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ī lù fēng chén一路风尘 | 形容旅途辛苦。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
qiū fēng guò ěr秋风过耳 | 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ōu fēng mò yǔ欧风墨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各生《利用中国之政教论》:“欧风墨雨,凓摇吾室家者,旦夕且至矣,而何暇于从容立宪为?” |
fēng liú cái zǐ风流才子 |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 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
wén fēng ér dòng闻风而动 | 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风:消息。 | 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
shí yóu fēng石尤风 | 打头逆风。 | 唐·司空曙《留卢秦卿》诗:“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
fēng liú zuì guò风流罪过 | 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 | 《北齐书 循吏传 郎基》:“潘子义曾遗之书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
bài huà shāng fēng败化伤风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参见“败俗伤化”。 |
fēng chí diàn chěng风驰电骋 | 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同“风驰电掣”。 | 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 至柔》:“故字曰至柔,名曰无形,是以无形之物不以坚,坚不以壮。壮,故能敝天地,销铜铁,风驰电骋,经极日月,周流上下。” |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饱经风霜 | 饱经:充分经历过;风霜:指艰苦的生活。形容经历过种种的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说到这里,他的饱经风霜的发红的老眼里掉下了泪水了。” |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fēng mǐ yī shì风靡一世 | 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 |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个人主义,渐得势力,所谓民约说、人权论等,渐风靡一世。” |
diào fēng nòng yuè调风弄月 | 调弄风月。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 | 元·查德卿《醉太平·春情》曲:“春风管弦,夜月秋千,调风弄月醉花前。” |
fēng mǐ yī shí风靡一时 | 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指时兴的风气。形容某种事物在一段时期内非常流行;像草木顺风倒向一边。 | 明 沈德符《野获编》第15卷:“于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 |
qīng fēng liǎng xiù清风两袖 |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
míng shì fēng liú名士风流 |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
hé fēng lì rì和风丽日 | 谓天气温暖而晴朗。 | 宋·柳永《西平乐》词:“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雅称嬉游去。” |
xuě nüè fēng tāo雪虐风饕 |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 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zhì fēng mù yǔ栉风沐雨 |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
fēng hé rì lì风和日丽 |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 清 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
wàng fēng pū yǐng望风扑影 |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
lín fēng duì yuè临风对月 | 面对清风明月。形容所处的景色非常容易引发人的思绪。 | 元·丘处机《沁园春·示众》词:“向碧岩古洞,完全性命,临风对月,笑傲希夷。” |
fēng yán yǐng yǔ风言影语 | 捕风捉影的话语。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
yuè hēi fēng gāo月黑风高 | 风高:风很大。没有月光;风又很大。旧时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天气。 | 元 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
cān fēng xī lù餐风吸露 | 餐:吃;露:露水。吃的是风,喝的是露水。形容超脱的生活。 | 明·张景《飞丸记·意传飞稿》:“武陵津傍,藐姑山上,餐风吸露乘云,那许尘眸相通。” |
fēng qīng yuè bái风清月白 | 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风清月皎”。 | 宋 欧阳修《采桑子》词:“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
fēng chí cǎo mǐ风驰草靡 |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 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
yí fēng yì chén遗风逸尘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教和超逸的事迹。 | 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人材》:“至于高蹈物表,远引方外,亦皆清隽卓绝志士,是其遗风逸尘,霑被无极。” |
mí rán xiàng fēng靡然向风 | 亦作“靡然乡风”。亦作“靡然乡风”。谓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 《晋书·儒林传序》:“故缙绅之士靡然向风,余芳遗烈,焕乎可纪者也。” |
qīng fēng liàng jié清风亮节 | 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八卷:“然司空图清风亮节,唐季忠臣。” |
kàn fēng shǐ chuán看风使船 | 比喻跟着时势转变方向,随机应变。 | 《西湖佳话 断桥情迹》:“老娘是个走千家,踏万户,极聪明的人,须看风使船,且待他口声如何。” |
