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uān jiā duì tóu冤家对头 | 仇人,仇敌。 | 清·李渔《慎鸾交·狠图》:“谁想才学之才与钱财之财两下里是冤家对头,从来不肯见面的。” |
jiā jiā hù hù家家户户 | 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户,闹轰轰的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 |
bài guó sàng jiā败国丧家 | 败:衰败,沦亡;丧:丧失。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 《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
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
kāi guó chéng jiā开国承家 | 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 《周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
chuàng jiā lì yè创家立业 | 立业:建立事业。成立家庭,建立家业。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我还要创家立业哩!” |
yōu gōng rú jiā忧公如家 | 忧:忧虑。忧虑国事,就像忧虑家事一样。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杨洪传》:“洪少不好学问,而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
shèng fù bīng jiā cháng shì胜负兵家常势 | 兵家:军事家;势:情势。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 《旧唐书·宪宗纪》:“胜负兵家常势,不可以一将失利,便沮或计。” |
yuān jiā kě jiě bù kě jié冤家可解不可结 | 佛教主张结下冤仇的双方最好是化解冤仇,不要结仇不放。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5回:“但冤家可解不可结,莫若只早早的做了亲,使他空费了一番心机,强似挞之于市。” |
pò jiā jié chǎn破家竭产 | 见“破家败产”。 |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后唐明宗尝入仓观受纳……曰:‘仓禀宿藏,动经数岁,若取之如此,后岂免销折乎?’吏因诉曰:‘自来主藏者所以至破家竭产以偿欠,正为是。’” |
fàn jiā fú zhái泛家浮宅 | 泛:漂浮水上。形容以船为家,浪迹江湖。 | 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龚惟长先生》:“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 |
sì hǎi wéi jiā四海为家 |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
qīng jiā bài chǎn倾家败产 | 见“倾家荡产”。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为这点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 |
tōng jiā zhī hǎo通家之好 | 指两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有西邻赵国器,是这扬州奴父亲,与老夫三十载通家之好。” |
kuī shè bǎi jiā窥涉百家 | 窥涉:关涉,关系;百家:各种学术流派。指广泛地学习,多方地汲取。 | 汉·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叩贯,不能宙知。” |
jiā cháng lǐ duǎn家常里短 | 犹“家长里短”。 | 老舍《全家福》第三幕:“今天是星期天,咱们就作为是坐在茶馆,谈谈家常里短,请把事情告诉我吧!” |
zhū zǐ bǎi jiā诸子百家 | 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后用来对我国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
dà jiā guī xiù大家闺秀 | 大家:世家望族;闺秀:出身名门的女子。原指富贵人家有才德的女子。现泛指富人家未出嫁的女子。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
jiā chuán hù sòng家传户诵 | 家家户户传习诵读。 | 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
dǎ jiā jié dào打家截道 | 谓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 | 元·关汉卿《四春园》第二折:“一生杀人放火,打家截道,偷东摸西。” |
kān jiā běn lǐng看家本领 | 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 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为民兄,您再教它几句您的看家本领。” |
wàn jiā zhī hóu万家之侯 | 指诸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有大小,根据每个诸侯统治的家庭而决定。 |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万家之侯。” |
jiā pín rú xǐ家贫如洗 | 家里穷得像水冲洗过一样;什么都没有。形容贫穷到了极点。 | 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小生幼习儒业,颇读诗书,争奈家贫如洗。” |
gǎi huàn jiā mén改换家门 | 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若到阵上一战成功,但得一官半职,改换家门,可也母亲训子有功也。” |
jiā chuán rén sòng家传人诵 | 家家户户传习诵读。 | 宋 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
sì hǎi yī jiā四海一家 |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
zhōng dǐng zhī jiā钟鼎之家 | 富贵宦达之家。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
gù jiā zǐ dì故家子弟 | 故家:世家大族。昔日官宦人家的子弟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王生独自回进房来,对刘氏说道:‘我也是个故家子弟,好模好样,不想遭这一场,反被那小人逼勒!’说罢,泪如雨下。” |
yuān jiā lù xiá冤家路狭 | 见“冤家路窄”。 | 《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就是……天哪!这真是冤家路狭啊!” |
bù shì yuān jiā bù pèng tóu不是冤家不碰头 | 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 康濯《春种秋收》:“还是开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就说巧不巧地闹了个‘不是冤家不碰头’啊!” |
rú shǔ jiā zhēn如数家珍 | 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 《清朝野史大观 郭生始创戏院》:“吴县王鹤琴先生耆年硕德,与谈吴中掌故,则掀髯抵掌,如数家珍。” |
guó jiā dà jì国家大计 | 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
yōu guó wàng jiā忧国忘家 | 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 《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
jī zhù yī jiā机杼一家 | 指文章能独立经营,自成一家。 | 北齐 魏收《魏书 祖莹传》:“文章须出自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生活也。” |
