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uó lóng huó xiàn活龙活现 | 龙:古代传说的一种灵怪动物。指像活的龙出现一样。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 |
yǒu lóng zé líng有龙则灵 | 水潭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 唐·刘禹锡《陋室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màn yǎn yú lóng曼衍鱼龙 | 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 |
yún cóng lóng,fēng cóng hǔ云从龙,风从虎 |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què mǎ yú lóng雀马鱼龙 |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 语出《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
huó lóng xiān jiàn活龙鲜健 | 形容健壮有活力。 | 清·张南庄《何典》第三回:“一服用软口汤送下,明日再将乱活汤送下一服,包你活龙鲜健便了。” |
qún lóng wú shǒu群龙无首 |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chéng lóng pèi fèng乘龙配凤 |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 柳琴戏《状元打更》:“沈文素呀!沈文素!你蟾宫折桂,莫大还有乘龙配凤的好运么?” |
tuó fèn lóng chóu鼍愤龙愁 | 鼍:扬子鳄。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 宋·苏轼《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
chéng lóng pèi tào成龙配套 |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 老舍《正红旗下》:“姑母有成龙配套的衣裳与首饰,可就是不愿出借!” |
nián mài lóng zhōng年迈龙钟 | 龙钟: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墓上,提着我的名字,说我蘧佑年迈龙钟,不能亲自再来拜谒墓道了。” |
kàng lóng yǒu huǐ亢龙有悔 | 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 | 《周易 乾》:“上九,亢龙有悔。” |
lóng mù hǔ tiào龙拏虎跳 | 犹言龙争虎斗。 | 俞锷《醉歌行》:“说霸争王各不让,龙拏虎跳旦复昏。” |
lóng mù hǔ zhì龙拏虎掷 | 犹言龙争虎斗。 | 宋·喻汝砺《八阵图》诗:“笑云此公大肚皮,龙拏虎掷填胸胄。” |
mǎ rú yóu lóng马如游龙 |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lóng yóu qū zhǎo龙游曲沼 | 传说龙耀五彩,所以以游龙为喻。沼:池子。 | |
lóng pán hǔ yào龙盘虎拏 | 虬曲苍劲貌。 | 明·何景明《古松歌》:“龙盘虎拏终有神,白骨苍鳞半枯死。” |
lóng méi fèng mù龙眉凤目 | 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 |
chéng lóng kuài xù乘龙快婿 | 乘龙: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称誉别人的女婿。 | 晋 张方《楚国先贤传》:“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
hǔ fú lóng jié虎符龙节 | 虎符:古代铜制虎形兵符;龙节: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比喻重要的凭证 | 唐·卢纶《送从叔牧永州》诗:“虎符龙节昭歧路,何苦愁为江海人。” |
xiá lǐ lóng yín匣里龙吟 |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 晋 王嘉《拾遗记》:“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
lóng yín hǔ xiào龙吟虎啸 | 吟:鸣、叫;啸:兽类长声吼叫。像龙一样长鸣;像虎一样咆哮。原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现多比喻吟诵的声音抑扬顿挫。也用以形容响声洪大;气势盛大。 | 唐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
hǔ xiào lóng yín虎啸龙吟 | 啸:兽类大声吼叫;吟:鸣。像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比喻声音洪大或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2卷:“经云: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又云:虎啸龙吟,物类相感,岂谬言哉!” |
lóng yín fèng huì龙吟凤哕 | 龙在吟啸,凤在鸣叫。形容非常美妙,抑扬顿挫的声音。哕,鸟鸣声。 | |
chán tuì lóng biàn蝉蜕龙变 | 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 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蝉蜕龙变,弃俗登仙。” |
hǔ tiào lóng ná虎跳龙拿 | 拿:取。像老虎那样跳跃,像龙那样伸爪抓取。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就是他帐下那班奔走的健儿,也是一个个有……虎跳龙拿之技。” |
chéng lóng guì xù乘龙贵婿 | 对别人的女婿的称赞。 | 明·汤显祖《还魂记·闹宴》:“你是老爷跟马贱人,敢辱我乘龙贵婿,打不的你?” |
hǔ zhì lóng ná虎掷龙拿 | 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 金 元好问《楚汉战处》诗:“虎掷龙拿不两存,当年曾此赌乾坤。” |
lóng yáng zhī xìng龙阳之兴 | 兴:嗜好,雅兴。战国时龙阳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宠。指喜好男色。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 |
hǔ xué lóng tán虎穴龙潭 |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抵住孔宣的刀。二将又战在虎穴龙潭之中。” |
lóng fēi fèng wǔ龙飞凤舞 | 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 宋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
yú lóng hùn zá鱼龙混杂 |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 唐 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
shì huǒ zhòu lóng事火咒龙 |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 |
lóng yù shàng bīn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
yào diàn lóng药店龙 | 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 唐·李商隐《垂柳》诗:“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 |
