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bái shuǐ jiàn xīn白水鉴心 | 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 |
| hé fù dé shuǐ涸鲋得水 | 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同“涸鱼得水”。 |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六节:“虽然,以当时久困地狱,渴望天日之意大利人,骤闻此语,殆如涸鲋得水,笼鸟脱樊,且距且跃,且汗且喘。” |
| chéng shùn shuǐ chuán乘顺水船 | 比喻顺势行事。 | |
| dàn shuǐ jiāo qíng淡水交情 | 友情像水一样清澈。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 | 《庄子 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 píng shuǐ ǒu féng萍水偶逢 |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入,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 |
| fēng sù shuǐ cān风宿水餐 | 餐:吃饭。在水上进食,在风中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 明·邵璨《香囊记·题诗》:“烟波万里谁为伴,忘机数点白鸥闲,东西没牵绊,风宿水餐。” |
| qióng shān è shuǐ穷山恶水 | 穷山:荒山。恶水:有害的河。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 | 清 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 |
| shān hán shuǐ lěng山寒水冷 |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
| rú yǐn shuǐ zhě,lěng rè zì zhī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 | 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 shuǐ dǐ lāo yuè水底捞月 | 同“水中捞月”。 | 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无声,却如水底捞月。” |
| jiān jiā qiū shuǐ兼葭秋水 | 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 《诗经·秦风·蒹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 yú shuǐ xiāng tóu鱼水相投 | 犹言鱼水和谐。 | 明·袁凫公《八声甘州·代周非月赋别阿蝉》套曲:“冤家聚首,似漆胶相和,鱼水相投。” |
| shuǐ qióng shān jìn水穷山尽 | 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 元·丘处机《雪山》诗:“行到水穷山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 |
| shuǐ dǐ lāo zhēn水底捞针 | 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 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
| luò shuǐ gǒu落水狗 | 掉在水里的狗,比喻失势的坏人。 |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
| chuò shū yǐn shuǐ啜菽饮水 | 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 西汉 刘安《礼记 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 yǐ shuǐ xǐ xuè以水洗血 | 谓消除冤仇,以求和好。 | 《旧唐书·源休传》:“吾今以水洗血,不亦善乎!” |
| bēi gē yì shuǐ悲歌易水 | 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 见“悲歌击筑”。 |
| zhuó shuǐ zhī yuán酌水知源 | 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 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 |
| shùn shuǐ xíng zhōu顺水行舟 | 同“顺水推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 |
| shuǐ xìng suí xié水性随邪 | 邪:不正派。比喻没有主见,不正派。 | 元·关汉卿《哭存孝》:“枉了他那眼霜卧雪,阿妈他水性随邪。” |
| shān qīng shuǐ xiù山清水秀 | 清:纯净;秀: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 bù bì shuǐ huǒ不避水火 | 指不畏凶险。 | 《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
| yú dà shuǐ xiǎo鱼大水小 | 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 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 |
| guān shān lǎn shuǐ观山览水 | 观:游览;山、水:指风景。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我今主意,只教大官人多怀宝钞,远离家门,正好问柳寻花,又好观山览水。” |
| liú shuǐ luò huā流水落花 | 形容春残的景象。也比喻好时光的消逝。 | 南唐 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远水不救近火 | 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
| rú shǔ fù hè如水赴壑 | 象水流向大水坑一样。形容许多人纷纷奔向同一个目的地。 | 清·吴趼人《发财秘诀》第一回:“引得那无知之徒,都如水赴壑的往香港去了。” |
| shān jū shuǐ zhì山砠水厓 | 石山和水滨。泛指荒僻的处所。 | 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山砠水厓,穷居独处;思从曩人,邈不可得。” |
| yǐn shuǐ qū gōng饮水曲肱 | 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 shuǐ lù zá chén水陆杂陈 | 形容菜肴丰富。 | 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乃并列两几,水陆杂陈,各序齿环公子而坐。” |
| yī qīng rú shuǐ一清如水 | 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船头上一清如水,郑氏不知利害,径跄上船。” |
| liú tāng dī shuǐ流汤滴水 | 比喻罗罗嗦嗦,不干脆,不痛快。 | |
| gāo shān liú shuǐ高山流水 |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 yòng qián rú shuǐ用钱如水 | 花钱像流水一样。形容用钱没有节制。 | 宋·梅尧臣《观拽龙舟怀裴宋韩李》诗:“用钱如水赠舞儿,却入上苑看斗鸡。” |
| guān shān wán shuǐ观山玩水 | 犹言游山玩水。 | 《五灯会元·法眼宗·宝塔绍岩禅师》:“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 |
| lěng shuǐ jiāo tóu冷水浇头 | 冷水从背上浇下来。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同“冷水浇背”。 | 清 丁耀亢《续金瓶梅》第四十三回:“忽然听得说太太来了,好一似——天雷霹雳,冷水浇头。” |
