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ái dà qì gāo才大气高 | 气:气质。才能出众,意气高傲。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九卷:“李白虽则才大气高,遇了这等时势,况且内翰高情,不好违阻。” |
tǔ lǐ tǔ qì土里土气 | 指没有见过世面,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穿着肥肥大大的花褂子,下面是宽腿儿蓝裤子,土里土气的。” |
yī gǔ zuò qì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tiān gāo qì qīng天高气清 | 清:清澄。指天空高远,气候清爽。 | 战国·楚·宋玉《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
nù qì chōng tiān怒气冲天 |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 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
qì chōng dòu niú气冲斗牛 |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亦作“气冲牛斗”。 | 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
hé qì zhì xiáng,guāi qì zhì lì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 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戾:罪过。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灾祸。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处家固然也,即涉世亦何不莫然!” |
hé qì zhì xiáng,guāi qì zhì yì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 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异:灾异。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灾祸。 | 西汉·刘向《条灾异封事》:“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
yī sī liǎng qì一丝两气 | 形容人呼吸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 |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才离了三朝五日,儿也这其间哭的你一丝两气。” |
shǐ xìng bàng qì使性傍气 | 见“使性谤气”。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3回:“连这等一下刚毅不屈的仲由老官尚且努唇胀嘴,使性傍气,嘴舌先生。” |
lǎo qì héng qiū老气横秋 | 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 | 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
yīn yáng guài qì阴阳怪气 |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们哪一个是想顺我的心?哪一个不是阴阳怪气?” |
qì chōng niú dǒu气冲牛斗 |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形容气势极盛;直冲星空。有时也指怒气极盛。 | 唐 杨炯《杜袁卅墓志铭》:“宝剑之沉,夜气冲于牛斗。” |
mù zhǐ qì shǐ目指气使 | 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指使人。形容态度骄横傲慢。 |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
píng xīn yì qì平心易气 | 见“平心静气”。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3卷:“横渠论看诗,教人平心易气求之,到他说诗,又却不然。” |
rěn qì tūn shēng忍气吞声 | 忍:忍耐。吞声:有话不敢说。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说出来。 | 元 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 |
tūn shēng yǐn qì吞声饮气 | 犹吞声忍气。 | 《北史·儒林传下》:“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
yì qì bèn yōng溢气坌涌 | | |
huī yān zhàng qì灰烟瘴气 | 喻污浊。 | 鲁迅《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近处买不到一种北京或上海的新的出版物,所以有时也觉得枯寂一些,但也看不见灰烟瘴气的《现代评论》。” |
shén ān qì dìng神安气定 | 神:精神。指内心十分安定。 | 金·王丹桂《洞仙歌·示门人》:“下虔心,苦志挫锐摧强;忘宠辱,自得神安气定。” |
qì jiāo zhì mǎn气骄志满 | 见“气充志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9回:“就未免气骄志满,一天一天的放荡恣纵起来。” |
nián qīng qì shèng年轻气盛 | 年纪小,不懂得为人处世,喜欢争强好胜。 | 老舍《小型的复活》:“但是,年轻气盛,谁管这一套呢!” |
shèng qì líng rén盛气凌人 |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 清 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
shén xián qì dìng神闲气定 | 神气悠闲安静。 | 明·冯梦龙《智囊补·捷智·张佳胤》:“当命悬呼吸间,而神闲气定,款语揖让,从眉指目语外,另构空中硕画。” |
rè qì téng téng热气腾腾 |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 明 吴承恩《西游记》:“那饭热气腾腾的。” |
qì xiàng yī xīn气象一新 | 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忽然看见三官气象一新,唬了一跳,飞风报与老鸨。” |
hǎo shēng hǎo qì好声好气 | 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 | |
hào qì cháng cún浩气长存 |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 |
bì qí ruì qì避其锐气 |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 |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
jīn gōng fǔ qì矜功负气 | 矜:自恃。自以为有功而赌气。 | 《晋书 王浑王浚唐彬传论》:“或矜功负气,或恃势骄陵,竞构南箕,成兹贝锦。” |
qì chōng zhì jiāo气充志骄 |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
zhuàng qì tūn niú壮气吞牛 |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 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
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yí zhǐ qì shǐ颐指气使 | 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 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