lóng pán fèng yì龙盘凤逸 | 喻怀才不遇。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即声誉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
lóng xiāng hǔ shì龙骧虎视 |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 汉 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 |
lái lóng qù mài来龙去脉 | 来龙:龙头之所在。过去看风水的人把山脉比作一条龙;认为从头到尾都像血脉似的连贯着;可以看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比喻事情前后关联的线索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 明 吾丘瑞《运壁记 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 |
guàn dòu shuāng lóng贯斗双龙 | 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 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善望气,见斗牛间常有紫气,固命雷焕为丰城令访之。焕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宝剑,华与焕各佩其一。后华死,失剑所在。焕死,焕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下续示例] |
lóng fēi fèng zhù龙飞凤翥 | 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其文龙飞凤翥,不足拟其势。” |
lóng dūn hǔ jù龙蹲虎踞 | 犹言龙盘虎踞。 | 宋·丁开《建业》诗:“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
lóng xiáng fèng wǔ龙翔凤舞 | 犹言龙飞凤舞。 |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三卷:“山势自西北来,如龙翔凤舞,掀腾而下,至凤凰山止。” |
fēi lóng zài tiān飞龙在天 | 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鼎成龙升 | 见“鼎成龙去”。 |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高庙鼎成龙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来,奔而不朝,盖以叔不拜侄也。” |
fèng wǔ lóng fēi凤舞龙飞 |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只这书法也写得这等凤舞龙飞,真令人拜服。” |
fēi yàn yóu lóng飞燕游龙 | 像飞翔的燕子和游走的龙。形容美女体态的轻柔飘逸。 | 清·洪昇《长生殿·舞盘》:“宛若翾风回雪,恍如飞燕游龙。” |
kuà fèng chéng lóng跨凤乘龙 | 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 | 明 单本《蕉帕记 备聘》:“喜融融,好似萧郎秦女,跨凤乘龙。” |
wǔ fèng fēi lóng舞凤飞龙 |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 宋·张孝祥《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舞凤飞龙五百年,尽将锦绣裹山川。” |
miáo lóng xiù fèng描龙绣凤 | 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 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不拘描龙绣凤,样样皆精;琴棋书画,般般都会。” |
huà lóng diǎn jīng画龙点睛 |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
dǎ fèng láo lóng打凤牢龙 | 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 |
hǔ wò lóng tiào虎卧龙跳 |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 南朝 梁 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
lóng quán hǔ wò龙跧虎卧 |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 宋·范成大《山峨眉》诗:“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潮。” |
hǔ jù lóng pán虎据龙蟠 |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 北周 庚信《哀江南赋》:“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
yè gōng hào lóng叶公好龙 |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
lóng dé zài tián龙德在田 | 《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 《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
hǔ dòu lóng zhēng虎斗龙争 |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再休夸桀纣起刀兵,谩说吴越相吞并,也不似这一场虎斗龙争。” |
tú lóng zhī jì屠龙之技 |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 战国 郑 列御寇《庄子 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
lóng téng hǔ yuè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yún lóng fēng hǔ云龙风虎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 《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
lóng duàn zhī dēng龙断之登 | 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 |
yú lóng màn xiàn鱼龙曼羡 | 喻世事变幻。 | 清·龚自珍《小游仙词》之六:“顽仙一觉浑瞒过,不在鱼龙曼羡中。” |
lóng zhàn yú hài龙战鱼骇 | 喻战争激烈。 | 《中国现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以视建武元年以后,十二年以前,龙战鱼骇,盖不侔矣。” |
lóng zhēng hǔ dòu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
lóng hàn fèng yì龙翰凤翼 | 喻杰出的人才。 | 三国·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所谓龙翰凤翼,国之重宝。举而用之,不仁者远。” |
yī shì lóng mén一世龙门 |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
lóng ná hǔ tiào龙拿虎跳 | 拿:抓,握。像龙抓东西、老虎跳跃一样强劲有力。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龙骧军,虎贲军,用着他龙拿虎跳。” |
