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海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海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sū hǎi hán cháo苏海韩潮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蚤岁清词,吐出班香宋艳;中年浩气,流出苏海韩潮。”
dào shān xué hǎi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dōng hǎi lāo zhēn东海捞针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元 柯丹丘《荆钗记 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tiān yá hǎi jiǎo天涯海角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hǎi shuō shén liáo海说神聊漫无边际的胡吹乱谈。王蒙《友人和烟》:“我呢,要请老兄多多恕罪,从此戒烟戒酒,戒牌戒棋,海说神聊,我也再是奉陪不起。”
zhù shān zhǔ hǎi铸山煮海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
míng yáng sì hǎi名扬四海四海:指全国各地。名声传遍全国。形容名声很大。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hé mù hǎi kǒu河目海口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诗经 大雅 生民》:“后稷呱矣。”唐 孔颖达疏:“若孔子之河目海口,文王之四乳龙颜之类。”
jiāng hǎi zhī xué江海之学学:学识,学问。如江海般浩瀚无边的学识。比喻学识渊博。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先生江海之学,小道是井底之蛙,焉敢班门弄斧。”
hǎi fèi shān yáo海沸山摇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明 无名氏《那吒三变》第三折:“小圣啸起大风,刮的来天昏地暗,海沸山摇。”
sì hǎi chéng fēng四海承风指全国都接受教化。《孔子家语 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化若四时而变物也。是以四海承风。”
fān jiāng jiǎo hǎi翻江搅海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形容吵闹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龙能喷云暧雾,播土扬沙。有巴山捎岭的手段,有翻江搅海的神通。”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指挥说地谈天口,来诱翻江搅海人。”
jiāng fān hǎi fèi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三折:“瞅一眼江翻海沸,喝一声地惨天昏。”
hǎi dài qīng shì海岱清士海岱:东海与泰山之间的地方,引申为海内。海内的清廉之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yuán yòu hǎi hán原宥海涵宥:赦罪;原宥:原情赦罪;海涵:像大海一样气量大。原情赦罪,宽容包涵。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蕃传》:“大司农刘佑、迁尉冯琨、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
shī shān xuè hǎi尸山血海形容杀人之多。《三国志平话》中卷:“两壁相并,把长安变为尸山血海。”
yí shān jié hǎi移山竭海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云笈七签》卷二三:“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céng jīng cāng hǎi曾经沧海曾经:以前经历过;沧海:大海。曾经见过大海。后比喻人见过大世面;眼界很高。唐 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cái dà rú hǎi才大如海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ròu shān jiǔ hǎi肉山酒海肉积得像山一样高,酒像海水一样多。形容丰盛的酒席。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原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
shēng sǐ kǔ hǎi生死苦海佛教语。指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唐·慧能《坛经·行由品》:“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shí làn hǎi kū石烂海枯直到石头变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清·王维城《新乐府》之二:“报施适当非为过,虎头蛇尾事可耻,石烂海枯团体固。”
hǎi hán dì fù海涵地负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宋·陈亮《笏记》:“皇帝陛下,日照天临,海涵地负。”清·王韬《重刻〈曾文正公文集〉叙》:“公具海涵地负之才,出其余力为词章,已足以弁冕群贤,推倒一世。”
yáng míng sì hǎi扬名四海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jià hǎi qíng tiān架海擎天架海:横跨大海;擎天:支撑上天。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他是个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执戟小人哉。”
hé bēn hǎi jù河奔海聚比喻思路开阔,文辞畅达。元 刘壎《隐居通议 理学二》:“与朱文公往复辩论,每书辄倾竭浩荡,河奔海聚。”
zhòng chuān fù hǎi众川赴海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起。《隋书·音乐志中》:“天覆地载,成以四时。惟皇是则,比大于兹。群星拱极,众川赴海。万宇骏奔,一朝咸在。”
náng kuò sì hǎi囊括四海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hǎi dǐ lāo zhēn海底捞针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海底捞针,那寻一个。”
yú hǎi qiáo shān渔海樵山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清·方文《留别马倩若兼订毗陵之游》诗:“渔海樵山过此生,向平儿女未忘情。”又《送旻昭御史征兵广西》诗:“愿君早奏升平略,鱼海樵山任所之。”
tián hǎi yí shān填海移山把山移开填入大海之中。指仙术法力广大。比喻决心极大。
jiǎo hǎi fān tiān搅海翻天搅:搅拌;翻:反转。比喻力量声势极其壮大。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两人搅海翻天,只是打得高兴,周智在旁只叫‘利害!’”
