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虚:空;舟:船。比喻虚心可以远离灾祸。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水》:“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偏心之人不怒。”
拼音xū chuán chù zhōu
注音ㄒㄨ ㄔㄨㄢˊ ㄔㄨˋ ㄓㄡ
感情虚船触舟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成语 | 解释 | 
|---|---|
| 虚位以待 | 留着位置等待。 | 
| 触目皆是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 破釜沉舟 |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 
| 逆水行舟 | 逆着水流行船。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难;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 
| 虚文浮礼 | 没有意义的,表面应酬的礼数。 | 
| 触景生情 | 触:接触;情:感情。接触眼前景物而激起情绪波动。也作“见景生情”。 | 
|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 刻舟求剑 |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 
| 虚左以待 |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 
| 触类旁通 |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 | 
| 虚文缛礼 | 虚:虚假;缛:繁复,繁琐。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 | 
| 触类而通 | 见“触类旁通”。 | 
| 乘虚而入 | 虚:空隙。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也指趁着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间而入”。 | 
| 三盈三虚 | 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 
| 话不虚传 | 谓传言不假,与实际相符。 |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逆:倒,反。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 | 
| 虚与委蛇 | 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虚:表面的;委蛇:随便应顺;敷衍。 | 
| 贼人胆虚 | 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 | 
| 弄虚作假 | 虚假;不实;制造假的现象以欺骗别人。 | 
| 光阴虚过 | 光阴:时间;虚:空。时光白白度过。 | 
| 虚词诡说 | 虚:虚假;诡:欺诈。虚假不实的话。 | 
|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 打头风:逆风。比喻祸不单行,接连遭受意外打击。 | 
| 谦虚谨慎 |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 
| 虚度年华 | 白白地度过年岁。虚:指没有收获、成就。 | 
| 水涨船高 | 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随着提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 
| 做贼心虚 | 做贼的人心里虚。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安。 | 
| 木已成舟 | 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