qì tūn hóng ní气吞虹霓 | 虹霓:彩虹。气势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 | 宋·岳珂《桯史·王义丰诗》:“阮得此诗独怃然不满意,曰:‘先生气吞虹霓,今独少卑之,何也?’” |
wō huǒ biē qì窝火憋气 | 把屈辱或恼怒强压在心底,不敢或不能发泄。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五:“李青山有些胆怯,他退到门边,嘴头咕噜着:‘滚就滚吧!’扭转身子,窝火憋气地迈出门去了。” |
yǒu qì wú lì有气无力 | 气:气息;声音;力:力气;精神。形容气力衰弱;精神疲惫;有时形容做事没有劲头。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
qì shā zhōng kuí气杀钟馗 | 气:气恼。比喻因愤怒而脸色难看。 | 鲁迅《离婚》:“他们就是专和我作对,一个个都像个‘气杀钟馗’。” |
xuè qì fāng gāng血气方刚 | 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血气:指精力;方:正;刚:旺盛。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píng xīn jìng qì平心静气 | 心情平稳;态度冷静;不鲁莽行事。 | 宋 吕本中《官箴》:“又如监司郡守严刻过当者,须平心定气与之委曲详尽,使之相从而后已。” |
qióng nián jìn qì穷年尽气 | 穷:尽。竭尽毕生的力量。 | 清·高阜《<书影>序》:“予将穷年尽气以恣探之不暇,又何至有废卷之叹乎!” |
fù cái rèn qì负才任气 | 谓依恃才学,任性使气。 | 南朝·梁·元帝《与张缵诗序》:“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
yuàn qì mǎn fù怨气满腹 | 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形容怨愤之气极大。 | 《后汉书 祭祀志上》:“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 |
qì xī yǎn yǎn气息奄奄 |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 晋 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cái gāo qì qīng才高气清 | 才:才能;气:气质。指才调高雅,气质清新。 | 唐 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 |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 | 精神郁结劳悴。 | 清·薛福成《选举论下》:“厥后果迭充主考、学政,终以神郁气悴得疾遽殒。” |
qì shù yǐ shuāi气数已衰 | 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 |
hào rán zhèng qì浩然正气 | 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气概、精神。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 老舍《兔儿爷》:“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是废物。” |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上气不接下气 |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
xiáng yún ruì qì祥云瑞气 | 旧时认为天上彩色的云气为吉祥的征兆,故称祥云瑞气。亦作“祥云瑞彩”。 | 明·无名氏《紫微宫》第四折:“您看这祥云瑞气,晓日和风,端的是太平佳兆也呵。” |
zhòng qì qīng shēng重气轻生 | 同“重义轻生”。 | 唐·张说《巡边河北作》诗之一:“沙场积路何为尔,重气轻生如许国。” |
shèng qì lín rén盛气临人 | 盛气:含着怒气;临:面对。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 宋·楼钥《汪公行状》:“约束严峻,已量之田隐藏亩步,不以多寡率至婛配,盛气临人,无敢忤者。” |
jí yán lì qì疾言厉气 |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 明 宋濂《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礼,寡言峻行,未尝有矜大之色,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 |
qì tūn hóng yī气吞虹蜺 | 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宏大。 | |
shén qì huó xiàn神气活现 | 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来的得意而又傲慢的样子。 | 《茅盾选集 委屈》:“要不是他们神气活现说‘查得到’,那她干脆就去缝制新的了。” |
bù chéng qì hòu不成气候 | 指单个、局部或孤立事物不能形成大的环境。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就令十世童身千年功行,毕竟还是不成气候。” |
zhì dé qì yíng志得气盈 | 犹志得意满。 | 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四:“王志得气盈,不以巡抚置意中。每诣院谒巡抚,仰面视天,言如泉涌。” |
dī tóu sàng qì低头丧气 | 失意颓丧貌。 |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
shòu jiā bǎn qì受夹板气 | 夹在中间受气,两头不讨好。 | 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福临满脑门冒火,感到他在受夹板气。” |
qì shì xūn zhuó气势熏灼 | 熏灼:烟熏火烤。形容气势威猛。 | 《清史稿·索额图等传论》:“康熙中,满洲大臣以权位相尚者,惟索额图、明珠,一时气势熏灼。” |
píng xīn dìng qì平心定气 | 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 宋 陆九渊《与刘深父书》:“开卷读书时,整冠肃容,平心定气。” |
xū xīn lěng qì虚心冷气 | 虚:虚假;冷:不热情。心虚胆怯、低三下四的样子。也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娘使尽虚心冷气,女着些带耍连真,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
pō shēng làng qì泼声浪气 | 泼:泼辣;浪:放浪。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形容撒泼的神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金桂听见他婆婆如此说,怕薛蟠心软意活了,便泼声浪气大哭起来。” |
shén yì qì yú神怿气愉 | 形容欢欣愉快。 | 清·薛福成《重建苏州南禅夺钟楼记》:“浮屠时其撞击,铿鍧朝夕,田是苏之士民神怿气愉,而瞻听益严以悚。” |
sǐ shēng huó qì死声咷气 | 大声嘶喊、哭叫。 |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听不的他死声咷气,恶叉白赖。” |
cū xīn fú qì粗心浮气 | 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 宋 陆九渊《祭吕伯恭文》:“比年以来,日觉少异,更尝差多观省,加细追维,曩昔粗心浮气,徒致参辰,岂足酬义。” |
tòng xīn jué qì痛心绝气 | 形容悲愤到极点。 | 《晋书 桓温传》:“今寇贼冰消,大事垂定……而横议妄生,成此贝锦,使垂灭之贼复获苏息,所以痛心绝气,悲慨弥深。” |
shǐ xìng bàng qì使性谤气 | 亦作“使性傍气”。亦作“使性掼气”。发脾气;撒气。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这玉簪又气不愤,使性谤气,牵家打伙,在厨房内打小鸾,骂兰香。” |
