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名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míng guò qí shí名过其实名声超过实际才能。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tú fù xū míng徒负虚名见“徒有虚名”。茅盾《子夜》:“我知道赵伯韬肯放款子,就可惜我这‘红头火柴’徒负虚名,和这位财神爷竟没有半面之交!”
jí dì chéng míng及第成名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kuī míng sǔn shí亏名损实亏:损耗。名和实都受到损失。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至于亏名损实,为国为身,知其不可。”
yíng lì wō míng蝇利蜗名蜗名:像蜗牛角那样小的名声。苍蝇头般的小利,蜗牛角样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宋·卢炳《念奴娇》:“回首蝇利蜗名,微官多误,自笑尘生袜。”
chí míng dāng shì驰名当世声名在当代传播得很远。驰名:声名远播。当世:当代。晋·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陈寿)》:“皆辞章灿烂,驰名当世。”
xìng shèn míng shuí姓甚名谁询问打听人的姓名。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着这个人将你勒死? ”
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chòu míng yuǎn yáng臭名远扬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dǐng míng mào xìng顶名冒姓谓冒充他人。《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恐系外乡光棍,顶名冒姓。”
wǎng dān xū míng枉担虚名枉:徒然。白白占有名位,形同虚设;空有其名并无实际内容。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现在这两位姨娘,也是枉担虚名的。”
yīng míng diǎn mǎo应名点卯谓形式上查点人役。形容照例行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尤氏虽天天过来,也不过应名点卯,不肯乱作威福。”
lì suǒ míng jiāng利锁名缰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宋 方千里《庆春宫》词:“人生如寄,利锁名缰,何用萦萦?”
míng shān shì yè名山事业指著作。王西彦《乡下朋友》:“庄道耕就一直躲在文化中心大城市,专心于名山事业。”
míng shēng guò shí名声过实名声超过实际。指虚有其名。西汉·司马迁《史记·陈豨传赞》:“及为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
shī chū yǒu míng师出有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师必有名。”
shēng míng xuǎn hè声名烜赫烜赫:形容声名或气势很盛。名声显赫。唐·韩偓《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声名烜赫文章士,企紫雍容富贵身。”
dǐ lì míng hào砥厉名号见“砥砺名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行。”
gū míng diào yù沽名吊誉同“沽名钓誉”。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我不为别的,自恨我奔丧来后,又不是沽名吊誉没来由。”
mào míng dǐng tì冒名顶替冒:冒充。冒用别人的名义去做某事或窃取他人的权利。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5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
zhí míng zǎo tóu职名早投职名:官员的履历。把官员的履历早些呈上。指新皇帝嗣位后,官员们呈上职名,等待封赏。比喻企求升官。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他说马中丞当先出头,众公卿认肯逗留。职名早投,大家去上书陈表,拥入皇州。”
shèng míng nán fù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琼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shù zǐ chéng míng竖子成名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晋书 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míng zhòng yī shí名重一时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míng lì shuāng shōu名利双收既得名声,又获利益。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但愿吾兄从此一帆风顺,升官发财,各式事情都在此中生发,真是名利双收,再好没有。”
ěr míng diào lù饵名钓禄饵:引诱;钓:诱取;禄:官吏的俸禄。指谋取官位和俸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因平素深恶,说这原非圣贤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奥,不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
shēn míng jù miè身名俱灭谓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晋·桓玄《与刘宰之书》:“孰与头足异处,身名俱灭,为天下笑哉。”
gōng chéng míng jiù功成名就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biàn xìng mái míng变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9回:“即将所有金银犒赏三军,涕泣起行,退居濮州雷夏泽中,变姓埋名,农樵为乐。”
fù guì gōng míng富贵功名富贵:有钱有势;功名:科举应试取中而做官。指既有财势又官位显赫。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2回:“富贵功名,吾与兄自有,何必拘拘于此?”
lì shēn yáng míng立身扬名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布。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立身扬名。”
bù míng yī wén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biàn míng yì xìng变名易姓改换了原来的姓名。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
yǐn jì cáng míng隐迹藏名隐藏踪迹,隐瞒住真姓实名。
yáng míng xiǎn xìng扬名显姓扬名天下,为父母增光。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赍发呵与那个薄弱书生,兀的不扬名显姓,光明动朝廷。”
míng gāo tiān xià名高天下比喻全国闻名。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zūn xìng dà míng尊姓大名“姓名”的尊称。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回:“但不知令舅尊姓大名,目今为梁朝什么官职?”
xū míng bó lì虚名薄利虚:空;薄:淡泊。不慕虚名,不贪小利。明·郭勋《雍熙乐府》第四卷:“彼也虚名薄利。任他人禄重官髙,橪指间朱颜昨日,急回头白发明朝。”
míng shèng gǔ jì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的地方。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5章:“首都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去了两次以上。”
dùn míng nì jì遁名匿迹遁:隐藏;匿:藏匿。隐姓埋名,不让人闻知。宋·苏舜钦《粹隐堂记》:“一不与细合,则飒然远举,遁名匿迹,惟恐有闻于人也。”
xiàng xíng duó míng象形夺名夺:决定。依照事物的形态特征来决定它的名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àn míng zé shí按名责实按照事物名称,要求与实相符。唐 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夫求才贵广,考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长吏之荐择是也;考精在于按名责实,宰臣之序进是也。”
huá shì qǔ míng哗世取名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宋·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窃慕隐居求志之风,尤耻哗世取名之事。”
tiǎn qiè xū míng忝窃虚名忝:谦词,愧;窃:窃据。空有虚名。清·曾国藩《曾国藩日记》:“忝窃虚名,毫无实际,愧悔之至!”