| shuǐ jìn é fēi水尽鹅飞 | 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你休等的我恩断意绝,眉南眼北,恁时节水尽鹅飞。” |
| qiān shuǐ wàn shān千水万山 | 见“千山万水”。 | 清·洪昇《长生殿·尸解》:“我只道轻魂弱魄飞能去,又谁知千水万山途转修。” |
| yí shuǐ chūn fēng沂水春风 | 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9回:“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领略些沂水春风乐趣,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哇!” |
| chēng xīn liáng shuǐ称薪量水 | 称:衡量轻重;薪:柴;量:测量。比喻持家节俭或过于吝啬。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安老爷虽是研究铸史的通品,却是个称薪量水的外行。” |
| yuǎn shuǐ jiù bù liǎo jìn huǒ远水救不了近火 | 远距离的水熄灭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缓慢的纠正或抵制邪恶的东西不可能应付紧急的状态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
|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水火不相容 | 相:相互;容:容纳;相容:相互容纳。指水;火本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互容纳。后用来比喻人或事情彼此本质相反;根本对立。 | 《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
| tuō jiāng dài shuǐ拖浆带水 | 在泥水中行走被泥水玷污。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8回:“若拖浆带水,就不是汉子了。” |
| shuǐ huǒ zhī zhōng水火之中 | 水火:比喻灾难。灾难困苦之中。 | 《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
| yǒu chǐ shuǐ xíng chǐ chuán有尺水行尺船 | 有一尺深的水就能行驶一尺深的水所能承载的船。指量力而行。比喻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5回:“我且‘有尺水行尺船’,等什么鹰神再来,我再做道理。” |
| wàn shuǐ qiān shān万水千山 |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 宋 宋徽宗《燕山亭 见杏花作》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
| qíng tóng yú shuǐ情同鱼水 | 情谊像鱼离不开水。形容彼此深情相依,不可分离。 |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房州理男》:“郎君幽婚,情同鱼水。岂不念父母追悼乎?” |
| yī yī dài shuǐ一衣带水 | 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 | 《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
| shān bēng shuǐ jié山崩水竭 | 见“山崩川竭”。 |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蜀郡本汉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 |
| hún shuǐ mō yú混水摸鱼 | 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 | 马南邨《燕山夜话 一个鸡蛋的家当》:“而他打算把这个拾来的鸡蛋,寄在邻居母鸡生下的许多鸡蛋里一起去孵,其目的更显然是混水摸鱼。” |
| shuǐ lù bì chén水陆毕陈 | 水陆: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形容菜肴丰富。 | 《晋书 石崇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 |
| shuǐ shèng shān cán水剩山残 |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后以“水剩山残”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 |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
| shān bù zhuàn shuǐ zhuàn山不转水转 |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0章:“山不转水转。他把根扎牢了,到时其它事说不定都可以解决……” |
| shuǐ huǒ bù bì水火不避 | 谓不避艰险。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
| bīng hán yú shuǐ冰寒于水 |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 yú shuǐ xiāng huān鱼水相欢 | 犹言鱼水和谐。 | 明·沈仕《新水令·闺情》套曲:“着甚来由,晓夜无休,又不是鱼水相欢,胶漆相投。” |
| fàn shuǐ mó shān范水模山 | 比喻效法模仿他人。 | 清 江顺诒《词学集成》第六卷:“抗心迈古,肆力式靡;吹花嚼蕊,相炫虚华,范水模山,自诧淡远。” |
| chén xīn rú shuǐ臣心如水 | 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 东汉 班固《汉书 郑崇传》:“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 |
| huà shuǐ lòu bīng画水镂冰 | 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 汉 桓谭《新论》:“画水镂冰,与时消释。” |
| yī chǐ shuǐ shí zhàng bō一尺水十丈波 |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8回:“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
| wàng chuān qiū shuǐ望穿秋水 |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
| yuǎn shuǐ jiě bù liǎo jìn kě远水解不了近渴 |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 清 曹雪芹《红楼梦》:“这也容易,只是\'远水解不得近渴\'。” |
| dī shuǐ chéng bīng滴水成冰 |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 宋 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
| shuǐ fù nán shōu水覆难收 | 覆:翻、倾倒。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 唐·李白《妾薄命》:“雨落不上天,水覆最难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
| fù zhī liú shuǐ付之流水 | 付:交给;之:它。扔在流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 |
| jìng shuǐ liú shēn静水流深 | 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世不张扬,态度柔和;流深:意味着胸中自有万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内容。静水流深的真正含义恰可比喻为做人的态度:洞察一切却不被矛盾束缚,不被欲望捆绑,这样就能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长久的快乐,拥有真正的自由。 | |