jiàng yù zuò jiā匠遇作家 | 匠:工匠;作家:行家。工匠碰到行家。比喻双方本领相当。 | 元·无名氏《定时捉将》:“今日棋逢对手,匠遇作家也,你是好武艺为魁,我和你再战几百合。” |
jiā wú dàn shí家无担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担。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 宋朝苏轼《乞赙赠刘季孙状》:“今年五月卒于官所,家无儋(担)石。” |
jiā fán zhái luàn家烦宅乱 | 家中上下不得安宁。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 | 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不要家烦宅乱,枉惹人耻笑,我则今日辞了母亲,我往汴京寻我舅舅,自作个营运去。” |
jiā jì rén bì家骥人璧 | 喻指优秀人才。 | 明·胡应麟《诗薮·国朝下》:“穆庙时,寓内承平,荐绅韦布,操觚令简,家骥人璧,云集都下。” |
qì jiā dàng chǎn弃家荡产 | 犹倾家荡产。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承继家业耳!” |
hēi jiā bái rì黑家白日 | 不分昼夜,整天整夜。 | 《红楼梦》第三八回:“贾母笑道:‘明日叫你黑家白日跟着我,我倒常笑笑儿,也不许你回屋里去。’” |
guó jiā jiāng xīng,bì yǒu zhēn xiáng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 祯祥:吉兆。国家兴盛必定有某种征兆。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
jiā jǐ rén zú家给人足 | 给:丰足、富裕。家家富裕;人人饱暖。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
jiā yù hù xiǎo家喻户晓 |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都清楚;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 宋 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
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家丑不可外扬 |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欲要讼之于官,争奈家丑不可外扬,故尔中止。” |
guó jiā dòng liáng国家栋梁 | 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
pò guó wáng jiā破国亡家 |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 唐 汪遵《咏酒二首》诗:“后人不识前贤意,破国亡家事甚多。” |
jiā yù hù xí家喻户习 | 家家通晓,户户熟悉。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余以《琵琶》虽极天工人巧,终是传奇一家语。当今家喻户习,故易于动人。” |
chěng yī jiān yán成一家言 |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 《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
jiā yè diāo líng家业雕零 | 家业:家产;雕零:零落。家道衰落。 | 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不幸轮到老身,家业雕零,无人养济。” |
ān guó níng jiā安国宁家 | 指治理国家。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
wáng guó bài jiā亡国败家 | 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
bái shǒu qǐ jiā白手起家 | 白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由一无所有而创立事业。比喻在一无所有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 | 谢觉哉《一支不平凡的生产队伍》:“很多社和组只利用了一部分救济款作资金甚至是白手起家的。” |
jiā yán xié xué家言邪学 | 家言:一家之言,指偏见;邪:不正当;邪学:邪说。指偏见邪说。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此家言邪学所以恶儒者也。” |
fá bīng zhī jiā伐冰之家 | 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因以“伐冰之家”称达官贵族。 | 《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
fàn zhái fú jiā泛宅浮家 | 谓以船为家。 | 宋·张元干《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词:“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宋·陆游《书志》诗:“老身长子知无憾,泛宅浮家苦未能。” |
shū xiāng rén jiā书香人家 | 同“书香门第”。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
jiā jī yé zhì家鸡野雉 | 雉: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 晋·何法盛《晋中兴书》第七卷:“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贱厌家鸡,爱野雉,皆进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 |
zuǒ jiā jiāo nǚ左家娇女 | 晋左思《娇女诗》有“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之句,后以“左家娇女”指美丽可爱的少女。 | 晋·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唐·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诗:“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 |
chéng jiā lì jì成家立计 | 犹言成家立业。 | 元·刘致《红绣鞋·劝收心》套曲:“不指望成家立计,则寻思卖笑求食。” |
bā chù bǎi jiā罢黜百家 |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
dà jiā fēng fàn大家风范 |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8回:“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 |
kān jiā běn shì看家本事 | 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 李劼人《天魔舞》第1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
sān guò jiā mén ér bù rù三过家门而不入 | 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 陶铸《崇高的理想》:“如众所周知的,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 |
fù jiā jù shì富家巨室 | 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 清 龙启瑞《〈粤西团练辑略〉序》:“富家巨室捐资以助饷者,丁壮冒白刃涂原野者,绅士之督率奔走者,或转战破贼经岁不家食者:用民之力,亦几于尽。” |
guó chóu jiā hèn国仇家恨 | 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 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九回:“孩子,想当初你姑爹……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呀!” |