qīng shēn xià qì轻身下气 | 形容谦恭的态度。 | 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倾家破产,急士之穷,轻身下气,而交名胜。” |
xīn chún qì hé心醇气和 | 醇:纯厚;气:气息。心地纯厚,性情温和。 | 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
jū yí qì,yǎng yí tǐ居移气,养移体 | 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
xīn cū qì fú心粗气浮 |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 |
zhèng qì zhī gē正气之歌 | 形容无私无畏、刚正不屈的精神。 | 宋·文天样《正气歌》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诃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
fēng chéng jiàn qì丰城剑气 | 丰城:古地名。比喻有宝剑的地方。 | 《晋书·张华传》:“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
qīng sǐ zhòng qì轻死重气 | 谓以义气为重而不怕死。 | 汉·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起之伦,齐志无忌,拟迹田文,轻死重气,结党连群。” |
liǎn róng bǐng qì敛容屏气 | 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 《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
cū shēng cū qì粗声粗气 | 指人说话嗓门很粗。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1回:“用枪指着他,粗声粗气地说:‘狗汉奸,你糟害老百姓,杀咱八路军,咱们县上批准了,今天执行你。’” |
yǒu qì méi lì有气没力 | 见“有气无力”。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七卷:“子春一心想着要那老者的银子,又怕他说谎,这两只脚虽则有气没力的,一步步荡到波斯馆来;一双眼却紧紧望那老者在也不在。” |
nù qì chōng xiāo怒气冲霄 | 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 明·无名氏《精忠记·赴难》:“我怒气冲霄,恨秦桧专权宠。” |
xīn píng qì dìng心平气定 | 心气平定,没有杂念。 | 三国·魏·阮籍《乐论》:“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
xǐ qì yáng yáng喜气洋洋 |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
qì tūn niú dǒu气吞牛斗 |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 诞孙相庆〉》:“看兰孙,气吞牛斗,知不是等闲人。” |
yī mài tóng qì一脉同气 | 谓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 《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
liǎn róng xī qì敛容息气 | 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息:停止。正容屏气,形容神情严肃庄重。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3回:“面上尚微有笑容,及至到公堂,他才敛容息气。” |
sǐ yàng huó qì死样活气 | 形容没有生气。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宁可向泼刺的妓女立正,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 |
qì yǔ bù fán气宇不凡 | 气:气质;气宇:仪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2回:“圣上见他有三旬以内年纪,气宇不凡,举止合宜。” |
shén qì zì ruò神气自若 | 自若:如常。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 《晋书·庾亮传》:“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 |
sǐ shēng táo qì死声淘气 | 见“死声咷气”。 | 明·冯惟敏《醉太平·李中麓醉归堂夜话》曲:“死声淘气叫皇天,老天公不管。” |
huī xīn duǎn qì灰心短气 | 见“灰心丧气”。 | 寄生《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是诚中国前途之隐忧,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 |
zhān fēng wàng qì占风望气 | 察看风向云气。亦比喻看风使舵,随机应变。 | 明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壬辰以外察原任去官,四君者……真实可惜;其它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
guài shēng guài qì怪声怪气 | 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 鲁迅《二心集 宣传与做戏》:“以关老爷、林妹妹自命,怪声怪气,唱来唱去,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 |
yì qì yòng shì意气用事 | 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办事。处理事情只凭个人一时的情绪。 | 清 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初稿》:“潜心力行,以求实得,始知曩日意气用事,刻意破除,久归平贴。” |
héng méi tǔ qì横眉吐气 | 犹言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 五代 齐己《轻薄行》:“玉鞭金镫骅骝蹄,横眉吐气如虹霓。” |
shēng tūn qì rěn声吞气忍 | 吞:咽下。形容受了气勉强忍耐,不敢出声抗争。 | 明·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夫人,非是我声吞气忍,只为你爹行势逼临,怕他知我要归去,将人厮禁。” |
xīn fú qì cū心浮气粗 | 见“心粗气浮”。 |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我们年青人,心浮气粗是有的,可是没有成见。” |
zhòng jì píng qì重迹屏气 | 见“重足屏气”。 | 《北齐书·酷吏传·卢裴》:“又伺察官人罪失,动即奏闻,朝士见之,莫不重迹屏气,皆目之为卢校事。”《北史·恩幸传·穆提婆》:“令萱则自太后以下,皆受其指麾;提婆则唐邕之徒,皆重迹屏气。” |
wāi fēng xié qì歪风邪气 | 指各种不良的作风和风气。邪:不正派;不正当。 | 柳青《狠透铁》:“只有王以信装得镇静,面不改色,还对高书记说:早应当整整社员里头的歪风邪气了。” |
bǐng qì liǎn xī屏气敛息 |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瞿耐庵道:‘太太说得是,说得是。’连连屏气敛息,不敢作声。” |
shén qīng qì lǎng神清气朗 | 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 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 |
qì mǎn zhì jiāo气满志骄 | 见“气充志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他打了俺三个大郡,气满志骄,必然想着幽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