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àishēn

卖身


拼音mài shēn
注音ㄇㄞˋ ㄕㄣ

繁体賣身


词语解释

卖身mài shēn

  1. 把自己或妻子儿女卖给别人。

    卖身契"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16f2bd5589>卖身契。

    sell oneself or a member of one's family;

  2. 卖淫。

    prostitute;

引证解释

  1. 把自身或妻儿等卖给别人。

    《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董永 卖身葬父母,天女以之酬恩。”
    《景德传灯录·南泉普愿禅师》:“王老师 要卖身,阿谁要买?”
    元•无名氏 《广客谈》:“因父亡家贫,母将妾卖身於此。”
    何其芳 《画梦录·楼》:“还有一个王孙公子,卖身为奴。”

  2. 比喻丧失人格,投靠有权势的人。

    孙中山 《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那些议员,总是不顾民利,只顾私利。到 北京 之后,不做别事,只要有钱,便去卖身,造成 曹锟 的贿选。”
    徐兴业 《金瓯缺》第十二章:“凡是要卖身于别人的人--无论是他的祖先卖身给 契丹 贵族,无论是他本人又回过头来卖身给 北宋 王朝,除了需要有一点为新主子效劳的本领以外,也需要贴好看的标签才卖得起好价钿。”

  3. 指女子出卖肉体。

    清•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难女》:“我等卖艺不卖身,客何犯我规耶?”
    石三友 《金陵野史·桃花章的风波》:“但彼辈歌女,则认为卖艺不卖身,佩了桃花章,有损人格,群起抗争,并非无理取闹。”

  4. 丧生;献身。

    唐•李白 《笑歌行》:“笑矣乎,笑矣乎! 赵 有 豫让 楚 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国语辞典

卖身mài shēn

  1. 自卖其身,为人服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〇》:「若要卖身,虽然如此娇姿,不到得为奴作婢。」

    赎身

  2. 妓女留客住宿。

    如:「她自甘堕落,以卖身来赚钱。」

网络解释

卖身

卖身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mài shēn,意思是将自己售卖别人;出卖肉体。语出《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 董永 卖身葬父母,天女以之酬恩。”

分字解释


※ "卖身"的意思解释、卖身是什么意思由字词成语句子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卖身造句


  • 1.就凭你,怎么可能还呢?难道你准备去卖身吗?不过我看你这么瘦骨伶仃的没有二两肉,就是去当鸭子,也没有人愿意要你的,我看还是算了!

    2.董永卖身葬父的孝行感动了玉帝的第七个女儿,七仙女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妇。

    3.我看和卖身契差不了多少!甚至比卖身契还厉害……要他承认她爷爷是自杀,证明她爷爷的死和日本特务机关没关系!这不是强奸民意吗?

    4.各报发表了“妓女要求脱离卖身生涯,‘龟门’要赎身费违法”,“妓女是什么成分,政府对她们是什么态度”的法律问答,支持妓院自动停业,妓女自行跳出火坑。

    5.唐主任顿时心花怒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唐我卖身彻底,这么快就修来正果啦。

    6.多半签的是终身契,等于是卖身给了陈家,陈越如今已是十八岁,到了男大当婚的年纪。

    7.回家半年后,金百条在‘顺风桥’上路过,见到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孩子跪在桥头,发梢插着草标,说要卖身葬父。

    8.单身汪的手纸还够用么?为了“来钱快”,义龙姐姐仅仅是出卖身体,说白了还是靠劳动赚钱。

    9.满洲民族,也是黄帝子孙迁徙到彼,不得化外视之!老夫深受浩荡皇恩,一生托付,岂能听你只言片语,就卖身投靠?

    10.自古以来,诸如舜帝孝心感动天地、仲由百里为母负米、王祥卧冰为母求鲤、董永卖身葬父等以“孝”感人的故事,可谓长传不衰。

    11.2014年11月7日,中国澳门,澳门治安警开展扫黄行动,在澳门中区酒店捉到5个卖身妹,被警方带走。

    12.作为事件的主角,铜须、虐猫女和“卖身救母”的陈易都是被网民“剥光”了的人。

    13.为了报复水易家我不惜出卖灵魂,卖身于恶魔。

    14.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哭竹生笋的孟宗,古代“24孝”中,孝感占了3席。

    15.他这位侍妾是个穷苦人家的女儿,是自愿卖身的,长得俏丽端庄,伶俐乖巧、慧黠柔顺,十分勤快,纪大才子很喜欢她。

    16.黄香为父扇枕温被、董永卖身葬父……荆楚自古孝子多。

    17.为了获得稳定的*品来源,两人不得不“卖身”给一名毒贩,参加其所谓的“性派对”。

    18.玉乔认为做个商人不好吗?再说着功名,天下士子读书皆为博取功名,一日中第卖身于皇家。

    19.把这三个卖身投靠建奴的败类给我拖出去砍了!

    20.早就听说太原霹雳手辛八卖身投靠清人为走狗,今日一看果然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