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ăochuàng

草创


拼音căo chuàng
注音ㄘㄠˇ ㄔㄨㄤˋ

词性动词
繁体草創


词语解释

草创cǎo chuàng

  1. 开始创建;开始进行。

    草创时期。

    start an enterprise;

  2. 起草。

    draw up;

引证解释

  1. 开始兴办;创建。

    《汉书·律历志上》:“汉•兴,方纲纪大基,庶事草创,袭 秦 正朔。”
    《新唐书·魏玄同传》:“武德、贞观,庶事草创,人物固乏。”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二将赶二十餘里,夺了 黄忠 寨。 忠 又草创一营。”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第二次印《笺谱》,如有人接办,则为纸店开一利源,亦非无益,盖草创不易,一创成,则别人亦可踵行也。”

  2. 犹草率。粗糙简略。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时城郭丘墟,扫地更为,帝悔前徙之,草创苟合,未有还人。”
    宋•郑樵 《<通志>总序》:“大抵开基之人,不免草创,全属继志之士为之弥缝。”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姊姊远别,莫可持赠。恐至海南,无以为家,夙夜代营宫室,勿嫌草创。”

  3. 起稿。

    《论语·宪问》:“为命, 裨諶 草创之, 世叔 讨论之,行人 子羽 修饰之, 东里子产 润色之。”
    杨伯峻 注:“郑国 外交辞令的创制, 神諶 拟稿…… 子产 又作文词上的加工。”
    《汉书·司马迁传》:“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清•侯方域 《徐作霖张渭传》:“作霖 好学深思,常偃仰卧竟日,或草创后復毁之,然出,而人以为高文典册焉。”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惟文词蹇拙,体制纷紜,中间诗歌,亦多鄙俗,甚似草创初就,未加润色者,虽非原本,盖近之矣。”

国语辞典

草创cǎo chuàng

  1. 起草、拟稿。

    《论语·宪问》:「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

  2. 开始创立、创造。

    《汉书·卷一八·外戚恩泽侯表》:「高帝拨乱诛暴,庶事草创。」
    《三国演义·第六回》:「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

    初创

网络解释

草剏

草剏是汉语词汇,读音是cǎo chuàng 。意思同“草创”。

分字解释


※ "草创"的意思解释、草创是什么意思由字词成语句子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草创造句


  • 1.(《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汉武帝自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2.原来陷阱草创未就,里面还未装上铁钉尖刀之类的东西,土地松软,看四周散落的锄头和铁锹,这一大批乡民想必是在这里挖掘陷阱的。

    3.“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

    4.传说,开天辟地的始神中途暴毙,六道草创未就,世界残碎不堪,本应该划界而居的神仙妖魔混杂生活在同一个天空之下。

    5.如爬梳剔抉写出了“潮汕蔗糖史”,虽是简史,却独多创见,其功在草创,其利当嘉惠后人。

    6.尹哭自问不曾答允魔傲天任何事,是以他是毫无负担的观摩天魔淬魂诀,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仙武之道草创,这得来不费功夫的天魔淬魂诀正好可以用来借鉴。

    7.自是中原横溃,衣冠殄尽;江左草创,日不暇给;以迄于宋、齐。

    8.草创之末,愿藏之名山翻版再来。

    9.新诗草创期,诗人们开始反思中国的诗歌观念和价值取向,开始关注乡村现实。

    10.皇甫天宇同样是豪气顿生,手上由拳变掌,草创未就但是又不能让人小觑的掌法出手,浑厚的真气透体而出。

    11.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当与公等慎之。

    12.伏惟殿下将建伊、吕之业,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创,假势吴、楚,是以有为之士深睹归趣。

    13.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

    14.虽然是实属草创,略微有些因陋就简,却也似模似样,在天下人面前上演了一出好戏。

    15.绰时得宋尺,以定诸管,草创未就会闵帝受禅,政由冢宰,方有齐寇,事竟不行。

    16.如果说沽名吊誉是文坛登龙术的草创阶段,那么历经70年岁月打磨,文坛登龙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了,靠傍富姐希图一炮走红显然是小儿科。

    17.伯禹莅涂会集,武汤择邑草创,聃载平乱晋封,偃氏论功受赏,于是儒家、释家、道家,星辉月皎,煌煌熠熠,肇启天德,旨要伦常,薪传亘代,俎豆绵延。

    18.姑娘,黑龙寨草创未就,条件简陋,还请海涵。

    19.其中,万稿虽属草创之作,但有奠基之功.

    20.他们在1969年草创的这项发明,如今已成了数百万数码相机和望远镜的成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