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pá shū yǐn shuǐ歠菽饮水 | 喝豆粥饮白水。喻生活清苦。 | 汉·桓宽《盐铁论·孝养》:“歠菽饮水,足以致其敬。” |
qīng shān lǜ shuǐ青山绿水 | 泛称美好山河。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
ruò shè yuān shuǐ若涉渊水 | 比喻处境艰险。 | 《书 大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腾攸济。” |
shuǐ jī zé hàn,shǐ jī zé yuǎn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 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旱,通“悍”。比喻因祸致福。 | |
xiǔ shuǐ cān fēng宿水餐风 |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明·许三阶《节侠记·再贬》:“想当初关山万重,赋闲君今朝堪讽,也强似那宿水餐风。” |
bīng hán yú shuǐ冰寒于水 |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shuǐ kuò shān gāo水阔山高 |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里羊一套>》:“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
pō shuǐ nán shōu泼水难收 | 相传汉朱买臣因家贫,其妻离去,后买臣富贵,妻又求合。买臣取水泼洒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离异就不能再合。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六卷:“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 |
shuǐ dǐ mō yuè水底摸月 | 同“水中捞月”。 | 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谚语至理》:“赊酒时风花雪月,饮之时流星赶月,讨钱时水底摸月。喻世之无赖者也。” |
shū shuǐ zhī huān菽水之欢 | 菽:豆类的总称;菽水:指普通的饮食。指供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xíng yún liú shuǐ行云流水 |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 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
yǐ shuǐ tóu shí以水投石 | 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 |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
bù fú shuǐ tǔ不伏水土 | 水土:指一地的饮水、气候、环境等。不能适应某地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役杀伤。” |
shuǐ jié bīng qīng水洁冰清 | 洁:洁白。清:清净。指像冰和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的品格高洁或文笔雅致。 | 晋·张华《魏刘骠骑涞》:“金刚玉润,水洁冰清,郁郁文彩,焕若朝荣。” |
shuǐ xiē bù tōng水楔不通 | 见“水泄不通”。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敕既下,水楔不通,川县相知,榜标道路。” |
qīng rú shuǐ,míng rú jìng清如水,明如镜 | 形容为官清廉,做事公正。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在河南的时候,不肯赚朝廷一个大钱,不肯见老百姓受一分累,是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 |
féng shān kāi dào,yù shuǐ zào qiáo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奉旨出朝,地动山摇,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
shuǐ xiè bù tōng水洩不通 | 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同“水泄不通”。 | |
hé tóng shuǐ mì河同水密 | 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 《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邵氏故意欲责秀姑,却教秀姑引得贵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瞒。” |
yù shuǐ dié qiáo遇水迭桥 |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 |
shuǐ tǔ bù fú水土不伏 | 水土:指地方,引申为自然环境。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水土不伏,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 |
shuǐ kū shí làn水枯石烂 | 极言历时长久。 | 郭沫若《女神·湘累》:“我们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望到水枯石烂了。” |
jiāo lóng shī shuǐ蛟龙失水 | 蛟:传说的无角龙。蛟龙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水。比喻英雄失去凭借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 |
yú shuǐ xiāng tóu鱼水相投 | 犹言鱼水和谐。 | 明·袁凫公《八声甘州·代周非月赋别阿蝉》套曲:“冤家聚首,似漆胶相和,鱼水相投。” |
qīng chén zhuó shuǐ清尘浊水 | 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 | 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
xún shān wèn shuǐ寻山问水 | 寻:探求。游山玩水。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
hé fù dé shuǐ涸鲋得水 | 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同“涸鱼得水”。 |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六节:“虽然,以当时久困地狱,渴望天日之意大利人,骤闻此语,殆如涸鲋得水,笼鸟脱樊,且距且跃,且汗且喘。” |
hǎi shuǐ sāng tián海水桑田 | 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 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
sháo shuǐ yī luán勺水一脔 | 一勺水,一块肉。喻量少。 | 清·冯桂芬《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勺水一脔不足言,冀后之人增其式廓。” |
dī shuǐ chuān shí滴水穿石 |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hé yú dé shuǐ涸鱼得水 | 涸辙之鱼得到水。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 | 《新唐书·契苾何力传》:“何力被执也,或谗之帝曰:‘何力入延陀,如涸鱼得水,其脱必遽。’帝曰:‘不然。若人心如铁石,殆不背我。’” |
shuǐ dǐ lāo zhēn水底捞针 | 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 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
