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éitóng

雷同



词语解释

雷同léi tóng

  1. 雷一发声,万物同时响应。今泛指事物与人相同者。

    毋剿说,毋雷同。——《礼记·曲礼上》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楚辞·九辩》

    be a duplicate; be identical like clappers of thunder; echoing what others have said; be much the same;

翻译

  • 英语 mirroring others, identical
  • 德语 identisch, sich gleichend
  • 法语 analogue, semblable

引证解释

  1. 亦作“靁同”。

  2. 随声附和。

    《礼记·曲礼上》:“毋勦説,毋雷同。”
    郑玄 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
    《后汉书·桓谭传》:“略靁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
    李贤 注:“靁之发声,众物同应,俗人无是非之心,出言同者谓之靁同。”
    唐•杜甫 《前出塞》诗之九:“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3. 泛指相同。

    清•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营造》:“造屋之工,当以 扬州 为第一,如作文之有变换,无雷同。”
    冯骥才 《雕花烟斗·画家》:“而 唐先生 的烟斗,造型、图纹、形象、制法,乃至风格,无一雷同。”

国语辞典

雷同léi tóng

  1. 雷一发声万物无不同时响应。今用于人或事物间有相同之处。

    《礼记·曲礼上》:「毋勦说,毋雷同。」
    汉·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末)​:『我也作诗了。』(小旦)​:『不许雷同。』」

    相同 相似

    迥异

网络解释

雷同

雷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éi tóng,指随声附和,与他人的一样;也指一些事物不该相同而相同。语出《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后汉书·桓谭传》:“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 李贤注:“雷之发声,众物同应,俗人无是非之心,出言同者谓之雷同。”

分字解释


※ "雷同"的意思解释、雷同是什么意思由字词成语句子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雷同造句


  • 1.作业中只要出现连续6个英文单词与论文库中的雷同,且没有标明出处,整句话就会被判定为“抄袭”。

    2.虽然粟裕实有其事,但艺术上雷同却不可取,谢伟才只好忍痛放弃,嗟叹不已。

    3.作文课上,文章大多雷同,只有一人独出心裁,张斯。

    4.由于刚刚粉碎“四人帮”,各地考生中30岁左右的“老三届”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各地的高考作文试题中,回忆类、记叙体的题目比较多且有雷同。

    5.乍一看,版式风格、栏目设置和著名的“碧聊”网站雷同。

    6.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绝跨省追捕。

    7.仔细查看后,他发现与晨报版式几乎雷同的D叠竟是“新闻晨讯”。

    8.画卷的中段至尾,200多只大雁列成雁阵无一雷同,或高翔云表,或盘旋水际,姿态各异,岸边的芦苇飘渺萧瑟,令人顿觉秋声满纸。

    9.为充分保留古籍书原有的特色,何老在抄写中文字字形、句读、双行夹批、眉批时,均注意与原版本雷同。

    10.以君之言博考朝臣,君乃希众雷同,外以为不便,令观听者归非于朕。

    11.本书设定大量借鉴游戏王和万智牌,若有雷同,纯属即视感。

    12.本文为《代人受过》一书前传,书中人物、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3.“毋剿说,毋雷同”,这是古人在两千年前对学术不端现象发出的警告。

    14.因此,全书虽寓言十九,却纯属写实,如若偶有雷同,恐怕并非巧合。

    15.电视剧市场的浮躁、编剧重剧本速成而非精研细磨等原因,使得电视剧市场跟风雷同、山寨剧迭出。

    16.所谓"公务员考核",意义基本雷同于"私务员考核"——公众无法参与,考核内容也基本不向社会公开。

    17.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未经本人许可绝不允许任何人修改,也不允许任何人未经本人同意用于任何用途违者必究。

    18.一个屌丝白日做梦的故事!传奇也只属于梦中的传奇!————本故事纯属屌丝虚构,如有雷同,实属活该。

    19.我接过契约,好奇的看了看,内容狠恐怖,和肉联厂和牲口的关系雷同。

    20.在这种语境下,苗阜和王声四处表演,也情有可原,但是,如果四处表演雷同的段子,效果或后果肯定不好,更有砸牌子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