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xián cái jūn zǐ贤才君子 | 指有才有德的人。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 |
| dǎ zhǒng liǎn chōng pàng zī打肿脸充胖子 |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章:“打肿脸充胖子,你还知道羞耻不?” |
| yǐn jūn zǐ隐君子 | 隐居逃避尘世的人,借指吸毒成瘾或吸烟成瘾的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隐君子也。” |
| zǐ chéng fù yè子承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利山和尚》:“僧问:不历僧只获法身,请师直指。师云:子承父业。” |
| yǎn pí zǐ báo眼皮子薄 | | |
| dāo zǐ zuǐ dòu fǔ xīn刀子嘴豆腐心 | 形容人说话尖刻,但心肠很软弱。 | 浩然《艳阳天》第39章:“焦二菊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硬的不怕,软的受不了。” |
| bǎi jiā zhū zǐ百家诸子 | 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 晋·常璩《华阳国志·梓橦人士》:“自五经四部、百家诸子、伎艺算计、卜数医术。” |
| yú zǐ lù lù余子碌碌 | 余子:其他的人。指其他人平庸无能,表示对别人的轻视。 | 《后汉书·猿文苑传下·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
| fù xī zǐ hé父析子荷 | 父劈柴,子担柴。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 | 唐·白居易《唐故潮州长城县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鎡基富贵,焯耀家邦,不当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 |
| lí yuán zǐ dì梨园子弟 | 见“梨园弟子”。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时齐集湖亭,各演杂剧。” |
| shuāng qī ruò zǐ孀妻弱子 | 寡妇和年幼的孤儿。 | 《列子·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
| yǎ zǐ tuō mèng哑子托梦 | 见“哑子做梦”。 |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做了个哑子托梦,说不的这场板障。” |
| shū rén jūn zǐ淑人君子 | 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 《诗经·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
| wǒ fǔ zǐ pèi我黼子佩 | 谓夫妻同享荣华。 | 汉·扬雄《琴清英》:“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无道,我负子戴。” |
| qiān qiān jūn zǐ谦谦君子 |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 《周易 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
| zhū zǐ bǎi jiā诸子百家 | 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后用来对我国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
| yán huáng zǐ sūn炎黄子孙 | 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 | 王朔《浮出海面》:“我和她对视一会儿,承认:‘那倒也是,炎黄子孙嘛。’” |
| yī zǐ shī zhāo,mǎn pán jiē shū一子失着,满盘皆输 | 着:下棋落子。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关键性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 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 |
| nǎo zǐ shēng xiù脑子生锈 | 比喻思想僵化。 | |
| mìng gēn zǐ命根子 | 有生命或精力来源的东西。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或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9章:“宝生在他们老公母俩心上,真像命根子,宝贝疙瘩。” |
|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个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错过了。” |
|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 九族:本人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子、孙、曾孙、重孙。一个孩子领悟天道,整个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 |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错过了。” |
| bā gān zǐ dǎ bù zháo八竿子打不着 | 比喻远得不沾边。 | 母国政《飘飞的大雪》:“现在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在国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友,想方设法要出去。” |
| ǎi zǐ guān cháng矮子观场 | 场:戏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全心即佛,全佛即人,直是饥人见饭;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何殊矮子观场。” |
| 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挟天子令诸侯 |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 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 |
| shù zǐ chéng míng竖子成名 | 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 《晋书 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
| gāo yè dì zǐ高业弟子 | 高业:高才。指优秀的门生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玄传》:“马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
| jūn zǐ ài rén yǐ dé君子爱人以德 |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爱:爱护;德:道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和帮助他人。指对人不偏私,不姑息。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 zǐ mǔ xiāng quán子母相权 | 子母:古代称钱币重的为母,轻的为子。比喻轻重并行,维持一定的平衡。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货币之重者、大者为母,轻者、小者为子。币轻物贵,推行重币以市贵物,称母权子;币重物轻,推行轻币以市贱物,亦不废重,称之权母。” |
| gū chén niè zǐ孤臣孽子 | 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朱熹集注:“孤臣,远臣;孽子,庶子。” |