fēng qiáng zhèn mǎ风樯阵马 |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 唐 杜牧《<李贺歌诗集>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zàn shí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
xiān fēng dào qì仙风道气 | 犹仙风道骨。 | 明·屠隆《彩毫记·泛舟采石》:“老爷身着宫锦袍,头戴华阳巾,仙风道气,轩轩霞举。” |
fēng yán fēng yǔ风言风语 | 毫无根据的议论。指带有讽刺性或恶意中伤的言论。也指私下议论或暗中透露;散布某种说法。 | 汉 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狂误。” |
dào gǔ xiān fēng道骨仙风 |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 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 |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
fēng liú rén wù风流人物 |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wú fēng sān chǐ làng无风三尺浪 | 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 |
gāo fēng liàng jié高风亮节 |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tán xiào fēng shēng谈笑风生 |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风生:有兴致;很风趣。 | 宋 辛弃疾《念奴娇 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
shùn fēng shǐ fān顺风使帆 | 顺着风势扯帆行船。比喻趁着有利的情势行事。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宗参政钱端礼居士》:“大丈夫磊磊落落,当用处把定,立处皆真。顺风使帆,上下水皆可。” |
chéng fēng pò làng乘风破浪 |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 《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nòng yǐng tuán fēng弄影团风 | 形容心魂不定。 | 明·汤显祖《牡丹亭·诊崇》:“须不是依花附木廉纤鬼,咱做的弄影团风抹媚痴。” |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xī fēng yǐn lù吸风饮露 |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
kǒu jiǎo shēng fēng口角生风 | 比喻说话流利,能说会道。 |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这样骂人的时候却是口角生风,不再有‘这个是’的打搅了。” |
liú fēng yú yùn流风余韵 | 前人流传下来的风度、情操。 | 清 方宗诚《<古文简要>序》:“高人逸士之流风余韵,可以廉顽而立懦者。” |
fēng yǔ piāo yáo风雨飘摇 | 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 | 《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
yī guǐ tóng fēng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
ruò bù jīn fēng弱不禁风 | 旧时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现指人体质虚弱。 | 唐 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
yǔ sī fēng piàn雨丝风片 | 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
hé fēng xì yǔ和风细雨 |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zhuī fēng niè yǐng追风蹑影 | 见“追风蹑景”。 | 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是好马,那竹批双耳,镜夹方瞳,灭没权奇,追风蹑影,小生虽乏鸿章,敢扬骏骑。” |
shāng fēng bài sú伤风败俗 | 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 《魏书 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
fēng léi huǒ pào风雷火炮 | 形容十分急躁。 |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二回:“上前天我们才到上海,货还没有起完,到了半夜里,忽然宪太太来了,风雷火炮的一阵,马上就要开船,脸上很带点怒色。” |
bié yǒu fēng wèi别有风味 | 别:另外;风味:指特色。另有一种特色。 | 清 王韬《瀛濡杂志》一 六七:“蕹菜一种亦来自异域,茎肥叶嫩,以肉缕拌食,别有分味。” |
fēng qián yuè xià风前月下 | 指良辰美景。 | 唐 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
fēng jí làng gāo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
fēng yún chì zhà风云叱咤 | 叱咤:发怒吆喝。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 明·吾丘瑞《运甓记·广州运甓》:“我军威宣播,风云叱咤呼。” |
yí zhǐ fēng shǐ颐指风使 | 犹言颐指气使。 | 《元典章·户部二·使臣》:“累年以来,朝廷使臣以致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内外诸衙门一切出使臣人等,每到外路,挟恃威势,颐指风使,外路官司抑曲将迎,恐咈其意。” |
hē xī běi fēng喝西北风 | 指没有东西吃。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
fēng qū diàn jī风驱电击 | 形容迅速出击。同“风驰电击”。 | 《宋书 谢晦传》:“散骑常侍、骁骑将军段宏铁马二千,风驱电击,步自竟陵,直至鄢郢。” |
diāo fēng nòng yuè刁风弄月 | 偷情的隐语。 | |
fēng xiàng cǎo yǎn风向草偃 | 偃:卧倒,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主。也比喻有声望的人言行影响世态俗情。 |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引用驽庸,以为党援,而望风向草偃,庶事之康,何异悬瓦砾而责夜光,弦不调而索清音哉!” |
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zhú fēng zhuī diàn逐风追电 | 追赶迅风和闪电。 | 宋·秦观《题腰袅图》诗:“鸾旗日行三十里,焉用逐风追电为?” |
yuè míng fēng qīng月明风清 | 清:清澈。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 孙犁《芦花荡》:“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