lóng hú zhī tòng龙胡之痛 |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 |
lóng xiāng hǔ jià龙骧虎跱 | 雄踞貌。 | |
lóng jǔ yún shǔ龙举云属 | 同“龙兴云属”。 |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
yào diàn fēi lóng药店飞龙 | 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 南朝宋乐府《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唐·李商隐《垂柳》诗:“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 |
pèi tào chéng lóng配套成龙 |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 《工人歌谣选 配套成龙生产高》:“搭好桥梁河好过,配套成龙生产高。” |
jiǎo ruò jīng lóng矫若惊龙 | 矫:强劲。强劲得像惊龙一样。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 《晋书 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lóng mù hǔ jué龙拏虎攫 | 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 清·王晫《今世说·企羡》:“新城王西樵阮亭,每过邮亭夜店,辄题诗壁上,诗既惊人,使笔斗大,龙拏虎攫。” |
pān lóng fù fèng攀龙附凤 | 附:接触、依附。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颍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
yún qǐ lóng xiāng云起龙襄 |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 《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颜师古注:“襄,举也。”一本作“云起龙骧”。 |
qín lóng fù hǔ擒龙缚虎 | 缚;绳绑。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 明·沈璟《义侠记·秘计》:“定下擒龙缚虎万全计,看他遭罗网怎生逃避?” |
è lóng bù dòu dì tóu shé恶龙不斗地头蛇 |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
yún lóng jǐng wā云龙井蛙 | 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 清·周鲁《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
lóng xīng yún shǔ龙兴云属 |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
qiáo lóng huà hǔ乔龙画虎 |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胡哨,乔龙画虎,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
dǐng hú lóng qù鼎湖龙去 | 同“鼎成龙去”。 | 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
lóng xuè fèng suǐ龙血凤髓 | 比喻高贵的血统。 | 赵大年《公主的女儿》:“决不能叫心爱的二妞儿、龙血凤髓的布衣公主,再去跳一次护城河。” |
huǒ lóng fǔ fú火龙黼黻 |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
bǐ zǒu lóng shé笔走龙蛇 | 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 唐 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
pù sāi lóng mén暴腮龙门 |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 《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
hǔ bù lóng xíng虎步龙行 |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 《宋书 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
jiǎo ruò yóu lóng矫若游龙 |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 明 梅鼎祚《玉合记 义姤》:“看他矫若游龙,超逾集乌。……夜月红楼,树下霓裳出月。是好舞也。” |
fèng máo lóng jiǎ凤毛龙甲 | 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 明·袁中道《石浦先生传》:“旧有传奇二种,置于笥中,为鼠子嚼坏,凤毛龙甲,竟不存于世。” |
lóng yuè hǔ jù龙跃虎踞 | 喻超逸雄奇。 |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至若泾阳先生,以龙跃虎踞之才,左宜右有,随手合辙,意至而词随,更不劳其拣择。” |
pào lóng pēng fèng砲龙烹凤 | 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同“砲凤烹龙”。 | |
lóng mén diǎn é龙门点额 | 比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
tòng yǐn huáng lóng痛饮黄龙 |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 《宋史 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
fēng hǔ yún lóng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
fèng zhù lóng xiáng凤翥龙翔 | 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翥:鸟飞。 | 明·张居正《陵寝纪》:“山趋水会,凤翥龙翔,信乾坤之……” |
yú lóng bǎi biàn鱼龙百变 |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譬其毫翰,则风雨争飞;论其文采,则鱼龙百变。” |
dé xù rú lóng得婿如龙 | 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后汉李赝、孙秀俱娶太尉恒焉女,时人谓恒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 |
lóng jiāng hǔ làng龙江虎浪 |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2回:“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龙江虎浪,就是嘲汉子的班头,坏家规的领袖。” |
lóng pán fèng zhù龙蟠凤翥 | 谓贤者遁世归隐。 | 宋·苏轼《水龙吟》词:“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翥。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
lóng téng bào biàn龙腾豹变 | 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 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高谈则龙腾豹变,下笔则烟飞雾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