| yī chuí zǐ mǎi mài一锤子买卖 | 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 | 老舍《女店员》第二幕:“咱们哪,砂锅砸蒜,一锤子的买卖,我永远不再到这儿来!” |
| ǎi zi lǐ bá jiāng jūn矮子里拔将军 | 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 | 清 石玉昆《小五义》第53回:“常言一句俗话说:‘矮子里选将军。’” |
| yì zǐ ér jiào易子而教 |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 |
| tiān zǐ mén shēng天子门生 | 指由皇帝亲自考试录取的第一名儒生 | 宋·岳珂《桯史·天子门生》:“卿乃朕自擢,秦桧日荐士,曾无一言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
| huāng zǐ chán sūn荒子孱孙 | 孱:低劣。指不成材的子孙,放荡无行的后代。 | 宋·欧阳修《本论》:“虽有荒子孱孙,犹七八百岁而后已。” |
| yǒu liǎng xià zǐ有两下子 | 比喻有点本领。 | 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这个角色还是有两下子的。” |
| shuǎ zuǐ pí zǐ耍嘴皮子 | 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 傅光明《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他绝不是那种耍嘴皮子,卖弄搞笑那种作家。” |
| shī yún zǐ yuē诗云子曰 | 《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 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
| zǐ xià xuán chún子夏悬鹑 | 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 《荀子 大略》:“子夏家贫,衣若悬鹑。” |
| jīng shǐ zǐ jí经史子集 | 经:经书,儒家经典;史:史书;子: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经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新唐书·艺文志》:“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 |
|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 zéi fū rén zhī zǐ贼夫人之子 | 贼:毁坏;夫:这,那。害了人家的儿子。对引导别人犯错误者的斥责。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
| hè zǐ méi qī鹤子梅妻 | 指宋隐士林逋以鹤为子、以梅为妻事。清董以宁《河满子·同程村闲话》词:“若比孤山林处士,但非鹤子梅妻。”亦喻指妻子儿女。 | 清·董以宁《河满子·同程村闲话》词:“若比孤山林处士,但非鹤子梅妻。” |
| è hǔ bù shí zǐ恶虎不食子 |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曰:‘恶习虎不食子。’” |
| jūn zǐ bù duó rén zhī hào君子不夺人之好 |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好:喜爱。道德高尚的人不夺取人家喜爱的东西。 | 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这里劝着道着他不采分毫,别人的首级他强要,他小心儿不肯自量度,可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 |
| wén zǐ tóng shēng文子同升 | 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 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
| bó wù jūn zǐ博物君子 | 指博学多识的人。 | 《史记 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 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
| bù xiào zhī zǐ不孝之子 | 不孝顺的子孙。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 |
| èr dào fàn zǐ二道贩子 | 指非法地买进卖出商品以获利的商贩。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3章:“人民币魔力无边,只要肯出高价,二道贩子手里有的是软卧票。” |
| zǐ wéi fù yǐn子为父隐 | 儿子帮父亲隐瞒恶迹。这是封建纲常礼教所提倡的。 | 《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
| tú zǐ tú sūn徒子徒孙 | 徒弟和再传的徒弟。比喻一脉相传的人(含贬意)。 | 《花月痕》第51回:“是夜心印沐浴更衣,召集徒子徒孙。” |
| sān chǐ tóng zǐ三尺童子 | 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 《宋史·胡铨传》:“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
| luàn kòu mào zǐ乱扣帽子 | 指随意给别人定性。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你乱扣帽子。” |
| ruǎn dīng zǐ软钉子 | 比喻委婉的回绝或批评。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总办碰了他这么一个软钉子,气的又不敢恼出来,只得和他软商量。” |
| wán kù zǐ dì纨绔子弟 | 旧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纨:细绢;纨绔:细绢做的裤子。 | 《宋史 鲁宗道传》:“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 |
| zuǒ duì rú rén,yòu gù zhì zǐ左对孺人,右顾稚子 | 孺人:对妇女的尊称,借指妻子;稚子:幼儿。左边对着妻子,右边看顾小孩。指家庭生活。 | 清·黄宗羲《刘伯绳先生墓志铭》:“先生既绝交息游,左对孺人,右顾稚子,郁郁无可告语。” |
| duàn xiàn yào zǐ断线鹞子 | 犹言断线风筝。鹞子,指纸鸢,鸟形风筝。 |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是这厮识局知趣,见机而作,恰是断线鹞子,一般再也不来,落得先前受用一番,且又完名全节。” |
| mù kōng yú zǐ目空馀子 | 见“目中无人”。 | |
| zǐ sūn hòu dài子孙后代 |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2章:“树活皮,人活脸,他金家的子孙后代都成了众人唾骂的对象!” |
| tiān zǐ wú xì yán天子无戏言 | 指帝王说话算数。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重言》:“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 |
| rú zǐ kě jiào孺子可教 | 指年轻人可培养。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
| jiā rén fù zǐ家人父子 | 家人:一家人。指一家人。 | 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耶?” |
| mò zǐ qì sī墨子泣丝 | 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 | 《淮南子·说林训》:“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 |
| tiān zhī jiāo zǐ天之骄子 | 骄子:宠儿。老天爷的宠儿。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天之骄子”;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现指条件极其优越;特别幸运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