míng yáng sì hǎi名扬四海四海:指全国各地。名声传遍全国。形容名声很大。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míng mén jiù zú名门旧族名门:有声望的豪门。有声望的世族之家。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这个人就是当初老相公借银子的刘员外,他是名门旧族,现有百万家财。”
gū míng mài zhí沽名卖直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明史·钱唐韩宜可等传赞》:“伯巨、敬心以缝掖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
yī wén mò míng一文莫名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巴金《谈<憩园>》:“不过我虽然一文莫名靠稿费生活,却不能不说自己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我会由五叔的死想出了一个杨老三的故事。”
xiǎn qīn yáng míng显亲扬名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孝经 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míng mǎn tiān xià名满天下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先秦 管仲《管子 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míng chuí qiān gǔ名垂千古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唐 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jiǔ wén dà míng久闻大名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yī wén bù míng一文不名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yī jǔ chéng míng一举成名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shí zhì míng guī实至名归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zhèng míng zé shí正名责实正:端正。辨正名称以符合实际。宋·岳飞《乞改襄阳路仍作京西南路札子》:“庶得路分速归旧制,以称朝廷正名责实不忘中原之意。”
dà míng dǐng dǐng大名鼎鼎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yáng míng hòu shì扬名后世名声传扬到后世。《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míng shān dà chuān名山大川著名的高山和大河。《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qí míng bìng jià齐名并价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前代传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dùn jì cáng míng遁迹藏名犹言隐居不出。《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功成辞赏,遁迹藏名。”
míng bù xū chuán名不虚传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yǐn jì mái míng隐迹埋名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或有山间林下,怀才抱德,隐迹埋名。”
gāng cháng míng jiào纲常名教纲常:三纲五常;名教:封建礼教。指维护封建制度而设置的一整套思想道德规范。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因思臣一身,一女之事小,而纲常名教之事大,故正色拒之。”
míng bù xū lì名不虚立谓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sǐ wú suǒ míng死无所名名:为世人知晓。虽死而不为人所称道。指白白地送死。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lì rě míng qiān利惹名牵亦作“利绾名牵”。谓为名利所诱惑羁绊。元·张歌《湘妃怨·乐闲》曲:“想当年,利惹名牵。”
míng biāo qīng shǐ名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míng xià wú xū名下无虚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俨如江西景德镇所烧窑器,瑰玮可观,可谓名下无虚矣。”
qí huā míng huì奇花名卉指稀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或稀少的东西。明·冯惟敏《桂枝香·赠人》:“月中丹桂,天花香细,熬尽了万紫千红,占断了奇花名卉。”
yuǎn jìn chí míng远近驰名在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达木汀的毛笔字是远近闻名的。”
dǒu fāng míng shì斗方名士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wéi lì fù míng违利赴名舍去利欲而求取名声。汉·王充《论衡·答佞》:“上世列传,弃宗养身,违利赴名,竹帛所载。”
zhēng míng yú cháo,zhēng lì yú sh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gù míng sī yì顾名思义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hè hè shēng míng赫赫声名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名声。非常显赫的名声。唐·张籍《送白宾客分司东都》:“赫赫声名三十春,高情人独出尘埃。”
chuí míng zhú bó垂名竹帛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gū míng yāo yù沽名邀誉沽:通“酤”,买;邀:求得。以不正当的手法博取名誉。《清史稿·迈柱传》:“若此税不当收,潢当请豁免,何得以公指代完,沽名邀誉?”
měi qí míng yuē美其名曰给予一个好听的名字(名称)叫做……。鲁迅《藤野先生》:“美其名曰‘富士山’。”
xún míng zé shí循名责实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求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循:依着;责:求。先秦 韩非《韩非子 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míng gōng jù qīng名公巨卿亦作“名公钜卿”。指有名望的权贵。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与他往来的,俱是名公巨卿。”
shēng míng dà zào声名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zhòng qì xùn míng重气徇名徇:曲从,偏私。重视义气,慕求声名。南朝·梁·沈约《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田文重气徇名,四豪莫及。”
chòu míng zhāo zhāng臭名昭彰昭:显着。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亦作“臭名昭著”。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一章:“北洋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臭名昭彰的一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yǒu míng yǒu lì有名有利既有名誉又有利益。
shī chū wú míng师出无名师:军队;名:名义;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zhōng wài chí míng中外驰名驰名:名声远扬。名声传遍了国内外。曾朴《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驰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调》的‘名花倾国两相欢’,改做‘倾城名士两相欢’了。”
bì yě zhèng míng必也正名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论语 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liè shì xùn míng烈士徇名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名誉而献出生命。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míng luò sūn shān名落孙山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wú míng xiǎo zú无名小卒卒: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指没有名气不受重视的小人物。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dào míng àn shì盗名暗世盗:窃取;名:名誉、名称;暗:黑暗。在黑暗时代窃取好的名誉。指奸佞之人在乱世乘机骗取声誉。《荀子·不苟》:“是奸人将以盗名暗世者也。”
mò míng qí miào莫名其妙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shēn bài míng liè身败名裂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míng cún shí wáng名存实亡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先秦 韩非《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
xiǎn zǔ yáng míng显祖扬名谓使祖宗显耀,使名声传扬。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吴诸顾、陆旧族长者,世有高位,当报汉德,显祖扬名。”
míng shí xiāng chèn名实相称指名声与实际一致。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2回:“妹子这个名字,叫做有名无实,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他才名实相称哩。”
gōng chéng míng lì功成名立成:成功;名:名利。建立了功绩,名声也有了。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4回:“功成名立,偕老林泉,这是我的夙愿。”
qīn pèi mò míng钦佩莫名莫名:无法用言辞形容。形容心中非常钦佩。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黄道台这番说话,说得袁玉珍五体投地,钦佩莫名,从此就把回家的心思,抛在脑背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