shuǐ jìn é fēi水尽鹅飞 | 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你休等的我恩断意绝,眉南眼北,恁时节水尽鹅飞。” |
yíng yíng yī shuǐ盈盈一水 | 比喻相隔不远。 | 《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zhú lán dǎ shuǐ竹篮打水 |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 唐 寒山《诗》:“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
qīng tíng diǎn shuǐ蜻蜓点水 | 蜻蜓刚刚接触水面又迅速起来。比喻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 唐 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wàng chuān qiū shuǐ望穿秋水 |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
dī shuǐ bù chàn滴水不羼 | 形容十分纯正。 | 鲁迅《朝花夕拾 无常》:“对付别人要滴水不羼的公理,对自己总还不如虽在阴司里也还能够寻到一点私情。” |
lè shān ài shuǐ乐山爱水 | 爱好山水风光。 | |
qiū shuǐ yíng yíng秋水盈盈 | 形容眼神饱含感情。同“秋波盈盈”。 | 秦牧《艺海拾贝 神速的剪影》;“通过这二十几个字,一个雪肤花貎、十指纤纤、唇红齿白、云鬓蛾眉、秋水盈盈、嫣然含笑的古代美女的形象,就呈现在人们眼前了。” |
shuǐ jìng é fēi水净鹅飞 | 见“水尽鹅飞”。 | 元·无名氏《云窗梦》第四折:“我则道地北天南,锦营花阵,偎红倚翠,今日个水净鹅飞。” |
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君子之交淡如水 | 君子:古代指地位高、有道德的人;现在也称品行好的人为君子;交:交情。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
fàn shū yǐn shuǐ饭蔬饮水 | 《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 《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
huáng tāng dàn shuǐ黄汤淡水 | 同“黄汤辣水”。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这两日只有口游气儿,黄汤淡水谁尝着来?” |
shuǐ mǐ wú gàn水米无干 | 见“水米无交”。 | 朱自清《我是扬州人》:“我知道上海虽然也许比知道绍兴多些,但是绍兴究竟是我的祖籍,上海是和我水米无干的。” |
yóu guāng shuǐ huá油光水滑 | ①形容光滑润泽。②形容人的圆滑、狡诈。 |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原来这顶柜子里面,中腰不安抽屉,下面也没榻板;那后面的背板一扇到底抹的油光水滑,像是常有人出入的样子。” |
chū shuǐ fú róng出水芙蓉 | 芙蓉:荷花。刚露出水面的荷花。原比喻诗写得清新;后也形容女子的容貌清秀美丽。也作“芙蓉出水”。 | 宋 洪咨夔《沁园春 用周潜夫韵》词:“濂溪家住江湄,爱出水芙蓉清绝姿。” |
yǐn shuǐ shí shū饮水食菽 | 见“饮水啜菽”。 | 晋·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床,蓍艾为席,饮水食菽,垦山播种。” |
shuǐ tǔ bù fú水土不服 |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 |
shān fū shuǐ huàn山肤水豢 | 《乐府诗集 燕射歌辞三 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 |
yǐ shān bàng shuǐ倚山傍水 | 倚:依靠;傍:临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只见枯桩上缆着数只小渔船,疏篱外晒着一张破鱼网,倚山傍水,约有十数间草房。” |
shān cháng shuǐ kuò山长水阔 | 见“山长水远”。 | 宋·晏殊《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bù fú shuǐ tǔ不服水土 |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
xīn rú zhǐ shuǐ心同止水 |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 | 唐 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诗:“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潇洒疏朝市, 不要崎岖隐姓名。” |
bīng lái jiàng yíng,shuǐ lái tǔ yàn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 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
shuǐ rǔ jiāo róng水乳交融 | 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或意气相投。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从前虽是亲热究有男女之分,此时则水乳交融矣。” |
yǐ shí tóu shuǐ以石投水 |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 | 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
shuǐ fù nán shōu水覆难收 | 覆:翻、倾倒。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 唐·李白《妾薄命》:“雨落不上天,水覆最难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
bēi shuǐ lì sù杯水粒粟 | 一杯水,一粒粟。指极少量的饮食。 | 宋 洪迈《夷坚丙志 张拱遇仙》:“虽逾旬涉月,杯水粒粟无所须。喜饮酒,好作诗,行年六十,而颜色如壮者。” |
fān shān shè shuǐ翻山涉水 | 山:山岭;涉:趟水;水: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 王愿坚《粮食的故事》:“可是这会,红军就要和我们分手了,他们要翻山涉水地远征了……” |
féi shuǐ bù luò páng rén tián肥水不落旁人田 | 肥水:借指好处。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 | |
gǔn guā liú shuǐ滚瓜流水 | 形容说话极其熟练、流利。 |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他得意地哈了一声就滚瓜流水地一口气说道:‘说是男女在那件事上也该平等。’” |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远水不救近火 | 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
jìn shuǐ lóu tái xiān dé yuè近水楼台先得月 |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 宋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
shuǐ jìn shān qióng水尽山穷 | 同“水穷山尽”。 | 北周·庾信《宇文常神道碑》:“山穷水断,马束桥飞。” |
xiù shuǐ míng shān秀水明山 |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shuǐ liú huā luò水流花落 | ①喻飘泊不定或踪迹无常。②比喻时过境迁。 | 唐·温庭筠《宿城南亡友别墅》诗:“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
