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仰:倚靠;鼻息:呼吸。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而求得生存。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回省之后,不特通省印委人员仰承鼻息,就是抚台……有时还让他三分。”
拼音yǎng chéng bí xī
注音一ㄤˇ ㄔㄥˊ ㄅ一ˊ ㄒ一
感情仰承鼻息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傍人门户。
| 成语 | 解释 | 
|---|---|
| 阿谀奉承 |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 
| 自强不息 |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 
| 鼻青脸肿 |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 
| 仰屋著书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 敢不承命 |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 息息相关 |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 
| 息兵罢战 | 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 
| 息迹静处 | 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 子承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 仰首伸眉 | 仰首:仰起头来;伸眉:舒展眉头。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 
| 一息万变 |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 
| 高山仰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 奄奄一息 |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 | 
| 鼻塌脣青 | 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 扼腕叹息 | 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 
| 小道消息 | 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 
| 间不容息 | 间:中间;容:容纳;息:喘息。中间都不容喘一口气。形容时机紧迫,不容延误。 | 
| 人仰马翻 | 人和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 
| 起承转合 |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合:是结束全文。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泛指文章的做法。 | 
| 左书右息 | 喻倒行逆施。 | 
| 听人穿鼻 | 听:任凭;穿鼻:牛鼻子穿桊。比喻听凭别人摆布。 | 
| 阿鼻地狱 | 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 川流不息 |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 
| 经久不息 | 经:经过;息:停息。经过很长时间停不下来;多指掌声或欢呼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