kǔ hǎi wú biān苦海无边苦海:原为佛家语。苦难像大海无边无际。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cí jīn dǎo hǎi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xiān hé hòu hǎi先河后海谓分清源流。《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yí shān zào hǎi移山造海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朱德《和何香凝主任〈农村〉原韵》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万人民涌向前。”
dāo shān xuè hǎi刀山血海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有等恶人,受罪如刀山血海,拔舌油锅……诸般罪孽。”
qíng tiān niè hǎi情天孽海孽:罪恶。天大的情欲,罪孽的深渊。旧指男女深深地陷入情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
píng shān fù hǎi凭山负海凭:依靠;负:背倚。依凭山峦,背倚大海。形容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2卷:“福州凭山负海,东南都会,富庶之邦。”
duī shān jī hǎi堆山积海形容东西极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shān nán hǎi běi山南海北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hǎi bù yáng bō海不扬波比喻太平无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rì yuè jīng tiān,hé hǎi dài dì日月经天,河海带地日月天天经过天空,江河天天流经大地。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hé hé hǎi gān河涸海干河流干涸,大海枯竭。比喻穷尽、彻底,不留余地。《三峡五义》第五五回:“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说菜是剩下的,酒是浑的,坛子也摔了,盘子碗也砸了,还骂了个河涸海干。”
jiāng hǎi bù nì xiǎo liú江海不逆小流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jiāng fān hǎi dǎo江翻海倒犹江翻海沸。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9回:“虎踞深林,顷刻里江翻海倒;蜂屯三澨,一霎时火烈烟飞。”
shí lè hǎi kū石泐海枯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清·倪会鼎《与人书》:“倘邀数行,与贵通家商此数种,传之通邑大都,此为寿我先人,虽石泐海枯,义存无斁。”
wén jiāng xué hǎi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唐·郑愔《柏梁体联句》:“文江学海恩济航。”
hú dǎ hǎi shuāi胡打海摔比喻经得起磕碰,不娇贵。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胡打海摔的惯了的。”
jiāng hǎi shì江海士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háng hǎi tī shān航海梯山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南朝 梁 简文帝《大法颂》序:“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
chūn shēn sì hǎi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愁深似海’。”
hé qīng hǎi yàn河清海晏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唐 顾况《八月五日歌》:“率土普天无不乐,河清海晏穷寥廓。”
pān lù jiāng hǎi潘陆江海陆:晋代诗人陆机;潘:晋代诗人潘岳。比喻有文才的人。唐·陈子良《辨正论序》:“郁郁闲缛锦之文,飘飘竦陵之气,班贾金玉,未可同年,潘陆江海,宁堪方驾。”
hǎi xiào shān bēng海啸山崩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fù dōng hǎi ér sǐ赴东海而死赴:往,去。跳进东海淹死。形容决心很大。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guān yú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观于海者难为水观:看。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shòu shān fú hǎi寿山福海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2回:“屏门上,挂一轴‘寿山福海’的横披画。”
cāng hǎi sāng tián沧海桑田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zhì zài sì hǎi志在四海犹志在四方。北周·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一》:“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dà hǎi lāo zhēn大海捞针在大海里捞一枚针。比喻范围大;没有线索;事情很难办成。含有白费力气之意。明 王錂《春芜记 定计》:“觅利如大海捞针,搅祸似干柴引火。”
chūn guāng rú hǎi春光如海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叶圣陶《春光不是她的了》:“不知什么地方送来蜜蜂的嗡嗡声,似乎带着花和香气;正所谓春光如海呢!”
