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公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公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huáng gōng hào qiān黄公好谦指人过分谦虚。《尹文子·大道上》:“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
yōu gōng rú jiā忧公如家忧:忧虑。忧虑国事,就像忧虑家事一样。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杨洪传》:“洪少不好学问,而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gōng píng jiāo yì公平交易公平合理的买卖。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公平交易,又不化他,又不抢他,何罪之有!”
qī xiāng wǔ gōng七相五公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
gōng dào dà míng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则或道理。公正的道理得到显扬,正义得到伸张。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郡中缙绅、耆老、邻里,公书公呈,一齐并进,公道大明。”
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国尔忘家,公尔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鲁迅《两地书》:“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
gōng shì gōng fēi公是公非公认的是非。唐·刘禹锡《天论上》:“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chéng běi xú gōng城北徐公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战国策·齐策一》:“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ào bīng gōng shì抱冰公事公事:公务。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宋 陶穀《清异录 官志》:“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gōng zǐ wáng sūn公子王孙指王公贵族子弟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zhé bì sān gōng折臂三公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yú gōng yí shān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zhí fǎ bù gōng执法不公拒绝公正,在实施法律中的不公正。
bèi gōng yíng sī背公营私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亦作“背公向私”。宋 张商英《护法论》:“今背公营私者侵渔不已。”
fèng gōng shǒu fǎ奉公守法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gōng ér wàng sī公而忘私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zhèng míng gōng dào正明公道正大光明。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二回:“你这话不怕熏的人慌!你要是正明公道的人,没的敢说你不是个大的们!人干不出来的事,你干出来了!还要卖人的老婆?你卖坟上的树,卖老婆使不得么?”
huì lù gōng xíng贿赂公行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公行:公开做。指公开行贿受赂。《陈书 皇后传 后主张贵妃》:“内外勾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
zhuān xīn xiàng gōng专心向公一心为公,不怀私心。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不结交援,专心向公。”
fù gōng zhé zú覆公折足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lián míng gōng zhèng廉明公正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
huǒ dào zhū tóu làn,qián dào gōng shì bàn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自古道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
shě jǐ wèi gōng舍己为公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mài gōng yíng sī卖公营私指出卖公众利益以谋求个人私利。《魏书 赵黑传》:“高官禄厚,足以自给,卖公营私,本非情愿。”
bèi gōng xiàng sī背公向私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宋书 百官志下》:“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jiǎng bá gōng xīn奖拔公心奖:劝勉,夸奖;拔:选拔,提升。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宋·王谠《唐语林·文学》:“李封州甘为文至精,奖拔公心,亦类数公。”
gōng zǐ gē ér公子哥儿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见安公子那一番举动,早知他是不通世路艰难,人情利害的一个公子哥儿。”
bǐng gōng miè sī秉公灭私秉:掌握,主持。主持公道,灭除私念。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书》:“今不务为秉公灭私,振废起坠。”
dǐ jié fèng gōng砥节奉公磨砺名节,奉行公事。《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zhèng zhí gōng píng正直公平公正不偏,处事公道。元·关汉卿《王闰香夜月四春园》:“我平日所行正直公平,所断之事并无冤枉。”
kè jǐ fèng gōng克己奉公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名动也不动,已自愧悔。”
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项庄之剑,志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huā huā gōng zǐ花花公子指服饰华丽、不务正业、整天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清 翟灏《通俗编 卷一 俚语对句》:“好好先生,花花公子。”
gōng sī jiān gù公私兼顾既照顾到公家的利益,也照顾到私人的利益。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在公私关系上,就是‘公私兼顾’,或叫‘军民兼顾’。”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公正廉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lián jié fèng gōng廉洁奉公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diān张公吃酒李公颠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同“张公吃酒李公醉”。宋 李棨《北里志 张住住》:“曲中唱曰:张公吃酒李公颠,盛六生儿郑九怜。”
chǒu xí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zhèn yīng gōng cháo振缨公朝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gōng tīng bìng guān公听并观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东汉 班固《汉书 邹阳传》:“公听并观,垂明当世。”
yī guó sān gōng一国三公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bù yīn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不喑不聋,不成姑公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释名·释首饰》:“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gōng zhū tóng hào公诸同好公:公开;诸:“之于”的合音;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拿出自己喜爱的东西同爱好相同的人一起欣赏。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定仁义之度,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fèng gōng kè jǐ奉公克己谓严以律己,一心为公。《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jié jǐ fèng gōng洁己奉公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宋书·林邑传》:“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