| tiān wáng lǎo zǐ天王老子 | 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5章:“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改霞到生宝的草棚屋做媳妇去!” |
| bù dāng rén zǐ不当人子 |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多谢厚情,只是无功受禄,不当人子,老汉转来,定当奉酬。” |
| mǔ cí zǐ xiào母慈子孝 |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 《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
| yàn yì zǐ sūn燕翼子孙 | 燕翼:燕子用翅膀覆盖着它的小燕子。比喻保护子孙。 |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治厥孙谋,以燕翼子。” |
| niè zǐ gū chén孽子孤臣 | 被疏远、孤立的臣子与失宠的庶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二○回:“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委得的。” |
| huì zǐ shàn pì惠子善譬 | 把别人的长处看作短处,强迫别人改变。 | 《新序·善说》:“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 |
| wǔ chǐ tóng zǐ五尺童子 | 同“五尺之童”。 | 《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
| lǎo yóu zǐ老油子 | 指老于算计的人。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看他也不象习于行旅,相当难缠的‘老油子’,因而答应容留。” |
| wǔ chǐ shù zǐ五尺竖子 | 同“五尺之童”。 | 战国·赵·荀况《荀子·仲尼》:“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 |
| luàn chén zéi zǐ乱臣贼子 | 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
| xié tiān zǐ yǐ zhēng sì fāng挟天子以征四方 | 挟:挟制。挟制皇帝,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 pèng yī bí zǐ huī碰一鼻子灰 | 想讨好而结果落个没趣。 | 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你们可能碰一鼻子灰,或者对你们提出的问题不重视,或者对问题见解不同。” |
| zǐ sūn hòu bèi子孙后辈 |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 邓小平《搞建设要利用外资和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这也包括他们的子孙后辈。” |
| yìn zǐ fēng qī荫子封妻 | 妻子得到封号,子孙获得世袭官爵。指建立功业,光耀门庭。 | 明 汤显祖《邯郸记 东巡》:“我暂把洛阳绕一遭,专等你捷音来报。那时节呵重叠的荫子封妻恩不小。” |
| fù zǐ wú gé sù zhī chóu父子无隔宿之仇 | 宿:夜。父子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指仇怨容易消除。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
| yóu xián gōng zǐ游闲公子 | 指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 《史记·货殖列传》:“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
| kǎi tì jūn zǐ恺悌君子 | 恺悌:平易近人。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二年》:“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
| shī zǐ bó tù狮子搏兔 | 比喻对小事情也非常重视、用出全部力量。 | 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
| shǐ pén zǐ屎盆子 | 比喻恶名或坏事。 | 王朔《空中小姐》:“那你说我是饭桶也罢了,何苦把这么个屎盆子往我头上扣。” |
| miàn hóng bó zǐ cū面红脖子粗 | 脸红脖子变粗。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 高阳《玉座珠帘》:“皇帝面红脖子粗地大骂言官沽名钓誉,恭王与醇王自恃长亲,渺视皇帝,话越说越多,也越离谱了。” |
| yǒu zǐ cún yān有子存焉 | 焉:表示陈述的语气词。有儿子在。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 rén yì jūn zǐ仁义君子 |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 《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
| zǐ nǚ yù bó子女玉帛 | 原指人民与财产。后用以泛指财物、美女。 | 《左传 僖工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他生焉。” |
| yù zǐ yùn sūn毓子孕孙 | 毓:养育。繁衍子孙。 | 汉 蔡邕《刘镇南碑》:“况乎将军,牧二州,二纪功载王府,赐命优备,赖而生者,毓子孕孙,能不歌叹!” |
| tù zǐ bù chī wō biān cǎo兔子不吃窝边草 | 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干坏事。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6章:“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这老虎单吃回头食。” |
| shā zhì jiào zǐ杀彘教子 | 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 zhōng chén xiào zǐ忠臣孝子 | 对君主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 | 战国·赵·荀况《荀子·礼论》:“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 |
| yú qī nòng zǐ娱妻弄子 | 和妻子儿女玩乐。 | 《西游补》第九回:“如今天下有两样待宰相的,一样是吃饭穿衣,娱妻弄子的臭人……一样是卖国倾朝,谨具平天冠,奉申白玉玺。” |
| dà rén jūn zǐ大人君子 | 大人:古代尊称;君子:指品行好的人。指才德兼备的人。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中宗》:“庸人视之,如推车于太行之险,大人君子视之,一苇可杭之浅者也。” |
| yǒu qí fù bì yǒu qí zǐ有其父必有其子 | 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 | 《孔丛子·居卫》:“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
| xū mí jiè zǐ须弥芥子 | 意思是偌大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刚刚合适。形容佛法无边,神通广大。也形容诗文波诡变幻,才思出众。 | 《维摩经不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
| fàn fū sú zǐ贩夫俗子 | 贩夫:指贩卖货物的小商人。泛指商贩等下层平民。 | 明 顾大典《青衫记 茶客娶兴》:“况且刘员外是个为客的人,贩夫俗子,教我怎生伴着他。” |
| zǐ zǐ sūn sūn子子孙孙 | 子孙后裔;世世代代。 | 《书·梓材》:“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
| xiā zǐ mō yú瞎子摸鱼 | 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调查研究。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