| cán shān shèng shuǐ残山剩水 |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 宋 范成大《万景楼》诗:“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
| chǐ shān cùn shuǐ尺山寸水 | 每一小块山水。 | 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
| shuǐ mǐ wú jiāo水米无交 | 指没有吃过别人一点东西。比喻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双方毫无往来。 |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这河南府有个能吏张鼎,刀笔上虽则是个狠偻儸,却与百姓水米无交。” |
| jiāo lóng shī shuǐ蛟龙失水 | 蛟:传说的无角龙。蛟龙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水。比喻英雄失去凭借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 |
| shuǐ yuǎn shān cháng水远山长 | ①同“水远山遥”。②谓山河辽阔。 | 宋·辛弃疾《临江仙》:“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 |
| wū ní zhuó shuǐ污泥浊水 | 肮脏的泥;浑浊的水。比喻一切落后;腐朽和反动的东西。 | 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
| shuǐ kě zài zhōu,yì kě fù zhōu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 《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
| yún lóng yú shuǐ云龙鱼水 | 如同云与龙,鱼与水一样。比喻君臣相得。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4卷:“宣宗幸万寿山、玉澜堂,锡宴十五老臣……云龙鱼水,夫岂偶然。” |
| shān míng shuǐ xiù山明水秀 |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 zhì shuǐ bù lòu置水不漏 | 置:安放。放着的水一滴也不漏掉。形容说话行事缜密,毫无差错。 | 宋·朱熹《朱子语录》第114卷:“今有学者在某门者,其于考理,非不精当,说得来置水不漏,真是理会得好。” |
| liú shuǐ táo huā流水桃花 |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 yú shuǐ shēn qíng鱼水深情 | 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 明 赵弼《蓬莱先生传》:“鱼水之情,极其娱乐。” |
| fù zhī shì shuǐ付之逝水 | 付:交给;之:它。扔在流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 清·汤斌《汤子遗书·请旨行取疏》:“亲朋为之惋惜:以为半生功名付之逝水。” |
| zhì zhě lè shuǐ,rén zhě lè shān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爱好。智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 |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 dī shuǐ bù chàn滴水不羼 | 形容十分纯正。 | 鲁迅《朝花夕拾 无常》:“对付别人要滴水不羼的公理,对自己总还不如虽在阴司里也还能够寻到一点私情。” |
|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shuǐ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 shān cháng shuǐ kuò山长水阔 | 见“山长水远”。 | 宋·晏殊《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 bù biàn shuǐ tǔ不便水土 | 同“不服水土”。 | |
| féi shuǐ bù luò wài rén tián肥水不落外人田 | 肥水:借指好处。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 | 沈从文《一个大王》:“俗话说‘肥水不落外人田’,因此一排人把步枪上了刺刀,守在门边,预备给这弁目过不去。” |
| shān cháng shuǐ yuǎn山长水远 | 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 唐 许浑《寄宋邧》诗:“山长水远无消息,瑶瑟一弹秋月高。” |
| xiè shuǐ zháo dì泻水著地 | 水倾泻在地上,随地势而流注。比喻只能任其自然。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漫流,略无正方圆者。” |
| táo huā tán shuǐ桃花潭水 | 比喻友情深厚。 | 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píng shuǐ xiāng yù萍水相遇 | 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9回:“我与足下未遇之先,已受先施之惠,及至萍水相遇,怎好为我破格!” |
| shān yáo shuǐ yuǎn山遥水远 | 谓道路遥远。 | 宋·杨无咎《玉抱肚》词:“见也浑闲,堪嗟处、山遥水远,音书也无个。” 元·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生]娘子,莫不是虑着山遥水远么?[旦]奴不虑山遥水远。” |
| liú nián sì shuǐ流年似水 | 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 shuǐ lù jù bèi水陆俱备 | 水陆:指水上和陆地上出产的山珍海味。各种山珍海味都有。形容菜肴丰盛。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当日王都尉府准备筵宴,水陆俱备。” |
| fēng xíng shuǐ shàng风行水上 | 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 《周易 涣》:“象曰:风行水上,涣。” |
| qīng rú shuǐ,míng rú jìng清如水,明如镜 | 形容为官清廉,做事公正。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在河南的时候,不肯赚朝廷一个大钱,不肯见老百姓受一分累,是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 |
| diǎn shuǐ bù lòu点水不漏 | 形容十分周到、严密,毫无差失漏洞。 | 《隋唐演义》第四九回:“罗成见线娘这枝方天戟,使得神出鬼没,点水不漏。” |
| lián tāng dài shuǐ连汤带水 | 比喻全部,无遗留。 |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连汤带水地批判开了业已靠边站了的原县委书记杨民高和原公社书记李国香。” |
| yuǎn shuǐ nán jiù jìn huǒ远水难救近火 |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是远水难救近火,可惜这间兴处店面没有货卖。” |
| shuǐ dǐ lāo míng yuè水底捞明月 | 到水底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 元·无名氏《塞鸿秋·先题》曲:“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撒,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
| bēi shuǐ yú xīn杯水舆薪 | 见“杯水车薪”。 | 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杯水舆薪,势且莫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