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宪

高宪

金辽东人,字仲常。工诗善画。章宗泰和三年进士。官博州防御判官。辽阳城破,殁于兵间。

王哲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马钰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郭邦彦

郭邦彦

金阳翟人,字平叔。宣宗兴定五年进士。为永城主簿。以退让见称,有诗名。郁郁不自聊,年未四十而卒。

李治

李治

李治(1192—1279),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属河北)人。金末正大进士,辟知钧州(今河南禹县一带)。金哀宗开兴元年(1232),蒙古军来攻,城溃,乃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间。忽必烈在藩邸,闻其贤,遣使召至,问天下当如何治之,颇嘉纳其言。晚家元氏,学徒益众。忽必烈即位,复聘之,欲处以清要之职。辞以老病,恳请还山。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再以学士召,就职期月,复辞去。卒于家。学优才赡,为人所称。有《敬斋文集》等。存词五首,附见于元好问《遗山乐府》。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庞铸

庞铸

辽东人,字才卿,号默翁。章宗明昌五年进士。仕有声。南渡后,累迁户部侍郎。博学能文,工诗,造语奇健,又善画山水禽鸟,为一时名士。后坐事出为东平副职,改京兆路转运使卒。

卢洵

卢洵

卢洵(生卒年不详),字仁甫,高平(今属山西)人。李晏见其所作《上梁文》,勉使就举,年六十一登第。历河南府教授,河阳丞,宜阳令,致仕居伊阳,年八十一卒。卢洵有诗名,以《巩原》及《赤壁图》诗著称,但所作多已亡佚,今存诗一首。生平及作品均见《中州集》卷八。

马天来

马天来

(1172—1232)介休人,字云章,又字元章。第进士。博学多能,画入神品,小竹石尤佳。亦善塑像。官至国史院编修。

刘祖谦

刘祖谦

解州安邑人,字光甫。章宗承安五年进士。历州县,有政声。拜监察御史,以鲠直称。哀宗时,官至翰林修撰。家多藏书,常以鉴裁书画自名,名士雷渊、李献能、王渥皆与之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