tiě gōng jī铁公鸡比喻极其吝啬的人。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1回:“他爹爹名叫卞龙,自称是‘铁公鸡’,乃刻薄成家,真是一毛儿不拔。”
tuì shí zì gōng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duì bù gōng táng对薄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
yǐ sī fèi gōng以私废公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zhì gōng wú wǒ至公无我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士大夫为吏者,当以至公无我处之,事自理,民自服。”
huò jùn gōng chē获隽公车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的人。“获隽公车”《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
gōng sī jiāo kùn公私交困公家私人均陷困境。《明史·食货志六》:“虚糜干没,公私交困焉。”
shǒu fǎ fèng gōng守法奉公守:遵守。遵守法令,奉行公事。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常则要守法奉公理遮民,屏邪除佞进忠良。”
gōng yě fēi zuì公冶非罪形容无辜蒙冤或入狱。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公冶长非罪也。”
gōng zhèng wú sī公正无私公道正直;没有私心。荀况《荀子 赋》:“公正无私,反见从横。”
wèi liǎo gōng àn未了公案公案:案件,问题。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僧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师便打曰:‘视祢不了,殃及儿孙。’”
gōng shuō gōng yǒu lǐ,pó shuō pó yǒu l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朱自清《公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
huáng gōng jiǔ lú黄公酒垆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今日视虽近,邈若山河。’”
jǐng gōng qiú yǔ景公求雨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tuī chéng bù gōng推诚布公示人以诚,公正无私。明·刘元卿《贤奕编·官政》:“亦使士大夫识得行记己用世规模,须在推诚布公,集谋广益。”
míng gōng jù qīng名公钜卿见“名公巨卿”。
gōng ěr wàng sī公耳忘私见“公尔忘私”。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
wáng gōng dà rén王公大人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战国·宋·墨翟《墨子·尚贤上》:“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
yī bǐng dà gōng一秉大公谓言论行事全秉公心。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gōng sī liǎng lì公私两利见“公私两济”。《文献通考·征榷四》:“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听民酝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
jí gōng hǎo shī急公好施谓热心公益,乐于施舍。清·顾炎武《歙王君墓志铭》:“君虽业盐,而孝友,急公好施,有远见,能自树。”
yǐ sī hài gōng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韩诗外传》卷一:“楚白公之难,有庄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比至朝,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何不反也?’曰:‘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往死之。”
tuō gōng xíng sī托公行私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
míng qīng jù gōng名卿钜公名公巨卿。
huò huì gōng xíng货贿公行同“贿赂公行”。《魏书·刑罚志》:“天平后,迁移草创,百司多不奉法,货贿公行。”
duì bù gōng táng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ōu gōng mà pó殴公骂婆殴:殴打。指泼妇殴打辱骂公婆。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9回:“偏他至不贤惠,殴公骂婆,打邻毁舍,降汉子,比凡人不同。”
wén zhāng jù gōng文章钜公见“文章巨公”。
gōng ér wàng sī,guó ér wàng jiā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xiān gōng hòu sī先公后私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gōng píng zhèng zhí公平正直公道平等,不偏袒,不营私。元·孙仲章《勘头巾》第四折:“也只要全大人体面,方才得公平正直万人传。”
bào bīng gōng shì报冰公事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míng gōng jù rén名公巨人亦作“名公钜人”。谓有名望的显要人物。唐·韩愈《徐偃王庙碑》:“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
gōng bù lí pó公不离婆老公不离开老婆。形容关系密切。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gōng sī liǎng jì公私两济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晋书 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wáng gōng guì rén王公贵人国君重臣。泛指高官贵人。《晋书·秦秀传》:“王公贵人,复何畏哉!”
gōng dào zǒng zài rén xīn公道总在人心公道:公正的道理。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0回:“人家听了,也只有再三劝慰;说什么公道总在人心。”
gōng píng wú sī公平无私办事公平,没有私心。《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jīn mǔ mù gōng金母木公金:五行之一,西方属金;木:五行之一,东方属木。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所云意马心猿,金母木公《西游记》中作‘金公’、‘木母’,比喻孙悟空和猪八戒。”
gōng dào zì zài rén xīn公道自在人心公道:公正的道理;自:自然。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陆士谔《续孽海花》第60回:“骑在马上,自言自语道:‘公道自在人心,也不枉我的一番心力了。’”
míng gōng jù qīng名公巨卿亦作“名公钜卿”。指有名望的权贵。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与他往来的,俱是名公巨卿。”
wáng gōng guì qī王公贵戚泛指皇亲国戚。《宣和画谱 李成》:“其后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而成漫不省也。”
piān piān gōng zǐ翩翩公子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诗:“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gōng shì gōng bàn公事公办公家事按公家规定来办;不徇私情;不讲情面。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2回:“卑职也知道罪无可逭,所以带印在此,情愿纳还此职,只求大帅把这件事公事公办。”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
gōng sī fēn míng公私分明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
míng qīng jù gōng名卿巨公有名声的权贵。宋·欧阳修《<江邻几文集>序》:“自明道、景佑以来,名卿巨公,往往见于余文矣。”
qī gōng wǎng fǎ欺公罔法欺骗公众,无视法律。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那太守就大怒道:‘这一班光棍奴才,敢如此欺公罔法。’”
gōng píng hé lǐ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yōu gōng wàng sī忧公忘私关心公益,不顾私利。《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chǒu xí fù shǎo bù dé jiàn gōng pó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zhì gōng wú sī至公无私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yáng gōng hè羊公鹤羊公:人名。羊公所养的鹤。比喻名不副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故称比之。”
chǒu xí fù zǒng de jiàn gōng pó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