fēng chē yún mǎ风车云马 | 见“风车雨马”。 | 明·陈子龙《与客任城太白酒楼歌》:“古来历落吾辈人,风车云马知何极?” |
fēng liú diē dàng风流跌宕 | 跌宕:为人放纵,不拘束。气度超脱,潇洒放逸。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且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不克如愿。今见反来叫他,自是喜欢。” |
tiān mò liáng fēng天末凉风 | 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měi yǔ ōu fēng美雨欧风 | 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清·秋瑾《精卫石》第五回:“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 |
suǒ xiàng fēng mǐ所向风靡 | 风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比喻畏惧强敌,闻风溃败。 | 《晋书·王浚传》:“臣自达巴丘,所向风靡。” |
fēng gǔ qiào jùn风骨峭峻 |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 唐·韩愈《感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
liú fēng yú yùn流风馀韵 | 见“流风馀韵”。 | |
fēng chuī cǎo dòng风吹草动 | 微风一吹;草就晃动。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 《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
sì hǎi chéng fēng四海承风 | 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 《孔子家语 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化若四时而变物也。是以四海承风。” |
chéng fēng zhī zhuó成风之斫 | 同“成风斤”。 | |
fēng zhōng bǐng zhú风中秉烛 | 秉:拿着。风中拿着烛易灭。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 | 元·无名氏《海门张仲村乐堂》第一折:“我将世事都参透,幻身躯似风中秉烛,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 |
táo lǐ chūn fēng桃李春风 |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 宋·杨万里《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 |
fēng zhāng fēng shì风张风势 | 风:通“疯”。比喻故意装出疯癫痴呆的样子。 | 元·李寿卿《度柳翠》楔子:“你这和尚,风张风势,说谎调皮,没些儿至诚的。” |
mǎn zuò fēng shēng满座风生 | 见“满坐风生”。 | 宋·韩淲《涧泉日记》中卷:“谈论滑稽,文彩可观,围棋饮酒,满座风生。” |
wén fēng yuǎn yáng闻风远扬 | 一听到风声,就逃到远方去。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
fēng jǔ yún yáo风举云摇 | 凭借风云飞腾而上。亦比喻飞黄腾达。 | 汉 班固《西都赋》:“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唐 王勃《九成宫颂》:“风举云摇,历神都而一憩。” |
xì fēng bǔ jǐng系风捕景 | 亦作“系风捕影”。①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②比喻不露形迹。 | 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
diē dàng fēng liú跌宕风流 | 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续录二》:“诸君子跌宕风流,自是佳话。” |
mù yǔ zhì fēng沐雨栉风 |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 三国 魏 曹丕《黎阳作》诗:“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
bìng fēng sàng xīn病风丧心 | 风:通“疯”,疯狂。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 | 宋·苏洵《谏论》:“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 |
dà fēng dà làng大风大浪 |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
léi lì fēng xíng雷厉风行 |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
chōng fēng pò làng冲风破浪 |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进。 | 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楼船,不敌今日之铁甲飞轮冲风破浪也。” |
mù lù shū fēng沐露梳风 | 谓受风露轻拂、浸润。 | 宋·王十朋《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诗:“半含欲吐不胜情,沐露梳风睡明月。” |
wú fēng yáng bō无风扬波 | 犹言无风起浪。喻无端生事。 | 明·李贽《读<金胜>》:“无风扬波,无事生事,一人好名,毒流万世,卒使管叔流言,新莽藉口。” |
fēng chén zhī biàn风尘之变 | 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 《晋书·陶璜传》:“夫风尘之变,出于非常。” |
kǔ yǔ qī fēng苦雨凄风 |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情景凄苦悲凉。 | 南朝 梁 殷芸《小说 袁安》:“雹遂为之沉沦,伏而不起,乃无苦雨凄风焉。” |
hǔ xiào fēng chí虎啸风驰 | 啸:兽类的长声吼叫。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夫虎啸风驰,龙兴云属,故重华立而元凯升,辛受生而飞廉进。” |
fēng yǐng fū yān风影敷衍 | 指罗织罪名,捕风捉影,诬赖人。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朗丁》:“飞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风影敷衍。 |
zhuī fēng bǔ yǐng追风捕影 | 追寻如风、影那样虚空的东西。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伍子登科记·祭头巾》:“祭遇者拾芥拈芹,似我时追风捕影。” |
guān huà tīng fēng观化听风 | 谓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 《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颜师古注:“言改易视听,欲急闻见善政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