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山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gāo shān jùn lǐng高山峻岭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zuì yù tuí shān醉玉颓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宋·秦观《满庭芳》词:“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dì dòng shān cuī地动山摧见“地动山摇”。《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shān jiān lín xià山间林下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志愿禅师》:“山间林下颇称道人家风。”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晚清文学丛钞 冷眼观》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
céng shān dié zhàng层山叠嶂层:层次;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叠:重复。形容山峰起伏,连绵重叠。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6回:“约行数十里,但见前面层山叠嶂,险恶异常。”
bá shù hàn shān拔树撼山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
guān shān tiáo dì关山迢递关:关隘;迢递:遥远的样子。指路途遥远。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八出:“贤弟!无限别情,不胜凄怆,关山迢递,后会难期。”
rì bó xī shān日薄西山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xī shān rì bó西山日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dì liè shān bēng地裂山崩崩:倒塌。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9回:“只听半空中一声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头一看,依旧红日青天。”
yì hǎi ēn shān义海恩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zhuó jī dēng shān着屐登山屐:木头鞋。穿着木头鞋登山。形容历尽艰辛。《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duī jī rú shān堆积如山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ēn zhòng rú shān恩重如山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宋 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及瓜以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mǎ fàng nán shān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尚书 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wén sī fù shān蚊思负山负:担负。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负重任。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予不自揣,蚊思负山,欲取郦注从而疏之。”
dì dòng shān yáo地动山摇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宋 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shān yáo shuǐ yuǎn山遥水远谓道路遥远。宋·杨无咎《玉抱肚》词:“见也浑闲,堪嗟处、山遥水远,音书也无个。” 元·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生]娘子,莫不是虑着山遥水远么?[旦]奴不虑山遥水远。”
pī fā rù shān披发入山谓离开俗世而隐居。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yún yǔ wū shān云雨巫山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战国楚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shān jū shuǐ zhì山砠水厓石山和水滨。泛指荒僻的处所。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山砠水厓,穷居独处;思从曩人,邈不可得。”
fàn shuǐ mó shān范水模山比喻效法模仿他人。清 江顺诒《词学集成》第六卷:“抗心迈古,肆力式靡;吹花嚼蕊,相炫虚华,范水模山,自诧淡远。”
bīng cáng wǔ kù,mǎ rù huà shān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yí shān kuà hǎi移山跨海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
tā shān gōng cuò他山攻错比喻拿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yóu shān guàng shuǐ游山逛水山、水:指风景;逛:闲游。游览、玩赏山水景物。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不免就有游山逛水,拈花惹草的闲人。”
shuǐ míng shān xiù水明山秀见“水秀山明”。宋·张先《满江红·初春》词:“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
dào shén me shān shàng chàng shén me g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méng shān shì hǎi盟山誓海对着山海盟誓,指男女相爱坚贞不屈。元 王实甫《四块玉》:“他若是背义忘恩寻罪责,我将这盟山誓海说的明白。”
shān yáo dì dòng山摇地动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宋书 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yī yè mí shān一叶迷山意谓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míng shān shì yè名山事业指著作。王西彦《乡下朋友》:“庄道耕就一直躲在文化中心大城市,专心于名山事业。”
bá shān jǔ dǐng拔山举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tóng shān xī bēng,luò zhōng dōng yìng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dōng shān gāo wò东山高卧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yuān tíng shān lì渊亭山立见“渊渟岳峙”。
shān chī hǎi hē山吃海喝放肆地大吃大喝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
guì lín yī zhī,kūn shān piàn yù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kāi shān zǔ shī开山祖师原为佛教用语;指最初创建寺院的和尚。宋 刘克庄《诗话前集》:“欧公诗如昌黎,不当以诗论,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
tài shān liáng mù泰山梁木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lóng shān luò yě笼山络野笼:笼罩;络:笼罩。指笼罩高山平原汉·班固《西都赋》:“罘网连纮,笼山络野。”
yú hǎi qiáo shān渔海樵山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清·方文《留别马倩若兼订毗陵之游》诗:“渔海樵山过此生,向平儿女未忘情。”又《送旻昭御史征兵广西》诗:“愿君早奏升平略,鱼海樵山任所之。”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坐山观虎斗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huāng shān yě lǐng荒山野岭指荒凉无人烟的山野。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80回:“往前一看,都是荒山野岭,不见有人行路,连一株树木也没有。”
xué rú dēng shān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三国 魏 徐干《中论 上 治学》:“夫听黄钟声,然后知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
bá lǚ shān chuān跋履山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左传 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xī shān è fū西山饿夫指不食周粟的伯夷与叔齐。《梁书·刘显传》:“之遴尝闻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土黜士,名启施于后世。”
shān zhōng wú hǎo hàn,hú sūn chēng bà wáng山中无好汉,猢猻称霸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同“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shān zōu hǎi shì山陬海噬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
dāo shān jiàn shù刀山剑树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阿含经 九众生居品》:“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
