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

和尚


拼音hé shàng
注音ㄏㄜˊ ㄕㄤˋ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和尚hé shang

  1. 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

    Buddhist monk;

翻译

  • 英语 Buddhist monk
  • 德语 Bhikkhu (S, Sprachw)​, Buddhistischer Mönch (Eig, Buddh)​
  • 法语 moine bouddhiste, bonze

引证解释

  1. 梵语在古西域语中的不确切的音译。为 印度 对亲教师的通称。在 中国 则常指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有时也指女僧。参阅 唐•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二二、《释氏要览上·师资》

    《晋书·艺术传·佛图澄》:“和尚神通,儻发吾谋,明日来者,当先除之。”
    宋•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京师僧讳‘和尚’,称曰‘大师’;尼讳‘师姑’,呼为‘和尚"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f76dff823>女和尚’。”
    《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院君 王氏,夜梦一瞽目和尚,走入房中,喫了一惊。”
    丁玲 《母亲》一:“后来二老爷又出门了,音信都没有,说是看破红尘做和尚去了。”

国语辞典

和尚hé shàng

  1. 弟子对师父的尊称。为胡语的音译,意译亲教师、依学、近诵等。在中国寺院,一般只用来称呼寺院的住持比丘、或年高德劭的比丘。但民间也以和尚泛称男性的出家人。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敢烦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

    梵衲 头陀 沙门 僧人

网络解释

和尚 (汉语词语)

和尚,古代西域语言的音译,源头是梵语,本义为“师长”,是对“有一定修为的僧人”之尊称,但从古至今在中国以及日本等地,是对男性僧人约定俗成的泛称。

分字解释


※ "和尚"的意思解释、和尚是什么意思由字词成语句子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和尚造句


  • 1.出家人不要学人家深谋远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过一天日子吃一天饭,凡事尽心尽力,放下成败得失。

    3.这方面宣传干得最出色的,是僧人元祖,这位和尚跑到日本后,被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北条时宗奉为上宾。

    4.虽然说在原著中少林寺的僧人一直不曾发现《楞伽经》中藏有的秘密,直到后来才被监管藏经阁的觉远和尚偶然发现。

    5.“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此语一出大家会联想,又是哪家的和尚开戒吃狗肉了,其实不然,这狗肉可不只是酒肉和尚的专利。

    6.我在心里说道,也不知道这老和尚是不是多年没有开戒,没有肉吃没有酒喝没有女人陪,憋成了这个样子。

    7.和尚行若无事的说着,透露出的杀意却是浓烈。

    8.周宏跟老和尚拜辞,和周福贵一同踩着自行车急急下山。

    9.在奈良期间,日本朝廷派遣吉备真备以敕使的身份来到东大寺拜见鉴真和尚,宣读天皇诏书,委任受戒传律的重任,“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尚”。

    10.书中所提及到的各门各派,自然是对玄易和尚点头称赞感激涕零。

    11.虞柯见那屠法和尚忽然消停下去,心中大怒、既然这大炮仗你不放、那就我来放。

    12.只瞒着武宗一双眼睛,武宗所嗜的是杯中物,所爱的是床头人,灯红酒绿之辰,纸醉金迷之夕,反听得满座赞美西僧,誉不绝口,都受和尚布施的好处。

    13.前任的住持和尚退位,便称为退院老和尚,他闲居养静,再不问事,或者闭关专修,大体都是功高望重,修持与德操,达到圆满的程度。

    14.身负绝学的和尚执九锡禅杖横空出世,接着是“千万个太阳在手”。

    15.他,醒来变成了个和尚,师傅是禅宗五祖弘忍。

    16.那个晓云大师外表昂然,慈眉善目,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酒肉和尚,年青时便是因为好酒贪杯被赶出寺门。

    17.灭怒和尚微微一笑,在那满脸怒容中居然也仿佛有了丝庄严慈和的味道。

    18.丢下酒碗,彭和尚拂袖而起,刘兄弟,我们就此别过。

    19.虞阳公主三人走了以后,血滴子不想再跟踪了,他们见了因和尚被斩首,没有人收尸,是一个捡便宜的好机会,于是就带走了因和尚的人头,回去报功领赏。

    20.这老道,有点意思,当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将死之人,却还能睡的这么安稳,完全不像刚才那种忍辱苟活该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