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kǎi dāng yǐ kāng慨当以慷 | 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 | 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xìn yǐ wéi shí信以为实 | 信:相信。指把虚无的当作真实存在的。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况且窝盗为事,声名扬开去不好听,别人不管好歹,信以为实,就怕来缠帐。” |
nán yǐ zhì xìn难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
cóng yī yǐ zhōng从一以终 | 从:跟随;终:终身,一辈子。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 宋·文天祥《刘良臣母哀辞》:“呜呼,全而生这之必全而归之,从一以终兮尚得正,其何悲!” |
wù yǐ qún fēn物以群分 | 见“物以类聚”。 |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yī yǐ guàn zhī一以贯之 | 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
yǐ zhí bào yuàn以直报怨 |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yán zhèn yǐ dài严阵以待 | 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
yǐ zì yá shā rén以眦睚杀人 | 眦:眼眶;睚:眼边;睚眦:瞪眼睛发怒,指极小的仇恨。因为小小的事杀了人。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 |
yǐn yǐ wéi róng引以为荣 | 以此事为光荣。 | 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们一向规规矩矩,也把儿女们调教的规规矩矩,这是他们引以为荣的事。” |
yǐ shèn wéi jiàn以慎为键 | 用谨慎作锁。表示处事十分小心,不以言惹祸。 | 唐·刘禹锡《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
yǐ dàn pèng shí以蛋碰石 |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 郑振铎《桂公塘》:“没有什么,该镇定些,他们决不敢拿我怎么样的,此刻万事且须容忍,以蛋碰石,必然无幸!” |
duàn shì yǐ lǐ断事以理 | 断:判断;理:道理。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陈义设法,断事以理。” |
qǔ yǐ lái取以来 | 把他们搬取到我这里来。 | |
yǐ yǎn huán yǎn以眼还眼 | 用瞪眼回击瞪眼。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 《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
yǐ yī dāng shí以一当十 | 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形容以少胜多;英勇善战。 |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xiǎo yǐ dà yì晓以大义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警百 | 警:警戒;警告。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
duó jǐ yǐ shéng度己以绳 |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
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过犹不及”宋 朱熹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
yǐ yǎn huán yǎn,yǐ yá huá yá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 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 《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
yǒu yǐ shàn chǔ有以善处 | 指正确对待,妥善处理。 | |
yǐ róu zhì gāng以柔制刚 | 以:用。柔:柔和。制:制服。刚:刚强。用柔和的办法去制服刚强的。 |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diào yǐ qīng xīn掉以轻心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
zuò yǐ dài wáng坐以待亡 | 待:等待。坐着等死。形容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 梁启超《政闻时言·读宣统二年十月三日上谕感言》:“人心风俗其他之病征尚不深患,而惟此坐以待亡之心理最为足患。” |
yǐ yán jǔ rén以言举人 |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
yǐ táo dài lǐ以桃代李 | 比喻以自身去顶替别人。 | 《再生缘》第三二回:“咳,且慢些笑他的失节,或者刘燕玉也是以桃代李的机关,亦未可定。” |
yǐ kuài xiān dǔ以快先睹 | 犹言先睹为快。语本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 语出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
yǐ suǒ xù zǔ以索续组 | 用粗绳去连接丝带。比喻后继者的才学远逊前人。 | 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上》:“贤君见抑,而贼臣是党,求诸旧例,理独有违。但此是绝笔获麟之后,弟子追书其事。岂由以索续组,不类将圣之能者乎?何其乖剌之甚也!” |
yǐ shēn zuò zé以身作则 |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zhěn gē yǐ dài枕戈以待 | 同“枕戈待旦”。 | 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虽驽钝,亦当枕戈以待。” |
shéng zhī yǐ fǎ绳之以法 | 绳:准绳;引申为制裁;之:代词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准绳;给予制裁。 | 汉 冯衍《上疏自陈》:“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
zhì zú yǐ shì fēi,biàn zú yǐ xíng shuì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 智:智谋,指巧诈,诡辩。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 汉·刘向《说苑·臣术》:“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
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不以一眚掩大德 | 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xū wèi yǐ dài虚位以待 | 留着位置等待。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宁可虚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滥位。” |
yǐ zhí bào yuàn,yǐ dé bào dé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yǐ yì gē ēn以义割恩 | 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 |
jiǎn yǐ yǎng dé俭以养德 |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yǐ xíng qù xíng以刑去刑 |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谓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 《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饬令篇》无,是其证。”又《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
yǐ zhàn yǎng zhàn以战养战 | 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它将更厉害地进行其‘以华制华’的政治进攻和‘以战养战’的经济侵略。” |
yǐ róu kè gāng以柔克刚 |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 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yǐ xuè xǐ xuè以血洗血 | 洗:洗雪。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 | 《旧唐书·源休传》:“我国人皆欲杀汝,唯我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吾又杀汝,犹以血洗血,污益甚尔。” |
xīng xīng zhī huǒ,kě yǐ liáo yuán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张鸿《续孽海花》第57回:“你不轻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晓得怎么结局呢!” |
yǐ yí zhì yí以夷治夷 |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 《明史 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 |
yǐ tíng kòu zhōng以莛叩钟 | 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
bō chuáng yǐ fū剥床以肤 | 剥:六十四卦之一,指伤害;床:卧具。损害到肌肤。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周易·剥》:“剥床以肤,凶。” |
yè yǐ jì zhòu夜以继昼 | 用夜里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昔文王不敢槃游于田,以万人惟忧,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 |
zì yǐ wéi shì自以为是 |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
jì rì yǐ dài计日以待 | 见“计日而待”。 | 明·赵元星《贺贾元礼食廪序》:“待御为两京学使者,即不复外补,坐致九列,惟计日以待耳。” |
yǐ zhuī cì dì以锥刺地 | 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