shēng shān cǎi zhū升山采珠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xiù shuǐ míng shān秀水明山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bǎi èr guān shān百二关山百二:以二敌百。指边防稳固的国家。唐·温庭筠《老君庙》:“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闭瑶缄。”
rù bǎo shān ér kōng shǒu huí入宝山而空手回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手回来。比喻虽然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毫无所得。《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下卷:“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bàn bì jiāng shān半壁江山半壁:半边;江山:国土。指外敌大半入侵或内战割据所造成的国土分裂状态。清 蒋士铨《冬青树 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ān rú tài shān安如泰山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西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shān bēng dì liè山崩地裂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shān zǒu shí qì山走石泣泣:哭泣。山在移动,石头也哭泣。比喻暴政将要灭亡。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桀时泰山,山走石泣。”
nán shān kě yí,cǐ àn bù dòng南山可移,此案不动南山:终南山;动: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shān jī yìng shuǐ山鸡映水山鸡映水起舞。比喻自我欣赏。南朝·宋·刘敬叔《异苑》第三卷:“山鸡爱其羽毛,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黄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
chǔ shuǐ wú shān楚水吴山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唐 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牙书》:“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píng shān fù hǎi凭山负海凭:依靠;负:背倚。依凭山峦,背倚大海。形容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2卷:“福州凭山负海,东南都会,富庶之邦。”
shān qīng shuǐ xiù山清水秀清:纯净;秀:秀丽。形容风景优美。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shān yīn yè xuě山阴夜雪犹言山阴乘兴。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夜送族弟沈之秦》诗:“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shān jī bō wěi山积波委谓堆积如山高,如波涛重迭。形容数量极多。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三卷:“后邀钜货于楼,山积波委,岁入万计。”
pī fà rù shān被发入山被:通“披”;被发:披散头发。指归隐山林。晋·袁晔《献帝春秋》:“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dǒu zhòng shān qí斗重山齐斗:北斗星;重:端庄;齐:同,并。像北斗星一样令人敬仰,像泰山一般崇高。形容人才德兼备,享有崇高威望。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鸣凤记·典刑死节>》:“痛追思旧日相随,德业文章,斗重山齐。”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xuě hǎi bīng shān雪海冰山形容冰雪漫天盖地,天气极其寒冷。
fàng huǒ shāo shān放火烧山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康濯《东方红》:“你不知道,那狼叼豹咬的齐占杰,前一阵可光在我面前放火烧山呀!”
yí shān jié hǎi移山竭海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云笈七签》卷二三:“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fú qí nán shān福齐南山南山:终南山。比喻福气高如南山。《南齐书·豫章文献王疑传》:“常谓福齐南山,庆钟仁寿。”
rén xīn qí,tài shān yí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人心齐泰山移蚂蚱还有四两肉一个萝卜一个坑咱们怎么就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呢?”
yín shān tiě bì银山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元城在南都,似个银山铁壁。”
tā shān zhī shí他山之石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诗经 小雅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tài shān běi dòu太山北斗太山为五岳之首,北斗为众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宋·施德操《北窗炙輠》上卷:“欧公在天下如太山北斗,伯修自揣何如,仅更作其序,何不识轻重也。”
qìng shān cǎi mù罄山采木罄:完,尽。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比喻残酷剥削。《旧五代史·唐书·张延朗传》:“若使罄山采木,竭泽求渔,则地官之教化不行,国本之伤残益甚,取怨黔首,是黩皇风。”
qīng shān bù lǎo青山不老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jì jì shān lín寄迹山林隐居山林间,不过问世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四回:“虽欲寄迹林泉,不但不敢,亦且不忍。”
zuì shān tuí dǎo醉山颓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山颓倒”形容醉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shān cháng shuǐ kuò山长水阔见“山长水远”。宋·晏殊《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lì kě bá shān力可拔山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楚·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wū shān luò shuǐ巫山洛水巫山: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指巫山神女与洛水女神或男女欢会。清·纪昀《滦阳续录·江南举子》:“自是夜半恒至,妖媚冶荡,百态横生,举子以为巫山洛水,不是过也。”
shuǐ yuǎn shān cháng水远山长①同“水远山遥”。②谓山河辽阔。宋·辛弃疾《临江仙》:“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
shān gāo shuǐ dī山高水低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若不留提辖来,许多面皮都不好看。”
shān zhì yuān zī山峙渊渟山立水聚。比喻端庄凝重的风度。晋·葛洪《抱朴子·审举》:“逸伦之士,非礼不动,山峙渊渟,知之者希,驰逐之徒,蔽而毁之。”
huá wū shān qiū华屋山丘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三国 魏 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qì gài shān hé气盖山河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中国现在记》第六回:“怎当得一个是气冲牛斗,一个是气盖山河。”
zhòng xǔ piāo shān众喣飘山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后汉书 第五伦传》:“众喣飘山,聚蚊成雷,盖骄佚所从生也。”
zuò hào shān kōng坐耗山空指只消费不生产,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塞上行·行纪·百灵庙战后行》:“家庭方面,自他调入蒙古之后,又无他人可以生产,坐耗山空,望他多多设法,以济家用。”
yí shān tián hǎi移山填海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干,教你无处潜藏。”
cóng shān jùn lǐng丛山峻岭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
wéi shān zhǐ kuì为山止篑比喻功败垂成。语本《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语出《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yě sù shān yáo野蔌山肴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zhuó zhuó tóng shān濯濯童山濯濯:光秃的样子;童:山无草木。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其山之性也。”
tóng shān zhuó zhuó童山濯濯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其山之性也。”
míng shān dà chuān名山大川著名的高山和大河。《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