qīng shuǐ yá mén清水衙门 | 喻没有油水的机构或地方。 | 《新华月报》1980年第5期:“在市总工会混了两年,觉得工会是清水衙门。” |
shuǐ zé zài zhōu,shuǐ zé fù zhōu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 《孙卿子》:“孔子对鲁哀公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不危焉。’” |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 敌:对抗;堰:拦河坝。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元 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
yī lián rú shuǐ一廉如水 | 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 元·柯丹丘《荆钗记·民戴》:“老爷自到任以来,一廉如水。百姓今喜高升,小老人具礼远送。” |
sù shuǐ xíng zhōu溯水行舟 | 逆水行船。 | |
shuǐ shèng shān cán水剩山残 |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后以“水剩山残”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 |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
dī shuǐ nán xiāo滴水难消 | 指虽菲薄之物也不能受用。 | 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楔子:“兄弟!滴水难消。休道是兄弟将酒来,你则这般空来,也是你兄弟的情分。” |
rǔ shuǐ jiāo róng乳水交融 | 融:融合。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 端木蕻良《曹雪芹》:“他对平郡王十分倍托,两人可说是乳水交融,合作无间。” |
chǐ shān cùn shuǐ尺山寸水 | 每一小块山水。 | 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
zhēn shān zhēn shuǐ真山真水 | 形容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看庐山,果然好景致也,端的真山真水。” |
shì rú shuǐ huǒ势如水火 |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 《三国志 蜀志 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
dà shuǐ yān le lóng wáng miào大水淹了龙王庙 | 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闯王派我来,也只是同你们见见面,交交朋友,免得日后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
shùn shuǐ shùn fēng顺水顺风 | 比喻运气好,做事顺利,没有阻碍。 | 李劼人《天魔舞》第26章:“唐淑贞只有一年多的实际经验,而且是一条枪的,自此下手以来,一直是顺水顺风。” |
shuǐ qióng shān jìn水穷山尽 | 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 元·丘处机《雪山》诗:“行到水穷山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 |
shuǐ sù fēng cān水宿风餐 | 水上住宿,临风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艰苦。 | 元·萨都刺《还京口》诗:“吏人莫见参军面,水宿风餐鬓发焦。” |
xì shuǐ cháng liú细水长流 |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 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
shuǐ jīng dēng lóng水晶灯笼 | 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 | 宋 范镇《东斋记事补遗》:“刘随待制为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晶灯笼。” |
lù zhé shuǐ lì陆詟水栗 | 谓声威远播,四方畏服。 | 东汉·班固《东都赋》:“陆詟水栗。” |
shuǐ yuǎn shān yáo水远山遥 | 谓路程遥远。 | 宋·汪元量《忆秦娥》词之七:“心如焦。彩笺难寄,水远山遥。”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我避不得水远山遥,须有一个日头走到。” |
yī wǎn shuǐ duān píng一碗水端平 | 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
yǐ shuǐ jǐ shuǐ以水济水 | 比喻雷同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
liú shuǐ bù fǔ,hù shū bù d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户枢:门转轴;蠹:虫蛀。流动的水不会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的侵蚀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
yú fāng shuǐ fāng盂方水方 | 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 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
píng shuǐ ǒu féng萍水偶逢 |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入,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 |
niú bù hē shuǐ qiǎng àn tóu牛不喝水强按头 | 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喝水强按头’吗?我不愿意,难道杀我老子娘不成!” |
xī tāng guǎ shuǐ稀汤寡水 | 形容粥稀或汤里油水少。 | 陈忠实《白鹿原》第26章:“我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全给他搅得稀汤寡水……” |
huà shuǐ lòu bīng画水镂冰 | 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 汉 桓谭《新论》:“画水镂冰,与时消释。” |
xuán hé xiè shuǐ悬河泻水 | 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 《晋书 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
yǐ shuǐ tóu shuǐ以水投水 | 比喻事物类同很难辨别。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若以水投水,何如?” |
dēng shān shè shuǐ登山涉水 | 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
shuǐ dī shí chuān水滴石穿 | 滴:液体一点一点地往下落;穿:破;透。指水一滴一滴不断地往下落;把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会成功。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rú yú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
zhān ní dài shuǐ沾泥带水 |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 |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一有字迹,则沾泥带水,有不如无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