jūn zǐ ài rén yǐ dé君子爱人以德 |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爱:爱护;德:道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和帮助他人。指对人不偏私,不姑息。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shòu rén yǐ bǐng授人以柄 | 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 |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
yǐ yán xùn wù以言徇物 |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 |
yǐ hé xī xīn以荷析薪 | 《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原谓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后以“以荷析薪”比喻继承父业。 | 《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
yǐ dé zhuī huò以德追祸 | 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 《韩非子 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
lǎo wǔ lǎo yǐ jí rén zhī lǎo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老:敬爱。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yǐ qiè shì wén以郄视文 | 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隙”。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越人(扁鹊名)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
yǐ shì yā rén以势压人 | 以:凭借。凭借自己的权势去压制别人。 |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首先要对讨论和批评的问题研究清楚,绝不能以偏概全,草木皆兵,不能以势压人,强词夺理。” |
shì yǐ wéi rì誓以皦日 | 谓誓同生死,亲爱终生。语本《诗 王风 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 《诗经·王风·大车》:“各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
yǐ kě fú mǎ以渴服马 | 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造父为齐王驸驾,以渴服马,百日而服成……王曰:‘效驾于圃驾于圃中。’造父驱车入圃,马见圃池而走,造父不能禁。造父以渴服马久矣,今马见池,馯而走,虽造父不能治……” |
yì kǒu yǐ shí易口以食 | 犹易子而食。口,丁口。 | 《新唐书·逆臣传上·安庆绪》:“城中栈而处,粮尽,易口以食。” |
yǐ guī wéi tiàn以规为瑱 |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 《国语·楚语上》:“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 |
yī yǐ dāng shí一以当十 |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xiū yǐ niú hòu羞以牛后 | 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的地位。指不愿处在从属地位,为人牵制。 | 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苏秦说韩,羞以牛后,韩王按剑,作色而怒。” |
yǐ diǎn dài miàn以点带面 | 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 | 竺可桢《一年来的综合考察》:“考虑全面布局,因此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
yǒu suǒ bù wéi,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 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指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所舍弃,有所选择。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kān yǐ gào wèi堪以告慰 | 堪:能,可以。可以感到或给予一些安慰。 | 魏巍《我们唾弃那种中国人》第二章:“近年来,我对此每每撰文加以表述,并获海内外广大读者的赞同和好评,堪以告慰。” |
yǐ yī zhī wàn以一知万 |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 《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
chū yǐ gōng xīn出以公心 | 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三章:“大丈夫立身行事,须出以公心。” |
yǐ yì chēng zhū以镒称铢 | 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 | 《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 |
yǐ lì fú rén以力服人 | 服:制服。用强力使人服从。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yǐ zhū chēng yì以铢称镒 | 用铢同镒相比,表示力量极不相称,处于绝对劣势。 | 《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张预注:“二十两为镒,二十四铢为两。此言有制之兵对无制之兵,轻重不侔也。” |
yǐ shēng liáng dàn以升量石 | 升、石: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比喻以肤浅的理解力推测深奥的道理。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缪称训》:“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尧,是犹以升量石也。” |
yǐ yáng yì niú以羊易牛 |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shì yǐ mì chéng事以密成 |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 《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xié tiān zǐ yǐ zhēng sì fāng挟天子以征四方 | 挟:挟制。挟制皇帝,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yǐ lí zhì shǔ以狸致鼠 | 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吕氏春秋 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
yǐ duàn tóu luǎn以碫投卵 | 碫:磨刀石。用磨刀石去砸蛋。比喻以强攻弱,必胜无疑。 | 《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
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yǐ rěn wéi hūn以忍为阍 | 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 唐·刘禹锡《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不可以道里计 | 计:计算。不能用里程来计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 | 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
gōng yù yǐ shí攻玉以石 | 攻:加工,制造;以:借用。加工璞玉需借用他山之石。比喻以他人之长,治自己之短。 | 《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yǐ é chuán é以讹传讹 | 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
jǐ qiáng líng ruò以强凌弱 | 凌:侵犯;欺侮。依仗自己的强大或者人多去欺压弱小者。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
sǎo dì yǐ jìn扫地以尽 | 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 | 清 梁启超《新民议 禁早婚议》:“一群之道德法律,且将扫地以尽。” |
yǐ táng dāng chē以螳当车 | 用螳臂阻挡车轮前进。比喻自不量力。 | 梁启超《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以人力而欲与理势为御,譬犹以卵投石,以螳当车,多见其不知量而已。” |
yǐ yán qǔ rén以言取人 |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yǐ lín wéi hè以邻为壑 | 壑:山沟;大水塘。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深沟。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泽水。泽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
dǎo yǐ qǔ bǎo导以取保 | 劝诱犯人寻找保证人,缴纳保证金。 | |
yǐ gǔ fāng jīn以古方今 | 方:比拟。类比。拿古代的事情与当今的事情相比。 | 《北史·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 |
qín yǐ lì shēn勤以立身 | 勤俭才能生存下去。 | |
xiāng xǔ yǐ shī相呴以湿 | 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后以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 |
chī zhī yǐ bí嗤之以鼻 |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 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
yǐ wǎng jiàn lái以往鉴来 |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
yǐ jiǎ luàn zhēn以假乱真 | 以:用;乱真:使真的东西混乱;与假的掺杂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东西来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
yǐ huǒ zhǐ fèi以火止沸 | 见“以汤止沸”。 | 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汉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 |
yǐ shí tóu shuǐ以石投水 |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 | 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然:这样,如此。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