yǎng jiā hú kǒu养家糊口 | 谓勉强养活家人,使不饿肚。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15回:“养家糊口,个个皆然。” |
pò jiā wáng guó破家亡国 |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 唐 杜牧《隋苑(红霞一抹广陵春)》诗:“却笑丘墟隋炀帝,破家亡国誊谁人?” |
dàng chǎn qīng jiā荡产倾家 | 指丧失全部家产。 | 明 杨珽《龙膏记 脱难》:“尽他万千挜靶,乱国家使些奸诈,少不了荡产倾家,能几日状孤做大。” |
shēn jiā xìng mìng身家性命 | 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掌握之中。” |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ǔ dì wáng ji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 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9卷:“陈辛曰:‘我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数日,去赴选场,偕众伺候挂榜。” |
jiā jǐ mín zú家给民足 |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
zhì pǔ jiā chuán治谱家传 | 谱:表册;治谱:指记载治理地方方略的书册。指父子兄弟居官都有治绩。 | 《南齐书·傅琰传》:“琰父子并著奇绩,江左鲜有。世云诸傅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 |
yuān jiā lù zhǎi冤家路窄 | 冤家:仇人。仇人在狭路上相遇;来不及回避。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 |
hé jiā huān合家欢 | 指全家老小都到场的场面或合拍的照片。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当日连杨衙小夫人张氏都请过来,做个合家欢筵席,这一场欢喜非小。” |
gū jiā guǎ rén孤家寡人 | 三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 清 曾朴《孽海花》第65回:“云岫的一妻一妾,也为这件事,连吓带痛的死了。到了今日,云岫竟变了孤家寡人了。” |
yú jiā wéi guó于家为国 | 为国家为人民。 |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知你结勾他邦,可甚于家为国。” |
pò jiā xiàn lìng破家县令 | 指横暴的地方官。 | 明 敖英《东谷赘言》上卷:“人有恒言:‘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予谓此言,强宗豪右当常讼之。” |
jiā dào cōng róng家道从容 | 指家庭生活条件充裕。 | 《剪灯余话·秋千会记》:“又教蒙古生数人,复有月俸,家道从容。” |
qīng jiā pò chǎn倾家破产 | 拿出或丧失掉全部家产。 | 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倾家破产,急士之穷,轻身下气,而交名胜。” |
shēng fó wàn jiā生佛万家 | 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 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
jiā wú dàn shí家无儋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狂生》:“济宁有狂生某,善饮;家无儋石,而得钱辄沽,殊不以穷厄为意。” |
jiā fǎn zhái luàn家反宅乱 | 见“家烦宅乱”。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月娘道:‘他见你家反宅乱要去,你管他腿事?’” |
xiè jiā huó jì谢家活计 |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着称,见《宋书·谢惠连传》。后遂以“谢家活计”喻指赋诗。 |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着称,见《宋书·谢惠连传》。 |
āi jiā àn hù挨家按户 | 挨:依次,顺次。一家一户,户户不漏。 | 老舍《四世同堂》:“自从他作了副里长,随着白巡长挨家按户地收铜铁,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 |
pò jiā dàng yè破家荡业 | 见“破家荡产”。 | 《元典章·刑部·禁诱略》:“必须督责补买,及供给一切诸物。因而逼临,破家荡业,无可展免。” |
háng jiā lǐ shǒu行家里手 | 精通这种业务的人。里手:内行人。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
fù jiā dà shì富家大室 | 亦作“富家巨室”。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 宋·何薳《春渚纪闻·二富室疏财》:“所谓富家大室者,所积之厚,其势可以比封君,而钱足以使鬼神。” |
dǎ jiā jié dào打家劫盗 | 劫:抢夺。指到人家里抢劫财物。 | 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但凡打家劫盗,杀人夺财,都是俺两个当先。” |
dāng jiā lì jì当家立纪 | 指管理家务。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岁,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来就是个灯人儿。风流俊俏,百伶百俐,当家立纪、针指女工、双陆棋子,不消说。” |
bài jiā zǐ败家子 | 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 | 老舍《诗人》:“这些行动都是有失正统的,故每每呼诗人为怪人、为狂士、为败家子。” |
wàn jiā shēng fó万家生佛 |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 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
jiā fān zhái luàn家翻宅乱 | 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shì清官难断家事 | 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内部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
jiā yǒu bì zhǒu,xiǎng zhī qiān jīn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 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
kè bó chéng jiā刻薄成家 | 刻薄:冷酷无情。用残忍刻薄的手段发家致富。 |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
fǎ jiā bì shì法家拂士 |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 | 《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yī jiā wú èr一家无二 | 谓一家之人没有两样。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这个女孩儿,也是有缘,我认了做义女,她自到我家来,倒也亲热,一家无二。” |
jiā dào zhōng luò家道中落 | 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虽然他家太爷做了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那里一时拿的许多银子出来?” |
wàn guàn jiā cái万贯家财 | 形容家产极丰。 | 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万贯家财,在赵江梅家作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