成一片。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yún yóu tiān xià云游天下像行云一样在天下漂游,指漫游天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静,原是祀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
jìng shàng ài xià敬上爱下敬:尊敬。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汉书 王莽传下》:“孝弟忠恕,敬上爱下,博通旧闻,德行醇备,至于黄发,靡有愆失。”
qū gāo jiù xià屈高就下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hé fén mén xià河汾门下河:黄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后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xià mǎ wēi下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xià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情不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guān shàng lǚ xià冠上履下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chuáng xià ān chuáng床下安床比喻无谓之重复。同“床上施床”。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九:“[邵雍]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下安床,滋惑矣。’”
tiān xià dì yī天下第一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
tuō rén xià shuǐ拖人下水比喻勉强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坏事)。明 李素甫《元宵闹》第25出:“这是娘子拖人下水,与我什么相干?”
xià bǐ qiān yán下笔千言千言:长篇大论。一动笔就写成上千言的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宋 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chuí ěr xià shǒu垂耳下首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故虽驱而用之,而垂耳下首,卒不敢动。”
dī tóu xià xīn低头下心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郑振铎《风波》:“他连忙低头下心的劝道:‘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我说着玩玩的!房里冷,快来睡!’”
qī háng jù xià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shàng lòu xià shī上漏下湿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pín jiàn zhī zhī bù kě wàng,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qiáng gāo jī xià墙高基下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北史·序传·李僧伽》:“时郑子默有名于世,僧伽曰:‘行不适道,文胜其质,郭林宗所谓墙高基下,虽得必丧,此之徒也。’”
nǎn yán hàn xià赧颜汗下赧:因羞愧而脸红。颜:面容。形容羞愧到极点。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公子誉之过情,令人赧颜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