yì hǎi ēn shān义海恩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hú chī hǎi hē胡吃海喝无节制地大吃大喝。
lù hǎi pān jiāng陆海潘江比喻文才很大。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niè hǎi qíng tiān孽海情天孽:罪孽。罪孽的渊海,情欲的天国。指青年男女深溺于爱情造下的罪孽境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着四个大字‘孽海情天’。”
fān jiāng dǎo hǎi翻江倒海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形容水势很大;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唐 李筌《太自阴经》:“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
bā xiān guò hǎi八仙过海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hǎi wū chóu tiān海屋筹添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bǎi chuān fù hǎi百川赴海百:表示多。川:江河。所有江河都流归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朱子语类·卷二·理气下》:“百川赴海而海不溢。”
mèn hǎi chóu shān闷海愁山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元 施惠《幽闺记 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
hú hǎi piāo líng湖海飘零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shān zōu hǎi shì山陬海筮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清 王晫《今世说 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筮,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jiǔ zhōu sì hǎi九州四海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huí shān zhuǎn hǎi回山转海转动山海。比喻力量巨大。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dōng hǎi jīng bō东海鲸波东海上的汹涌波涛。比喻来自东方的侵略。高珪《岳坟感赋》诗:“东海鲸波谁可靖,只今惜少岳家军。”
huàn hǎi fú chén宦海浮沉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茅盾《子夜》:“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tiān nán hǎi běi天南海北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②形容(谈话)漫无边际。杨朔《熔炉》:“他素来最能关心战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样调皮捣蛋的人,一经他教育改造,都能脱胎换骨。”
shān gāo hǎi shēn山高海深比喻恩情深厚。
hǎi wū tiān chóu海屋添筹海屋: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宋 苏轼《东坡志林》卷二:“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shān hū hǎi xiào山呼海啸山在呼叫,海在咆啸。形容气势盛大。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
sì hǎi wéi jiā四海为家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shí chén dà hǎi石沉大海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qíng shēn rú hǎi情深如海形容感情深厚,像大海一样不可量。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堪爱堪爱真堪爱,鸾凤情深如海,携手上阳台,了却相思债。”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shén tōng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hǎi hé shí làn海涸石烂犹海枯石烂。清·秋瑾《精卫石》第二回:“海涸石烂情无改,正欲归坐续言词。”
shān xíng hǎi xiǔ山行海宿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谓行旅艰险。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方地数千里,不识盗贼,山行海宿,不择处所。”
hǎi méng shān zhòu海盟山咒犹言海誓山盟。明·梁辰鱼《醉太平·暮愁闺怨》套曲:“海盟山咒,都随一江逝水东流。”
xué hǎi wú yá学海无涯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指对知识的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学海:指知识;涯:边际。明 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hǎi lì yún chuí海立云垂形容文辞气魄极大。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hǎi shì shān méng海誓山盟指着山、海发誓;订立盟约。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样永恒不变。多指男女相爱相许时的誓约。誓:誓言;盟:盟约。也作“山盟海誓”。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hǎi yá tiān jiǎo海涯天角犹言天涯海角。谓僻远的地方。明·刘基《声声慢·咏愁》词:“雨冷云昏日暮,海涯天角轻衾。”
fú rú dōng hǎi福如东海福气象东海之水浩瀚无边;旧时祝颂用语。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dàng hǎi bá shān荡海拔山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zhěn shān fù hǎi枕山负海见“枕山襟海”。明·张煌言《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台之缑城,枕山负海。”
shān zhēn hǎi xū山珍海胥山珍:山野出产的珍贵食品。山野和海中出产的各种珍异食品。泛指丰盛的菜肴。明·吴承恩《湲堂永日图序》:“山珍海胥,鼎食宫居者,大夫之养也。”
chí lǐ cè hǎi持蠡测海蠡:瓠瓢,古代舀水用具。指用瓢来测量海水的深浅多少。比喻用浅薄的眼光去看待高深的事物。《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谬持蠡测海,沉挹酒如渑。”
cāng hǎi yī lín沧海一鳞大海中的一片鱼鳞。比喻非常渺小。《冷眼观》第七回:“因要替一个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一位阔公子,把自己从前十载青灯,半生黄卷,都随着乌鞭黑帽,犹如沧海一鳞,巫山片云,顷刻间风弛电掣,卷入无何有之乡。”
jīng qín tián hǎi精禽填海精禽:传说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灵魂化作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填东海。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梁启超《新罗马》楔子:“精禽填海,斥鷃笑其大愚;杜宇啼枝,行人闻而堕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